淮海经济区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证测度

2024-04-08 09:41孙莹莹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24年3期
关键词:淮海经济区高质量

孙莹莹

(江苏安全技术职业学院,江苏徐州 221011)

1 引言

近年来,随着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实施,特别是长三角一体化步伐的加快,探讨淮海经济区转型发展,对于揭示省际交界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径,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本文选取淮海经济区为研究对象,对淮海经济区近年来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探究其高质量发展水平,有利于认清发展状况,并制定相应的策略,促进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2 淮海经济区概况

于光远先生在1986 年提出了淮海经济区的概念,并划定了基本范围,横跨苏鲁豫皖20 个地级市,包括徐州、连云港、盐城、淮安、宿迁;泰安、济宁、枣庄、临沂、菏泽、日照、莱芜;蚌埠、阜阳、淮北、宿州、亳州;开封、商丘、周口、莱芜(2019 年撤销地级市莱芜,整体划归济南,分为莱芜区和钢城区)。淮海经济区各城市地处四省边界的淮海经济区,又是环渤海经济区和长三角经济区的“中介区”。淮海经济区各城市在多个方面展现出高度的一致性,如自然资源分布、经济发展状况、文化习俗以及历史发展过程等,从而形成了一个相对固定的地域单元。

淮海经济区作为苏鲁豫皖四省的交界地带,该区域的大多数城市处于所在省的边缘地区,大多数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2020 年,淮海经济区所属地市人均生产总值最高值为8.07 万元(徐州),最低值为3.4 万元(阜阳),显示出淮海经济区经济差异较大。探讨淮海经济区经济协同发展,如何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新形势下各地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

3 淮海经济区高质量发展水平指标体系的建立

3.1 测度体系建立

本文基于经济高质量发展内涵,以中央提出的“五位一体”总体方针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立足点,综合考虑淮海经济区各城市在追求经济高品质发展方面的具体情况,注重指标选取的稳定及可得性,从经济高质量发展所包含的5 个维度构建一级指标,并从经济增长动力、产业结构、经济二元结构、经济增长稳定性等构建分项指标,选取11 个基础指标,具体如表1 所示。

表1 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

本文数据来源于《中国城市统计年鉴》、淮海经济区各市统计年鉴以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公报等。对于部分数据中存在缺失和异常的情况,视具体情况,采用stata 软件进行剔除异常值处理。

3.2 测算方法

本文采用熵权法测算淮海经济区高质量发展综合水平,熵权法的标准化处理能解决数据体量不一致的问题,从而较为准确地测算出淮海经济区各市高质量发展指数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对各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分为正向指标和负向指标。

正向标准化公式:

负向标准化公式:

第二步,计算第i 个城市在第t 年中第j 个指标的权重:

第三步,计算第j 个指标的信息熵及其冗余度:

第四步,根据信息熵的冗余度计算第i 个指标的权重:

第五步,使用多重线性加权函数法得到第i 个城市的高质量发展指数:

其中,i 表示城市,j 表示测度指标,t 表示年份;max(Xij)和min(Xij)分别表示Xij最大值、最小值,n 表示城市个数,m表示指标个数。高质量发展指数的值界于0~1,值越大,表明高质量发展水平越高,反之,表明高质量发展水平越低。

3.3 测算结果

测算结果如表2 所示。

表2 淮海经济区各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

从时间上看,淮海经济区各城市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在2011 年到2020 年间是不断提升的,说明各城市的发展从追求数量的增长转向追求质量的提升;从空间上看,各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状况差异较大,徐州市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高于淮海经济区其他城市,2020 年其高质量经济发展指数已达到0.719,最低的城市为周口市0.423 2。表明城市之间综合水平差距较大,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凸显。

计算20 个城市的平均得分M 为0.560,SD 为0.076。根据均值和标准差,以2020 年数据为例,将20 个城市划分为3类,第一类为先进型,得分超过M+0.5SD(大于或等于0.598);第二类为平庸型,得分介于M-0.5SD 至M+0.5SD 之间(即0.522~0.598,含0.522);第三类为落后型,得分在M-0.5SD 之下(低于0.522)。

先进型共有5 个城市,为徐州、淮安、盐城、蚌埠、临沂,占所考察城市的25%,得分为0.720、0.641、0.667、0.617、0.643。其中徐州市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先进型城市。徐州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等多个国家区域重大战略的交汇地带,也是“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在发展意识、行动能力、城市规模、人才和资本吸引力方面,徐州市均显现出明显优势,彰显出其作为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的巨大增长潜能和引领者的属性。

平庸型共包含9 个城市,占考察城市的45%,分别是连云港、宿迁、淮北、阜阳、枣庄、济宁、泰安、日照、莱芜,得分在0.522~0.598 之间,差距不明显,在经济高质量发展程度上十分接近。这表明他们在发展过程中遭遇了类似的困境,如由于产业分布和组合不合理,经济增长活力不足;创新资金投入不足、创新人才缺乏,导致创新发展滞后等。

落后型的城市共有6 个,占考察城市总数的30%,分别是宿州、亳州、菏泽、开封、商丘、周口,该类型中最高分和最低分相差0.079,差距不明显,城市之间发展水平差距不大。由于历史、资源、发展路径等因素,这6 个城市在淮海经济区的高质量发展排名中处于落后状态,存在较大的进步和成长空间。

4 结论与建议

本文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体系,在采用熵权法测算2011-2020 年20 个城市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的基础,研究发现,从综合水平来看,淮海经济区各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是不断提升的;按照得分高低,将城市发展水平分为先进型、平庸型和落后型,包含城市数量依次为5 个、9个、6 个,所占比例依次为25%、45%、30%,中心城市发展优势明显。根据以上分析结果,为促进淮海经济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方面得到提升,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抢抓战略机遇,更深层次融入国家区域重大战略中激发强劲动能。借“东风”、搭“快车”,积极争取重大政策、重大事项、重大改革试点落地淮海经济区。加强与长三角、京津冀等主要城市联通,扩大淮海经济区城市之间资源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区域内城市体系的错位发展,加快形成完善的城市竞争合作机制以及市场秩序。

第二,优化产业结构和促进产业升级。转换经济增长动力,优化产业结构,必须坚持以科技驱动和开放创新为动力,大力发展创新型经济,促进产业转型和升级;加快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鼓励创新和技术改造,提高产品和服务的附加值。支持新兴产业发展,如高新技术产业、生物医药、新能源和数字经济等,形成新的增长点。壮大区域性产业集群,通过产业链协同发展提升整体竞争力。

第三,树立全局意识,促进区域均衡发展。最大限度地发挥徐州等核心城市的领导作用,增强核心城市的驱动效应,并利用其科技和产业资源等优势支持其他非中心城市的发展。在积极促进各城市单独增长的同时,构建地区协作策略,增进技术互通,推动资金循环,采取强势城市引导较弱城市、点与面相结合的战略,以此促成整个淮海经济区的经济高水平发展。

猜你喜欢
淮海经济区高质量
江苏淮海自控设备有限公司
江苏淮海自控设备有限公司
江苏淮海自控设备有限公司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甘肃省主要经济区联动发展战略探讨
图解北部湾经济区同城化
为什么要建设一带一路经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