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专利培育方法研究

2024-04-08 09:41李元俊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24年3期
关键词:专利申请专利知识产权

李元俊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上海 200235)

1 引言

随着知识经济的飞速发展,专利作为保护创新成果的重要手段成为中小企业取得经营主动权的有力武器[1]。专利培育过程不但需要复杂的创新、技术以及法律知识,并且涉及资源调配、沟通联络等管理范畴,需要一种体系化的管理方法来指导企业实施专利培育。对于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工作,《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GB/T 29490—2013)提出一种基于过程方法的模型,指导通过戴明环(PDCA)建立管理体系。有学者以“启动培育—现状分析—组合优化与未来挖掘—价值评价—运用培育”路径建立了面向企业的高价值专利培育框架[2];也有学者指出从强化企业员工的知识产权意识、内部人才培养、加强知识产权过程管理、强化专利价值显现等几个方面来提升专利质量[3]。纵观现有研究:大多提出了企业专利培育的要点、目标和管理体系的构建,而少有对于培育过程方法的具体说明。本文聚焦于中小企业实际,从可操作性出发,提出将项目管理知识体系运用于企业专利培育,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参考和建议。

2 项目管理与专利培育

回顾项目管理发展脉络,从1917 年甘特图诞生至今已历经了百年的发展,通过知识体系的与时俱进,帮助了无数的组织成功地实施了项目。项目在管理学中通常指为了达成组织特定的目标而进行的具有独特性质的临时性工作,项目管理是指在项目运作过程中运用专业的工具和技术,在时间、预算、人力等资源受限的情况下,达到或者超过预设目标的过程,而项目的成功标准则可以通过其是否对组织带来价值以及干系人的满意程度来评判。传统的项目管理包括五大过程组和九大知识领域,此后,最新的《指南》(第七版)重塑了项目管理的12 项原则[4]。专利培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有限的资金和知识,工作难度较大[5],结合工作分解结构(Work Breakdown Structure)拆分结果(表1)可知,整个过程包括了明确的目标、时间限制、资源约束和风险管控,与“五大过程组”一一对应,需要具备与上述关键词对应的管理能力而最终获得专利授权,为企业创造价值,为干系人带去回报。本文以如何实施为着眼点,提炼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方面的工作经验,提出“专利培育项目管理”的概念,将其定义为在范围、进度、成本三重约束下围绕企业专利培育的启动、规划、执行、监控和收尾的系统性管理工作。

表1 专利培育过程WBS 对照表

3 专利项目管理的实践

3.1 企业IPR 与项目经理

企业IPR 主要职责如下:①体系构建:包括协助制定和实施企业的知识产权战略。②申请与维护:包括专利申请、商标注册、著作权登记、缴费管理等。③风险评估与防范:包括对外部环境、竞争对手、自身情况等进行全面的分析,以识别风险,还需要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和权变措施。④培训与宣传:包括定期组织培训和宣传活动,以提高企业员工对知识产权的认识,还需要与研发、市场部门等紧密沟通,以确保企业的知识产权得到充分有效的挖掘、利用和保护。除此之外,还包括专利运营、维权等工作。考虑到企业的研发实力、高层重视程度等因素,企业IPR 面对的干系人、角色职责以及资源调配能力均不同(表2)。在弱矩阵组织中,IPR 专员相当于协调员的角色,调配资源的能力很弱,处于企业组织架构的末端。在强矩阵组织中,IPR 专员地位较高,经常参与和影响研发过程。通过上述分析可知,企业的专利培育工作范围广泛且复杂,无论身处何种类型矩阵组织,都需要协调各方干系人的期望。由于中小企业缺少知识产权专门管理机构,往往从技术、行政、市场等岗位中指派专人作为企业IPR 负责知识产权工作,因此,在中小企业各项资源受限的情况下,可通过将企业IPR 任命为“专利培育项目经理”,获取原本职责范围以外的合理授权,打通固化组织架构体系,应对专利培育工作的间歇性、项目特征,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小而灵活”的特点,以项目管理知识体系为指导,提高专利培育工作的质量与效率。

表2 IPR 专员角色分析

3.2 专利培育项目管理课题

根据WBS(表1)工作分解结果,结合项目管理过程,对其管理中的重点课题进行说明。

3.2.1 沟通与干系人管理

项目经理应尽早识别干系人,建立合适的沟通渠道、制定合理的沟通管理计划、选取相应的沟通管理工具(表3)。面对企业内部,制定干系人参与计划,刻画干系人权利方格,争取位高权重者的支持以及资源的保障;面对企业外部,重视与代理机构的交流、定期查询所在地的最新政策,避免形成“信息孤岛”。实践中,一些中小企业将各部门具备市场、技术、财务、法律等方面专业知识的人员组成弱矩阵团队,实现“集中力量办大事”。专利培育项目经理亦可采取“虚拟团队”技术,从启动阶段起临时加入开发项目组,或者直接参与技术部门的每日站会、评审会议等跟踪研发全过程,提高专利申请的效率。

表3 专利培育干系人沟通要点

3.2.2 范围与质量管理

中小企业专利培育的范围和质量管理要点如下:①需求管理。首先需要明确技术研发的实质。通过访谈、引导等技术获取以下答案(示例):是否为专利保护的客体?是否有新颖性、创造性?是否有后续开发计划?是否能够为企业创造价值?然后将技术文档以及开发人员口述“翻译”成交底书的文字。②筛选。中小企业专利经费往往并不充裕,首先可利用SWOT(优势、劣势、机会、威胁)法对内外部环境及技术内容进行分析;其次对所识别要素进行量表制作;然后邀请企业内部专家或专利培育团队进行打分,综合得到是否申请的决策,通过前置筛选工作保证专利技术的质量。③范围确定(图1)。现有技术、VUCA 范围(不确定与现有技术是否抵触的范围)、企业IPR 所能识别范围和研发人员技术交底范围往往相互交错,为了主张更大的保护范围、建立更多的技术方案,可运用专利查新、自由实施(FTO)分析等方式掌握行业和企业的技术动向,有助于判断专利申请的技术方案是否具备足够大的VUCA 范围。④审查与反馈。企业IPR 负责审查代理机构撰写的稿件质量,并反馈至发明人及企业专家,经过有效沟通调整专利撰写成果,产出高质量专利。

图1 专利申请范围确定

3.2.3 计划与风险管理

在明确工作范围后,可采用计划管理工具(如甘特图)锚定开发进度并建立进攻与退守计划,做好紧前紧后关系的梳理(图2 和表4)。各专利间类似于项目组合的关系,根据专利的重要性和紧急程度,合理利用优先权、提前公开、优先审查等制度安排申请顺序。瀑布型开发中进度与风险关系通常表现为前高后低的形态,而专利培育并非如此,每个阶段都有特定的风险,稍有不慎会影响到企业的销售乃至生存。尤其需要重视商业秘密的管理与信息渠道的通畅,还要掌握每项权利要求以及组合与实际技术方案产品或服务之间的关系,做好风险监控工作,及时根据市场变化调整专利申请策略。随着更多企业走出去,还应识别技术出海对象国家的法律政策情况,切实制订海外风险防控计划。

图2 专利申请计划

表4 进攻与退守计划(风险登记册)

3.2.4 组织过程资产管理

专利培育过程管理中会产生大量隐性的经验教训、沟通技巧以及显性的技术交底、评审记录等,对其进行认真梳理,将隐性知识显性化,显性知识文书化、标准化,可“一企一策”形成自己的专利培育方法。通过完善的知识管理,IPR 专员以专业角度审计产品开发全过程,利用专利导航、技术路线图、TRIZ 理论等技术手段,寻找技术空白点和薄弱点,为产品开发工作提供指导和帮助。

3.2.5 敏捷与价值

敏捷管理最早由软件开发者倡导,逐渐应用于产品开发,利用迭代、拆分任务等方式,持续交付可使用的成果。VUCA 环境下中小企业的外部形势错综复杂,在渐进明细的开发过程中采取分阶段申请,在产品未成形时先申请核心技术,再逐步进行整体结构和外观的保护,最后扩展至产业链上下游外围技术,做到持续交付可申请的专利文件。新一代知识体系提倡应具备管家精神,并要有经济、社会、环境的三重底线。企业IPR 作为企业知识类无形财产的管家,一方面要把好企业专利质量关;另一方面也要注重社会责任,杜绝低质凑数专利的出现。

4 专利项目管理在X 企业的实践

X 企业是一家小型传统设备制造商,设置有产品开发部门,平均每年推出2 至3 款新设计或改进产品。在未推行项目管理方式之前,由开发部门员工代为申请专利。由于没有统筹管理、信息沟通不畅,所申请的专利数量一直未能满足申报高新技术企业的最低要求。又由于员工的专利知识储备不足,曾经发生过新产品商业展出时还未申请专利的情况,导致新颖性的丧失。为了解决上述问题,X 企业对企业的知识产权工作进行优化,推行专利项目管理,具体实施方法如下:

①组织搭建。X 企业根据自身人力资源状况,设置了知识产权管理委员会,由企业领导挂帅,抽调开发、财务、企宣等部门员工参与,并对各项工作进行了RACI 角色分配,明确了开发主导专利培育项目管理,指派开发员工为项目经理。②工作分解。参照表1,组织委员进行WBS 分解,裁剪出适合X 企业的各项活动。③知识更新。委员会指派项目经理参加《知识产权工作者》培训,并鼓励获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同时,要求委员对各自领域涉及的专利知识进行学习,由受训员工牵头组织企业内的专利知识培训,定期开展学习交流;开发部门在研发过程中实施头脑风暴,挖掘专利提案。④制度建设。X 企业重构了专利申请流程, 增设了《专利奖励规定》,制定高于《专利法》和《实施细则》的奖励标准,修改了财务、人事相关规定鼓励创新。⑤执行与监控。由于项目经理掌握了专利知识,在产品开发的规划阶段布局专利,在执行阶段根据产品待办事项申请专利(图3),通过紧密沟通与财务规范研发经费、与企宣跟进市场信息等,对公司运营计划及外部风险做到“心中有数”。 IPR 专员通过及时跟进产品规格评审、子系统评价、整机评价、功能调整、量产小试等开发全过程,在产品上市时,同步完成包括外观、软件著作权以及专利布局工作。

图3 X 企业执行阶段专利申请示例

X 企业通过实施专利培育项目管理,不仅近年来专利申请数量上了一个台阶,全面保护了产品技术和研发成果,而且潜移默化地提高了企业整体的专利意识,形成了正向激励创新的良性循环。通过几年的专利项目管理工作,X 企业成功申报了“高新技术企业”荣誉,获得了市区两级的人才政策扶持和相关补贴;同时,专利作为“宣传武器”使得产品竞争力增强,企业经营状况持续向好。

5 结语

专利权是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中小企业作为新时代下我国“新质生产力”的建设主力,要推进更高层次的知识产权产出,离不开科学管理、精心培育。本文认为,深入挖掘和领会项目管理的核心理念和方法,运用于专利培育过程是一种可以尝试的变革方式。企业要做好专利培育,需要技术人员略懂专利,IPR 专员熟悉技术,通过成员间的有机结合,进行研发项目知识产权“全过程管理”,才能进一步提高专利申请的时效和质量。

猜你喜欢
专利申请专利知识产权
专利
发明与专利
重庆五大举措打造知识产权强市
关于知识产权损害赔偿的几点思考
专利申请审批流程图
专利申请三步曲
知识产权
专利
国外专利申请如何尽快被授权
知识产权侵权归责原则之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