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对西方“现代化陷阱”的跨越

2024-04-09 14:57骆郁廷肖天乐
北京社会科学 2024年2期
关键词:陷阱中国式现代化

骆郁廷 肖天乐

一、引言

现代化代表着自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昭示着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现代方向,成为全人类的共同追求。历史上,西方式现代化曾做出过历史性贡献,但作为人类社会现代化的早发形态,西方式现代化并不能遮蔽自身存在的种种问题与缺陷,西方式现代化的对外输出也造成了诸多“现代化陷阱”,导致一些国家或地区在现代化进程中深陷泥淖。历史证明,西方式现代化存在着诸多难以克服的固有缺陷,跨越西方“现代化陷阱”,既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也是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需要。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实现国家现代化作为践行初心使命的基本途径和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领导人民取得了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的高度,进一步擘画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吹响了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时代号角。经过长期艰辛的探索与实践,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跨越西方式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的种种“现代化陷阱”,深化拓展了人类社会的现代化探索,为世界现代化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为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参考和选择。

二、跨越“马尔萨斯陷阱”,推进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

“马尔萨斯陷阱”源于英国经济学家马尔萨斯的《人口论》一书,他认为,人口按几何级数增长,而粮食只能按算术级数增长,人口不能超出相应的农业发展水平,多增加的人口只能通过战争、疾病等方式被消灭掉。在马尔萨斯看来,粮食等物资的增长始终赶不上人口的增长,过于庞大的人口规模会使得一个国家长期停滞不前,从而始终在前现代社会原地踏步,这就是所谓“马尔萨斯陷阱”。虽然“马尔萨斯陷阱”自提出以后饱受争议,但也表明,一个人口规模巨大的国家要实现现代化目标,其难度可想而知。

从历史上来看,一些西方国家之所以能够开启和推进现代化的进程,主要方式之一是对外发动战争,通过对其他国家和民族的血腥掠夺和殖民压迫来获取资金、原料、劳动力和市场,他们以一种极其野蛮而非文明的方式实现现代化。当今时代,对外殖民侵略已经不得人心,以战争、掠夺等野蛮方式实现现代化难以复制。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等各种逆全球化政策盛行,使得世界经济雪上加霜,后发国家实现现代化的进程面临着更大的困难和挑战。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人口规模巨大的国家来说,人口规模超过现有发达国家人口的总和,要迈进现代化社会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可想而知。

面对人口规模巨大的基本国情,中国式现代化之所以能够跨越“马尔萨斯陷阱”,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口规模巨大的发展中国家不断推进现代化,主要原因在于:第一,中国式现代化能够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人民群众是国家的主人,中国式现代化既依靠全体人民,又造福全体人民,是全体中国人民为之团结奋斗的事业。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立场,充分尊重和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因而能够动员全体人民以国家主人翁的身份积极投身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之中,充分发掘和调动人民群众蕴藏的巨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彰显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万众一心“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为持续推进我国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二,中国式现代化致力于把规模巨大的人口压力变成潜力无限的人力资源。中国式现代化始终把教育置于基础性、全局性、先导性发展的战略地位,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青少年的科学文化水平,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充沛的人力资源和坚实的人才支撑。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持续提升教育质量和人口素质,人民群众受教育水平不断提高,从而有效地化人口大国为人才大国,化人口巨大压力为人才巨大优势,为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坚实的人力资源保障。

第三,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以科技现代化不断改善和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以科技现代化引领和推动国家现代化,发展先进生产力,创造日益丰富的物质生活资料,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把解决人民吃饭问题作为头等大事,着力推进农业现代化,解决粮食安全问题。经过七十余年的艰苦奋斗和不懈努力,我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取得长足发展,使粮食生产能力和总产量大幅度提高。国务院2019年发布的《中国的粮食安全》白皮书显示,中国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470公斤左右,比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的209公斤增长了126%,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中国式现代化通过科技现代化推进农业现代化,不仅成功解决了十四亿多人口的吃饭问题,提高了居民生活质量,而且为推进工业现代化和整个国家的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贯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破解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种种难题,不断优化人口发展战略和教育发展战略,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规模巨大国家的人口素质和人力资源质量,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发展潜能、动能和势能,以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保障和推进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三、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

所谓“中等收入陷阱”,是由世界银行在2006年《东亚经济发展报告》中首次提出的,指的是当新兴经济体人均收入达到3000美元后,快速发展积累的各种矛盾会集中爆发,导致经济长期徘徊停滞而无法进入高等收入国家的行列。实际上,当一个国家发展到中等收入阶段时,同时也就走到了发展的十字路口,可能会出现两种情形:一是持续向前发展,顺利成为现代化国家;二是出现贫富差距分化、社会矛盾加剧等问题,经济社会长期徘徊不前,甚至出现严重的动荡和倒退。“中等收入陷阱”往往同时伴随着经济发展停滞与收入分配恶化两种现象,经济发展停滞与收入分配恶化之间,具有互为因果和互相强化的关系[1]。

在历史上,很多国家在经历了短暂的高速增长之后,纷纷陷入贫富差距巨大、两极分化严重等“中等收入陷阱”之中,根本原因在于其经济社会发展建立在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及雇佣劳动的基础上,沿袭的是西方式现代化“资本至上”的发展逻辑。众所周知,资本与劳动的对立是造成资本主义社会阶级对立的根本原因,也是造成西方国家贫富分化的根本原因。在“资本至上”的发展逻辑下,国家容易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当然,一些西方国家也试图通过建立相应的社会保障体系来抑制贫富差距,缓和社会矛盾,“但由于社会制度的原因,到现在共同富裕问题仍未解决,贫富悬殊问题反而越来越严重”[2]。西方式现代化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资本残酷剥削劳动者的本质,注定无法改变两极分化的格局。

中国式现代化之所以能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源于中国式现代化是坚持“人民至上”发展逻辑的现代化。中国共产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谋福祉的政党,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中国共产党深刻认识到,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仅是一个重要的经济问题,更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中国共产党紧紧围绕着以下两个方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一方面,始终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作为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把“蛋糕”做大做好,为实现共同富裕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地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持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进展。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能够最大程度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创造出更多更好的物质财富,为共同富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坚持统筹兼顾效率和公平,在把“蛋糕”做大做好的同时,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把“蛋糕”分好,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力解决在分配领域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着力缩小城乡差距、区域差距、收入差距,构建以人民为中心、以共同富裕为目标的分配制度,探索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人民群众拥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了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我们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经济高质量发展作为现代化建设的首要任务,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更加坚实的物质基础,并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分配制度,优化制度安排,提高发展成果的惠及面和受益面,使现代化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更好地共创共享。

四、跨越“马尔库塞陷阱”,推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

所谓“马尔库塞陷阱”,来源于马尔库塞在其著作《单向度的人》中提出的“单向度”理论。该理论认为,西方式现代化所塑造的发达工业社会,只重视人的物质需求而忽视人的精神需求,压制了人们内心中的否定性、批判性和超越性的向度,使整个社会成为物欲主义膨胀、精神颓废空虚的单向度的社会,生活于其中的人也由此成为单向度的人,这也就是马尔库塞所说的“单向度”的陷阱,或曰“马尔库塞陷阱”。2004年7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曾提到《单向度的人》这本书,指出“传统的工业文明,使人变为没有精神生活和感情生活的单纯技术性的动物和功利性动物,这种物质压迫下的人,是一种变形与异化的人”[3]。“马尔库塞陷阱”使得现代化进程中的物质发展与精神发展严重失衡,并由此导致了形形色色的社会病态心理,如信仰缺失、道德沦丧、精神空虚等问题。现代化包括物质现代化和精神现代化两个层面,二者之间相辅相成、密切关联。一方面,物质决定精神,“人们的观念、观点和概念,一句话,人们的意识,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人们的社会关系、人们的社会存在的改变而改变”[4]。现代化在物质层面的巨变必然会引起人们精神层面的嬗变。另一方面,精神反作用于物质,强大的精神能够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因此,物质现代化和精神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需要协调发展,相互促进。如果精神文明发展与物质文明发展不协调、不同步,就会陷入马尔库塞所说的“单向度”陷阱之中。

“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5]在现代化进程中,人是实践主体,现代化要靠人的实践活动来实现;人又是价值主体,现代化的根本目的是要满足人的发展需要。无论从现代化的实践主体还是价值主体来看,实现现代化归根到底离不开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不仅要提高人的现代发展能力,还要满足人的现代发展需要。人的现代发展需要,既包括现代物质发展需要,也包括现代精神发展需要,中国式现代化,既要促进人的现代能力的全面发展,又要促进人的现代需要的全面满足。这是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式现代化的本质区别之一。在历史上,西方式现代化曾经极大地推动了物质文明的发展,但西方式现代化只见物不见人,只重物质不重精神,是使人不断物化和异化、精神日益空虚的现代化。在西方式现代化的初期阶段,工人“在自己的劳动中不是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不是感到幸福,而是感到不幸,不是自由地发挥自己的体力和智力,而是使自己的肉体受折磨、精神遭摧残”[6]。在这种畸形的现代化进程中,人被塑造成了片面的、僵化的、“单向度”的人。随着西方式现代化的推进,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虽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和提高,但由于消费主义、拜金主义等价值观念的盛行,使得人们普遍感到精神颓废、意识迷茫、情感困惑,而且这种精神危机呈现日益加重的趋势。西方式现代化片面强调物的现代化,缺失了人的现代化这一维度,这样的现代化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之所以能够跨越“马尔库塞陷阱”,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源于中国式现代化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以人的现代化为根本的全面的现代化。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命题,按照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设想,在未来社会,要想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一要靠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二要靠人们精神境界的极大提高。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人一以贯之的理想追求,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物质贫困不是社会主义,精神贫乏也不是社会主义”[7],明确指出中国式现代化要“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为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中国共产党紧紧围绕着以下两个方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一是努力实现物质产品的极大富足。中国共产党深刻认识到,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的基础,为精神文明的实现提供必要的物质前提,没有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就无法建设高度发达的精神文明。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接续奋斗,中国经济、科技等综合实力得到极大提升,生产力水平显著提升,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物质产品得到了极大丰富。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以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持续提供更加坚实的物质基础。二是努力实现精神财富的极大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已经不仅仅停留在衣食住行的物质层面,对美好精神生活的追求和需要也越来越强烈。中国共产党准确把握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用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产品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精神生活的向往,在丰富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现代化实践中不断促进人的现代化发展。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我们必须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思想,一方面,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努力建设高度发达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创造出比西方式现代化更高效、更具竞争力的生产力形式,使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到更加充分的彰显,进一步筑牢现代化的强大物质基础。另一方面,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精神文明建设,注重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根铸魂,引导人民群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坚定文化自信,更好地构筑起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更持久、更深沉、更强大的精神动力。

五、跨越“库兹涅茨陷阱”,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库兹涅茨陷阱”源于环境经济学中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是指,当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时候,环境污染的程度较轻,但是随着人均收入的增加,环境污染由低趋高,环境恶化程度随经济的增长而加剧;当经济发展达到一定水平后,到达某个临界点(库兹涅茨拐点)以后,随着人均收入的进一步增加,环境污染又由高趋低,环境污染的程度会逐渐减缓,环境质量逐渐得到改善。按照“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的解释,发展经济必然造成环境污染,这是现代化进程中所必须付出的环境代价,“先污染后治理”是现代化建设的必经阶段。

在历史上,“先污染后治理”的现代化模式曾使得西方国家付出了极其惨痛的代价。对此,恩格斯曾做出具体描述:“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8]在西方国家现代化的早期阶段,曾经发生了许多非常严重的生态灾难和公害事件,无数鲜活的生命也因此而消逝。在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之后,西方国家在20世纪70年代才开始治理污染,并且将污染严重的工业逐步转移至发展中国家,但在环境治理中依然付出了巨大的成本。而中国作为一个后发现代化国家,注定无法采取“先污染后治理”的现代化模式,因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隐含了一个重要的先决条件:生态环境承载力足够大,无论污染多么严重,生态环境都是可恢复的,拐点总是存在的。中国环境容量有限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们绝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必须跨越“库兹涅茨陷阱”。

中国式现代化之所以能够跨越“库兹涅茨陷阱”,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源于中国式现代化是站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高度,统筹把握人与自然、保护与发展、环境与民生等各种关系的现代化。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国共产党紧紧围绕着以下两个方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一是努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创新。在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中西方文明之间存在着较大的不同。西方文明强调“人是万物的尺度”,把人作为一种特殊的存在物从自然界中剥离出来,认为人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战胜自然。因此,在西方文明中,人与自然之间始终处于一种紧张对立的状态。而中华文明历来崇尚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吸收中国传统生态伦理思想的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了绿色发展理念和生态文明思想,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提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科学论断。“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重要论断,克服了西方“主客二分”的片面性及其人与自然的紧张关系,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升到了生命共同体的新高度,为跨越“库兹涅茨陷阱”奠定了深厚的思想基础。

二是努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创新。关于如何正确把握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如何同步推进物质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不是矛盾对立的关系,而是辩证统一的关系”[9]“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10]等一系列重要论断,由此确立了绿色是中国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绿色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征。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我们一方面大力推进环境保护工作,持续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碧水保卫战”“净土保卫战”,另一方面大力发展绿色节能技术,推动风能、核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工程建设,注重节能减排、低碳环保,持续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高质量建设美丽中国,在实践中走出一条“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更为平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为中国式现代化奠定了永续发展的生态文明基础。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义,深刻把握绿色发展理念,积极构建绿色产业体系,全力推进降碳减排,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六、跨越“修昔底德陷阱”,推进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修昔底德陷阱”源自古希腊著名历史学家修昔底德对古希腊的两个城邦国家雅典与斯巴达战争所做的总结,指的是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而现存大国也必然会回应这种威胁,战争因此不可避免。在“修昔底德陷阱”理论预设下,大国之间是一种有你无我、以邻为壑、赢者通吃的“零和博弈”关系,“国强必霸、争霸必战”是大国崛起过程中一个无法逃避的魔咒,侵略、掠夺会伴随现代化的进程,现代化之路注定充满了血腥和暴力,难以逃离大国争战的陷阱,这也就是所谓的“修昔底德陷阱”。

纵观西方现代化历史,当新兴大国崛起触及传统守成大国的地位时,就会引发守成大国对新兴大国的围追堵截与强势打压,导致国与国之间发生冲突甚至战争,这样的例子可谓屡见不鲜。正是基于这样的惯性思维,当中国式现代化取得伟大成就,推动中国高速发展,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时候,以美国为首的一些西方国家便产生了一种战略焦虑,认为中国的崛起将深刻改变世界格局,严重挑战美国霸权,视中国的崛起为洪水猛兽,先后炮制出“文明冲突论”“中国威胁论”等各种论调,威胁和挑拨中国与其他国家关系,甚至不惜通过贸易战、科技战、新冷战等方式来极限施压、全面遏制中国,企图干扰、破坏、阻挠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进程。而美国执意挑起的中美之间日益严峻的摩擦冲突,也强化了一些人关于“修昔底德陷阱”不可避免的刻板印象。

中国式现代化之所以能够跨越“修昔底德陷阱”,实现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源于中国式现代化是秉承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理念,摒弃了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不扩张、不称霸的现代化。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爱好和平,“中华民族的血液中没有侵略他人、称王称霸的基因”[11],中国人民历来崇尚“和而不同”“天下大同”,强调“国虽大,好战必亡”。特别是在经历了近代中国战乱频仍、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深重苦难之后,中国人民更加深知和平的珍贵、发展的价值。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靠的是中国人民的自强不息、勤劳智慧、团结奋斗、创新探索,靠的是与世界各国人民的和平相处、互利合作、共同发展,而不是像西方式现代化一样充斥着“战争、殖民、掠夺”的血腥与罪恶。在探索现代化的过程中,中国不会热衷于向他国输出“中国模式”,而是秉承“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的古训,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的现代化发展道路,并从中汲取有益的经验。世界潮流,浩浩荡荡,开放合作、互利共赢是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早在19世纪中叶,马克思就曾预言:“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12]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但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经济全球化仍然是不可逆转的潮流。在经济互利、文明交融日益深入的当今时代,国与国之间的联系也更为频繁、更为紧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新型国际关系正在加速形成,“让世界经济的大海退回到一个一个孤立的小湖泊、小河流,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符合历史潮流的”[13]。中国共产党站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高度,准确把握时代前进方向,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主张通过加强对话、增加互信、发展合作、管控分歧等方式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愿意同世界其他国家在竞争中开展合作,在合作中实现共赢,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指引下,作为世界和平的维护者,中国坚定地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在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谋求自身发展,又以自身发展更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国式现代化在增强综合国力的同时增强必要的国防力量,既维护中国的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又维护世界的和平、发展、合作利益。中国日益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中国在自身发展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同时,对世界的正向溢出效应也日益显现。作为“全球发展的贡献者”,中国日益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稳定器”和“动力源”,为世界其他国家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遇。中国共产党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使命担当得到了充分彰显,中国式现代化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同和欢迎。实践证明,中国式现代化能够实现国与国之间的和平共处、互利共赢,是一条既发展自身、又造福世界的人间正道,完全能够跨越“修昔底德陷阱”。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我们要注重创新话语体系,讲好中国故事,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更加深入人心,让世界更加真实全面、客观理性地看待中国式现代化,从而更加广泛地凝聚和平发展的共识,与世界人民携手共创世界和平繁荣的美好未来。但同时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不会自动停止干扰破坏,更不会自动退出历史舞台,建立新型国际关系的过程必然是新旧势力反复较量的过程,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深入,越是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越是充满风险挑战乃至惊涛骇浪。这就要求我们做好付出更为艰苦努力的准备,敢于和善于“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发扬斗争精神、掌握斗争艺术、增强斗争本领,不断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志气、骨气、底气,知难而行、迎难而上、克难而进,勇于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挑战,不断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

七、结语

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同时又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把人口规模的巨大压力转化为发展的巨大动力,致力于全体人民逐步实现共同富裕,防止和避免两极分化,推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坚持走和平发展的现代化道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坚持从中国的实际和需要出发,经过长期探索实践,不断开拓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成功跨越西方现代化的诸多陷阱,开辟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新道路,取得了现代化发展举世瞩目的重大成果,展现了一种全新的现代化图景,既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又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在维护国家主权、安全的前提下走向现代化提供了新的参考和选择。中国式现代化对于推进现代化的全球进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已经并正在继续展现出其具有的重大而深刻的世界历史意义。

猜你喜欢
陷阱中国式现代化
边疆治理现代化
中国式民主
不要让中国式焦虑,废掉了你的孩子
陷阱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中国式失败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
陷阱2
陷阱1
甜蜜的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