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在校护生基础护理技能操作风险调查与分析

2024-04-09 09:17媛,余
卫生职业教育 2024年7期
关键词:护生条目基础

张 媛,余 静

(内江卫生与健康职业学院,四川 内江 641100)

护理学基础是高职护理专业课程体系中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核心课程,基础护理技能操作是该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对于学生基础护理技术的掌握、护理操作技能水平的提高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1]。在基础护理技能操作实践教学中,为了使教学内容和学生感受更加贴近临床,对于一些侵入性操作(如四类注射法、静脉注射等)会采取先模型练习再真人练习的教学方式。有调查研究显示[2],由于护生无菌意识淡薄、护理技能操作不熟练等原因,进行侵入性操作实践存在一定风险。因此,本研究对高职护生基础护理技能操作风险认知情况进行调研,摸清护生对操作风险的了解状况及避险需求,以采取风险防范措施,保证实践教学的安全性。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选取某高职院校大二年级护理专业普高生源和中职生源的学生。对学生的班级进行编号,以随机数字表法分别从两类生源中抽取4 个班作为调查对象。纳入标准:(1)按教学要求完成所有实践教学活动。(2)知情同意并自愿参加。排除标准:缺席率累计达10%;休学、退学者。

1.2 方法

1.2.1 调查工具(1)一般人口学资料问卷。由研究者自行设计,内容包括性别,护理专业是否为第一志愿,是否为独生子女,家人是否从事医疗相关职业(如护士、医生),就读护理专业前是否发生过晕针(晕血),是否接受过护理安全职业防护教育,是否有8 个月的医院实习经历,是否有医院见习经历,是否对基础护理技能操作感兴趣以及毕业后有无从事护理工作的意愿。(2)基础护理技能操作风险问卷。该问卷由王佳琳[3]于2016年编制,包括物理生理性风险(9 个条目)、化学生物性风险(7个条目)、心理性风险(4 个条目)及管理性风险(5 个条目)4 个维度,共25 个条目。采用Likert 5 级评分法,极少发生、偶尔发生、一般、经常发生、频繁发生分别计1~5 分。得分越高,表明护生对风险条目的避险需求越高,发生操作风险的概率越大。本研究中问卷的Cronbach′s α 系数为0.969。

1.2.2 调查方法 采用网络调查的方式,借助问卷星平台将链接发送给调查班级的学习委员,研究者对班级学习委员进行解释说明后,由其向班内护生介绍填写要求和注意事项,统一指导语,护生知情同意后以匿名方式填写。所有问题为必答题,每个微信号只能提交一次。本研究共回收问卷392 份,剔除答案明显呈规律性的问卷,回收有效问卷386 份,有效回收率为98.47%。

1.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 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频数、构成比描述;不服从正态分布的连续变量以[M(P25,P75)]进行描述;不同人口学资料护生的基础护理技能操作风险问卷得分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 检验;人口学资料与基础护理技能操作风险问卷得分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 相关性分析;基础护理技能操作风险问卷得分的回归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α入=0.05,α出=0.10),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护生人口学资料(见表1)

表1 护生人口学资料及基础护理技能操作风险问卷得分情况(n=386)Table 1 Nursing students′ demographic data and scores of Questionnaire on Operation Risks of Basic Nursing Skills(n=386)

2.2 护生基础护理技能操作风险问卷得分情况(见表2)

表2 护生基础护理技能操作风险问卷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情况Table 2 Total score and scores in various dimensions of the Questionnaire on Operational Risks of Basic Nursing Skills for nursing students

2.3 护生基础护理技能操作风险的影响因素分析

2.3.1 人口学资料对护生基础护理技能操作风险问卷得分的影响 对不同人口学资料护生的基础护理技能操作风险问卷得分进行Mann-whitney U 检验,结果显示,基础护理技能操作风险问卷得分在性别、护理专业是否为第一志愿、就读护理专业前是否发生过晕针(晕血)、是否接受过护理安全职业防护教育、是否有8 个月的医院实习经历、是否有医院见习经历、是否对基础护理技能操作感兴趣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3.2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以护生基础护理技能操作风险问卷得分作为因变量,将Mann-whitney U 检验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作为自变量,纳入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是否接受过护理安全职业防护教育、是否有8 个月的医院实习经历、是否有医院见习经历、是否对基础护理技能操作感兴趣是影响护生基础护理技能操作风险问卷得分的主要因素(见表3)。

表3 护生基础护理技能操作风险问卷得分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Table 3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of scores of Questionnaire on Operational Risks of Basic Nursing Skills for nursing students

3 讨论

3.1 高职护生基础护理技能操作风险问卷得分处于较低水平

对高职护生基础护理技能操作风险进行调查,结果显示,高职护生基础护理技能操作风险问卷得分处于较低水平,这一结果与林敏等[4]针对254 名本科护生的调查结果基本一致。虽然高职护生基础护理技能操作风险整体处于较低水平,但个别条目得分较高。在物理生理性风险维度中,得分排名前三的条目分别是:掰安瓿瓶时割伤手指,静脉注射或输液拔针后按压不当导致局部血肿或淤青,抽吸药液及注射练习时被针头刺伤。王银花等[5]对2010—2020 年我国实习护生锐器伤发生率进行Meta 分析,结果显示,实习护生锐器伤发生率为68%,较前10 年明显下降,但仍高于国外水平,需采取有效干预措施进一步降低锐器伤发生率。这一结果与本次研究中学生基础护理技能操作避险需求较旺盛一致。在化学生物性风险维度中,得分排名前三的条目分别是:真人注射或处理污物时被污染针头刺伤,破损的皮肤接触污染的体液(血液、唾液)等,操作中接触泄漏的水银(台式血压计、体温计)。这可能与护生对操作流程不熟悉、无菌意识不强、实训物品管理不规范等有关。在心理性风险维度中,得分较高的两个条目分别是:因实施某些侵入性操作而心理压力过大,因过度紧张而晕血、晕针。有研究表明[6],护生在首次进行侵入性操作时,常表现得兴奋、紧张、胆怯。徐伟娟等[7]的调查发现,76.6%的护生在进行静脉穿刺时,常表现得紧张、胆怯、自卑,从而导致操作时手抖、手心冒汗、手忙脚乱等,致使穿刺失败。因此,在进行侵入性操作前,教师应仔细评估护生心理状态,关注心理压力较大的护生,并进行相应的心理疏导。在管理性风险维度中,得分最高的条目是每组学生较多导致带教教师无法全面兼顾。提示我们要做好实践教学管理工作,针对不同操作项目的危险性进行合理分组,避免因管理不善而增加学生基础护理技能操作风险。

3.2 高职护生基础护理技能操作风险问卷得分的影响因素分析

3.2.1 加强护理安全职业防护教育,降低护生基础护理操作风险 本研究结果显示,是否接受过护理安全职业防护教育是影响高职护生基础护理技能操作风险问卷得分的主要因素,接受过护理安全职业防护教育的护生基础护理技能操作避险需求较低,说明其风险处理能力更强。有研究表明[8-10],开设职业防护教育课程及培训,能增强护生职业风险意识、提高职业风险处理能力,与本研究结果一致。护士是职业暴露高危人群,实习护生缺少临床经验、操作不规范、防范意识不强等原因,是发生职业暴露的第二大群体[11],其职业暴露风险比护士更大,严重影响护生自身安全[12]。相关研究发现,高职在校护生职业危害与防护认知情况不理想[13],职业防护实践能力较差[14-15]。张延婷等[16]的系统性评价结果显示,开展职业防护教育能够降低实习护生针刺伤发生率,提高防护知识知晓率及伤后正确处理率。庄丽娟等[10]的研究结果显示,99.1%的护生认为开展职业防护教育很有必要,也有较强的学习意愿,与潘锦芳等[17]的研究结果一致。因此,高职院校应加强职业防护教育并开设相关课程,增强护生职业防护意识、提高职业防护能力,促进护生转变职业防护行为,降低操作过程中的职业暴露风险。

3.2.2 有过医院实习经历的护生基础护理技能操作风险问卷得分较低 本研究结果显示,有8 个月医院实习经历的护生与无该经历的护生相比,基础护理技能操作避险需求更低。我校护理专业生源有两类,一类是通过普通高考招收的高中生,另一类是通过单招单考招收的三校生。临床实习是护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和实践教学的延续,也是护生成为合格护理人员的必经之路,更是护士从业的必要环节。三校生在升学前已进行过至少8 个月的岗位实习,通过真实的临床护理工作、医院的进一步学习、带教教师的指导培训,护生意识到职业防护的重要性,并且在遇到职业暴露事件后能够进行及时、正确的处理,这与黄紫坤等[18]的研究结果一致。 Kasatpibal 等[19]研究发现,医护人员经过临床专业培训后,其操作规范的执行力更强,这也间接反映出实习护生在经过专业、规范的临床培训后,其操作会更加规范,职业安全防护也会更到位。

3.2.3 增加医院见习经历,降低护生护理操作风险 本研究结果显示,有医院见习经历的护生基础护理技能操作风险问卷得分低于无医院见习经历的护生,前者避险需求更低。见习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专业课学习必不可缺的过程,也是岗位实习的前奏,更是学生专业认知、职业认知和实践工作能力初步形成的重要途径。我校为帮助护生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护生职业兴趣和工作意识,使护生满足岗位需求,会安排其进行专业课见习和暑期临床见习。通过见习,护生能够更好地体验未来的护士职业角色,同时也能更深入地体会职业防护的重要性,掌握职业防护技能。张泽菊等[14]研究发现,见习经历能够帮助高职护生更好地掌握职业防护知识,提高职业防护意识,这与本研究结果一致。江一铃等[20]对参加临床见习的11 名专科护生进行访谈发现,临床见习经历对他们的专业学习能力、职业素养及自我认识都有积极作用。高职院校应重视临床实践,开展形式多样的临床见习,做到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增强护生专业学习能力和职业防护意识,提升其专业水平与职业素质。

3.2.4 激发护生基础护理技能操作兴趣,降低操作风险 本研究结果显示,对基础护理技能操作感兴趣的护生基础护理技能操作风险问卷得分低于不感兴趣的护生,前者避险需求更低。这可能与后者对基础护理技能操作的学习兴趣与专业认同度不高,从而导致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主动性不强[21],忽视基础护理技能操作中的风险因素有关。因此,教师应在课前、课中、课后适时对护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加强课程思政,提高护生专业兴趣;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激发护生求知欲,增强护生学习动机。

4 结语

高职护生作为护理队伍的重要力量,较强的职业防护意识、扎实的职业防护知识基础、熟练的职业防护技能,能最大限度避免其在今后工作中发生职业暴露,而如何避免护生发生职业暴露也是值得我们探究的问题。因此,学校和医院应积极探索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职业防护教育课程,并开展适合不同阶段高职护生的职业防护教育。与此同时,高职院校还应与医院加强合作,增强护生职业安全意识、改善职业防护行为,促进护生身心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护生条目基础
“不等式”基础巩固
“整式”基础巩固
《词诠》互见条目述略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Can we treat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by preventing an age-related decline in microRNA expression?
护生职业认同感及在校教育策略
南充市教学医院护理专业实习生护患沟通能力调查分析
“五抓五促”夯基础
对县级二轮修志采用结构体式的思考
不服不行的搜索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