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院校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循证实践能力的质性研究

2024-04-09 09:17邓锦欣王嘉孺韦嘉雯
卫生职业教育 2024年7期
关键词:受访者循证研究生

樊 杭,张 瑛,邓锦欣,王嘉孺,黄 蓉,孟 媛,韦嘉雯,杨 永*

(1.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 南宁 530200;2.广西中医药大学赛恩斯新医药学院,广西 南宁 530222)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印发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1]中指出“专业型硕士研究生教育需要进一步完善发展机制,夯实支撑条件,全面提高质量,从而满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为行业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循证实践能力作为护理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master of nursing specialist,MNS)核心能力之一,对于弥补最佳证据与临床实践的差距、促进研究成果的转化十分必要[2],其培养质量将直接影响MNS 毕业后的整体培养质量,同时也能在未来有效带动医院的发展和建设。但是,目前国内外针对MNS的相关研究[3-4],主要集中在培养科研能力和临床实践能力等方面,对循证实践能力的研究相对较少,亟待探索出更有效、更合理的循证实践能力培养方案。因此,为了提高MNS 循证护理认知水平和兴趣,进而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普及循证护理知识,提高循证护理认知水平和兴趣,本研究采用质性研究方法,深入分析中医院校MNS 对循证实践过程的体验及看法,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引导MNS 把循证护理贯穿于临床实践工作中,为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创新MNS 循证护理能力培养模式、完善MNS 教育评价机制注入新的动力。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23 年6—7 月,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就读于广西中医药大学8 名MNS 作为本次研究的访谈对象。纳入标准:(1)全日制在读MNS。(2)已完成临床实践时间≥6 个月。(3)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4)自愿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不能配合完成访谈的。样本量以信息饱和不出现新的主题为止,最终收入护生8 例,为保护受访者隐私,姓名均以编码表示,基本信息见表1。

表1 受访者基本情况Table 1 Basic information of respondents

1.2 研究方法

1.2.1 访谈内容确定 本研究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访谈采取半结构式访谈方式,在访谈前,由本研究团队(护理学院教师3名、硕士研究生3 名)成员经过大量文献查阅,结合团队讨论结果拟定访谈提纲,并经过2 名护理教育专家、3 名临床护理专家审核修改,以及对2 名护生进行预访谈后调整为以下4 点:(1)您认为循证实践能力重要吗?它的重要性体现在哪里?(2)请结合自身分享一下如何提升循证实践能力?(3)您对当前循证实践能力的培养计划评价如何?(4)您在临床循证实践过程中遇到哪些问题,怎么解决的呢?

1.2.2 资料收集方法 通过微信、QQ、电话等方式提前与受访者进行沟通预约受访时间与地点,选择清净且明亮的单人留学生宿舍作为访谈地点,确保访谈全程不受外界因素干扰,事先准备好录音笔、笔记本、签字笔,由两名经过系统培训的研究生对受访者进行访谈,其中一个访谈者主要负责访谈,另一个主要负责记录,记录内容包括受访者的应答内容、肢体动作以及细微表情,访谈开始前研究者先对受访者进行关于访谈目的的解释说明,访谈内容根据半结构式提纲进行,但不仅限于提纲内容,不依照访谈提纲顺序进行,根据实际访谈过程随时进行调整,过程中注重倾听,并及时对叙述不清楚的地方进行追问确认,每次访谈持续30~60 分钟。

1.2.3 资料分析和质量控制 每次访谈结束后,研究小组成员在24 小时内对录音的一字一句进行反复聆听确认并结合现场细节观察记录内容来转录成文字资料,导入Nvivo12。随后由两名研究者对资料用Colaizzi 七步分析法[5]进行资料沉浸、编码、分析、归纳、整理,过程中假如出现分歧则进行团队会议集体讨论来抉择,两名研究者需要悬置已有的对相关材料的价值判断和对研究问题的假设,将自身沉浸到原始资料中,总结出主题结构,随后将所得主题交予受访者进行核实,确认是否有误,核实无误后形成最终主题。

2 结果

对8 名MNS 研究生的访谈资料进行分析,最终得出对循证实践能力看法的4 个主题。

2.1 主题一:循证——总结经验做法

2.1.1 为决策提供动力 护理循证的终点就是为临床决策提供依据,为临床决策的优化及建立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A3:“循证实践能力对于一些临床,特别是现在的一些临床工作来说是一个很有必要的点,因为这个可能对于做一些角色方面判断会有很大的帮助。”A5:“(循证实践)对于我们而言,可以帮助我们在临床中寻找一种有效的证据去证明临床中的一些工作,什么样的标准才是最佳的。”

2.1.2 培养批判性思维 在整个循证实践过程中,在对证据的检索、整合、评估、应用、传播都在无形中形成了对批判性思维的培养。A5:“从临床中复杂的情况中发现存在的问题,并通过文献检索,筛选合适的文献,最终形成最佳的证据作为临床行为的支撑,通过整个过程的各个环节,我们不断提高了对事物的批判性认知。”A1:“我觉得(循证实践能力)肯定是重要的,临床中的东西跟课堂上的理论是不一样的,最大的不同就是临床上的情况是具有多样性的,这就要求我们辩证地针对不同情况做出合理的取舍与判断。”

2.2 主题二:实践——提升行动效率

2.2.1 改善医疗效果 在采访过程中,有很多学生提到了循证实践推动了医疗水平的进步,对于改善医疗效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A2:“在临床学习过程中,从方方面面都能感觉到循证带来的改变,就比如在预防压疮这个问题上,什么样的卧位能更好地预防压疮呢,通过与同门讨论,确定问题,查阅文献,发现目前多被提到的是曲线仰卧位,这是我们之前在学校课堂上没有学习过的内容,现在科室也将这一卧位应用到临床上,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压疮的发生。”A3:“我认为吧,循证就是在海量已知的信息里寻找到那个最佳的、最适合的,从而科学地带动医疗水平的提升。”

2.2.2 从临床实践中去发现问题 通过本次访谈了解到,对于偏向临床专业能力的MNS 来说,他们更看重如何在临床实践中高效发现潜在的有价值的研究问题。A5:“我在临床老是找不到可以研究的课题,下半年要开题了,现在挺焦虑的。”A7:“通过大量阅读文献,听文献汇报,参加读书汇报,进行文献评价,能帮助我们在临床发现值得研究的问题。”A8:“对实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通过循证去查找相关的文献,经过筛选能够得到更好的选题。”

2.3 主题三:能力——基于成果为导向

2.3.1 充分定义护士角色 循证实践能力是护士在完成循证护理实践活动过程中,为履行全部工作角色而具备的循证护理知识、技能、判断力、态度和价值观的整合[6]。在访谈中了解到,具备循证实践能力的MNS 在临床中更能收获护士职业认同感。A3:“在科室里我们帮助护士长完成科室的课题,所以护士长也很看重我们,还问我们以后要不要留在医院。”A4:“它(循证护理能力)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诠释护士这一职业内涵,从而能胜任更多岗位工作。”

2.3.2 符合单位用人标准,增加就业机会 所有研究生毕业后都面临着就业问题,这也是MNS 最关心的事,提升循证实践能力对于增加就业机会功不可没[7]。A1:“想想以后毕业时如果没发表几篇高质量文章的话,那这个研究生不是白读了吗,怎么找工作啊。”A4:“我想这(循证实践能力)对我以后就业找工作啥的影响挺大的。”A6:“现在医院里评职称什么的都需要有文章,我觉得提升循证实践能力对于以后找工作还有升职加薪关系都很大。”A8:“我以后不想进临床,太累了,多提升下循证能力方便我在其他地方找工作啊。”

2.4 主题四:不足——关键路径上的归因分析

2.4.1 难以得到医院支持 当前MNS 在医院的实习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很难得到所在科室对其循证的支持,因此循证过程受到诸多限制。A2:“我其实有很多想法,但是在跟同门、导师讨论后都放弃了,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在临床很难开展下去,就是可行性太差,特别是需要多学科合作的,这类循证实践很难去协调。”A4:“科室有很多实习生,每天还有很多患者,没工夫配合你进行循证实践的。”A5:“我们现在只能做一些最简单的,最好的就是发一些调查问卷,那些需要长期干预的都很难做到。”A8:“循证实践需要团队配合,一个实习的研究生很难动员医院负责人给予相应支持。”

2.4.2 循证开展时间不足 循证实践的开展需要研究者耗费一定时间和精力,而高校和医院安排的MNS 临床实习没有预留足够时间使其进行循证实践。A1:“我们在医院实习干的工作跟临床护士基本没什么差别,每天三班倒,下班就累了,没有精力做循证啊。”A3:“有的科室吧,就待一个月,想到做点什么的时候都转科了,就算开始做了,转科以后怎么后续跟踪记录也是个问题。”

2.4.3 循证能力有待提高 访谈过程中,当谈及一些循证知识时,一些受访者回答较困难。A2:“现在的话,去做文献检索,然后写综述可能还好,但是涉及一些更难的,比如让我去做一个meta 分析,我就不会了。”A4:“循证课程挺短的,很多东西靠自学也学不会。”A5:“这个你问我,我也不会啊,什么时候用到什么时候学吧。”A8:“循证好难做,我专门买了一本书去学怎么写meta 分析,步骤太复杂了,很多东西我又搞不懂就放弃了。”

3 讨论

3.1 循证实践能力的重要性已被MNS 普遍认可

美国医学会早在2011 年发布的《护理的未来:引领变革,促进健康》中就提到:在护理领域开展循证实践是未来护理的核心内容,并建议护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应将循证护理纳入其中,从教育方面提高护士的循证实践意识。同年,护理在我国成为一级学科,循证护理实践的种子逐渐开始在我国护理事业的土壤中萌芽[8]。而如今,随着我国高水平护理学科建设进程的推进,以及临床循证护理人才需求日益增加,愈发体现出循证实践能力的重要性。本研究在对8 位受访者的访谈中发现,受访者对于循证实践能力的重要性都有一定的认识,但多位受访者对于循证实践技能掌握程度不高,这种情况在发表过循证论文的以及高年级的MNS 身上有所改善,这与崔雅玲等[9]的研究结果一致,说明MNS 循证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究其原因,在于MNS 缺乏写作经验,对循证过程中系统化复杂的循证护理实施步骤不清楚,进而迷惑、困扰直至彻底放弃[10]。对此,教育者应对MNS 的写作能力给予足够重视,指导其正确处理循证实践中的各种问题,更多是让学生能独立进行循证;学校应重视对MNS循证能力的培养,为MNS 搭建循证实践平台,构建证据通往临床医院的循证成果转化桥梁,并完善对MNS 循证实践行为的激励机制。

3.2 创新培养模式,基于成果导向全面提升MNS 循证实践能力

MNS 的培养目标包括较高的职业素养和良好的奉献精神、扎实的专业知识和高层次的临床实践技能,即培养科研水平高、专业素质过硬的高级人才,进而满足社会的实际需求[11]。在本研究中,MNS 在循证实践过程中出现循证能力不足的问题,说明当前对于高水平护理人才的培养理念仍有待转变。笔者认为,对于MNS 循证实践能力的培养,不应沿用传统教育模式,而应以成果为导向进行侧重[12]。首先传统研究生循证教育以阶段性考核以及课业成绩作为衡量标准,往往起不到切实提升MNS 循证能力的效果,而以成果为导向的循证实践能力培养侧重于对MNS 能发表循证论文以及完成循证实践过程这个成果本身的追求上,对于MNS 循证能力的考核要回归能力本身,通过对MNS 循证实践能力的鉴定来全面评估;其次对于已经产出的成果,遵循以成果为导向的原则,科学定义循证实践能力成果的概念范畴[12],并充分加以反向利用,即将MNS 已经完成的循证实践及发表的论文作为案例反向设计循证实践教学,以教学成果反哺教学设计。

3.3 深化产教融合,推动护理人才培养与医院发展互促交融、良性互动

循证实践的过程离不开实践[13],而对于MNS 来说,进行实践又与临床实习密不可分,医院应该是MNS 进行循证实践的平台,但对MNS 的访谈发现,当前存在着MNS 进行循证实践受到实习时间、有效支持、带教教师水平有限等因素制约,成为MNS 开展循证实践道路上的一座座大山。Fu Y 等[14]对于循证护理开展的影响因素的调查中提到,缺乏行政支持是阻碍开展循证护理实践的主要原因。当前医院对于MNS 的培养机制存在缺陷,首先,医院对MNS 实习期间的排班以轮班制为主,这种轮班制的工作方式,使得MNS 没有更多时间去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降低了护士的自我价值感[15],不利于循证实践的开展以及循证实践能力的提升。其次,由于人力资源、相关利益支持等因素,医院未对MNS 提供循证实践所必要的行政支持。最后,医院各个科室之间的护理科研、教学、管理等方面的水平参差不齐,MNS 的参与度较低也是一大因素。我国有学者的研究指出,开展循证护理实践能力培训,促进证据向临床实践场所转化,是循证护理实践的核心[16]。要改善这种局面,需要深化产教融合[17],学校和医院共同努力,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从MNS 本身的需求出发,构建全过程循证实践育人机制,联合医院为MNS提供全方位循证实践成果孵化生态链,以学生的循证实践能力提升为目标来建设循证实践平台,从根源上解除影响MNS 循证能力提升道路中的障碍。

4 结语

本研究通过对广西中医药大学8 名MNS 的访谈,立足于MNS 本身,审视当前MNS 循证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以及培养过程中的不足。目前对于MNS 循证实践能力的培养模式仍需要创新,高校应更新专业学位发展理念,加强MNS 导师队伍建设,深化产教融合,为MNS 循证实践能力的发展提供肥沃的土壤。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在于仅对一所中医院校的MNS 进行抽样调查,选取的样本量较少,覆盖面较小,因此所提炼出的主题代表性有限,有待日后范围更大的研究,以补充和验证本文中对于MNS 循证实践提出的发展意见的有效性,为我国护理教育的持续改进提供实证依据。

猜你喜欢
受访者循证研究生
今天,你休闲了吗?
关于安全,需要注意的几件小事
低碳生活从我做起
五成受访者认为自己未养成好的阅读习惯
《循证护理》稿约
位置大数据侦查循证研究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
循证医学在中医教育实践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