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专业认证视角下药学实验课程体系建设

2024-04-09 09:17王一男杨冬芝赵子明
卫生职业教育 2024年7期
关键词:药学课程体系实验教学

王一男,杨冬芝,赵子明,郭 栋

(徐州医科大学药学院,江苏 徐州 221004)

针对社会及医药产业对药学专业人才的需求,以药学学科发展积淀和学校传统优势专业临床医学、基础医学、生物学等为支撑,在药学专业认证的大背景下,学院设定了“知医、善药、强用”的应用型药学人才的培养目标。同时,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需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对照《药学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通过社会调研、专家论证、教学实践、总结完善,紧扣提出的“知医、善药、强用”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了“阶梯式、模块化”的实验课程体系[1]。本课程体系契合人才培养目标,形成了与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和应用型药学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优质实验教学资源,显著提高了实验教学质量。评价结果用于推进实验课程体系改革,使我校药学专业的实验课程体系建设既符合国家医药卫生政策与改革趋势,又适应学校定位与自身条件。

1 药学专业认证视角下药学实验课程体系建设的内涵和发展思路

1.1 “知医、善药、强用”人才培养目标的内涵

药学专业认证意义重大,是推动学校内涵发展,提升药学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是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内容[2-5]。药学专业认证中实验课程体系的建设和改革是一项重要内容,实验课程体系的建设与改革是药学整体课程改革的基础[6-9]。“知医、善药、强用”人才培养目标,即知医:充分利用学校优质医学教育资源,使学生具备宽广的生物医学知识和深厚的医学人文情怀;善药:紧紧把握药物研究发展趋势,不断加强能够匹配从药物发现、生产、质控、评价到临床合理应用的全产业链的知识、技能和素质培养;强用:以社会和行业需求为导向,全面深化产教融合教育改革,强化学生面向生物医药产业的实践创新能力和岗位胜任力培养。

1.2 以产出为导向构建的三层次进阶式实验课程体系

实验教学是药学专业教学的重要环节,是“知医、善药、强用”的重要手段。本专业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药学专业进阶式实验课程教学体系。该体系充分利用校企“资源共享、人员双跨”的合作运行机制,一方面聘请行业专家以江苏省产业教授等形式担任兼职教授,另一方面鼓励校内教师以江苏“双创计划”科技副总等形式与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推动行业需求与实验课程设计深度融合[10]。

在此基础上,校企双方共同构建了循序渐进、更加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三层次进阶式实验课程体系,包括:基础实践能力训练、综合运用能力训练、创新创业能力训练。同时,深化校地合作,依托完善的基础教学实验条件、良好的药学学科优势以及优质的校外实践资源,搭建“省高校实验教学与实践教育中心,省级科研重点实验室,校企协同创新中心”三层次实验教学平台,满足进阶式实验教学需求。根据行业发展前沿和学生反馈效果对实验课程内容实施动态调整,完善了“设计评价—教学过程评价—人才培养结果评价”的三阶段评价体系,与实验课程教学实施构成了循环反馈机制[11]。

1.3 以产出导向促进实验实训条件建设

构建基于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实践能力培养的药学实践教学体系(见图1)。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岗位胜任力培养为核心理念,构建了进阶式的岗位胜任力指标体系;把需求转化为课程模块或培养环节融入培养方案,依托校企优势科教资源及校内外实训实践基地,打造三层次进阶式实践教学平台;建立“设计评价—教学过程评价—人才培养结果评价”的三阶段评价体系,与实践教学实施构成了循环反馈机制。

图1 基于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实践能力培养的药学实践教学体系Figure 1 Pharmaceutical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based on studentcentered and emphasizing practical ability cultivation

建立“产学研创用”一体化实践实训基地。基于产业发展和创新需求,统筹实践教学资源,构建功能集约、资源共享、开放充分、运作高效的药学实践教学和实训实习环境。实训设备对接企业设备,实训环境对接企业生产现场,使职业情境融入实训基地,为产教深入融合提供资源支撑。校企共同开发实训项目,由校外导师与校内教师共同进行指导和考核。

2 实验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及成效

2.1 实验教学内容设计

基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打破了以课程为中心的传统教学设计方式。在药学专业实验课程体系改革中,我校将原有的实验内容全面优化重组、交叉融合,按照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由基本到综合的认知与教学规律,形成了进阶式的实验课程体系,实现了从低年级到高年级、从基础实践能力到综合运用能力再到创新创业能力逐级提升的全过程培养,为实现“知医、善药、强用”的药学人才培养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2.2 三进阶实验课程体系(见图2)的实施

图2 三进阶实验课程体系Figure 2 Three-step experimental course system

2.2.1 第一阶段——基础实践能力训练 本阶段基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课程教学大纲对实验技能的要求,通过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中常规验证性实验的设置,完成药学专业人才的基本实验技能训练。另外,我们依据实验课程间的逻辑关系和教学规律,进行了基础实验课程的模块化整合,帮助学生获得系统的药学基础实验技能。如将分析化学与药物分析组成体内外药物分析实验模块,用完整的技术链将分散的实验串联在一起,减少实验重复,重视实验间的互补性,增加后期实验对前期基本技能的考核环节。

2.2.2 第二阶段——综合运用能力训练 本阶段一方面以药品产业链为主线,将药学各分支学科的实验贯穿成药物开发模式的综合性实验;另一方面依据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特点,开展设计性实验。学生需要在开放的实验框架内,通过“设计—验证—改进—总结”的自主模式达成实验目标,教师在其中起到引导和启发的作用。这样促使学生将原本割裂的各分支学科知识技能融会贯通,形成完整的药学知识体系,提高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实验的自主设计能力。

该阶段的实验模式也由第一阶段的以验证性为主进阶为以设计性、综合性为主。如,我们参照制药企业的药物研发流程,开设了两个药学综合技能实验——“萘普生的拆分、制剂、分析及药理活性检测”和“阿司匹林的合成、分析及制剂”,前者衍生于教师的校企合作课题,后者则为经典药物的研发,学生通过原料药的合成、剂型制备、药理活性检测和评价等药物研制全过程的实践,实现了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剂学及药理学等专业核心课程理论及实验知识的串联,掌握了药物研发产业链的知识体系。在药物分析实验中,我们为学生提供化合物结构,让学生自主设计鉴别、检查及含量测定方法,在教师指导和修订下,实现设计性实验的实施,并达到了预期的训练效果。

2.2.3 第三阶段——创新创业能力训练 结合国家、省、学校各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成立创新、创业兴趣小组,利用与企业共建的产学研基地和实践教学基地,开展由“药学认知与实践”“药物生产、营销与科研实践”和“职业技能实践”等组成的校外实践活动,鼓励和支持学生独立申报科学研究类、技术开发类和创业类课题,并配备相关专业的教师进行指导,有效地实现从学校到企业的无缝对接。

如,基于“产学研创”一体化模式,药学专业学生在学院药剂学教师团队指导下,创建了集“产品研发、包装艺术设计、生产制造营销”于一体的兰颂生物科技公司。通过将药物吸收手段灵活运用于护肤品,经精心研制并反复验证产品功效,实现了医药级别化妆品生产,着力打造了综合性护肤品牌。针对孤独症患儿等特殊患者人群,学生团队通过配方优化,开发出一款由天然果粉、复合维生素(如维生素C、维生素B6、维生素B12等)、复合矿物质(如葡萄糖酸钙、葡萄糖酸镁等)、肠道益生菌以及其他天然风味物质组成的复方维生素—益生菌特殊膳食食品,通过调节患儿肠道菌群并补充特定营养素,可逐渐改善患儿症状。研制的产品口感优良,色味俱佳,目前已与当地某食品有限公司达成加工生产意向,填补国内此类产品的空白。

又如,依托药学院药用植物园,药学专业学生结合用药安全与中药香囊的特色,开展了“药香倾囊”和“优苗精育”实践活动,成功研制开发了具有可预防流感、防寒暖身、预防鼻炎等13种功效的中药香包。新冠疫情期间,中药香包产品驰援黄冈市中心医院、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徐州市云龙区大郭庄街道以及重庆市渝北区龙溪街道等单位,受到医护人员及社区工作者的一致称赞。团队开发的防疫“四味饮”,可有效预防水湿阴毒造成的脾胃系疾患,如腹泻、霍乱等。在2022 年郑州特大洪涝灾害期间,得到了郑州市民、医务工作者及抗涝战士的肯定。项目团队独创全国首个“谱- 效”关系中药优质种苗选育技术,通过创新培养基配方等,解决了红花种苗药效不稳定、抗性差等痛点,从优质种源保护、选取、培育等方面打造红花种苗精准选育方案,为中国红花产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项目团队成员坚守护航中药产业初心,勇当乡村振兴排头兵。

3 实验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针对“健康中国”背景下社会与行业对应用型药学人才的需求,在深刻领会新时代教育教学工作会议“以本为本,四个回归”的精神基础上,我校药学专业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能力培养为核心,通过实施以下措施,大力推进药学实验教学方法改革,努力培养符合医药行业发展需求、具有较强岗位胜任力的应用型高层次人才。

3.1 以学生为中心理念贯穿药学专业实验教学体系

充分调研“健康中国”背景下医药行业对人才实践能力的需求,形成了“医药兼备、强化应用”的药学人才培养目标。围绕该目标,我校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贯穿药学专业实验教学体系。该理念是一种“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哲学,关注于学生受教育后获得什么能力和能够做什么。遵循该理念,我校药学专业“以医药行业需求为导向”,围绕药学行业未来岗位所需要的知识、能力和素质,通过“回归能力、导入需求、融入课程、植入平台、介入培养、机制保障”,开展了实验课程改革(见图3),确保学生在接受实验训练的过程中,能够获得预期的学习效果。

图3 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贯穿药学专业实验教学设计流程Figure 3 The student-centered education concept runs through the design process of pharmaceutical experimental teaching

3.2 以内外协同的师资队伍为依托,实施校内实验与校外实践相结合的实验教学模式

充分发挥校企“资源共享、人员双跨”的合作运行机制作用,坚持“走出去、请进来”。一方面,以江苏省产业教授等形式引进了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金方研究员、徐州佳生医药陈彦安博士等一批行业、企业的一线骨干力量,充实实践教学环节的师资力量,深度参与药学人才实践能力培养全过程。另一方面,鼓励“学院派”的高校教师以江苏省科技副总、企业特聘研究员等形式与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推动了行业需求与实验课程设计深度融合。同时,积极为缺乏产业背景的教师创造培训和进修的机会,让教师参与企业的生产实践,努力建设一支教学思想先进、知识和年龄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双能型”实验教学队伍(见图4)。

图4 内外协同的师资队伍Figure 4 Internal and external collaborative teaching staff

3.3 以多元化实践教学平台为依托,开展基础实验技能、设计及综合实验技能训练的进阶式实验教学模式

构建了多元化的实践教学平台,以满足不同阶段的能力培养需要。基本实践能力训练平台——构建了以国家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药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与省药学实践教学中心为核心的基础实验教学平台;综合运用能力训练平台——构建了以江苏省新药研究与临床药学重点实验室、江苏省糖尿病工程中心和江苏省新药创制与评价工程中心为核心的省级科研实验平台与校内综合实验实训中心;创新创业能力训练平台——构建了以学科科研实验平台、校地共建的大学科技产业园、校企共建的产学研合作实体、研究生企业工作站为核心的校企协同创新实验中心。

3.4 科学利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扩增学生技能

以线上慕课为抓手、以虚拟仿真为补充,在无机化学、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分析化学等课程前期积累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开展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完善现有虚拟仿真实验,研究和发展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方法与理论。如以血浆样品中药物的定性和定量分析为实践教学内容,围绕虚拟仿真的药物治疗监测实践结合现代分析方法前沿的体内药物分析等开展教学,融合药物的分离、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还原生物样本药物分析的真实状况[12]。以糖尿病电子虚拟病人临床用药为例,围绕虚拟仿真病人的药物治疗并结合疾病研究前沿的病理分析等开展实践教学。

3.5 设立实验教学改革项目,及时更新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

以药学专业国一流建设为契机,围绕“强用”人才培养目标,利用国一流专项建设经费,设置了具有针对性的系列实验教学改革项目,并根据药学行业发展规律适时更新实验内容,如近3 年药物分析实验将“凯氏定氮法测定大豆中蛋白质含量”更改为“亚硝酸钠滴定磺胺嘧啶”,“安乃近片质量标准的制定”改为“对乙酰氨基酚片质量标准的制定”,实验教学内容更符合医药行业发展趋势。

4 结语

药学专业认证是药学本科教育的办学趋势,是医药院校提高教育质量、推动学校内涵建设的动力。本专业提出“知医、善药、强用”药学人才培养目标,并基于此目标改革药学实验体系,提高学生的专业实验技能、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培养的应用型药学专门人才,能够从事药物临床前研究、临床研究与管理、生产、质量控制、流通和全生命周期药学服务等工作,不仅受到学生和家长的好评,也得到众多医药企业、事业单位以及医院等用人单位的广泛认同。

猜你喜欢
药学课程体系实验教学
小议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认识和体会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几何体在高中数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基层医院药学人员培养之思考
药学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