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数字经济现代化:突出特性、体系架构与实践路径

2024-04-10 00:53谢丹慧
南方论刊 2024年2期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数字

谢丹慧

(上海海事大学 上海 200120)

一、中国式数字经济现代化的内涵

以唯物史观为逻辑起点,现代化的本质是物质生产方式的运动。15 世纪以来,现代化是资本和劳动相结合的现代生产方式的运动,区别在于究竟是走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道路,还是走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道路。现代化的历史表明,由于各个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历史、信仰等不同,现代化的道路没有统一的方案。立足中国基本国情,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实现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这一卓越探索。

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走向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中国摒弃了西方零和博弈式老路,注重合作与互利共赢,构建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国际经济合作体系,注重可持续发展,将数字技术与绿色经济结合,推动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双重目标。着眼数字共同富裕的带动效应,以人的现代化促进数字经济环境改善,以数字经济创新、协同、普惠构造共建、共享、共富的现代化机制。发挥数字市场的配置作用,充分发挥现代数字市场在数字资源收入、分配、消费上的主导效能,优化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平衡资源、提升数字要素使用效率,降低监管效率低、竞争不完善的负外部性。优化数字产业的协同发展能力,加快释放数字产业在传统行业当中的红利,构建智慧、绿色的产业结构体系,进一步畅通数字要素流通路径。创新内外联动的数字经济合作形态,把握竞争优势和发展主动权,完善全球数字治理。

二、中国式数字经济现代化的突出特性

(一)价值性:以人民为中心

进入数字信息时代,西方发达国家将数字与金融资本互相嵌套,并持续加深二者的相互渗透。一方面,西方发达国家凭借数字资本和打压经济实力较弱的发展中国家,在全球范围内短暂控制了主要数字经济要素。另一方面,西方发达国家控制数字资本的方式充满霸权色彩,一是向他们认为的竞争对手发起数字战、贸易战,导致部分新兴国家的数字经济发展呈现出依赖性,二是西方发达国家内部数字资本被精英阶层控制,数字资源分配具有明显的失衡性,数字贫富差距日益显著。

习近平总书记致第四届联合国世界数据论坛的贺信中提到:“中国愿同世界各国一道,在全球发展倡议框架下深化国际数据合作,以‘数据之治’助力落实联合国2030 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国推进数字经济发展过程中突显出共商共建共享的普惠包容性,具有高度的时代价值。进入新发展阶段,中国致力于促进各国经济文化在开放交流中繁荣发展,主动参与数字经济全球化,并利用数字经济的力量推动全球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和便利化,以高质量推进“一带一路”合作共建,携手共创更美好的人类社会。

(二)驱动性:锚定高质量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是高质量发展的逻辑起点,数字经济与新发展理念具有高度的契合性。

一是中国式数字经济现代化引领创新。数字经济为中国传统产业带来新的创新动力,推动产业间创新合作模式的建设。传统行业通过数字技术加快产业要素流动,促进产业要素迭代升级。数字技术在各个领域不断加深,国家、社会、企业不断探索数字经济的创新效应,推进中国式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

二是中国式数字经济现代化为协调发展注入动能。高质量发展内在要求区域协调发展,中国在探索数字经济现代化的道路中,运用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技术让数字手段赋能区域发展,协同建设国内高质量数字经济发展格局。

三是中国式数字经济现代化擘画了经济发展的绿色模式。中国正在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走的是绿色发展的道路,数字技术让各个领域的生产环节效率提升,降低了非环保要素对生产生活的污染。

四是中国式数字经济现代化促进内外联动,助推国内产业向世界高端价值链攀升。数字经济具有跨区域跨时间的优势,在发展过程中大大疏通了社会生产过程的堵点,助力推动世界各国共建新发展格局。

五是中国式数字经济现代化让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提供了新机遇。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数字经济自带即时性、便捷性、共享性,能够有效应对不同区域不同阶层之间信息分配不均衡不充分问题,不断扩大数字经济的受惠群体,真正实现数字资源共同富裕。

(三)系统性:中国式数字经济现代化聚焦全局谋划和系统推进

马克思主义系统观是中国共产党开展建设工作的重要理论指导。进入新发展阶段,中国共产党更加重视系统观念的思维方式和实践智慧,提出要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数字经济背景下,中国在数字基建、数字治理、信息服务等方面全局谋划,成效显著。

一是中国式数字经济现代化蕴含扎实的理论系统。中国式数字经济现代化作为一种理论范畴,坚定不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中国式现代化为理论逻辑起点,以经济现代化为总体导向,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策略方法同中国数字经济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制定数字经济的中国方案。

二是中国式数字经济现代化在实践中形成了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系统。中国式数字经济现代化紧靠国家数字战略,需要与技术、产业、政策等要素长期深度耦合,也要在人才、文化、组织等维度精准发力,是一个多向兼顾、以实干精神为导向的实践性现代化体系。

三是中国式数字经济现代化让各要素相互配合产生出新的力量。系统不是每个要素的简单相加,而是许多力量融合起来成为新的合力。不能把新兴技术、政策支持或先进产业放在一起形成“大杂烩”,而是要综合发挥各要素的优势,发现并解决数字经济在融合过程中的问题,推动各要素科学完成数字化转型。

四是中国式数字经济现代化面临着不断变化的矛盾和挑战,而这些矛盾和挑战正推动着数字经济的动态发展。数字经济现代化的进程面临着国际局势、技术攻坚、产业协同等,是一条漫长而复杂的道路,而以上这些因素既是挑战也是机遇,能够与数字经济不断进行能量交换,为数字经济发展赋予前进的动力。中国式数字经济现代化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现代化过程,需要遵循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思维方法,因地制宜、循序渐进走好数字经济现代化之路。

三、中国式数字经济现代化的体系架构

党的二十大报告围绕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则对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深刻阐释。在推进中国式数字经济现代化建设时,我们必须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全面把握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布局。

(一)现代化数字共富价值体系

人的现代化是现代化的核心。中国式现代化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开拓出以人民为核心、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价值引领的中国式现代化前进道路。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也是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追求的核心目标。在中国式数字经济现代化的背景下,共同富裕的内涵更加丰富,更多的劳动群众能够摆脱数字困境,获得更多的发展机遇。数字经济对人民群众的带动效应,在推动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层面上具有巨大优势。

中国式数字经济现代化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无产阶级政党历史使命、中华民族传统民本思想为基础和指导,反对异化的现代化模式,走出超越西方个人主义倾向的数字经济现代化道路,在物质层面、精神层面、和平层面、生态建设层面等推动人的数字现代化,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目标不断前进。中国式数字经济现代化重视营造惠民的数字经济环境,让数字经济市场准入有序、公平发展、科学治理、竞争充分;注重发挥现代化数字产业协同效应,让数字经济助力民生改善;运用新兴技术的带动作用,提升数字要素使用效率,优化数字产业效能;抓住数字经济背景机遇,积极参与全球数字经济治理,切实增强数字经济管理话语权和数字经济带动共享发展的效应。

(二)现代化数字市场配置体系

中国式数字经济现代化直面数字市场配置的多重需求,聚焦数字市场的变革逻辑,实现“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现代化数字市场配置体系是中国式数字经济现代化的主要枢纽,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优化政府与数字市场的关系。数字经济现代化体系推进政府和数字市场之间积极协作,持续推动治理方式的创新和治理效能的稳步提升,增强数字市场的可竞争性和公平性。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数字市场产生了许多模式的新特点和发展的新问题,数字经济的健康发展必须长期处理好政府与数字市场的关系,推进良性的数字市场管理机制是促进政府监管职能转变、监管能力现代化的积极体现。

第二,重视科技治理和智慧治理。从国内数字经济发展状况来看,数字平台崛起迅速、社会波及面广,治理方式多样化是数字市场管理模式的可能性趋势;从世界发展状况来看,数字经济突破区域限制,国家之间有关数字经济的内外合作正在向更深层次交织。在中美欧数字博弈的大环境下,2022年11月1日欧盟《数字市场法》正式生效,在此背景下,数字经济现代化内在要求制定并完善符合发展规律的数字市场配置规则,吸收有益做法和经验,不断贡献数字治理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第三,积极促进高质量数字产品和服务。数字经济具有创新驱动型特点,推进传统行业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现代化数字经济市场尊重并确保各数字行业的创造性和可竞争性,通过数字市场合理配置数据要素,促进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和相互竞争,最终助力创造出优质的数字产品和服务。

(三)现代化数字产业协同体系

作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环,数字化产业协同在推动农业、工业、服务业发展过程中加速释放数字红利,为数字产业智慧绿色领域核心关键技术、“卡脖子”技术攻坚克难。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是当前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时代特色,双方在健康发展的态势下保障产业链和供应链稳定性、灵活性和连续性,加快产业体系动力、品质和效率的变革。

首先,现代化数字产业协同体系是高质量发展的一大新引擎。数字产业具有较强的创新性和应用性,能够在广泛层面上带动产业协同,并且引领新时代数字消费,数字经济有利于优势数字资源向新兴产业拢合,为产业结构优化积聚力量。

其次,现代化数字产业协同体系为数字经济现代化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动力支持。数字经济正在不断凸显出对经济现代化的促进作用,全国及地区数字经济指数显示数字经济能够通过参与机会分享和发展成果分享促进共同富裕。《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报告(2022 年)》显示,2021 年中国数字产业化规模达8.35 万亿元,占国民GDP总值的比重为7.3%。根据“十四五”要求,中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占GDP 比重要从2020 年7.8%的水平上提升至2025 年的10%。充分激发数字产业技术进步,推动数字技术产业协同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和加速数字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关键要素。

最后,现代化数字产业协同进一步锻造新时代产业竞争优势。国家数字战略背景下,新兴数字产业位于总体产业价值链的高端,在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和产业核心科技突破上具有很大的潜力,更好应对国内外数字产业结构布局的动态调整,提升国家层面上数字价值链、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高度,进一步推动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四)现代化数字经济伙伴体系

中国式数字经济现代化语境下的数字经济伙伴体系包括数字经济区域协调与对外开放。数字经济区域协调包含城乡区域协调和地区区域协调;数字经济对外开放指增强国内国外两种数字市场资源联动效应,深度参与全球数字产业分工与合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增强发展的整体性协调性”,数字技术对区域发展的渗透是中国式数字经济现代化的显著特征和重要动力,但不同区域之间居民数字技能掌握差异,不同地区之间数字经济发展不平衡会出现“数字鸿沟”现象。区域数字鸿沟包括城乡数字鸿沟和地区数字鸿沟。城市与乡村的数字经济现代化必须做到统筹规划,在数字产业、数字技术、数字要素、数字服务方面相互融合,建立伙伴关系,形成城乡数字互惠。地区数字经济协调发展必须走“合理分工”“优化发展”的路子,形成不同区域之间数字技术优势互补,完善数字空间治理。

当前,部分西方发达国家为自身利益掀起“逆全球化”的运动,数字贸易保护主义大行其道,世界数字经济正处于深度调整期。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凭借在数字经济现代化方面一定的先行基础,面临着顺应和引领全球数字经济的机遇。据《新基建蓝皮书:中国新基建发展报告(2022)》显示,我国出台“新基建”领衔的扩大消费、投资、内需的一揽子宏观对冲政策以来,数字经济表现亮眼,发展全面提速。以5G 为例,2020-2021 年,5G 直接带动经济总产出分别达8000 亿元和1.3 万亿元。可见,中国在新一轮全球要素分工中具备竞争优势和发展主动权,为建立健全现代化数字经济伙伴体系奠定基础。现代化数字经济伙伴体系是紧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主题的体系,在强化国内区域协调发展的基础上还要进一步参与《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中国-东盟自贸区3.0 版、《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等国际化协定,为增强国际国内两个数字市场提供联动效应。

四、中国式数字经济现代化的实践路径

(一)加强数字人才队伍建设

一方面要抓好数字人才教育,家庭、学校、社会积极开展培育卓越数字人才的实践。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建设数字中国的理想信念,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数字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坚持知行合一,锻炼数字人才融会贯通能力,同时革新实践模式,提高深度参与数字化实践的占比。坚持产教融合,数字人才教育要面向社会需求构建数字项目驱动,联合数字行业外部力量共同规划数字人才培养方案,多渠道多路径培养高水平数字人才,激发人才产出高质量科研成果,造就能够解决实践难题之能力的新时代数字人才队伍。

另一方面要重视区域间数字人才协调发展问题。一是善于从“黄土地”中发现人才,有意识地培养好本土数字人才,出台相关措施激励在外大学生、务工人员等群体返乡进行数字经济建设,立足当地特色形成乡土数字产业品牌,聚拢优秀人才为乡村数字现代化之路出谋划策。二是跟进相关选人用人配套机制,细化责任岗位,大力改善乡村基础设施环境,让数字人才有施展才干之地。三是长期选树基层优秀数字人才干部走在前列,充分发挥他们的模范作用和引领作用,做好数字建设的宣传、组织、巩固、服务工作,形成高水平数字人才孵化模式。

(二)优化数字基建布局

首先,数字基建要做到因地制宜。数字基建涉及的项目工程较多,需要兼顾地方发展水平和既有产业规模,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需要结合产业基础,在适宜发展信息交互的地方建设数据中心,在适宜发展产业集群的地方构建互联网平台。比如2022 年国家发改委牵头启动“东数西算”工程,建设8 个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同时规划了10 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东数西算立足东西部数字经济发展现状,协调了数字经济建设布局。

其次,对数字基建要有一定的研判意识。数字基建的投资、市场需求、市场孵化等要素进行预先判断、科学规划,不能让数字基建出现长时间闲置浪费或运作不当的情况。在落实数字基建之前,相关部门需要做好顶层设计,在重点行业和领域规模化部署,实施战略管理、统领全局。

最后,数字基建要坚持“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的结合,既要做到政府积极引导,也要切实发挥市场主导地位,充分调动各方力量投入到数字基建当中。比如在农村数字基建方面,加快推进智慧农业、智慧水利、智慧物流等基础建设,以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带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在数字基建的基础上,要适当开拓乡村电商平台,挖掘乡村文旅元素,吸引优质企业和知识分子投入到乡村数字经济发展进程中。构建乡村数字治理新体系,实现数字治理高效化精准化,提高优质资源在乡村数字治理中的积极作用。

(三)建立健全数据基础制度保障

一是建立健全数据安全治理制度。把数字安全管理提高到数据治理的中心环节,依据数据的类别、使用、扩散等制定相应数据管理规则。加强数字重点领域执法司法,把安全监管贯穿至数字生产的全过程。落实责任,促成数字治理合力,让各级政府、企业组织调动多方力量参与到数据安全治理当中。

二是明晰数字产权管理。数字经济时代,数据要素可创作、可复制、可传播,给数字产权保护带来了新的挑战,完善数字产权保护制度的需求更加迫切。围绕数据要素搭建科学的产权政策框架,针对数字资源所有权、加工权、使用权设置综合性产权保护策略体系,进一步规范约束数据流通后使用者的行为,完善数据用途分类确权,为数字产权安全保驾护航。

三是完善数据要素收入分配机制。加大低收入低学历人群的数字教育培训力度,提高与数字经济发展相匹配的技能岗位培训,缩小因“数字鸿沟”等原因造成的收入差距。完善数字劳动保障机制,让相关社会保障、最低工资、就业政策等覆盖到数字经济形态当中,优化收入分配格局。

(四)提升数字创新研发能力

第一,加大建设数字产业创新体系。加强数字创新对产业的渗透能力,形成政府牵头,企业、社会共同参与的数字产业核心技术攻关体系。第二,加强高校、企业等人才创新教育与培育。通过设置赛程、颁发奖励等形式支持数字创新,配套数字人才创新体制机制,形成乐于创新、勇于创新的氛围。第三,建立优化创新生态系统,提高数字经济产、学、研、用的力度。数字经济正在向平台模式、生态模式演进,要把握好创新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式、动向和治理等要素,探索创新生态下的数字战略,实现数字经济与时俱进、突破创新。

猜你喜欢
中国式现代化数字
边疆治理现代化
中国式民主
不要让中国式焦虑,废掉了你的孩子
答数字
数字看G20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中国式失败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
成双成对
数字变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