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习近平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再定位与再评价

2024-04-10 00:53田荣李健李苗
南方论刊 2024年2期
关键词:中华中华民族总书记

田荣 李健 李苗

(1.湖北文理学院 湖北襄阳 441053;2.西安石油大学 陕西西安 238024)

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从文明高度、历史厚度、世界广度和哲学深度实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再认识和再评价,凸显出宏大的思维视野、鲜明的时代特征和重大的创新意蕴。这种基于新时代坐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科学、严谨的再认识和再评价,为理论工作者重新梳理、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德育价值,开阔了视野、提供了契机。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1]。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和中国式现代化的高度,来思考和审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传承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再认识和再评价的重要出发点和基本落脚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2]。这一重要论述明晰重要定位、彰显时代价值,为我们准确认识和辩证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华民族的关系提供了基本遵循。在历史长河中孕育的中华文化,凝结着中国人民特有的思想因子,是华夏儿女内在的文化基因。在这片古老而宽广的东方大地孕育的伟大民族能够始终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归根到底在于这个民族的宝贵财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强大精神动力。一个民族的进步,离不开文化的赓续;一个国家的强盛,有赖于精神的支撑。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唯有在文化上有支撑、精神上有动力,才能在历史风浪中坚定自信、激流勇进。世界历史源远流长,出现过很多曾经拥有过深厚文化底蕴的国家和民族,但是能够延续至今的却是寥寥无几,只有中华文明延续至今、从未中断。纵览数千年的中华民族发展史,我们自始至终都珍惜与尊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与“魂”,吮吸着长期发展积累的文化养分,因而具有了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从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断出发,在新时代推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我们要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实更加紧密衔接结合起来,使其充分彰显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不竭动力。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道德建设的源头活水

习近平总书记倡导,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3]。道德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道德建设是新时代提升人们素质和全面发展的有效抓手。加强道德建设对于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华民族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道德规范,重视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也自然成为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重要传统。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思想精华,蕴藏着丰富的道德文化资源,至今仍然是广大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基本道德规范,成为加强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不竭源泉。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4]。修身之道是中华民族内在的精神追求,同样也是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培育的应有之义。中华民族历来重视思想品德建设,把个人的道德修养作为逻辑起点,一直提倡修身养性、重义崇德,始终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传统。良好的道德修养是家齐、国治、天下太平的重要基石。加强道德建设,必须继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底蕴与价值意蕴,坚持以中华传统美德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人们精神生活、道德实践的鲜明标识。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的坚实根基

习近平总书记认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5]。文化关乎国本、国运,高度的文化自信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应有之义和显著标志。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强调要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体认中坚定文化自信。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化积淀是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的深厚基础。悠久绵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蕴无穷人生哲理和强大智慧,早已沉淀为一种民族文化气质深深融入进中华儿女的血脉之中,塑造了广大中华儿女特有的国民性格和独特的精神世界。从诗经、楚辞、汉赋到唐诗、宋词、元曲,从享誉世界的古丝绸之路、四大发明到举世闻名的良渚古城、三星堆遗址、敦煌莫高窟等文化遗产,从天文历法到人文精神,从自然科学到哲学思想,中华文明璀璨夺目、生生不息,始终以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挺立在历史长河的潮头。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中华民族才有了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坚定文化自信的底气和勇气,新时代推进文化自信自强也有了历史根基。事实上,国际上出现“中华文化热”“孔子热”的现象,就已经生动表明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召力和吸引力,我们的文化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认可,得到极大重视和推崇。特别是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迫切需要激发出中国文化活力。我们应积极发掘中华传统文化的优质资源和治理智慧,不断为解决全人类面临的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等共同问题提供中国智慧和力量,更主动地讲好中国文化故事,让中国声音传得更开,让优秀文化走得更远。

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治国理政的历史资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今天的国家治理体系,是在我国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的结果”[6]。毋庸置疑,一个国家治理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是与这个国家独特的文化和历史密切相连的。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也必须扎根中国大地,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传承和文化传统中找寻答案。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凝聚着中华民族数千年来探索国家治理与社会发展的深邃思考,蕴涵着丰富的治国理政要义,为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治理实践提供了重要思想启迪和借鉴。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将我国传统的治国理政智慧融入当代的国家与社会治理中,提出和形成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激发了中华文明新的强大活力,加速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一是借鉴“民为邦本”的民本政治理念,推动新时代政治文明建设。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切实增进民生福祉。中国共产党的“人民观”是对传统文化中民本思想的创新发展,闪耀着历史唯物主义的光辉;二是汲取“礼法合治”“德主刑辅”等传统社会治理理念,推动社会治理迈出新台阶。当前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阶段,要从容应对前所未有的矛盾风险挑战,就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切实推进以德治为基础的法治建设和以法治为保障的德治建设;三是汲取“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等传统生态治理智慧,推动新时代美丽中国建设。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尊重自然、敬重自然,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7]的科学理念,彰显了我国追求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坚定决心,既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态治理智慧的高超提炼和精辟总结,也是指导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思想理论法宝。

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复兴的澎湃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8]。这一重要论述,凸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涵的丰厚思想力量,阐明了中华文化与民族复兴的密切关系。只有在优秀传统文化的滋润、激励和保障、推动下,中华民族才能具有高昂的精气神和强大的战斗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才具有稳定性、持久性和坚韧性。历史与实践充分表明,文化的兴盛能够极大提升中华民族的文明水平、极大巩固中华民族的世界地位。在新征程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我们提供了凝聚人心、汇聚民力的磅礴力量,激励全国人民齐心协力、同心同德,共同投身复兴伟业。党的二十大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深化了对中国式现代化内涵和本质的认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9]。一方面,中国式现代化取得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军事影响力等“硬实力”成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使得民族复兴的步伐不可阻挡;另一方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也离不开挖掘和培育“软实力”,必须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沃土,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均衡发展、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极大增强,才能更好地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总而言之,文化发展与现代化进程是相辅相成的,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传统文化愈加呈现出丰富充沛的独特价值,助力现代化发展的功能越来越强,而现代化的物质基础也为传统文化的赓续传承提供有力保障。

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人类发展的智慧启迪

习近平总书记主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我们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内核,对解决人类问题也有重要价值”[10]。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西方社会普遍面临人口压力、资源短缺、环境恶化、恐怖主义等全球性危机,昭示着资本主义的当代困顿。同时,亚、非、拉等地区的诸多发展中国家,还面临着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重困惑,极为期盼“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道路”的纾解、启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跨越时空、跨越地域、跨越民族的普遍性生存的发展智慧,能够解答和指引人类现代化发展的走向,帮助和促进人类文明的共同进步。一是“天下大同”的价值指向有助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天下大同”体现了中国构建和谐稳定国际关系的处世之道,承载着中华儿女对美好世界的憧憬,蕴含着最早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当今世界处理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提供最基本的规范启示。在世界彼此联系日趋紧密的背景下,这些理念有利于构建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共同化解人类面临的风险挑战,携手维护人类生命安全与共同利益,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二是“以和为贵”的交往原则有助于各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以和为贵”是中华民族原创性的思想智慧和独特的文化基因,承载着人民对美好未来的价值追求,为当代世界各国人民开辟互利共赢的发展道路,建立和平、合理的全球新秩序提供重要的思想启迪;三是“天人合一”的生态智慧有助于全球性生态问题的解决。面对生态的破坏、环境的恶化、资源的短缺,当今世界的每个国家和民族都不能置身事外,“天人合一”蕴涵着中国人对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景,为破解日益严峻的全球性生态问题提供了质朴而深刻的启示和借鉴。

综上所述,以习近平总书记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继承历史、探索未来的新时代伟大征程中,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产生了重大的理论与实践创新,从民族生息、道德建设、文化自信、治国理政、复兴动力、人类发展这六个向度实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再认识和再评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生息的精神命脉、道德建设的源头活水、文化自信的坚实根基、治国理政的历史资源、民族复兴的澎湃动力、人类发展的智慧启迪。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再认识和再评价,是我们深刻理解“两个结合”重要理路观点的基本遵循,是我们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方向。也正是基于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再认识和再评价,我们才得以运用德育哲学和思想政治教育范式,进一步系统性、学理性地对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德育价值予以明晰和论证。

猜你喜欢
中华中华民族总书记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From Xia People to Han People and to Chinese Nation— A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thnic Groups
习总书记“下团组”
总书记的话儿记心上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