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DWI 鉴别诊断子宫内膜良恶性病变的价值

2024-04-10 08:30黄夏莲周钏
医疗装备 2024年5期
关键词:磁共振良性恶性

黄夏莲,周钏

中国融通医疗健康集团莆田九十五医院 (福建莆田 351100)

非经期阴道不规则出血为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EC)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并因肿瘤的生长较为缓慢,部分患者就诊时为早期,此时浅肌层未侵犯,病灶仅限于宫腔内,临床预后较好[1-2]。但常见的良性子宫内膜病变与上述恶性病变的特征较为类似,部分EC 患者易被诊断为良性子宫内膜病变,导致预后较差[3-4]。因此,对子宫内膜病变实施有效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十分必要。磁共振成像为临床常用影像学检查方法,具有可多方位成像、软组织分辨率高等优势,可清晰显示子宫各层解剖结构,但对内膜增生及部分内膜息肉的鉴别诊断效果欠佳,而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可对组织内水分子的扩散情况进行检测[5],并有研究使用磁共振DWI 在肿瘤的诊断中获益[6]。但关于DWI 在子宫内膜病变中鉴别诊断的价值仍有待证实。基于此,本研究将对2021 年1 月至2022 年6 月医院收治的79 例子宫内膜病变患者进行分析,观察磁共振DWI 鉴别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价值,以指导临床诊断措施的选择。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 年1 月至2022 年6 月医院收治的子宫内膜病变患者79 例,年龄22~63 岁,平均(43.26±4.37)岁。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均经超声检查判断为子宫内膜病变;均接受磁共振DWI 检查,并于检查后实施病理检查;临床表现为阴道不规则出血、排液,部分存在下腹部酸痛。排除标准:接受过放化疗;服用过激素类药物;合并其他恶性肿瘤;有既往精神病史;存在躯体残疾。

1.2 方法

1.2.1 磁共振DWI 检查方法

采Magnetom AVANTO 1.5TT,A TIM system 超导型MR 成像仪(德国Siemens 公司),体部相控阵线圈。进行盆腔平扫操作,包括冠状面、矢状面及横断面T2WI、T1WI,增强冠状面及矢状面。矢状面实施VIBE T1WI-FS 容积扫描,用高压注射器注入对比剂钆特酸葡胺(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4702,规格15 ml:5.654 g)30 ml,速率为2.5 ml/s,采用0.9%氯化钠溶液(等量)进行冲洗;注射后覆盖延迟期90 s、动脉早期15 s、实质期60 s、动脉晚期30 s,增强扫描前实施DWI。DWI 参数:单次激发EPI、化学位移频率,采用脉冲并SPIR 脂肪抑制技术,其中TR 为10 300 ms,矩阵128×128,层厚3 mm,TE 为76 ms,FOV 为350 mm×350 mm,层数90,部分傅立叶采集,带宽为1 502 Hz/pixel,b=800 s/mm2,弥散方向3 个。将所获得的图像传输至AW4.3 工作站,使用Fuction Tool 软件进行后处理,获取ADC 图,绘制感兴趣区,记录ADC 值。

1.2.2 影像学分析

测量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参数图,选择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面积,对常规脂肪抑制T2WI 成像参考,在DWI上对感兴趣区进行选取,并对实性部分进行测量。连续3 个层面对ROI 进行设置并测量,取其平均值。

1.3 观察指标

(1)统计所有患者的病理检查结果。(2)比较良恶性子宫内膜病变患者的ADC 值。(3)分析子宫内膜病良恶性使用磁共振DWI 的鉴别诊断价值。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5.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检验磁共振DWI 鉴别诊断子宫内膜病良恶性的价值,AUC值>0.9 表示诊断性能较高,0.71~0.90 表示有一定诊断性能,0.5~0.7 表示诊断性能较差。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病理结果

病理检查结果显示,79 例子宫内膜病变中良性43 例,占比54.43%(43/79);恶性36 例,占比45.57%(36/79);43 例良性子宫内膜病变中子宫内膜息肉25 例,子宫内膜增生18 例;36 例恶性子宫内膜病变中恶性滋养细胞瘤8 例,癌肉瘤8 例,EC 20 例。

2.2 ADC 值比较

恶性子宫内膜病变的ADC 值为[(0.93±0.19)×10-3mm2/s],低于良性子宫内膜病变的ADC 值[(1.22±0.25)×10-3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磁共振DWI 鉴别诊断子宫内膜病良恶性的价值分析

将子宫内膜病变作为变量(1=恶性子宫内膜病变,0=良性子宫内膜病变),绘制ROC 曲线(见图1),结果显示,磁共振DWI 中ADC值鉴别诊断子宫内膜良恶性的AUC=0.819,95%CI为0.729~0.910,灵敏度为0.837,特异度为0.694,约登指数为0.531,最佳阈值为0.995×10-3mm2/s,诊断价值理想。

图1 磁共振DWI 鉴别诊断子宫内膜病的良恶性的价值分析ROC图

3 讨论

子宫内膜病变发病初期,患者临床表现并不显著,随病情发展可引起阴道排液、流血及疼痛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若未能采取有效的诊治,可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7-9]。因此,早期对子宫内膜病变患者实施有效的诊断、治疗措施十分必要,但良恶性子宫内膜病变患者的临床症状较为相似,导致临床鉴别诊断困难,不利于疾病的精准治疗[10-11]。磁共振成像具有多方位成像、软组织分辨率高等优势,可清晰显示子宫各层解剖结构,在矢状面T2WI 上,EC 表现为内膜弥漫或局限性增厚,信号强度稍低,而部分内膜息肉及内膜增生患者也存在上述表现,导致常规磁共振成像鉴别诊断子宫内膜病变存在一定局限[12-13],因此,寻找可有效鉴别良恶性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方式十分重要。

DWI 通过利用组织不同,水分子扩散的不同,衰减图像的信号反映组织的结构特性,及人体组织的空间组成信息和各组织成分水分子交换的信息,有利于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14]。本研究结果显示,79 例子宫内膜病变中良性占 54.43%,恶性子宫内膜病变的 ADC 值低于良性子宫内膜病变,说明磁共振 DWI 有利于鉴别诊断子宫内膜病良恶性的价值分析。刘长宏等[15]研究分别对子宫内膜癌及子宫良性病变患者实施DWI 检查,结果显示,子宫内膜癌的ADC 值明显低于良性病变患者,与本研究结果一致,说明磁共振DWI 或可用于子宫内膜良恶性病变的诊断。分析其原因为,ADC 值可有效测定DWI 在水分子中扩散运动的程度,其受下列因素影响:(1)细胞内细胞器的大小、数目及胞浆的黏稠度;(2)实体肿瘤细胞的大小、数目、细胞外间隙及排列方式;(3)细胞膜的完整性及通透性;(4)血流灌注速度、血管通透性及血容量[16-18]。一般情况下,子宫内膜良性病变的细胞排列较为规则、疏松,子宫内膜恶性病变的排列紧密、杂乱,说明子宫内膜恶性病变的细胞外间隙小,且细胞密度较大,同时存在高比例的细胞核浆,细胞内存在的间隙较小,上述因素可限制子宫内膜恶性病变的水分子扩散,继而导致ADC 值降低[18-19]。

为进一步证实磁共振DWI 鉴别诊断子宫内膜良恶性的价值,本研究经ROC 曲线分析显示,磁共振DWI 中ADC 值鉴别诊断子宫内膜病变良恶性的AUC=0.819,当cut-off 值<0.995×10-3mm2/s 可判断为恶性子宫内膜病变。

综上所述,磁共振DWI 鉴别诊断子宫内膜良恶性病变具有较高的价值,可通过测量ADC 值鉴别诊断子宫内膜性质。但本研究样本量小,可能会影响本研究结论,在后续研究中还需增加样本量,进一步验证磁共振DWI 对子宫内膜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以指导临床选择诊断方式,提高临床整体获益。

猜你喜欢
磁共振良性恶性
走出睡眠认知误区,建立良性睡眠条件反射
超声及磁共振诊断骶尾部藏毛窦1例
恶性胸膜间皮瘤、肺鳞癌重复癌一例
呼伦贝尔沙地实现良性逆转
磁共振有核辐射吗
卵巢恶性Brenner瘤CT表现3例
磁共振有核辐射吗
基层良性发展从何入手
甲状腺良性病变行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的效果分析
甲状腺结节内钙化回声与病变良恶性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