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叠合板平整度施工控制技术研究

2024-04-11 07:14刘传杰陈艳晶袁昌鸿
中国建筑装饰装修 2024年6期
关键词:板面平整度装配式

刘传杰 陈艳晶 袁昌鸿

装配式建筑作为现代建筑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其施工效率和质量备受关注。叠合板作为装配式建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平整度对建筑整体质量具有重要影响[1]。因此,对装配式建筑叠合板平整度施工控制技术进行研究,对于提高建筑质量、降低施工成本、推动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实际的建设施工需求及标准,对装配式建筑叠合板平整度施工控制技术进行研究,分析影响叠合板平整度的因素,提出相应的施工控制措施,以期为装配式建筑的施工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2]。从预制构件质量、安装工艺、支撑体系等方向展开分析,过程中融合叠合板平整度的检测方法以及应对技术,探讨调整叠合板平整度的施工控制环节,如调整安装顺序、优化支撑体系等[3]。

1 工程概况

结合装配式建筑叠合板平整度施工控制技术,选定H 建筑作为测试的主要目标对象。该装配式建筑由高层建筑、裙房、附属用房及二层地下室组成,整体建设难度相对较大[4]。总施工建设面积预设为16.35 万m2。经勘察与调研,地上面积13.55 万m2,地下建筑面积为2.80 万m2[5]。该建筑的整体框架较为松散,所以在施工过程中采用框架-剪力墙支撑模式,增设对应的加固墙体,关联辅助夹,强化施工效果,并且确保整体装配率达到56%[6]。此建筑施工均使用叠合板进行建设与搭接,厚度为140 mm,预制部分的厚度为80 mm,现浇部分的整体厚度为60 mm[7]。

2 叠合板平整度施工控制要求

在进行装配式建筑叠合板平整度施工控制时,要充分考虑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整体质量。要确保每一块叠合板的安装位置准确无误,避免出现错位或偏移现象,影响整体结构的平整度。施工队伍应具备丰富的经验和技术,能熟练操作相关设备,确保叠合板的尺寸精准、表面平整。在加固墙体的选择上,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搭配不同材料和工艺,确保结构的牢固和稳定。针对装配式建筑的特点,实施严格的验收标准和检测措施也是至关重要的。通过科学的平整度测试手段,及时检测和发现问题,可以有效提高整体建筑质量和安全,确保装配率达到预期效果。在施工过程中,要注重团队协作,各岗位人员密切配合,共同完成平整度控制任务,确保建筑工程顺利进行。

装配式建筑叠合板平整度施工控制是一项极为杂和重要的工作,需要全面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确保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质量。只有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施工和验收,才能达到预期效果,为未来建筑的运用提供坚实的保障。

3 装配式建筑叠合板平整度施工控制方法

3.1 测量放线及叠合板运输

测量放线是叠合板施工中的基础环节,目的是确保叠合板的安装位置准确无误:第1,确定基准点,标定出叠合板的实际支撑安装位置。第2,建立测量控制网,对叠合板的安装位置进行实时监测,确保其位置准确[8]。在叠合板的覆盖受力内,使用高精度的测量仪器多次测量,将平均差值控制在1.25 ~1.35 dm,强化叠合板安装位置的准确性。

为了进一步提高叠合板安装的精度和稳定性,可采取以下措施:第1,优化测量方法,利用先进的测量技术和方法(如激光扫描和GPS 定位)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和效率。第2,加强数据复核,通过不同测量人员的独立测量和不同测量仪器的比对测量,确保数据的可靠性。第3,建立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制订明确的质量控制标准和流程,确保测量放线的每个环节都得到有效监控和管理。

关于叠合板的后期运输,一般使用平板车。在运输之前,尽量将叠合板固定在车上,增设减震垫、气垫等,避免叠合板因振动而受到损坏,并有效防止叠合板在运输过程中发生移位或滑动。

在叠合板实际使用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第1,根据叠合板的设计和使用要求,合理安排叠合板的使用位置和连接方式,确保叠合板之间的连接牢固可靠。第2,注意叠合板的承载能力不超过其设计标准,避免造成安全隐患。第3,定期检查叠合板的使用状况,及时修理和更换老化或受损部位,延长叠合板的使用寿命。

叠合板平整度的施工控制是确保叠合板安装质量的重要环节。通过采取科学有效的测量方法、加强数据复核与质量控制,以及注意运输和使用过程中的细节,可以实现叠合板安装位置准确无误、平整度良好的目标,提高整体施工质量和工程效果。

3.2 后浇带处理+独立钢支撑结构平整度测算

为解决装配式建筑因沉降差异、温度变化等因素引起的裂缝问题,需要设置后浇带,具体为:第1,确定后浇带的具体位置,设置明显的标记。第2,清理后浇带中的杂物和积水,保持浇带干燥和清洁。第3,在后浇带的上方增设垫块,实际厚度应为2.5 ~4.5 mm,使后浇带下部与叠合板之间形成一个基础支撑的错台,如图1 所示。

图1 后浇带部位支撑错台结构图示(来源:作者自绘)

后浇带部位支撑错台结构设计过程中,需要做好以下工作:第1,统一错台的实际位置,在错台下方设置辅助架,各个位置的架子进行搭接与关联,形成一个基础的支撑位置。第2,进行独立钢支撑结构平整度的测定和计算[9]。第3,设置支撑结构的安装点,使用水平仪等测量仪器,采集独立钢支撑结构基础数据,并测量出此时的平整度,计算出独立钢支撑结构的平整度偏差值,具体计算公式如式(1)所示:

式中:D为平整度偏差值;m为板面面积;u为浇带位置;φ为叠合均值;n为基础平整度。

结合当前测定,将平整度偏差值设置为平整度测量标准,根据数据处理和分析结果,对独立钢支撑结构进行调整和优化,以确保后续叠合板安装的平整度符合设计要求。通过后浇带处理和独立钢支撑结构平整度的测算与优化,提高建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增加建筑的使用寿命,提升建筑品质。

3.3 钢筋控制绑扎与叠合板板面多点位管线敷设

在现代建筑施工中,钢筋绑扎与叠合板板面平衡管线敷设是现代建筑施工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施工人员要确保钢筋的位置,采集绑扎数据信息,如表1 所示。

表1 钢筋控制绑扎数据信息表

根据表1 所给参数实现对钢筋控制绑扎数据信息的设定、采集,设定钢筋数量、间距、交叉点等参数,确保钢筋的位置精准、间距合理,并避免发生结构问题。为满足结构需求,需要控制叠合板钢筋的弯曲度,并设置锚固长度为12.5 ~16.5 m,以避免出现因钢筋位置不准确而导致的结构问题。叠合板板面平衡管线敷设,如图2 所示。

图2 叠合板板面平衡管线敷设图示(来源:作者自绘)

结合图2 实现对叠合板板面平衡管线的敷设。在敷设过程中,要考虑管线的走向和高度以及与墙、梁、地面等建筑结构的相对位置,确保整体布局的协调性,实现整体布局美观。在叠合板板面的钢筋网片上,可同时敷设管线,既能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又能实现管线的美观布置,尽量避免因管线敷设不当导致的板面钢筋移位或结构问题,以提升建筑的平衡性与叠合板的平衡度[10]。

只有在每一个细节上严格把关,才能确保建筑结构安全可靠,展现出设计师和施工人员的专业能力和责任担当。总体来说,钢筋控制绑扎与叠合板板面平衡管线敷设,需要施工人员严谨细致地操作,以确保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为人们的生活、工作提供可靠保障。

3.4 加固浇筑及质量验收实现平整度控制

加固浇筑主要是为了进一步确保混凝土的平整度,提高建筑的安全稳定性。为了确保混凝土的平整度,要保证模板的稳固性,以防止在浇筑过程中出现模板移位或变形的情况。在加固浇筑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问题:第1,必须确保模板牢固不动,以防止在浇筑过程中出现模板移位或变形。第2,模板与叠合板进行拼接时,拼接位置缝隙处应紧密,避免混凝土溢出或形成施工缝。第3,结合混凝土的配合比,计算相应的坍落度来确定浇筑所需的混凝土流动性。坍落度计算公式如式(2)所示:

式中:P为加固浇筑坍落度;G为 混 凝 土 流 动 比;χ为 振 捣 次数;A、D分别为密实度和平整度。

振捣是加固浇筑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在振捣过程中,振捣棒要垂直插入,插入时要快,拔出时要慢,以免在混凝土中留下空隙。每次插入振捣的时间为20 ~30 s,并以混凝土不再显著下沉,不出现气泡,开始泛浆时为准。振捣时间不宜过久,太久会出现砂与水泥浆分离,石子下沉,并在混凝土表面形成砂层,影响混凝土质量。

在振捣过程中,还要注意防止混凝土离析,确保骨料和浆体均匀分布。施工人员应针对不同位置进行多点位控制处理。在实际浇筑凝固后,质检人员在各个周期内对混凝土表面进行刮平和压光处理,以消除表面气泡和不平整处。此外,还要依据初始设定的指标进行验收比对,得出最终的施工控制数据和信息。

通过以上的加固浇筑和质量验收措施,可以确保建筑的稳定程度和平整度,进一步提高建筑物的质量和耐久性,为人们提供安全稳定的居住和工作环境。

4 实例结果分析研究

结合装配式建筑的需求,对施工结果进行比对研究。随机在建筑上标定6 个点位,分两个阶段进行分析测定,最终得出如表2 所示的测试数据和信息。由表可知,随机测定点位1,第1 阶段高度差1.02 mm,第2 阶段高度差为1.01 mm;随机测定点位2,第1 阶段高度差为1.35 mm,第2 阶段高度差为1.24 mm;随机测定点位3,第1 阶段高度差为1.12 mm,第2阶段高度差为1.26 mm;随机测定点位4,第1 阶段高度差为1.05 mm,第2 阶段高度差为1.15 mm;随机测定点位5,第1 阶段高度差为1.15 mm,第2 阶段高度差为11.13 mm;随机测定点位6,第1 阶段高度差为1.13 mm,第2阶段高度差为1.06 mm。结果表明,两个阶段的平整情况高度差被较好地控制在1.5 mm 以下,此次设计的装配式建筑叠合板平整度施工控制方法更加灵活、多变,稳定性和针对性增强。

平面偏差是叠合板表面的水平度,也称为平整度。通过测量叠合板表面与一条基准线之间的距离来评估平面偏差。为此,本文通过平面偏差进一步验证装配式建筑叠合板平整度施工控制效果。通过测量得出,上述6 个点位的第1 阶段平面偏差均值为1.26 mm,第2 阶段平面偏差均值为0.89 mm。结果表明,经过装配式建筑叠合板平整度施工控制后,平面偏差始终在1.35 mm 以下,平整度较高。

5 结语

叠合板是装配式楼板和现浇楼板相结合的一种结构形式,底部采用预制的混凝土薄板为永久模板,上部浇筑现浇混凝土叠合层,两部分混凝土整体受力,形成装配整体式叠合楼板。而叠合板平整度对建筑整体质量有重要影响。因此,笔者结合实际工程,对装配式建筑叠合板平整度施工控制技术进行研究,提出相应施工控制措施,以提高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

猜你喜欢
板面平整度装配式
Three Foods With Misunderstood Origins
装配式建筑设计中BIM技术的应用
装配式EPC总承包项目管理
美味老翟板面
沥青混凝土路面平整度的探索
探讨道路施工中如何提高沥青路面的平整度
电解机组洗涤喷嘴布置方法研究
关于装配式建筑的几点思考
桥面施工中平整度的控制
各种典型边界FGM矩形板面内自由振动的二维弹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