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康复期患者社会疏离、病耻感及生存质量的相关性研究

2024-04-11 02:17李晓菱段伟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9期
关键词:病耻量表问卷

李晓菱,段伟

邳州市中医院康复科,邳州 221300

脑卒中(stroke)脑卒中急性期病死率为5%~15%[1-3],存活的患者中致残率为50%[4],影响治疗效果和预后的因素较多,最重要的是神经功能缺损的严重程度,其他还包括患者的年龄以及脑卒中的病因等[5]。研究指出,脑卒中康复期患者可能存在较高水平的病耻感,不利于其身心健康[6]。社会疏离可造成患者远离社会交往,造成社会性衰弱发生,不利于患者的预后[7-8]。此外,研究证实,病耻感和社会疏离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水平[9]。因此,了解脑卒中康复期患者社会疏离、病耻感水平现状,对社会疏离和病耻感高水平人群及时进行心理调适,对维持脑卒中康复期患者心理健康至关重要。本研究通过对110 例脑卒中康复期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社会疏离、病耻感、生存质量现状及其相关性,以期用于指导临床工作人员,对康复期脑卒中及时进行评估,尽可能降低患者存在的社会疏离和病耻感水平。

1 研究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22 年1 月至2023 年6 月本院收治的110 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各类主要脑血管病诊断要点2019》和《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脑卒中诊断标准,经头颅CT、MRI 等影像学检查确诊。②患者(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③年龄超过18 周岁,生命体征平稳,无认知障碍。排除标准:①脑卒中伴意识不清、肢体完全瘫痪。②合并其他器官创伤、休克,如恶性肿瘤、血液疾病。③患者存在精神疾病,沟通障碍。本研究符合《世界医学会赫尔辛基宣言》。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1.2 方法

1.2.1 调查工具 ①一般资料:成立研究小组共同商定自制问卷具体条目,用于收集入组患者的人口学资料。②社会疏离:采用一般疏离感量表(GAS),该量表由我国学者吴霜等[8]进行汉化后检验信效度良好,该量表包括4 个维度,共15 个条目,总分范围15~60 分。该量表的Cronbach's α 系数为0.81。得分15~30 分表示社会疏离水平较低,得分>30~45 分表示社会疏离水平一般,得分>45~60 分表示社会疏离水平较高。③病耻感:采用社会影响量表(SIS),SIS 量表由Fife 等编制,用于评价慢性病患者病耻感,包括4 个维度,共24 个条目,总分范围24~96 分。该量表Cronbach's α 系数为0.818。得分24~48 分表示病耻感水平较低,得分>48~72 分表示病耻感水平一般,得分>72~96 分表示病耻感水平较高。④生存质量: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该量表共有8 个维度,量表总分0~100 分。得分低于40 分为生存质量水平低,得分40~60 分为生存质量水平一般,得分61~80 分为生存质量水平较高,高于80 分为生存质量水平高。

1.2.2 资料问卷回收方法 对研究小组成员进行上述4 个量表的培训和考核。考核合格后进入本研究。问卷一般在患者入组后发放,由患者独立填写。填表前已向患者及其家属解释研究目的及意义,问卷采用不记名的方式进行,并承诺该调研仅作为科研使用,不做他用,患者确认无误后告知问卷的填写要求,患者自愿参与本研究并如实填写。问卷作答时间为10~20 min。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6.0 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均数±s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用例数、率(n,%)表示计数资料,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采用Pearson 相关分析对其相关性进行分析。α 取0.05。

2 结果

2.1 纳入脑卒中康复期患者的一般资料 共有110 例脑卒中患者进入本研究,其中,缺血性卒中82 例,出血性卒中28 例,年龄48~79 岁,平均(54.53±7.45)岁,男性69 例,占比62.73%,女性41 例,占比37.27%。见表1。

表1 110例入组脑卒中康复期患者一般资料

2.2 脑卒中康复期患者社会疏离、病耻感及生存质量得分及相关性分析 研究小组成员对110 例脑卒中康复期患者进行上述4 个量表评估,结果如下:脑卒中康复期患者社会疏离得分(48.58±5.46)分,其中得分高于45 分的患者有58 例,占比52.73%;患者病耻感得分(70.64±6.45)分,其中得分高于72 分的患者有28 例,占比25.45%;患者生存质量得分(50.26±6.42)分,其中生存质量得分高于80 分的患者仅有10 人,占比9.09%。

采用Pearson 相关分析对回收数据进行分析,相关性结果显示:脑卒中康复期患者社会疏离得分与病耻感得分间呈现正相关关系,r=0.425,P=0.013,相关关系存在统计学差异;社会疏离得分与生存质量得分间呈负相关关系,r=-0.326,P=0.009,相关关系存在统计学差异;病耻感得分与生存质量得分间负相关关系,r=-0.315,P=0.022,相关关系存在统计学差异。

2.3 脑卒中康复期患者生存质量得分的单因素分析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月收入、受教育程度、社会疏离得分及病耻感得分是脑卒中康复期患者生存质量得分的影响因素(P<0.05)。见表2。

表2 110例脑卒中康复期患者生存质量得分的单因素分析结果

3 讨论

本研究发现,脑卒中康复期患者社会疏离水平较高、病耻感水平一般、生存质量水平一般,这与既往研究[9]结果相一致。本研究纳入的脑卒中康复期患者大多留有肢体残疾,面对脑卒中后带来的身体巨大改变,使患者病耻感程度剧增,且多数患者处于负性情绪之中,表现为焦虑、痛苦、抑郁等不良心理状况,患者社会疏离感倍增,尽可能减少或者拒绝社会交往,此外,肢体残疾带来的生活自理能力的不足,需要患者给予照顾者部分补偿,在照顾者照顾能力欠缺时,患者生存质量水平下降。此外,本研究发现社会疏离得分与病耻感得分间呈现正相关关系、与生存质量得分间呈负相关关系,病耻感得分与生存质量得分间负相关关系。

本研究发现,月收入、受教育程度、社会疏离得分及病耻感得分是脑卒中康复期患者生存质量得分的影响因素。月收入较高的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水平往往相对较高。经济条件除使得患者能够获取相对更好、更为优质的照顾外,患者还可以获取更为营养均衡的膳食和康复治疗,因此患者的生存质量水平相对较高。受教育程度高的患者往往能够通过自身知识获取疾病相关的健康知识,对于疾病的转归和预后相对更为了解,在康复锻炼时表现出更高的热情,因此患者的生存质量水平也相对较高。社会疏离和病耻感也是影响生存质量水平的重要因素,这点在其他研究[10]中也被证实。

这提示临床工作人员,可以合理利用三者间的相关关系,降低患者存在的社会疏离和病耻感水平,此外针对收入和受教育程度低的脑卒中患者,积极进行心理调适,改善患者的社会疏离感和病耻感程度,均对改善康复期的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水平有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临床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具体疾病情况,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疾病及康复情况,也需要最大限度的降低患者出现的社会疏离和病耻感水平,改善患者可能出现的社会性衰弱,对提高脑卒中康复期患者的生存质量有积极意义。

猜你喜欢
病耻量表问卷
2型糖尿病患者病耻感与生存质量的相关性
泌尿外科门诊早泄患者的病耻感调查研究
帕金森病患者病耻感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问卷网
三种抑郁量表应用于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分析
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的编制
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与人格的相关分析
问卷大调查
中学生智能手机依赖量表的初步编制
PM2.5健康风险度评估量表的初步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