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研究

2024-04-11 06:09尹海丹郁万荣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4年13期
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文/尹海丹 郁万荣 廖 艳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中山)

[提要] 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对广东省建立现代化产业体系、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分析产业集群发展动力机制基础上,结合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现状,探索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路径。

一、文献回顾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的大背景下,打造一批世界级产业集群,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举措。“十四五”规划提出,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深入推进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党的二十大提出,“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构建新的增长引擎”。2021 年,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3.4%,比上年提高1.7 个百分点,到2025 年,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将形成一批新的万亿级产业集群。产业集群是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的内在要求,2020 年广东省政府颁发的《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培育发展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意见》提出落实“强核”“立柱”“强链”“优化布局”“品质”“培土”等六大工程,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培育若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2023 年第一季度,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实现营收0.56 万亿元,实现增加值0.14 万亿元,同比增长12.8%,超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1.4 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蓬勃发展并成为增长主力引擎。

产业集群的概念最早由Marshall(1920)提出,认为区域内的企业聚集是由外部性造成的。Porter(1998)提出产业集群是一定区域内具有竞争合作关系的供应商、企业以及服务机构等在地理空间上集聚形成的具有竞争优势的群体。刘志阳等(2010)提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是集群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指战略性新创企业通过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吸引某一地理区域更多的战略性新创企业及相关支持机构加入而形成的集群。2010 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中提出战略性新兴产业概念,是指“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

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内在机制方面,Porter(1998)提出了“钻石”模型,认为产业集群有利于鼓励创新、提升竞争力,其竞争力主要体现在生产要素、需求条件、企业战略、结构与同业竞争、相关与支持性产业五个方面。李明星等(2013)以江苏省为例实证研究了知识产权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宋歌(2013)在组织生态学、博弈论中企业之间竞争合作的相关理论和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式发展的竞争力、发展影响因素模型。孙国民等(2018)提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形成发展的要素和动力动态演化模型,对不同生命周期下新兴产业集群的主要特征、优势、劣势、典型轨迹、政策干预五个维度进行了总结。

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路径方面,喻登科等(2012)从价值链、知识链和物联网等角度归纳分析产业集群协同发展的多种模式和策略。万刚(2010)、王欢芳等(2012)提出通过科学技术创新、政府合理规划实现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快速发展。牟绍波(2014)基于信任、声誉、权力和制度等构建了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式创新网络的综合治理机制。戚晓曜(2022)提出在区域产业发展的路径中,新的主导产业依托原有支柱产业所提供的关联企业和关联产业基础,有可能发展成为一个新的产业集群,通过“支柱产业高端化”为区域产业发展增添新的动力。

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的动力机制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的内生动力。同类型产品制造企业在地理邻近区域内集聚,体现为企业采用相似工艺和生产资料来生产相似的产品,或者企业同属处于产业链和价值链上的某个环节。新经济地理理论认为,产业集聚受运输成本因素及产业关联性推动,通过集聚可实现利润最大化。集聚产生的外部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专业分工产生比较优势。位于产业链不同节点之间的企业之间需要开展分工合作,例如合作开发、生产外包等方式,通过产业集群发展,缩短企业之间的地理距离,有助于促进企业专业分工,使其专注于比较优势环节,从而实现资源优势互补,降低研发、生产和运输成本,形成一个有竞争力的价值链。

二是知识溢出提升创新效率。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内部,存在许多规模不大的企业,自身没有能力进行大规模的研发活动,因此渴望吸纳和利用新知识,知识溢出对于这些企业来说非常重要。厂商所生产的知识能提高全社会的生产率,内生的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动力。战略性新兴产业通常为技术密集型,客观上需要集群发展,为创新的形成和传递提供便利。更加紧密企业间的知识和技术联系,从而提升创新效率,在集群内企业间形成知识溢出,并向集群外辐射,降低企业学习成本、技术风险和市场风险,促进产业间调整与优化,提升创新效率。

三是产业关联形成集群网络。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位于产业链不同环节的企业通过产业关联可降低运输成本和信息成本,强化相邻地区间的合作与交流。一个区域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度过高,往往会造成竞争加剧、生产要素价格的上涨,促使投资转向要素价格相对较低的相邻地区,实现产业溢出效应,优化区域间产业布局,推动相邻区域的产业集聚发展,形成良性的内部循环和集群网络,进一步扩大集群规模。

(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的外生动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外部动力首先是来自政府政策,具有制度政策孵化特点,政府通过产业集群政策有效弥补“市场失灵”对产业集群发展带来的影响,通过制定积极的政策,包括鼓励投资、基础设施、环境治理和税收政策等措施对产业集聚的发展给予支持,有效激励企业创新,促使企业为提高产品质量等级而推进技术研发和产品生产。

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另一个外部动力来自于外部竞争。企业在外部竞争压力和市场需求的刺激下加速变革,提升竞争力,同时拉动集群内相关企业的发展,部分效率低下、缺乏竞争力的企业被淘汰退出或兼并重组,从而在全球的价值链中获取竞争优势,掌握竞争中的主动权,实现价值链的攀升。

三、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现状

(一)专业分工与比较优势。在产业集群内,企业之间地理距离缩短、专业分工强化,从而更专注其比较优势环节。近年来,广东省统筹谋划、分类指导、协调推进,打造珠三角高端制造业核心区、东西两翼沿海制造业拓展带和北部绿色制造发展区,以产业园高质量发展为抓手,全省“一核一带一区”制造业分工布局正在逐步形成。

高端制造业核心区主要位于珠三角和沿海经济带东翼城市,如表1 所示。在“双区驱动”和“双城联动”效应的推动下,各市制造业逐步向高端化发展。粤东各市在新能源、新能源汽车、新一代电子信息等产业方面同城化发展,同时支持粤西各市在产业经济、物流商贸、科技研发等领域联动合作,结合各城市资源禀赋特征,充分发挥企业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表1)

表1 广东省“十大”战略性支柱产业核心城市布局一览表

(二)知识溢出与技术创新。集群内企业间通过密集的技术交流较容易形成知识溢出,并辐射到区域外企业,从而降低学习成本和市场风险。近年来,广东省积极营造开放包容的创新环境,完善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交易和保护等制度安排,加大创新成果保护力度,激发创新积极性。

2022 年广东省PCT 国际专利申请量为24,290 件,居全国首位。2022 年6 月,深圳市出台《关于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意见》和《深圳市培育发展新材料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2-2025 年)》,提出“打造新材料技术创新和应用示范高地”,推进了知识溢出和技术创新。当前深圳市新材料产业发展正在逐步聚焦创新能力建设及重点领域关键技术攻关,例如在大科学装置方面,正在加快建设的材料基因组大科学装置作为高端研发基础设施,可为新材料领域研发提供高通量样品制备、测试及表征,大大缩短新材料研发周期,降低研发成本,建成后将集聚一批新材料领域高端科研团队在产业集群内开展新材料研发工作,带动区域新材料产业源头创新。

(三)产业关联与集群网络。集群内企业通过产业关联可降低运输成本和信息成本,并在产业集聚度过高时产生产业溢出,实现核心区产业链条长、产业带动性强的先进生产力转移。2023 年3 月,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推动产业有序转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支持珠三角在粤东、粤西、粤北各市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范围内共建产业转移合作园区,为“飞地”经济活动提供了政策导向。例如,深圳市积极支持企业根据自身发展需要,与汕头、潮州、茂名等地推动帮扶协作工作,采用“总部+基地”“研发+生产”等模式,将生产制造环节落户至深圳市认定的飞地经济合作园区,并探索将深圳部分惠企政策延伸至飞地园区入驻企业,高水平、高标准打造专业化工园区,集中建设危化品储运、废物废水废气集中处理等配套基础设施,实现稳定、可持续的集群网络。

(四)政府政策导向与支持。2023 年6 月广东省委发布的《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高质量建设制造强省的意见》提出,培育壮大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一批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重点在“超高清视频显示、新能源、生物医药与健康、数字创意”等领域培育新增3~4 个万亿元级战略性产业集群,明确了政策导向。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东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提出着力推动产业由集聚化发展向集群化发展转变,深入实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六大工程”,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制造业创新集聚地、开放合作先行地、发展环境高地,加快实现从制造大省到制造强省的历史性转变。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广东省相继出台《广东省知识产权保护条例》《广东省版权条例》《广东省地理标志条例》,逐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强市群建设,打造知识产权强国先行示范省建设第一梯队。

(五)外部竞争与价值链攀升。近年来,广东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品牌质量持续提升。在产业集群内,通常“链主”企业在稳定与优化供应链、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集群培育等方面发挥引领带动作用。例如,粤芯半导体作为“链主”企业,粤芯半导体的投产量产不仅填补了大湾区芯片制造的空白,也加快了产业链上下游的集聚,成功带动了超100家半导体上下游企业前来广州选址落户,通过成立国产设备培育平台及国产EDA 软件验证平台,加速了上下游产业链的国产化进程,向价值链高端延伸。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会同省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合建立广东省战略性产业集群重点产业链“链主”企业库,将获得广东省战略性产业集群重点产业链“链主”企业称号的企业纳入“链主”企业库管理,予以重点扶持发展,打造“20 个战略性产业集群+N 条重点产业链+多链主”体系。

四、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路径

(一)进一步完善专业分工,发挥比较优势。进一步完善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布局,动态完善全省统筹谋划、产业分类指导和协调,打造珠三角高端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核心区、东西两翼沿海拓展带和北部战略性新兴产业绿色发展区。继续围绕湛江、汕头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加快推进粤东各市新能源、新能源汽车、新一代电子信息等产业同城化发展,支持粤西各市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研发、产品生产等领域联动分工与合作。

(二)营造创新环境,促进知识溢出。进一步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研发投入规模和强度,增强产业基础能力,建立分工协同的新型研发机构管理体系,明确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的支持政策;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发展环境,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征信体系建设、教育基础设施和人才培育政策,完善企业与高校产学研合作、产教融合机制;发挥龙头企业的技术和数字化运营经验,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带动集群内中小企业实现数字化改造,帮助企业借此减少生产成本、创新产品模式、提升竞争优势,为知识溢出提供畅通的渠道。

(三)探索利益共享机制,构建协同发展集群网络。探索构建跨地区转移利益共享机制,推动广东省沿海经济带两翼、北部生态发展区积极承接珠三角核心区产业链条长、产业带动性强的先进生产力转移。分区域看,分别以广州和深圳作为核心城市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各有10 个,以佛山作为核心城市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有5 个,分别以珠海和江门作为核心城市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各有4 个,粤北地区则无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核心城市。因此,还应持续深化产业共建,以广州、深圳为重点研究制定珠三角地区产业溢出方向,促进珠三角核心区制造业产业链向周边区域延伸拓展,同时进一步强化珠三角地区与香港、澳门在新一代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与健康、人工智能、前沿新材料等领域合作。

(四)完善战略性新兴产业治理机制,发挥政策引导与支持作用。围绕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势产业及未来产业关键环节和科技需求,组织实施重点领域研发计划,推动构建企业、政府、中介组织和配套服务通力合作的新型产业集群治理机制,促进政产学研金介用联动合作,强化政策引导与资金支持,同时发挥商会和协会在政策规划研究、标准制定、宣传评估、服务平台搭建和对外交流合作方面的作用,提升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整体运转效率。

(五)发挥“链主企业”作用,引领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进一步实施强链工程,推动制造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当前,中国制造、广东制造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升级所面临的国际竞争形势严峻,广东亟待加快重塑竞争优势,以保障战略性新兴产业供应链安全稳定发展。培育本土“链主”企业,加快补齐产业链供应链短板,着力突破新一代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的技术缺失和薄弱环节,完善生产性服务业配套,推动科创服务、金融服务、商务会展、人力资源、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等服务业态规模化、专业化发展,向价值链高端延伸。

猜你喜欢
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海上小型无人机集群的反制装备需求与应对之策研究
一种无人机集群发射回收装置的控制系统设计
我国将24种矿产确定为战略性矿产
Python与Spark集群在收费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勤快又呆萌的集群机器人
再造战略性大单品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大国崛起
新兴产业市场绩效提升的现状及建议
在新兴产业看小元件如何发挥大作用
新兴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