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测度

2024-04-11 06:09拜宇婷李海明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4年13期
关键词:河南省数字水平

□文/拜宇婷 李海明

(沈阳大学 辽宁·沈阳)

[提要] 近年来,数字经济成为各省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助推剂。河南省在我国数字经济发展中具有代表性地位。本文选取22 个二级指标构建指标体系,基于河南省18 个城市2017~2021 年面板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首先对测度方法进行介绍,对所得数据标准化后再测算出各市数字经济综合指数,最终得出结论,并提出建议。

引言

近三年的新冠肺炎疫情使全球经济陷入低迷,该市场经济环境下,我国各省想要快速恢复与提升经济发展水平,数字经济的发展尤为重要。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建设数字中国,这不仅仅是我国经济趋势,也是全球经济趋势。近年来,国务院先后出台《“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等政策,进一步加大数字经济在GDP 中的比重,全面推进数字经济发展和数字化转型。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5G 等数字技术的运用在加速传统产业升级、改善传统资源配置方式的同时,也成为我国及各省经济提升核心竞争力、从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关键驱动力。

河南省自2003 年提出“中原崛起”计划后,其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迅速发展,人均GDP、人均收入等定性指标显著提升。至2022 年,河南省GDP 位居全国第5,增速以3.1%居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人口、农业、工业大省的优势为我国经济发展贡献出绝对重要的力量。从数字经济的发展规模和增速来看,近年来河南省数字经济发展整体趋好,呈现出基础设施数量显著提升、数字消费市场活跃、数字产业化格局基本形成和产业数字化正深度融合的特点,并呈现出“郑州、洛阳两级引领”的态势。参考《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报告(2022)》中的数据,2021 年河南省数字经济规模为1.745 万亿元,省内产业数字化规模突破1.45 万亿元,数字产业化规模突破2,800 亿元,数字经济发展势头强劲,但与全国相比,河南省数字经济的发展还存在一系列问题。综合杨梦洁、孙瑞、何枭吟、汪萌萌等的相关研究以及《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报告(2022)》来看,河南省数字经济具有数字规模小、数字竞争力弱、缺乏科技创新能力和数字人才、数字经济发展极不均衡等问题。在2021 年全国各省数字经济指数排名中河南仅居第13 名,仍存在极大的发展潜力。根据以往研究来看,较少有文献对河南省数字经济水平进行单独研究,尤其缺少实证分析,现阶段的研究多以全国省级面板数据或时间序列数据居多。本文将通过实证分析测算河南省各市数字经济的综合发展水平并提出发展建议,为河南省数字经济和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

一、数字经济的内涵

对于数字经济的内涵至今还没有形成统一结论。日本是于1997 年开始最早使用数字经济这一概念的政府,田丽在研究中提到,从定义中可看出它将数字经济看作广义的电子商务,尽管各国之间略有不同,但也是2000 年左右在各国政府间具有代表性的看法。随着网络全球化,数字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对其内涵的定义更加困难,也在各国政府间也显示出差异,具有代表性的有:英国研究委员会认为,数字经济是通过人、过程和技术发生复杂关系创造社会经济效益;澳大利亚政府认为数字经济是通过互联网、移动电话、传感器网络等信息和通讯技术实现经济和社会的网络型全球化;中国政府将数字经济定义为以数据资源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作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另外,还有国际上欧盟发布的《DESI 2017:Digital Economy and Society Index》、世界经合组织发布的《Measuring the Digital Economy:A New Perspective》等报告中对数字经济各级指标提供的衡量标准。

二、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测度方法选取

本文将以2017~2021 年河南省18 个市的面板数据作为研究对象,运用SPSS 26.0 软件,选取主成分分析法(PCA)作为测度方法。该方法的核心思想是在尽可能保留原始变量信息的基础上,通过降维提取主成分,从而达到压缩和简化原始变量的目的。

该方法的主要步骤是先将原始数据按时间和空间排列,组成原始矩阵X;然后对矩阵中的数据进行标准化,使均值变为0;接着求得标准化后X 矩阵的协方差矩阵,记为Y;然后求得Y 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将特征向量按照对应特征值的大小排列,按照方差累计贡献率高于一定比例的原则选取前几个最大的特征值对应的特征向量构成矩阵K;最后计算降维后的数据Q=KX。

三、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指标体系构建

本文在指标体系构建上参考前文提到的数字经济内涵,并结合数据的客观性、可靠性、可比性与可获得性进行构建。综合指标体系的构建依据和河南省与其他省份间的经济差异性考虑,本文最终形成了4 个一级指标和22 个二级指标,从经济发展水平、数字基础设施、创新潜力、人才潜力四个维度出发衡量河南省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详细指标见表1。经济发展水平与数字基础设施为河南省数字经济提供发展基础,创新与人才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动力与支持。本文对河南省2017~2021 年各地级市地区数字经济发展的相关可衡量指标进行综合测评,数据主要来源于2018~2022 年河南省统计年鉴和各地级市统计年鉴,个别缺失数据已用插值法补齐。(表1)

表1 河南省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测度指标一览表

四、河南省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综合测评

(一)数据处理。为避免量纲差异产生的各指标数据不可比性,本文采用标准差标准化法,对数据进行Z-score 处理,即在保留原始数据分布的基础上对数据进行同趋化处理与无量纲化处理,再对处理结果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标准化公式见式(1),其中与δ 分别为原始数据的均值和标准差,所得结果为标准化后数据。

(二)主成分方法测评结果

1、适用性检验。计算相关性所得矩阵结果表明,各指标之间具有较强相关性,KMO 检验和Barlett 检验结果如表2,其中KMO 取样适切性量数为0.868,显著性为0,具有显著差异性,且数据服从多元正态分布总体,检验通过,使用主成分分析法较为适宜。(表2)

表2 KMO 检验和Barlett 检验一览表

2、主成分分析。对标准化后的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可生成碎石图,以2021 年碎石图为例,从第三个主成分开始折线由陡峭变得平稳,随坡度变缓特征值开始小于1,即第一个因子可解释的信息最多,依次递减,且前三个因子解释了大部分信息,如图1 所示,其他每年均为如此。(图1)

图1 2021 年碎石图

根据表3,对2017~2021 年的数据进行汇总可以看出,前三个因子特征根均大于1,且方差累计贡献率均可达到85%左右,模型良好,可涵盖大部分信息。前三个主成分因子对解释原有因子贡献较大,基本可反映河南省各市数字经济的综合水平,根据因子提取原则,每年数据都可以提取前三个因子。(表3)

表3 2017~2021 年各主成分因子特征根及方差解释率一览表

3、各市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得分计算。各个主成分得分计算如公式(2)所示,假设共有n 个主成分,t 代表第t 个主成分;共有m 个因子,j 代表第j 个因子;共有k 个城市,i 代表第i 个城市。λ 代表特征值,P 代表成分矩阵中每个变量对应系数,构成一个n×m 矩阵;w 代表每个变量对应的权重,构成一个n×m 矩阵;α 代表第t 个主成分方差百分比占累计方差的百分比。最终求得Fti代表第i 个城市第t 个主成分的得分,Fi代表第i 个城市的综合得分。

4、各市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得分结果。2017~2021 年河南省18 个城市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综合得分与排名的输出结果见表4。(表4)

表4 2017~2021 年河南省18 个城市数字经济综合得分及排名一览表

从河南省整体来看,各市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大体上呈现出上升趋势,且郑州市涨幅最为显著,但从2019 年之后河南省各市的数字经济普遍存在增幅放缓现象,甚至个别城市出现负增长,如2020~2021 年焦作市、济源示范区等地数字经济指数下降明显。

分城市来看,郑州市综合得分排名稳居第一,其次为洛阳市稳居第二,但洛阳市与郑州市数字经济水平差距较大,且差距有每年扩大趋势,到2021 年郑州市综合得分为11.566 分,比洛阳市4.349 分高出近7 点;焦作市、新乡市、济源示范区和许昌市的数字经济在本省处于中上游水平,但得分均在(-2,2)之间浮动,与洛阳市差距较大,仍有很大的上升潜力;濮阳市、驻马店市、信阳市和周口市等人均GDP 水平较低的城市数字经济水平也最为欠佳。

五、结论及建议

(一)结论

1、河南省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区位差异显著。城市地理学家克里斯塔勒提出的中心地理理论中指出,城市中心地为周围地区提供商品和劳务,且服务范围呈六边形分布,高级中心地的服务包含着低级中心地构成层次分明的网络系统。郑州市也应作为河南省的数字经济中心带向外呈六边形辐射,以带动周边地区的数字经济发展。但郑州市对周边城市如洛阳、新乡、许昌和焦作等地的经济辐射作用明显较弱,没有在省内充分利用其优越的数字资源和地理环境,甚至与周边城市的差距正显著扩大,而郑州周边城市对边缘城市的映射效果将会更弱,导致河南省数字经济存在较大的区域发展不平衡现象。

2、河南省数字经济增速有所放缓。单从主成分分析反映的指数现状来看,近年来河南省数字经济规模一直不断增加,但2019 年之后河南省存在数字经济增长放缓现象,同我国整体数字经济发展有同样趋势,这可能由疫情下经济增速放缓、数字规模加大使得监管困难、数字创新与企业数字化转型遭遇瓶颈等原因造成。河南省应重视数字经济在当代经济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在数字经济政策不断趋好的背景下不断加强创新和数字化转型,弯道超车,突破数字经济发展瓶颈。

(二)建议

1、充分发挥中心城市关联效应。郑州、洛阳市分别作为中原省份的中心与副中心城市,是便利的交通枢纽地和数字人才聚集地,便于数字资源的输出和流通,而从实证结果来看,其可对周边城市映射出的影响力还存在巨大潜力。河南省应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数字引领作用,拉动其与周边数字产业、数字企业和数字要素之间的联系;同时,发挥工、农数字产业集群的规模效应,加强数字企业间的沟通合作,缩小地区间的数字鸿沟,使河南省成为对外更有力量的数字大省。

2、充分运用中小微企业数字发展空间。河南省中小微企业贡献着全省60%以上的GDP,企业数量众多,具有潜在优势。河南省应鼓励与支持各市中小微企业的发展,在本土打造具有品牌力和竞争力的科技龙头企业,以期带动本省数字产业化发展的同时也促进周边城市产业数字化的发展。另外,根据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中提到的“创新理论”,资本始终以巨大的精确性保持均衡状态,创新的经济行为才能产生资本累积并带来利润。河南省应当刺激各市中小微企业的数字经济活跃度,尤其要加强其创新力度,降低技术创新成本和数字转换成本。

猜你喜欢
河南省数字水平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张水平作品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作家葛水平
加强上下联动 提升人大履职水平
答数字
数字看G20
成双成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