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推拿与康复技术相结合可行性分析 *

2024-04-14 14:32薛惠天王兰兰孙梦龙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4期
关键词:功法手法关节

薛惠天 王兰兰 孙梦龙 黄 博 阮 磊 彭 亮

(湖南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与康复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8)

中医推拿是中医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独特外治疗法,中医推拿学是在传统中医学理论和现代科学理论的指导下,阐述和研究运用手法和功法来预防和治疗疾病的原理、方法和规律的一门医学学科[1]。推拿经过数千年的经验积累与理论提升,逐渐成为一种具有很高实用价值的临床治疗与养生保健技术[2]。康复是通过协调合理地应用各种方法(包括医学的、教育的、社会的、职业的)减轻或消除人的功能障碍,最大程度地弥补和重建功能缺失,恢复生理、心理、社会功能的正常水平,从而促使人回归社会和家庭,提升其生存质量和幸福感[3]。康复推拿是指在中医学与现代康复医学理论指导下,结合康复评定、治疗,改进推拿手法、功法来防治疾病,从而达到理想治疗效果,使患者回归正常生活、工作的一种治疗方法[4]。

1 康复与推拿结合的原因和优势

推拿具有疏通经络、调和脏腑、提高机体免疫能力的作用,在治疗过程中能给予患者柔和、舒适、放松的良好体验,且推拿所需成本较低,大众的接受度较高,在国内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因此得以广泛传播。但是推拿在治疗过程中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只能机械地重复操作治疗手法,缺乏对手法的改进和创新;对于疾病的诊断太过笼统,不够精确,缺乏对患者疾病系统化的功能评定;临床治疗效果的评定大多以治愈、显效、有效、无效来描述,主观性太强,不够准确科学[5];手法的操作没有统一的量化标准,缺乏规范化的研究与科学数据的支撑。现代推拿手法研究挖掘浅尝辄止,没有和现代医学接轨,正处于停滞不前的尴尬境地[6]。

现代康复医学在我国20 世纪80 年代迅速发展,康复医学以功能解剖学、生物力学、神经生物学等现代科学为理论依托,以康复评定为诊断体系,以康复治疗技术为临床干预手段,形成了机制清晰、诊疗效果确切的优势。但康复对器械的依赖程度较高,需投入大量的资金设备,且患者对某些康复治疗技术依从性较低,这就导致了民众对康复的认知度不高,康复治疗技术难以大面积推广。推拿与康复相互配合,推拿借鉴康复的研究方向和思路开展科研探究,康复借助推拿扩大自身发展平台,二者可以取长补短,将学科优势和临床诊疗效果大大提升。二者融合既推动推拿突破瓶颈走向标准化和现代化,又使得康复面向大众拓展发展空间。一方面,人民由于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不再满足于不生病的状态,而是希望身体和心理各项机能指标都能平衡协调,从而更好地工作、生活、学习。人们对自身健康的要求越高,康复推拿的社会需求也会随之提高。另一方面,我国社会结构发生改变,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慢性疾病已经成为危害老年人身体健康的一大因素[7]。老年人预防和减轻慢性疾病给生活带来的影响,需要康复推拿的介入,利用功能训练和功法训练防治疾病,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康复与推拿相结合,也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拓宽了康复和针灸推拿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渠道,促进就业,为医疗保健行业输送人才,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2 康复与推拿结合的主要方式

2.1 康复训练与中国传统功法相结合康复训练中需要患者主动参与的是作业疗法和运动疗法[8]。基于临床观察,由于这两种训练枯燥且机械,所以大多数患者依从性较低、主动参与度不高,难以达到最佳疗效。中医传统功法受众人群广泛,在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病、糖尿病、肥胖症、骨关节病的预防和康复方面有良好的促进作用[9]。但没有针对性的盲目练习只会适得其反,将康复训练和传统功法相结合,把八段锦、太极拳、易筋经、五禽戏等传统功法融入作业疗法和运动疗法中,形成规范化和科学化的中医康复运动体系。在治疗过程中,根据疾病的不同阶段和患者自身机体状态做出科学系统的评定诊断,从而选择最优训练处方,专业医师加以规范化的指导,使得康复方法更加科学、合理、安全,又能增强其趣味性,充分发挥患者主观能动性,调整患者身心健康,增强机体免疫力,加快身体的恢复进程,增强民众对康复推拿的认知。同时,还需加强对推拿功法的深入研究,探究其机制,分析其对人体生理病理状态的影响和效应机制,研究传统功法动作,发掘其在康复治疗与养生保健领域的最大潜能,更好地服务于大众。

2.2 医学训练疗法(MTT)与传统功法训练相融合MTT是指在设备仪器和医疗专业人员的辅助下,制定出全面、系统、有针对性的训练方案,通过患者的主动练习来达到相应的刺激量,以此来改善患者肌肉灵活性、力量、协调性、耐力等,重塑机体运动功能[10]。MTT的综合康复理念和多元复杂的康复体系,成为传统功法、推拿诊断治疗的有效补充。充分发挥MTT 干预思维在推拿中的作用,将推拿功法置于MTT 康复框架内,充分考虑患者自身机体功能状态和损伤不同阶段的发展特点,从而选取被动运动的推拿治疗手法或主动的功法训练。比如在机体软组织损伤修复过程中,急性炎症期应首先采用轻柔和缓、刺激量较小的推拿手法帮助患者进行被动运动,缓解疼痛,促进炎症消退;组织机化期采用被动运动治疗的同时,诱导患者做一些在肢体活动度范围内的主动运动;功能重塑期至完全恢复这一阶段则采用主动运动帮助肌肉组织恢复。将传统功法分解拆析,加入其他学科相关知识,对其生物力学、运动和现代医学深入分析研究,使其与MTT 理论逐步融合,推进其标准化和规范化,糅合整理出全新的、针对性强的功法训练模式,达到重塑或完善机体运动功能的目的,推广到临床和大众人群中,再经过临床试验逐步完善训练方法。

2.3 康复评定贯穿于治疗全过程传统推拿对于疾病诊断和预后疗效评判方法太过笼统且主观性过强。康复医学中的康复评定较为全面、细化、精准。康复推拿采用康复评定的方法,就功能障碍的原因、性质、部位、范围、程度、发展趋势、预后及转归进行准确的描述[11]。康复推拿始于评定,止于评定,评定是治疗的前提条件,根据疾病不同证型、不同分期的评定结果,选用适合患者的推拿手法,在治疗过程中不断调整手法参数,通过调整力量、时间、频率、施术部位,选择最优手法组合,以达到理想中最佳的舒适度和疗效。通过精准评估,对比预期效果与愈后疗效,准确无误地向医师反馈治疗信息。康复评定贯穿治疗的初期、中期、终期,为临床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有利于总结工作经验、提高治疗水平。

2.4 康复治疗技术与推拿手法共通点

2.4.1 肌肉能量技术(MET)与扳法MET 是由操作者控制施力,诱导患者主动运动,利用肌肉特定收缩方向抗阻的方法,减轻疼痛并提高相关肌肉功能的一类操作技术,也是治疗筋膜软组织受损和活动受限的主要方法之一[12]。扳法是指关节瞬间突然受力,患肢做被动的旋转、屈伸或展收等运动,主要用于纠正脊柱相关疾病、延展关节、增加关节活动度,是整复类手法的代表[13]。MET 要求操作者在摆放患者的体位时,接触到限制性障碍点的起始,距离限制障碍点的末端还有少量活动范围,而后再进行方向调整。扳法的实施要求操作者先摇动关节,使关节充分伸展、屈曲或旋转,在“弹性阻力位”或“扳机点”施加突发性、稍大幅度的扳动,也就是运用“巧力寸劲”。MET 要求操作者在限制性障碍点的起始点操作,这与扳法在功能位和生理位的交界点操作理念是一致的,都是在临界点进行治疗。MET、整骨技术和俯式冲压法都运用到呼吸辅助,用呼吸配合手法操作,说明康复治疗技术与推拿手法有很多共通之处。从二者机制的相似点出发,深入研究扳法对神经,分子生物力学对肌肉、筋膜、组织的影响,突破手法研究的瓶颈,推动推拿手法的发展进程。

2.4.2 按拧法与捏法《筋膜手法治疗内部功能失调》[14]一书中提到:“‘按拧法’是用两个手指提起皮肤和附着在皮肤上的皮下组织,使两层筋膜相互滑动,来检测其滑动度,调整围绕在胶原纤维周围的基质黏稠度,治疗淋巴、代谢、皮肤脂肪系统的紊乱”。既可用于淋巴与脂肪系统的触诊,也可用于治疗。捏法是用手指捏、提、捻动的复合手法将皮肤向前捻动推进,小儿捏脊法在临床较为常用。捏法通过刺激皮肤来激活内源性大麻素系统,从而增强皮肤抗炎和修复能力[15]。这只是捏法的有效机制之一,其他显效机制尚未有任何研究进展。按拧法与捏法二者手法操作要领高度相似,临床上很难区分,这也为捏法的机制研究提供新思路,我们可以从调理淋巴、脂肪系统紊乱切入对捏法进行开拓性的创新探讨、研究,深入了解其作用机制。

2.4.3 动态关节松动术与运动关节类手法动态关节松动术是指康复治疗师在患者关节病理状态下进行自主活动的同时对该关节施加持续被动的外力;主要治疗关节的活动障碍和疼痛,操作时以关节的生理运动和附属运动为治疗手段,属于被动运动范畴[16]。推拿中的运动关节类手法是使受术者关节产生被动运动的手法,达到松解粘连、缓解疼痛、增加关节活动度的治疗效果[17]。动态关节松动术和运动关节类手法的目的相同,都是为了增加关节活动度、缓解疼痛。二者在操作时有共同之处,都是利用关节的生理运动和附属运动。关节松动术对操作者手法有明显分级,较为客观,且分离平稳,操作幅度较小,力量轻,安全性高,患者易于接受。运动关节类手法种类繁多,技巧性强,在临床应用广泛,但操作力度和范围是由操作者自行控制的,操作难度和风险较高。通过临床观察发现,二者有相似的手法动作形态,治疗手法是可以融合的,比如在抖法实施之前,医者要先将患侧肢体适当地牵拉、拔伸,而后再做有规律的抖动;治疗肩关节疾病时,拿揉肩关节的同时配合适当的牵拉,扩大关节活动范围的同时减轻疼痛,疗效更佳。这些都用到了关节松动术中的长轴牵引法。所以,推拿手法积极吸收康复治疗技术的优势,不断在现有的基础上改进、升级治疗方法,整合出新的临床疗效更佳的康复推拿手法,从而逐渐制定康复推拿学科的临床实践指南,推动学科的发展。

3 结语

作者认为康复推拿作为中西医理论相结合的产物,是一种创新发展,是我国医学发展的大趋势。其因独特的疗效,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在未来的发展具有无限潜力。中国传统功法与现代康复训练相结合,开创新的保健康复运动体系:康复评定贯穿于康复治疗全过程,明确疾病诊断,调整手法参数,优化治疗方案,从而实施精准靶向治疗;通过对比康复治疗技术与推拿手法的共通点,深入推进推拿手法的科学研究;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康复治疗技术与推拿手法相融合,取长补短,制定出全新的康复推拿临床诊疗方案。作者从以上几点展开分析对比,表明了康复与推拿相结合既能促进中医推拿向更广阔方向发展,使康复推拿学科往更科学、更深入、更广泛的道路前进,也能提高康复推拿学科的大众认知度,在保健与康复领域更好地服务于大众。

猜你喜欢
功法手法关节
论忽雷太极拳十一层功法
王培生太极功法之“七星归位”劲意真诀
王培生太极功法之日月增辉行功真诀
层递手法
缓解后背疼的按摩手法
七步洗手法
传统养生功法,助你改善睡眠
用跟骨解剖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合并跟距关节及跟骰关节损伤的效果探讨
miRNA-140、MMP-3在OA关节滑液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给手指“松关节”为何会发出声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