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字词句法的传统村落景观叙事性解读

2024-04-14 03:48袁培双张平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24年2期

袁培双 张平

摘 要:采用叙事学的理论,对传统村落的景观叙事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以湘西墨戎苗寨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考察和资料收集,寻找并提炼其村落中叙事性景观的构建手法,并且从词汇、句子和段落三方面对景观符号的叙事内容进行详细解读与分析,探索出其背后的故事,为传统村落的更新与发展提供助力。

关键词:字词句法;传统村落景观;景观叙事;墨戎苗寨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基于景观叙事理论的湘西地区乡村聚落人居环境品质提升路径研究”(21YBQ061)研究成果。

村落是农村社会构成的基本单位。传统村落是指形成较早,拥有较丰富的文化与自然资源,具有一定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经济、社会价值,应予以保护的村落,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景观,是民族物质、文化和精神的重要载体[1]。叙事是指在时间和因果关系上有着联系的一系列事件的符号再现,通过把事件以一定顺序连接起来讲述故事。传统村落更要具有讲述历史与故事情节的能力。在文学中,故事的发展以文本的形式呈现,具体表现形式为字、词语、句子和段落。同理,传统村落的景观空间叙事结构也是由字、词语、句子、段落组合而成。

景观自身具有可视性,在景观设计中可以用来传达信息,记载当地的文化与风貌。景观叙事将景观与文学叙事的概念相结合,将景观比作一本可以阅读的书,不同的景观节点采用不同的结构,赋予景观讲故事的元素,使其成为一种传播媒介,从而获取对不同景观场所的诠释[2]。1998年,美国风景园林设计师马修·波提格和杰米·普灵顿在所著的《景观叙事:讲故事的设计实践》一书中,提出了将叙事概念合理運用至园林设计的新角度,明确了叙事与景观设计相结合的可能性以及运用方法。景观可以作为故事发展的场景,而故事也可以赋予景观空间文化和历史意义。

一、字词句法

字词句法是叙事文本的基本构成要素,在空间叙事中是指具有故事情节的物质或非物质要素。设计过程中,字词句法能够使特定空间中的物质具有隐喻性,多个物质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叙事场景。因此,景观叙事物质元素的背后需要非物质要素的支撑。只有通过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神话传说将故事的叙事文本营造得更加丰富,传统村落的景观叙事空间才具有真正的意义。张楠教授曾经在湖南湘西凤凰古城文星园规划设计中运用字词句法,通过从城市或建筑中提取、分析和重组典型的词汇,最后形成完整的叙事文本[3]。

结构主义大师列维-斯特劳斯指出,要素只有组成系统才有意义,就好像词只有组成句子才能表达完整意思。传统村落景观的价值并非体现为单一景观的叠加与堆砌,而是通过具有一定特殊内在关联的建筑组群、街道、小巷等不一样的景观节点进行呈现。这些节点本身就承载着含义,通过词汇、句子、段落的组合演化呈现出具有特殊含义的传统村落。

二、墨戎苗寨景观叙事文本解读

传统村落景观叙事的内容用“词汇(景观空间的基本元素,例如建筑、铺装、植物、水体等)—句子(通过词汇自由组合形成的景观空间,根据不同词汇组合起不同的空间形态)—段落(词汇与句子的整体结合,实现整个景观空间环境的功能性与叙事性)”来推进。通过对景观符号的叙事场景(指具有主题或故事的景观空间)进行讨论,探索景观的地域性和时代性信息[4]。最后,从景观符号的“能指”下手找出其背后的“所指”,关联景观叙事的内容,建立起传统村落景观的叙事文本研究框架。

(一)词汇

词汇,又称语汇,是语言中词和语的总和,语言学中最基本的组合单位,因此,在景观设计中与最基础的景观元素相对应。在景观的设计过程中,词汇不单单是指简单的景观物质元素,还指超出此物质本身的抽象意义。通过整理可将景观词汇简单划分为两类:物质性景观词汇(建筑物、水体、植物、石料、铺装、地形等)和带有符号性质的景观词汇(景观小品、导航牌、石碑、浮雕纹样等)。在设计的过程中,要通过灵活的设计手法将基础的物质性景观词汇与具有符号性质的景观词汇相互联系,从而建立起具有在地性且历史文化内涵深厚的传统村落景观叙事架构。

墨戎苗寨中的景观词汇包含建筑、水体、植物、铺装等。它们历经岁月的变迁,逐渐被深化、提炼和升华成为具有代表性和富有内涵的景观语言[5]。如寨子中的建筑以民居为主体,公共建筑较少,个别建筑有百年之久,大多是近现代的建筑样式,后期修缮建筑的特征沿用了具有地域特色的吊脚楼形式。相传,早期为了防潮、防兽,传统的吊脚楼采用木结构穿斗式构架。寨子中地形较为复杂,建筑群依山而起,一栋一栋排列错落,鳞次栉比。小青瓦盖屋重点在搭檐口、两端的飞檐和屋脊。檐口处统一垫上特定泥块,两端飞檐处加盖一层瓦,与屋脊衔接处压实,脊瓦翘角,屋脊中间堆瓦构成品字形或其他对称图形,呈双龙抢宝状或吉祥元宝状,有吉祥如意、丰衣足食、福禄双全的寓意。水体以龙鼻潭为主,位于龙鼻嘴大寨龙鼻岩坎下。相传有人夜见一堆金鸭在潭边游嬉,认为是吉祥的征兆。潭壁上建造有一处人工瀑布,瀑布整体造型呈龙形,瀑布出水口为龙嘴喷水之势,象征福分源源不断。除了种植的庄稼以及茶叶之外,这里还种植有枫树。枫树被苗族人视为图腾,被称为“母亲树”“聪明树”。此外,还有攀岩的草本植物等,作为景观装饰。

(二)句子

句子是由各种各样的词汇根据不同的语法组合而成,能够清晰地表达出事件的内容,是语言运用的基本形式。句子用于景观空间中是以一种较为完整的场景存在的,既可以是简单语句,也可以是具有丰富修辞的复合型语句。在传统村落的景观中,往往会使用具有符号性质的景观词汇创建内容较为丰富的复合型语句,以此来表达空间的主题以及叙事的内容,使人能够快速融入环境,充分感受当地文化,增强景观空间的氛围感与事件感。

在墨戎苗寨中,廊道、桥梁、建筑、雕塑小品等多种景观词汇组成句子。由于场景的内容不一样,因此形成场景的句子含义也有所差异。墨戎苗寨的景观空间主要以建筑叙事,通过不同的建筑传递不一样的内涵。风雨桥是墨戎苗寨中具有代表性的景观,寨子内有两座风雨桥,建造在河流之上。在当地人眼中,风雨桥不仅供居民通行,还有“回龙桥”之意。龙对于当地人来讲有吉祥之意,暗含风雨桥的修缮能够保佑平安吉祥之意,带有一种美好的企盼。风雨桥的桥身以杉木为主要原材料,刷上桐油,不用铆钉,运用榫卯衔接,桥的内部造型类似于廊道,两边设栏杆、长凳,可供人休息、观赏、躲避风雨。桥梁的木桩上有苗族浮雕,刻画着龙、蝴蝶、凤凰等符号图案,这些符号图案是祥瑞的象征,被用来祈求丰收、平安、幸福等,寄托着人们对生活的美好向往。风雨长廊的修建也具有代表性,与风雨桥呼应,形成一个开放性的空间。廊道的右侧利用地势的高差,将当地人的传统风俗文化以浮雕的形式刻在墙体之上,通过这种形式表现出墨戎苗寨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传统村落,时刻提醒着当地人不忘过去,也将游玩的人的视线吸引至此,向人们讲述一个又一个符号背后的故事。

(三)段落

段落在文章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是由多个句子组合而成,一般用来表达作者的思想和观点。段落在文中的表达会用到多种的语法规则,具有各自的功能,如表承上启下、强调、转化等,使文章具有层次变化。景观段落可以用来指代景观的整体布局,景观设计不是词汇和句子的简单拼凑,也会用到不同的规则。相较句子而言,段落会更精彩、更复杂,内容也会更丰富,使景观整体展现更多的趣味性。

通過对墨戎苗寨的调研,发现可将寨子中的景点分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等部分。开端部分是从墨戎苗寨寨门进入,就能看见到集亭、廊、阁建筑特色于一体的风雨桥,跨过风雨桥就进入较为狭窄的道路,经过青石板的台阶,进入卧龙关,复杂又崎岖的地形,能够使人们快速感受到当地人的生活环境,周围的植物也加深了景区的意蕴,为接下来墨戎苗寨的景观发展做了铺垫,采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顺着游道继续向前,就来到大作坊和苗族博物馆,这是以特色的苗族银饰为主题的体验空间。苗族银饰作为墨戎苗寨中的地域特色文化之一,受到当地人的喜爱与推崇。通过苗银的制作体验来传达苗族民俗文化的内涵,能够使苗银得到更好的发扬与传承。景观墙上运用浮雕的方式展示当地的传统工艺,以符号传递出苗银的历史与故事,增强了人们对传统村落的记忆,也给游览过程增添了趣味性。经过大作坊和博物馆之后,一栋传统建筑呈现在人们面前——巫傩堂,展示了墨戎苗寨的特色,墙上展陈着具有苗族民俗特色的巫傩面具。由此继续向前,进入了传统村落景观的高潮——苗族文化广场。这是一个由极具当地特色的建筑组合而成的用于展示民俗文化的广场,建筑的木桩上运用了苗族的牛头符号,运用表演的形式展示出当地文化的内涵,让人们经过此处的时候,对墨戎苗寨的发展与历史文化有更直观的认识。最后以乖乖楼为结束。其在装饰上运用了带有苗族文化的图腾,将各种图腾用于柱础、门框、墙面等,凸显当地的特色。随着时代的变迁,苗族的文化面临传承危机,这一处的景观设计旨在使人们对墨戎苗寨的文化有更多的了解,提高人们游览的体验感。

三、墨戎苗寨景观的叙事场景

一篇完整的文章由词汇、句子、段落构建而成。每个篇章都有属于自己的主题场景。在景观中,场景是指某一个单元所表达的情景,因此场景是景观设计的一个重要体现。整个墨戎苗寨的景观由词汇(吊脚楼建筑、景观小品)、句子(风雨桥、廊道)、段落(寨子中的各个景点)组合而成。到达寨子,就可以看到极具特色的寨门,寨门上有著名书法家、考古学家林时九所题的“墨戎”楼匾。顺着廊道往前走就进入风雨桥,廊道的右侧墙壁上运用浮雕工艺将墨戎当地的民俗文化呈现出来,通过景观就向人讲述了当地故事。由风雨桥进入寨子中,就可以感受到寨子景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每个景点都叙述着不一样的故事。场景不仅可以以景观元素或是景观单元呈现,也可以通过故事进行传达,使游览者能够直接参与其中。

景观设计中,场景主要强调景观在语境中的构建意义和解读意义。经过时间与空间的变化,人们对于语境的认知也在不断更新,从而影响了景观叙事背景[6]。这个背景包含自然景观元素与人文景观元素。从自然景观来看,墨戎苗寨依石壁对岸的冲积河坝而建,河对岸岩壁形如龙的鼻子和嘴巴,相传是有龙藏于此露出嘴巴、鼻子而形成的。由多条河汇集而成的龙鼻河,河水四季不涸。当地植被保护完好,动植物资源丰富,村寨周边山石跌宕,峰林重叠,形成了断崖、石壁、瀑布、翠峰等独具特色的风景。山中的树木与山石为建造村寨提供原材料。

人文景观是当地人民最引以为傲的精神支撑。龙鼻嘴村民长居于此,在多年的劳动与生活中,积累和创造了丰富的民族文化。文化的传承使人们增强了民族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二月二”“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七月半”“八月八”等是苗族重要的传统节日。墨戎苗寨将这些节日的民俗场景刻在入寨处的围墙上,通过雕刻的景观手法向人们传递了村寨的民俗文化,也向人们叙说了一代又一代苗族人不断开拓进取的故事。苗族人遵守传统的农耕生活习俗,经历过战争、族群的变迁,造就了坚毅不拔、敬畏天地的民族品格,形成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使墨戎苗寨逐步演化为一个瑰丽精美、钟灵毓秀的百年古寨。

根据墨戎苗寨的景观现状与特色资源,其主题场景可以分为民俗生活场景、历史文化场景以及宗教信仰场景,每个场景以不同的符号进行组合:民俗生活场景以乖乖楼、巫傩堂以及农耕器具等呈现;历史文化场景以具有时间线的浮雕进行展示,在向人们传达主题的同时,也对墨戎苗寨的历史以及文化进行宣传;宗教信仰场景中,运用具有苗族文化特色的符号,例如牛头、蝴蝶、凤凰等,构成了苗族文化广场。场景的内容不同,使用的景观词汇和语句就有所区别,只有段落的主题思想更加明确清晰,才能将传统村落中的景观故事讲述清楚,才能使人们在景观欣赏中有更深体会,从而对当地的文化有更深刻的记忆。

四、结语

抓住传统村落的地域性审美特质,在乡村振兴的发展与建设中适当地运用、传播具有当地特色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可在适应现代化发展的前提下,创造出更具有文化认同感的空间环境。这是实现传统村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提升传统村落经济活力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胡最,刘沛林,曹帅强.湖南省传统聚落景观基因的空间特征[J].地理学报,2013(2):219-231.

[2]刘乃芳.城市叙事空间理论及其方法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12.

[3]韩乐,张楠,王青.历史城区叙事空间的分析方法与编辑方法研究[J].求索,2016(2):169-173.

[4]蔡凌豪.溪山行旅:景观语言转译与建构[J].中国园林,2016(2):25-30.

[5]蒙小英.基于图示的景观图式语言表达[J].中国园林,2016(2):18-24.

[6]徐博伦.基于空间叙事理论的乡村文化空间研究[D].郑州:河南农业大学,2020.

作者简介:

袁培双,湖南科技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环境设计。

张平,博士,湖南科技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景观叙事、乡村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