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教育理念在城市公园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2024-04-14 03:48杨佳敏董艳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24年2期
关键词:环境教育设计应用公众参与

杨佳敏 董艳

摘 要:城市公园作为城市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适合当代不同年龄阶段人群进行休闲、娱乐活动的重要场所,在增强公众环保教育意识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基于环境教育理念,总结国内外城市公园设计中应用环境教育理念的案例,并以安徽芜湖南陵春谷公园为例,将地域文化、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因素等与公园植物配置设计相结合,达到公众的参与度提升。以生态环境教育理念为目的,为今后城市公园的设计提供理论性的指导。

关键词:环境教育;城市公园;风景园林;设计应用;公众参与

进入21世纪,环境教育越来越受重视,国家也陆续发布多个强调绿色发展的相关文件。城市公园是城市公共活动的重要平台,也是实施环境教育理念的重要载体。在城市景观快速发展过程中,人们开始越来越关注城市公园的环境教育理念。植物和景观节点作为城市公园大部分空间的主体,通过造型、结构、季相、形态、气味等不同特征质感,给人带来视觉、嗅觉、听觉、触觉不同的感官体验。优质的城市公园景观体验设计可以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人的环境教育认知。因此在本文中,尝试将环境教育理念作为公园设计的前提,结合风景园林等相关学科知识,研究分析环境教育理念在我国城市公园设计中的应用现状以及应用路径。

一、环境教育和城市公园概述

(一)环境教育

1970年美国颁布了《环境教育法》,指出环境教育主要着眼点为人与自然的关系[1]。目前,我们对“环境教育”一词的理解为:“政府部门和环保部门等相关部门定期会对社会公众进行一系列的环境知识、技能宣传教育,能够使教育者认识到环境的重要性以及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在了解环保技术的基础知识前提下适应环境发展的需求。”[2]环境教育理念的提出是为了让人们认识到环境的重要性,从而提高自身的环境保护意识及文明素养。

(二)城市公园

城市公园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生活中城市公共绿地的一个重要分支。美国风景园林学之父弗雷德里克·劳·奥姆斯特德曾将城市公园定义为城市功能性的公共绿色空间[3]。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公众在公园进行娱乐休闲活动时一定程度上也感受到了教育性知识普及的作用。因此,城市公园成为环境教育的重要载体,这对城市公园设计也产生重要影响:第一,公园要利于各类型环境教育活动的开展;第二,公园要利于对各个年龄阶段的人群进行环境教育普及;第三,公园要利于公众集中性参与环境教育。

二、城市公园中环境教育理念的应用案例

(一)国外城市公园环境教育应用案例

世界上较早开展环境教育的国家是英国。英国主张以自然环境为教育的资源,提倡环境教育应当在风景优美的公园中开展,在开展过程中能够让公众亲身参与,从而引导公众树立起环境保护观念。该国每个城市公园都设立有相应的环境教育中心,方便向公众传播环境知识[4]。而最早以立法形式推广环境教育理念的国家还有美国。美国的城市公园经常与学校一起举办环境教育活动,在较为完善的解说系统中体现科学性和完整性,能够向公众普及环境知识,从而激起公众的求知欲[5-6]。在德国,城市公园更加关注环境教育的公众实践性、参与性,主张在动植物园内进行,希望公众能够通过五感去体验和感受大自然。

(二)国内城市公园环境教育应用案例

上海充分利用城市公园的特有属性,并利用资源条件建立实践场地,从而开展一系列教育性实践活动。苏州河梦清园是上海创建的一个重要教育实践地。其教育设施多样,如蝴蝶泉、对节白蜡树、观景阁、听水小品等,基于在中国特有的植物种类资源,推广环境教育理念,向公众提供亲近大自然的机会,使得公众在与大自然接触的过程中培养自觉保护大自然的意识,意识主导行为产生,从而有效地保护当地生态和生物资源。

通过比对国内外城市公园的环境教育理念应用情况,发现我国公园设计中也在逐渐普及环境教育理念。在未来的应用实践过程中,应当利用每个城市不同的资源环境优势,开展一系列具有教育性质的实践活动。当然,在设计过程中也可以融入一些人工景观元素,发挥其教育作用。随着近些年来国家经济水平的日益提升,环境保护意识渐入人心。实践出真知,只有实践才能够让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有效提升。环境教育实践中最重要的就是让公众愿意主动亲近和接触大自然,在自觉了解环境知识的同时,培养积极的环境保护意识。这就需要当代设计师发挥引导性作用。在日常社会生活当中,应当充分利用好城市公园本身的资源优势,开展一系列的教育性线下活动。花草植被、景观小品、道路、水体等,这些公众能看到的一切事物,都可以用于环境教育。

三、南陵春谷公园现状分析

南陵春谷公园,位于南陵县藉山镇青铜路之南,属安徽省芜湖市,在安徽省东南方位。清代诗人施闰章《送何生伯还南陵》诗中所说的“春谷城”即指南陵县,故公园取南陵古名“春谷”。整个公园原始设计氛围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和天人合一的自然亲和力,集自然生态、历史文化、休闲娱乐于一体。

园内以水池为视觉中心点,各功能区围绕水池四周分布,主园路贯穿各个景观节点。公园不仅仅是指一片大的场地、空间的概念,更要注重一种意境的营造。从地理位置角度看,该园地处城市中央,人流量较大,空间未做到充分利用,空间划分不够合理。从自然生态角度看,南陵自然植物资源目前较好,但品种却不丰富,缺少高大乔木層,整体空间营造缺乏意境之美。从历史文化角度看,南陵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公园未挖掘南陵文化深层次内涵,缺乏历史人文特色,建筑设施也比较陈旧,难以满足新时代大众需求。从精神娱乐角度看,公园的整体设计应特别重视人的情感,最大限度满足人们对于精神生活的需求,但园区内缺乏空间娱乐设施,缺乏针对不同年龄人群的休闲设施设计,人与建筑之间互动性、交流性的情感化表达存在缺失。

春谷公园是以水池为中心的亲水系公园,水域环境是决定整体园区绿化程度的一项重要指标。园内河流出现黑臭水体,绿化植物种类品种较少,园区分区体验感缺失等,带给人嗅觉、视觉一系列差感体验。而春谷公园地处城市中心,人流量大,在进行植物景观优化设计过程中应当对不同功能区进行不同形式的活动设计,同时注重生态修复,促进教育融合,以满足多种使用者需求为原则,打造一个以自然山水为基底、教育多元文化为内涵的开放式公园。在环境教育综合资源优势丰富的前提下,认知城市公园环境教育对公众的普及,以南陵春谷公园为例,了解我国城市公园设计中环境教育理念的应用现状,以更好地开展设计。

四、环境教育理念在南陵春谷公园景观

优化设计中的应用

(一)设计目标与理念

设计理念为从每一位公众出发,发掘用户最真实的需求,解锁当下的健康生活。春谷公园是一个集亭台楼榭、花草木林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园,本身拥有丰富的生态资源和植物资源,是进行环境教育的重要活动基地。草坪剧场、幻光森林、丛林蜘蛛网等设施,都是对春谷公园进行环境教育的重要客体。根据借景、对景、框景等造园法则和近水楼台的处理手法,在进行春谷公园植物景观优化设计过程中,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对不同种类的植物特点进行全面分析,最大化确保植物建立良好的生态结构。

植物是公众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的自然元素,植物本身就具有大自然赋予的优美形态和绚烂色彩,植物也是城市公园设计过程中的重要元素,该元素不仅具有美化城市环境的功能,而且在改善生态环境、促进人身心健康方面也有一定的作用[7]。保证不同种类的植物具有良好的视觉观赏性,是植物景观设计过程中的重要目标,有利于使公园获得自然科学性、文化教育性和艺术观赏性的高度统一性,让人们在欣赏过程中也能感受到一定的视觉美感。春谷公园中的植物景觀设计要以南方的四季植物为主,结合生态学原理了解每种园林植物的生态特性、习性和观赏特性,充分考虑植物的种类、植物的搭配以及植物造景的艺术手法和群落空间的表现,通过在不同功能区域种植不同类型的植物种类,打造出兼具艺术、生态价值的植物景观群落,给人们带来不同的视觉、嗅觉和触觉享受。

(二)具体设计路径

1.尊重地域文化

在植物的选材和配置过程中,首先应当充分尊重当地独有的地域文化。南陵县以剪纸文化而出名。在进行视觉光影设计过程中,根据地域文化剪纸,联想到灯光下儿童的影子,通过剪影的文化教育属性,打造属于儿童的快乐游戏空间。在进行植物优化过程中,将色彩明快作为设计主要出发点,以红、黄、蓝、绿四色为主,营造欢快的色彩气氛;以多年生的宿根花卉和观赏草为主;注重形、声、闻、味、触五感体验,多样化地展示植物,提供丰富的植物素材;注重确保安全性,植物不能带刺,汁液须无毒,叶片茎秆要无毛或者少毛。以当地剪纸文化为特点,结合植物特性打造一座在自然探索中陪伴儿童成长的森林探索乐园。通过光影设计向儿童普及不同的文化理念,根据植物设计不同的名牌形式,向儿童传递植物知识并使之感受到植物四季的变化等,让儿童不自觉地参与其中,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环境教育理念寓教于乐的功能。

2.尊重地理环境

在植物的种植和搭配过程中应尊重当地的地理环境。公园设计搭配优良的植物景观,保证其充分融入自然景观之中,并且与人工景观形成呼应。在进行植物选材过程中,应当结合南陵县的土壤特点、地形等具体的地理条件,使地理环境能够和景观效果有机融合。围绕春谷公园亲水平台大草坪设计户外草坪剧场,草坪剧场以榉树为主树种,以乌桕为树阵,营造季相变化。榉树冠幅大,遮阴效果好,在草坪剧场和榉树广场区域种植;在空间中央设计下沉式围阶大草坪,起到储存雨水作用,达到减少径流外排作用。这样既能为公众提供休闲娱乐空间,又能培育公众的环保理念。结合休闲音乐廊架、露天影院,营造浪漫开放的休闲娱乐空间。在定期举办的环境教育推广活动过程中,能够对特有的植物种类进行普及,为公众创造一次亲近大自然的机会。公众在接受公园中环境教育信息的同时,大脑中自动形成自然环境保护意识,进而积极主动地投身环境保护的实践。

3.尊重气候条件

气候条件同样也是植物选材和配置过程中的重要因素。在对城市环境进行整体分析过程中,应当选择同当地气候条件、生态环境相适应的植被,从而发挥其本身的植物属性和生态特点。针对这一特性,植物选择应结合南方气候条件,以芳香及观赏性较强的治愈系植物为主,如香樟、桂花、银杏、红花檵木、小叶紫薇等,以组团、阵列和花境的形式形成既充满香气,视觉配色又显温柔的空间,使得在此活动的公众身心都能得到放松。

此外,植物搭配形式和标识能吸引更多人的目光,从而增加公众对环境场所植物特性的了解。因此,针对不同的功能性空间也需要选取不同的植物配置。例如,根据不同年龄段划分运动空间,治愈系植物与有氧运动设备组合,无带刺植物与组合型康体设施组合,打造全龄健身体系。对于处在林间的有氧健身空间,四周以植物组团围合,形成相对独立的封闭空间,旨在打造为公众提供休闲锻炼、安身静心的空间。

五、结语

具有一定内在含义的景观设计能够使园内教育资源得到有效利用,使游客积极参与环境教育活动。根据所独有的地域特色制定相匹配的环境教育项目方案,春谷公园已成为当地集休闲、娱乐、文化、健身于一体的综合性场所。随着环境教育的推广,环境教育理念持续深化。在景观设计中,尤其在能够被游客接触到的地方,生态环境理念和知识也需要很好地融入进来。在具体的公园设计中,除了要具备休闲娱乐、遮挡风雨、歇脚休息等使用功能,公园还应起到一定的环境教育作用。而在具体的实施设计活动过程中,在材质方面要尽可能选择环保型材料,践行低碳环保理念,同时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创造出生态环保型建筑构件。这有助于城市公园环境教育功能的实现,也能够更好地引导当代大众树立环保理念。

参考文献:

[1]冉圣宏,文宏为,田良.基础教育新概念:环境教育 [M].杭州: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111-113.

[2]沈国明.国外环保概览[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45-48.

[3]刘学军.关于景观建筑学的基本要点分析[J].南方建筑,2003(4):1-3.

[4]毛祎月.论西方现代风景园林中的环境教育[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135-138.

[5]墨菲.美国国家公园资源保护和管理[J].风景园林,2006(3):28-33.

[6]孙燕.美国国家公园解说的兴起及启示[J].中国园林,2012(6):110-112.

[7]沈妍慧.风景园林在公众生态教育中的作用及其实现[D].杭州:浙江农林大学,2016.

作者简介:

杨佳敏,河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艺术设计。

董艳,河北科技大学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艺术设计。

猜你喜欢
环境教育设计应用公众参与
谈高中生物教学中环境教育的渗透
互联网背景下公众参与农村食品安全治理的对策研究
浅析陕西土布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
绘本书籍中插图语言的应用
行政决策中公众参与面临的困境
智慧城市建设规划中公众满意的影响因素研究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环境教育
高校环境教育非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
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制度的有效表达机制的构建
装置艺术介入城市邻里空间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