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花黄精药材等级质量初步研究

2024-04-14 02:07陈志琳王建科覃春叶李玮杜洪志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2024年1期
关键词:总皂苷质量评价

陈志琳 王建科 覃春叶 李玮 杜洪志

【摘 要】 目的:建立黔产多花黄精药材商品规格等级质量评价方法。方法:11批多花黄精药材根据药材长度、直径、重量分为3个等级和统货,测定药材重量、直径、水分、浸出物、总多糖和总黄皂苷含量,采用SPSS 23.0软件对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系统聚类分析和K-均值聚类分析。结果:多花黄精药材可分为3个等级和统货。结论:初步建立多花黄精药材商品规格等级质量评价方法,为规范该药材市场秩序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多花黄精;等级研究;质量评价;总多糖;总皂苷

【中图分类号】R28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24)02-0033-08

DOI:10.3969/j.issn.1007-8517.2024.02.zgmzmjyyzz202402008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Grade Quality of Polygonatum Cyrlonema

CHEN Zhilin WANG Jianke QIN Chunye LI Wei DU Hongzhi*

Guizho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Guiyang 550025,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stablish a quality evaluation method for the commodity specification grade of Polygonatum cyrlonema.Methods The 11 batches of P.cyrlonema were divided into 3 grades and consolidated goods according to the length,diameter and weight of the medicinal materials.Determination of weight,diameter,moisture,extractables,total polysaccharides and total saponin content of medicinal herbs,and SPSS23 was used to 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cluster analysis and K-means cluster analysis on the data.Results The medicinal materials of P.cyrlonema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grades and unified goods.Conclusion A preliminary method for evaluating the quality of commodity specifications and grades of P.cyrlonema is preliminarily established,which provides a scientific basis for standardizing the market order of this medicinal material.

Keywords:Polygonatum Cyrlonema;Grade Studies;Quality Evaluation;Total Polysaccharides;Total Saponin

多花黃精Polygonatum cyrlonema Hua为百合科黄精属(Polygonatum Mill.)的多年生食药两用草本植物[1],为《中国药典》2020 版(一部)收录药用黄精(Polygonati rhizoma)的种源之一,属于黄精中品质较高的精品,因根茎外形如姜,故称“姜形黄精”[2]。其味甘,平。归脾、肺、肾经。具有补气养阴、健脾、润肺、益肾之功效[3]。现代研究[4-8]表明多花黄精主要含有多糖、甾体皂苷、黄酮、生物碱、木脂素和植物甾醇等化学成分。具有抗肿瘤、抗氧化、抗衰老、抗疲劳等药理作用[9-11]。多糖为黄精的主要有效成分[12],2020版《中国药典》将其作为黄精的质量参考指标。黄精皂苷类物质是黄精的另一类主要活性成分,主要包括大量薯蓣皂苷元,与多糖一样可作为黄精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13]。

贵州野生黄精属植物资源较为丰富,但近年来野生资源被破坏严重,药材产量逐步减少,不能满足市场需求[14]。由于各地的生态环境条件及药材栽培管理、采收加工方式的不同导致市场上中药材及饮片质量参差不齐,为保证药材的优质优价及临床疗效,建立中药材及其饮片的等级质量评价尤为必要。目前,流通使用的黄精商品规格等级标准为国家医药管理局和卫生部于1984年共同制定颁布的《七十六种药材商品规格标准》,该标准以黄精商品的重量和外观性状为主要依据进行规格等级的划分。然而,仅以重量、外观性状传统经验模式作为划分黄精商品规格等级的依据,没有结合现代质量控制指标综合评价该药材商品规格等级质量,已不符合当前中药材的生产、流通、使用,制约了多花黄精药材产业的发展。基于此,本实验收集黔产11批次多花黄精药材,根据药材长度、重量、直径等外在指标及多糖、皂苷、浸出物等内在指标对黔产多花黄精的质量进行评价,分级。以期为多花黄精药材商品规格等级质量标准的修订提供参考。

1 仪器与试药

TU-1810型紫外分光光度仪(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责任公司)、ME204E型万分之一电子分析天平(上海梅特勒托利多仪器有限公司)、HH-2型数显恒温水浴锅(上 海 况 胜 实 业 发 展 公 司)、HS10260D型超声波清洗仪(上海易净超声波仪器有限公司);葡萄糖对照品,人参皂苷Rb1对照品,无水乙醇,硫酸,蒽酮,高氯酸,冰醋酸,香兰素(香草醛),甲醇等均为分析纯。共收集11批多花黄精药材,经贵州中医药大学吴之坤副教授鉴定为百合科植物多花黄精Polygonatum cyrlonema Hua干燥根茎。药材信息详见表1。

2 方法与结果

2.1 多花黄精样品的制备 取多花黄精样品适量除去杂质→洗净→大小分档→平铺在蒸锅上→将蒸锅放在可调电炉上加热→武火加热,待锅内水沸腾→改用文火持续加热→蒸至气香,质柔润、色黄、断面半透明,味甘不刺喉,取出凉晾,置60 ℃鼓风干燥箱中烘至2成至3成干,升温至70 ℃,烘至样品含水量降至15%以下,停止干燥,置密封袋内放干燥器中备用。蒸制期间注意加水,待蒸锅中的水分较少时沿蒸锅壁缓慢加入开水。

2.2 多花黄精分级要点 根据2020年版《中国药典》和团体标准对多花黄精的描述,本实验以多花黄精药材的直径、长度、内在指标(水分、醇溶性浸出物、总多糖及总皂苷含量)3个因素为等级划分的分级要点。多花黄精药材被初步划分为3个等级和统货。一等药材:呈长条结节块状,分枝粗短,形似生姜,长短不等,常数个块状结节相连;表面灰黄色或黄褐色,粗糙,结节上侧有突出的圆盘状茎痕;长度6~8 cm,直径8~21 mm,每kg≤110头,其余同一等。统货药材:结节呈长条块状,长短不等,常数个块状结节相连。不分大小。如图1所示,其外观性状测量数据具体见表2。

2.3 水分、总灰分和浸出物含量测定 水分、总灰分和浸出物含量测定分别照2020版《中国药典》通则(0832)项下“水分测定法”烘干法进行测定。照2020版《中国药典》通则(2302)项下“总灰分测定法”进行测定。照2020版《中国药典》通则(2201)项下“浸出物测定法”热浸法测定,用稀乙醇作溶剂。

2.4 多糖含量测定 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2020版《中国药典》通则(0401)测定。

2.4.1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经105 ℃干燥至恒重的无水葡萄糖对照品25 mg,精密称定置250 mL量瓶中,加蒸馏水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每1 mL中含无水葡萄糖0.1 mg)。

2.4.2 供试品溶液[15] 称取黄精粉末0.1 g,加80%乙醇50 mL,超声提取60 min,过滤,残渣和烧瓶加无水乙醇洗涤3次,每次10 mL;残渣及滤纸加水80 mL,80 ℃水浴回流60 min,过滤,残渣及烧瓶以蒸馏水润洗3次,每次10 mL,合并滤液及洗液置250 mL容量瓶中,定容至刻度,摇匀,即得备用。

2.4.3 标准曲线的制备[15] 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通则0401),在487 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以吸光度为纵坐标,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2.4.4 多糖含量测定方法学考察 多花黄精多糖含量测定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方法学考察结果显示,吸光度的RSD均小于3%,仪器精密度较好,样品在2 h内稳定,方法重复性良好。

2.4.5 加样回收率试验[15] 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通则0401),在487 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结果样品平均回收率为99.53%,RSD为1.54%。

2.5 总皂苷含量测定 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2020版《中国药典》通则(0401)测定。

2.5.1 显色方法 取0.5 mL待测溶液于比色管中,水浴挥尽溶液,加入5%香草醛溶液-冰醋酸溶液0.2 mL,高氯酸0.8 mL,摇匀,60 ℃水浴15 min,立即冰水浴,加入冰醋酸5 mL。以相应的试剂为空白,按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于552 nm处测定吸光度。

2.5.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人参皂苷Rb1对照品10 mg,精密称定,置10 mL容量瓶中,加甲醇使完全溶解,制成每1 mL含1 mg的溶液,即得。

2.5.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定黄精药材粉末0.1 g,置50 mL锥形瓶中,加入80%甲醇40 mL,超聲提取90 min,过滤,滤液置50 mL容量瓶中,定容至刻度,摇匀,即得。

2.5.4 总皂苷含量测定方法学考察 精密吸取人参皂苷Rbl对照品储备液0.06 mL、0.12 mL、0.18 mL、0.24 mL、0.30 mL,以吸光度为纵坐标(Y),以人参皂苷Rbl浓度为横坐标(X)进行线性回归,得回归方程:y=4.4647x+0.0182,R2=0.9999,人参皂苷Rbl在0.06~0.30 mg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多花黄精总皂苷含量测定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方法学考察结果显示,吸光度的RSD均小于3%,仪器精密度较好,样品在2 h内稳定,方法重复性良好。

2.5.5 加样回收率试验 精密称取黄精粉末6份,每份0.05 g,加入人参皂苷Rb1对照品8.1041 mg,结果样品平均回收为98.91 %,RSD为0.69 %。

3 多花黄精中各批次不同等级相关指标测定结果

11批多花黄精药材长度、直径、水分、醇溶性浸出物、总多糖和总皂苷含量测定结果见表3。

3.1 主成分分析 采用SPSS 23. 0软件对11批多花黄精药材各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根据不同主成分的贡献率及线性组合的相关系数,通过指标权重归一化。结果见表4。

3.2 系统聚类分析 根据主成分分析结果,以多花黄精外观性状(长度、上部、中部、下部直径)和内在指标,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如图2所示,不同批次的一等、二等、三等药材分别聚为三类,该研究结果表明,多花黄精药材不同批次相同等级之间的相似性较大,由于现代质量控制指标的聚类结果与传统性状分级结果相吻合,进一步表明传统性状分级方法切实可行,可用于评价多花黄精药材不同等级的质量,为多花黄精药材的等级划分提供数据支撑。

4 结论

根据多花黄精样品K-均值聚类分析结果,以上、中、下部直径,总多糖,总皂苷,总灰分含量为重要指标,水分、浸出物含量为对应指标,将多花黄精药材分为一等、二等、三等和统货。结果见表5。

5 讨论

《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226种)》记载多花黄精以重量和外观性状为传统分级方法的依据,将多花黄精分为一等、二等和统货,本文在传统分级的基础上,采用现代分析方法测定水分、总灰分、浸出物、总多糖及总皂苷的含量,旨在探索外在性状与内在指标的相关性以及按照传统的分级方法进行该药材等级划分是否合理。数据分析结果发现外在性状与内在指标呈正相关,表明多花黄精使用传统分级方法具有合理性。

实现中药材优质优价的基础是有行业认可的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标准,而制定中药材规格等级标准中核心是实现“辨状论质” [16] 。在现有标准的基础上修改制定出更加符合市场流通现状的多花黄精药材商品规格等级标准。除对多花黄精的外观性状和内在指标进行研究外,还应从本草考证、市场调查分析、产地调研 3 个方面理清多花黄精药材流通现状。第一,本草考证,考证历代本草关于多花黄精药材的品质评价,并搜集近现代文献和现有标准,为后续调研和标准制定奠定基础;第二,对多花黄精的主流药材市场进行实地调研,记录当地药材市场多花黄精药材规格等级划分情况;第三,基于市场调查基础,对多花黄精药材主产地进行调研,了解多花黄精药材来源、产地初加工、流通现状等环节。

关于中药材规格等级的研究方法,郭兰萍课题组[17]认为等级不能只看大小,与单一或少数化学成分相比,生物活性更能反映商品规格等级的内涵。秦雪梅等[18]也认为形状特征与化学成分相关性研究是药材“辨状论质”科学内涵探讨的具体体现;性状特征与生物学效应相关性研究是药材“辨状论质”的有力证据,并提出以形状特征、化学成分与生物学效应相关联来建立商品品规标准的研究方法。王盛民等[19]发现穿心莲药材生物活性评价的结果与用HPLC的测定不同,用生物检定法的测定结果与HPLC测定结果相反。陈静等[20]提出中药材规格等级划分应将采收季节、药用部位 、成熟程度、 加工方法以及产地等因素作为制定依据;等级划分一般以长度、直径、规定质量中的个数、色泽、纯净度等形态和质地作为依据 。康传志等[21]总结发现不同生长年限的药材不论在外观性状上还是内在质量上都会存在一定的差异。采收加工方法也会严重影响药材规格等级的划分。总体而言,多数学者[22-26]认为中药材规格等级的划分应该与品种的质量关键差异点相联系。因此,要系统研究多花黄精的商品规格等级,建立一个易操作、简练、应用性的多花黄精药材商品规格等级,任重而道远。笔者通过对多花黄精药材等级初步研究及查阅相关文献提出多花黄精药材商品规格等级质量标准研究应在“辨状论质”思想的基础上,从对多花黄精药材的生长年限、采收及加工、生物效价等方面做一个系统的研究。具体做法为:①从规格等级的形成和变迁去寻找制定规格等级的关键点;②采用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羟自由基、DPPH 自由基、过氧化氢溶血、自氧化溶血等生物活性指标来考察不同商品规格、等级多花黄精药材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建立有助于建立药材道地性与药效评价机制。

6 结论

统计分析得到,长度、上、中、下部直径可作为多花黄精药材规格等级标准的外在评价指标,且醇溶性浸出物、多糖和总皂苷含量与形态指标同步,可作为多花黄精质量分级的内外在评价指标。通过研究结果,初步将多花黄精商品分为选货和统货,其中选货又可分一等、二等和三等。下一步研究计划将从化学成分测定与生物效应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来研究多花黄精品规的研究思路,将药材的外观特征与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效应相关联,阐释药材“辨状论质”的内涵。借鉴现代科技技术如近红外、电子鼻 、电子舌等此类新技术对多花黄精药材的色、香、味对产品进行精准地辨别,对传统不能评价的性状加以定量研究。建立一套以多花黄精外观量化指标为基础,从化学成分测定以及生物效应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来研究多花黄精品规的思路。

参考文献

[1]

中國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第7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1978:52-57.

[2]朱圣和.中国药材商品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0:207.

[3]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20:319-320.

[4]王坤,岳永德,汤锋,等.多花黄精多糖的分级提取及结构初步分析[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14,6(3):364-369.

[5]单春苗,王晨凯,施圆圆,等.多花黄精甾体皂苷生物合成途径分析及关键酶基因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20,45(12):2847-2857.

[6]赵海洋,罗禹,邓小宽,等.多花黄精的主要化学成分及抗氧化活性[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20,47(5):793-797.

[7]周扬华,李晖,李东宾,等.基于指纹图谱和多成分定量分析的多花黄精质量评价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21,46(21):5614-5619.

[8]王思成,曾婷,易攀,等.多花黄精的化学成分及质量控制研究进展[J].科学技术创新,2017(29):1-4.

[9]叶红翠,张小平,余红,等.多花黄精粗多糖抗肿瘤活性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8,14(6):34-36.

[10]王丹,张鸿,刘嘉丽,等.不同产地多花黄精生物活性成分含量比较[J].湖南农业科学,2020(7):89-92,96.

[11]荣小娟,张园,文相华.多花黄精鲜品对小鼠抗疲劳作用的实验研究[J].饮食保健,2020(37):17-18.

[12]项昭保,陈鹏飞,刘岩.多花黄精活性成分研究进展[J/OL].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17.http://kns.cnki.net/kcms/detail/50.1155.n.20221227.0909.002.html.

[13]徐德平,孙婧,齐斌,等.黄精中三萜皂苷的提取分离与结构鉴定[J].中草药,2006,37(10):1470-1472.

[14]王世清,洪迪清,高晨曦.黔产黄精的资源调查与品种鉴定[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8):50-51.

[15]陈丽霞,王建科,迮薇薇,等.黄精药材蒸制及切制一体化的工艺研究[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17,34(6):31-33.

[16]谢宗万.《常用中药材品种整理和质量研究》评价[J].中国中药杂志,1995,20(6):376-378.

[17]杨光,曾燕,郭兰萍,等.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标准研究现状及几个关键问题的商榷[J].中国中药杂志,2014,39(9):1733-1738.

[18]秦雪梅,孔增科,张丽增,等.中药材“辨状论质”解读及商品规格标准研究思路[J].中草药,2012,43(11):2093-2098.

[19]王盛民,张瑛,赵子剑,等.清热解毒类中药的生物鉴定法Ⅲ—穿心莲的生物鉴定[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6,10(3):27.

[20]陳静,孟江,王淑美,等.中药苦参饮片的规格等级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3,24(7):1733-1734.

[21]康传志,周涛,江维克,等.根类药材商品规格等级标准研究模式探讨[J].中国中药杂志,2016,41(5):769-775.

[22]李荣昇.白芷的商品规格[J].药学通报,1959(5):48.

[23]陈静,孟江,王淑美,等.中药苦参饮片的规格等级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3,24(7):1733.

[24]郝颖,张兴国,陈雨文,等.不同发育类型的麦冬块根中黄酮含量变化规律比较[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3):16123-16124,16128.

[25]段金廒,肖小河,宿树兰,等.中药材商品规格形成模式的探讨——以当归为例[J].中国现代中药,2009,11(6):14-17.

[26]赵华叶,闫沛沛,杨文华,等.浅议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标准研究方法[J].中国中药杂志,2015,40(4):765-769.

(收稿日期:2023-04-11 编辑:陶希睿)

猜你喜欢
总皂苷质量评价
三七总皂苷调节PDGF-BB/PDGFR-β的表达促进大鼠浅表Ⅱ°烧伤创面愈合
三七总皂苷缓释片处方的优化
白花败酱草总皂苷提取纯化工艺的优化
三七总皂苷胶束状态与超滤分离的相关性
水泥混凝土灌注桩质量监督检验及缺陷防治
不同栽培措施对党参药材化学质量的影响
BP神经网络在软件质量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
“中职+应用本科”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
技工院校校级领导职业素养的建设及质量评价研究
HPLC-ESI-MS法在西洋参总皂苷提取工艺研究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