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德育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研究

2024-04-14 18:20王桂英
关键词:德育传统评价

王桂英

摘 要:在当前教育多元化的背景下,小学语文德育不仅要传授语言文字知识,还肩负着培养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重要任务。优秀传统文化与德育的融合,意在通过古今中外的文化交流与对话,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教师以语文教育为载体,将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精神、价值观念等融入教学过程,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本文探讨了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渗透,以及如何借此加强学生的德育,培育符合时代要求的、具有良好道德品质和文化底蕴的少年。

关键词:小学语文 德育 渗透 优秀传统文化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4.02.006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国际交流的日益增多,社会对青少年的德育提出了更高要求,特别是在小学阶段,如何通过语文教学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成为一个重要议题。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的根和魂,它包含了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道德智慧。教师在德育中注重传统文化的渗透,对于塑造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小学语文德育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优势

1.文化传承的铸魂作用

在小学语文德育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文化传承的铸魂作用。这种教育方式通过各种渠道和方法,将传统文化的精髓和智慧融入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以文字、历史、艺术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文化的熏陶和灌输。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丰富道德观念和伦理智慧,为学生提供了辨别是非、判断善恶的标准,这对于塑造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至关重要的影響。学生在小学阶段正处于品格形成和价值观念确立的关键时期,此时接受的传统文化教育能深深植入其心灵。语文教学作为传统文化传承的主阵地,担负着传播语言文字、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职责,它直接关系到传统文化能否被学生正确理解和接受。

2.道德涵养的内在要求

传统文化对道德涵养的作用首先表现在它搭建起一个理想的价值观念体系,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关于如何判断对错、善恶的框架。优秀的传统文化通过古代先贤的故事、经典文学作品、成语谚语等内容进行传递。这样的学习不仅限于记忆和诵读,更在于对这些文化元素背后道德哲理的理解和内化。在道德涵养方面,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孝道、忠诚、诚信、礼仪等元素,都是小学语文教育中不断强调的德育内涵。这些文化元素为学生提供了学习道德行为的范例,教育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如何去关爱他人、如何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3.智慧启迪的精神培育

通过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小学生可以了解到古人如何观察世界、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如何面对生活的困难与挑战。这些内容教会学生在面对选择时如何做出明智的判断,在遭遇挫折时如何发挥坚韧的精神,以及在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时如何体现出理解与包容。这些教材中蕴含的道理和哲思,为学生提供了处理问题的参考和思考的途径。而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判断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二、小学语文德育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

1.丰富教学内容,拓展文化视野

通过学习课文,教师应向学生介绍中国的历史故事、诗词歌赋、成语故事以及哲学思想,从而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角色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还是文化的引导者和传播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强调思维训练与道德教化相结合,通过对课文的讨论和分析,引导学生理解文化背后的深层意义,并从中提炼出有价值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反思课文中的人物行为,讨论他们的道德选择和行为后果,使学生在体会文化魅力的同时,也能学会辨识是非善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在拓展文化视野方面,语文教育应超越课本,将传统文化融入语文教学中,如书法、国画、戏曲等。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而且还能够使学生在欣赏美的同时学会尊重和传承。此外,教师还应教会学生如何在现代社会中运用这些传统文化知识,以促使传统文化在新时代背景下焕发新生。

《草船借箭》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著名故事,反映了诸葛亮的智慧,体现了中国古代战争中的谋略。教师可以首先讲述这个故事的背景、情节和人物特点,引起学生的兴趣。随后,师生互动探讨诸葛亮的智慧和谋略背后的哲理,让学生理解到在任何困境下,机智和勇气都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方式。通过学习故事,学生不仅能欣赏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还能在潜移默化中领悟古人的生活智慧和道德观念。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展示相关的历史图片、战争形势图等,让学生在多感官的体验中更好地吸收知识。在讨论《草船借箭》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如何将古人的智慧运用到现代生活中,如何在团队协作中发挥每个人的长处,以及在面对挑战时如何展现出谋略和智慧。这些讨论将帮助学生掌握起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在实践中体现出来。

2.创新教学方法,增加互动体验

在小学语文德育中,教师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更是一种价值观的培养和传递。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增加课堂中的互动体验,这样可以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创新教学方法意味着要跳出传统的教与学模式,探索更多元化、互动性强的教学手段。比如,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将经典故事情节转化为动画或短剧,使得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获得全新体验,或者利用电子书配合传统纸质书,让学生在阅读的同时,能够参与到故事的发展中去。另外,增加课堂的互动体验是指教师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成为主体,通过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深化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这包括小组合作讨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即兴问答,学生自主导学,自己发现问题、探索解决方案。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更通过实践体会到了传统文化的内涵。

《田忌赛马》是一则广为人知的古代寓言故事,讲述了田忌在智者孙膑指导下,通过赛马策略战胜齐王的故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将这一故事生动地呈现给学生,以此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力和策略思考能力。首先,教师可以利用角色扮演或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深入故事情境,体验故事中的角色心理和情感冲突。学生在扮演田忌、孙膑或齐王等角色时,不仅能加深对人物性格和故事情节的理解,而且能在交流中锻炼口语表达和思维推理的能力。其次,教师可以组织模拟赛马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赛马策略的制定和实施。这样的互动体验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在实践中让学生理解策略的重要性,并在竞争与合作中学习如何尊重规则。另外,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孙膑的智谋和田忌的用人之道,教师可以结合当代社会现实,让学生认识到诚信、智慧、勇敢等传统美德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将传统文化知识与现代生活联系起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思辨能力。最后,通过创作以《田忌赛马》为背景的绘本、剧本或其他艺术作品,学生可以在创作过程中深化对故事的理解,提升美学素养和创造力。这样的教学活动不仅能促进学生艺术表达和审美鉴赏能力的提升,也能够在寓教于乐中实现德育和文化的传承。

3.结合生活实践,强化文化应用

结合生活实践的教学策略要求教师具有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联系起来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传统文化教育应融入语文知识点的讲解中,如古代诗文中的礼仪教育、历史故事中的道德观念、经典篇章中的家国情怀等,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理解并吸收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强化文化应用意味着教师要让学生在实际行动中感知和实践传统文化。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活动,引导学生将学到的诗句、成语、故事等运用到写作、口语交际、节日庆祝等多种场合。同时,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在生活中主动发现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元素,并将这些元素融入自己的生活实践之中。无论是在课堂内外,都应当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让学生以自己的方式展现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应用。

在教学《自相矛盾》时,教师可以用这个故事作为启发,引导学生讨论和思考矛盾和逻辑的问题。通过故事,学生们不仅学到了“自相矛盾”这个成语,还学会了逻辑思考,了解到一个观点如果内部自相矛盾,就无法站得住脚。这种学习方式使得古老的文化知识与学生的日常思考习惯相结合,提升了学生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学生可以在小组讨论中寻找生活中的例子,比如在制定班级规则时,确保规则之间不会相互冲突;或者在写作时,注意文章的论点是否前后一致等。这样的教学不仅使德育富有生命力,而且让优秀的传统文化得以活用于当代,发挥其在当今社会中的实际价值。

4.整合现代价值,提升文化内涵

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的根和魂,它包含了古人的智慧和经验,对于塑造学生的国民身份和文化自信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教学传统故事、诗歌、成语和历史事件,教育不仅传授知识,还能教给学生如何从历史中吸取教训,从而在学生心中植入对美好品质的追求和对正义、勇气、诚实和谦逊的认同。同时,教师将传统文化与现代价值观念相结合,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传统文化。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探究传统文化如何与现代社会相适应,例如,探讨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表现孝道、礼仪和谦逊等传统美德。这样的探究有助于学生认识到,尽管时代在变,但很多传统的价值观念依然具有现实意义。此外,教师要加强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讨论,开展模拟历史场景、古文化节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在这些互动中,学生能够学会如何在现代社会的背景下去理解和运用这些文化素养。

《青山处处埋忠骨》这篇文章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精神,教师可以通过讲述历史背景、英雄事迹,让学生了解到无数先烈为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奋不顾身的壮举。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真正的爱国,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体现这种精神。教師可以提供当代的英雄人物和事迹,让学生看到,无论在任何时代,爱国和奉献的精神都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通过这样的比较,学生能够理解优秀传统文化并非古老而遥远,而是活生生地存在于当下,影响着每个人的行为和思想。

此外,教师应结合现代媒体和信息技术,利用视频、音频和网络资源,丰富教学手段,使得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方式更加生动和有趣。通过现代技术手段的辅助,教师可以增强内容历史感和时代感,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力量。并且,教师应当将爱国教育与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结合起来,指导学生将爱国精神落实到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使得爱国成为学生自觉行动的一部分。通过不断的实践和体验,学生会自然而然地将这种精神内化为个人品质,表现出对国家、社会和集体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5.完善评价机制,提高教育效果

完善评价机制,不仅可以确保教育内容和方法的正确实施,还能够为教育效果提供及时反馈。首先,评价应多元化。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发展特点是多样性和个性化。因此,评价不应只侧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更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发展、情感态度的形成和价值观的建立。其次,评价应进程化。德育是一个长期过程。因此,评价不应仅限于单次的测试或检查,而应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从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课堂参与度到学期终的综合表现,都应成为评价的重要内容。通过对学生德育表现的持续观察,教师能够更加准确地把握学生德育水平的实际情况,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最后,评价应客观公正。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是确保其有效性的前提。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减少主观偏差,采用标准化的评价工具和方法。同时,教师也应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使评价更加全面和立体。

《猴王出世》是《西游记》中描述孙悟空诞生的章节,蕴含了丰富的文化价值和道德内涵。在教学该文时,教师首先应明确教学目标,包括学生应掌握的知识点、理解的文化背景、感悟的道德寓意。完善的评价机制应围绕这些目标展开,教师要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法,如课堂表现评价、学习笔记评价、角色扮演评价和实际行为观察评价等。在《猴王出世》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一系列评价点,如学生对孙悟空不屈不挠、勇于探索精神的理解与实践;对孙悟空正义、反抗压迫的态度的认同与否定;以及学生在生活中是否能够借鉴孙悟空的正面品质,如团结协作和不畏困难。通过这些具体的评价点,教师不仅能够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能够对他们的道德行为和情感态度进行评价。为了更好地将评价机制落实到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讨孙悟空的形象及其背后的文化意义,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同时,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将学到的道德观念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如在集体活动中展现合作精神,在面对困难时勇于尝试和解决问题。

总之,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德育策略,既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在未来的教育实践中,教师需不断探索和完善这些策略,使之更加高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将享有学习传统文化的机会,通过语文学科的学习感受传统文化的深度与广度,学习如何将传统文化的智慧应用到现代生活中。通过这样的教学,教师能够让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 潘彪《小学语文德育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浅析》,《家长》2023年第5期。

[2] 肖莉《传承文化,弘扬传统——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渗透》,《知识文库》2022年第21期。

[3] 王冬美《小学语文德育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浅析》,《学苑教育》2021年第29期。

猜你喜欢
德育传统评价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