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与传统文化教育的融合思考

2024-04-14 02:43王龙
关键词:数学知识传统数学

王龙

摘 要:我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该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精髓,在初中数学课堂上融入传统文化教育,让学生在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可以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基于此,本文主要从初中数学教学与传统文化教育融合的意义、措施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希望能给广大教师带来一些启示。

关键词:初中数学 传统文化 融合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4.02.026

在我国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许多数学知识和传统文化都保留了下来,并且促进了现代社会的科学技术进步。从过去到现在,数学的诞生和发展对西方各国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此,教师要在课堂上,将传统文化知识融入教学中,保证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同时也可以通过传统文化来进一步探究、研究数学知识。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提高学生的素质,让学生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

一、传统文化与初中数学教学的融合意义

1.能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热情

数学是一门辅助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性学科,但许多学生很难对数学学习提起兴趣。数学教学注重的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用一种消极的态度学习数学很难达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教学目的。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融合传统文化,有利于将抽象的符号具体化,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印象更加形象。通过运用与数学相关的传统文化,教师能够让学生理解各种数学理论的产生历史以及有意思的故事,可以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从而更好地理解这些知识的本质,这样一种有别于以往的综合教学方法,是符合当代素质教育要求的。

2.能提高数学教育质量

教育工作者必须认识到,将数学与具有文学特色的传统文化相结合开展综合教育,并不是否定学科分化,而是通过交叉融合的方式来进行数学教育活动,目的在于让学生以更整体、更全面的角度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突破各学科的屏障,使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的素质得以提高。因此,教师在初中数学课堂中运用传统文化可以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可以从教学内容的内涵、学生的学习热情等方面加强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引入一些传统典故、中国数学家的趣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能够在一种轻松融洽的气氛中,不断学习数学课程中的重点知识点,并将其完全掌握。

3.有利于教师丰富教学内容

传统文化的渗透应与数学知识密切相关,教师不但要注重发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现象,更要将其与大量的数学资源结合在一起,按照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需求和学习水平,循序渐进地渗透传统文化。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微课教学的优势,通过微课将与数学课堂教学内容有关的传统文化元素展现出来,为学生提供大量的传统数学游戏,并将部分数学著作融入其中。通过开展中、西数学文化的比较、介绍我国数学家的生平事迹等活动,教师可以使学生更好地认识数学,提高数学素养。

4.有利于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教师把中国传统文化和初中数学结合起来,是一种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教育领域的改革。从宏观上讲,这对我国文化建设与发展也有着重要的意义与功能。另外,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与发展的进程中,教师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也是十分关注的,将初中数学教学与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在我国教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初中数学与传统文化融合的原則

1.因材施教

在将传统文化融入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首先应当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这意味着教学的重心应当放在学生身上,考虑到每位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兴趣。通过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可以巧妙地结合传统文化元素和数学知识,确保教学内容既能贴近学生的实际水平,又能实现传统文化与数学知识的有机结合。这种因材施教的方法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还能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他们更容易将传统文化与数学知识相互联系,从而发现数学知识中独特的吸引力,全面提高数学素养。

2.潜移默化

潜移默化是初中数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原则,尤其在融入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更加重要。这一原则要求教师巧妙地选择适当的时机将传统文化元素渗透到数学教学中,避免突兀地引入传统文化,以免干扰学生原有的思考方式,从而降低学习效率。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巧妙地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数学教学,取得“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这种潜移默化的方式能够更好地促使学生对传统文化加以接受,并在学习数学的同时渐渐体会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3.融会贯通

为了更好地实现初中数学与传统文化的融合,教师还需遵循融会贯通的原则。这一原则强调让学生对传统文化和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产生深入了解,并能够对这些联系进行梳理和归纳,形成自己独特的数学知识体系。通过融会贯通,学生能够更自觉地运用传统文化元素来提升数学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帮助他们建立对传统文化与数学的综合认识,使之成为学习数学的动力。这种深度融会贯通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形成更为完整的知识结构。

三、传统初中数学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教师忽略自身的情感投入

在传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受传统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初中数学教师习惯于在课堂教学中注重知识与技巧的传授,而忽略了对学生情感的培养,如一些初中数学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将重点放在了理论知识的教学上,加强了概念、公式和定理等方面的教学,但在课堂上,教师的情感比较平淡,学生很难对教科书中的元素进行正确、有效的理解,这就造成了现实中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比较枯燥乏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很难被有效地调动起来。

2.忽视学生数学思维品质的培养

在初中数学课堂上,一些初中教师更多地关注相关公式、定理和性质的教学。而在初中阶段,数学思维品质的培养是一个很重要环节,但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师对此却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最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没有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这就造成了初中生在数学学习中很难提高自身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教师专业素养不足

任何一项具有教育性的工作,都离不开教师,这一点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也不例外。其中,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初中生数学学习的个性化需求提高,教师需要具备更高的职业素养。但从当前的现状来看,部分教师并不注重提高自身职业素养,还停留在原有的教学中,严重影响到初中数学教学效果。更重要的是,在实际学习中,初中生没有感受到创造性因素,学习兴趣不高,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气氛较差,初中数学教学的可持续发展受限。

四、初中数学教学与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机融合策略

1.利用中国数学史料,渗透人文教育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最重要的是教师要利用好教材中的教学资源,尤其是中国传统数学史料。这些资料都是我国古代先贤在数学领域的宝贵经验。教师可以将这些宝贵的教学资源和数学知识融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興趣和探究欲望。

比如,在讲解“勾股定理”时,教师可以从“勾股定理”这一内容入手,将其中蕴含的人文精神渗透到教学中去。《九章算术》中就记载了“勾股定理”,勾股定理是世界上最早的直角三角形定理,其内容为:两个直角边边长平方和等于斜边长的平方。其内容包含数学史中重要的一个知识点:中国古代数学家李冶为了解决一次方程组求解问题,经过长期不懈努力终于发现了勾股定理。教师可以在讲解这部分知识时以此为切入点,让学生明白中国古代数学家在数学领域取得的伟大成就和对人类社会发展所作出的卓越贡献。教师还可以从《九章算术》中有关“勾股定理”的记载入手,让学生明白中国古代数学家在几何领域所取得的成就。

2.挖掘教材教育因素,弘扬传统文化

在数学课堂上,教师要改变以往填鸭式的教学方式,用新课改的教学观念,发掘教材中的德育元素,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的传统文化思想进行引导和培养,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观念和学习目标,使学生意识到传统文化学习的重要意义,从而使学生可以自行探究和学习传统文化。同时,学生还可以传承我国传统文化,使教学更有意义、更有价值。

比如,在教《相交线与平行线》这一节时,教师要将传统文化的内容进行全面渗透,对课本中的内容进行挖掘,从而激发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使学生了解和传承我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涉及相交线和平行线的知识非常多,如现代的建设工程。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列举一些历史悠久的知名建筑,这些古老的建筑更加值得人们探索。数学知识也被应用到古老的建筑之中,学生在进行研究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古人的聪明才智,从而更加主动地去探究和研究其中所包含的传统文化,学生也会主动将传统文化传播出去。

3.突破学科本位,渗透文化教育

在数学知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防止被教科书上的知识内容所限制,教师要用传统文化内容来丰富数学知识。在生活中有许多与传统文化相关的数学知识,教师要打破科目标准,将文化知识融入其中。一方面,知识扩展能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更大的兴趣,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去探究知识。另一方面,生活中包含着许多的传统文化,教师可以按照学生的爱好来挑选一些传统文化中的数学知识进行教学,这样就能更好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例如,生活中的日历包含了古人的数学智慧。古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漫长的岁月里,古人经过对劳动时间的积累和摸索,总结出了一套完整的劳动时间,并且将其融入现在人们还在使用的历法之中,这是传统文化的精华。这种应用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比如“圆”的相关知识,古代学者计算出了圆周率,其计算方法和知识现在仍被人们所使用,教师还可以和学生一起探讨在日常生活中圆的相关知识的具体应用情况,学生的探索欲与求知欲得到了满足,同时也加深了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4.巧用传统文化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传统数学课程中,教师采用的教育方式主要是填鸭式教学,学生只能被动地学习知识,而学生对这些知识也没有任何的兴趣。因此,教学过程必须进行转变,教师可以巧妙利用传统文化元素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文化的内容离学生的日常生活较远,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引入传统文化内容,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和求知欲,这对于建立一个充满探究欲望的学习氛围是非常有利的。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会更加主动地去理解数学内容,同时也可以快速掌握我国的传统文化。

比如,在教学《轴对称》这一课时,教师可以介绍一些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轴对称内容,如故宫太和殿就是一座轴对称宫殿,还有京剧的脸谱中,也包含了轴对称的知识。教师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索的方式来思考关于古代轴对称的内容,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些传统文化。同时,学生更好地理解了关于轴对称的一些数学知识后,在兴趣驱使下,学生也会更加主动地去研究和探究这些知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5.构建生活化场景,完成传统文化与数学课堂教学的融合

数学中的审美理念是一种抽象、理性的思想,教师将传统文化融入其中,不仅可以让学生以更加轻松的接受方式来感受数学之美,提高数学素养,同时也可以让学生走上更加健康的发展之路。那些看上去刻板而又烦琐的数学定理中,蕴含着许多学生无法理解的规则之美和简约之美。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构建生活化情境,为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创造一个平台。

以《图形的初步认识》为例,传统的教育方式主要是让学生从各种图像中了解几何问题,并利用理论来进行求解。但是,这样的教育方式很难使学生静下心来对各种几何图形中的逻辑和规则进行分析。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会出现厌学情绪,从而降低数学学习兴趣。所以,教师可以从《九章算术》这样的著作中,借鉴一些比较贴近生活的数学问题,让学生从古人的生活中联想到当代的生活情境,再用现代的眼光对传统的数学问题进行思考,试图将其求解出来。另外,教师可以把地方上知名的历史建筑当作一个研究几何数学问题的场景,用预测的数据来指导学生对古建筑的相关参数进行估算,或者是对所包含的几何问题进行求解。教师从数学的角度来指导学生认识本地的古建筑,这对学生来说也是一种全新的经历。

总而言之,教师要将数学教育与传统文化进行有效融合,满足学生对数学知识的个性化学习需求,让学生领略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韵味,教师也要将数学教科书中的传统文化因素发掘出来,并将中国古代数学方面的成果进行广泛整合。教师通过组织和实施一系列有趣的数学学习活动,能够实现对学生数学素质的培养,对数学教育活动进行改革,增强传统文化的渗透效果,使所有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参考文献:

[1] 马玉清《关于初中数学教学与传统文化相融合的思考》,《中华活页文选(传统文化教学与研究)》2023年第5期。

[2] 柳丽爱《立足传统文化教育,彰显初中数学教学魅力》,《中华活页文选(传统文化教学与研究)》2023年第3期。

[3] 邹国栋《立足传统文化教育,提高初中数学教学魅力》,《天津教育》2021年第13期。

[4] 吴跃刚《浅议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民族文化自信》,《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2020年第Z2期。

(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一般课题《乡村学校开发泥塑校本课程构建美育教育模式研究》科研成果,课题立项号:GS[2021]GHB1378)

猜你喜欢
数学知识传统数学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