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中华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和传播路径探究

2024-04-14 18:20王秀萍
关键词:课标人教版中华

摘 要:语文教学是传统文化的载体,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可增加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新《课标》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分别从语言文字、爱国、历史人物、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文化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了描述,但是系统的内容不多,还没有完全在小学语文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因此,本文以人教版的小学语文教材为例,探讨在新《课标》的背景下,中华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以及传播途径。

关键词:小学语文 渗透 传播 传统文化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4.02.008

我国历史悠久,拥有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这也彰显了我国上下五千多年的文化底蕴及人文精神,是我国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力量源泉。就目前而言,我国文化传播的重要渠道是学校,并以教材为重要载体。其中,语文教学在传统文化的传播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小学语文新《课标》中明确提到,教师需要让学生认识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相关部门所颁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指导纲要》中也明确提出,教师需要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课程体系当中,并对其进行传承,从而弘扬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基于此,本文首先对中华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融入形式进行阐述,随后探讨了中华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融入现状,最后提出渗透策略和传播路径。

一、中华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融入形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中明确的提到,传统文化想要走进课堂,离不开文字、书法、成语、诗词、散文、小说、神话、风俗习惯等等,而这些也是小学语文的教学内容。对此,本文从文化知识、文化活动以及文化选篇等方面进行阐述。

1.传统文化的知识

传统文化知识作为文化教育与传播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汉字知识、文言知识以及文史知识。汉字不仅有语言交流的作用,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古代人民的观念、情感和追求,体现出非常丰富的意境。中国的祖先通过汉字开创了我国的文明时代,并沿用至今,留下了我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学习汉字是文化传承的一部分,这也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重要内容。学生可通过学习汉字感受汉字带来的独特魅力,体会其中的文化内涵,激发爱国之情。文言文作为古代人的交流方式,具有语言精练的特点,体现出传统的文化观念,包括通假字、省略句、倒装句等。在文史知识当中,教师需积累一定的文学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从而增加学生的文化自信。

2.传统文化的选篇

中国的传统文化可作为民族精神的载体,在彰显我国语言之美的同时,也体现出了中华文化的精神,具有思想启迪的作用。在阅读经典的同时,也能够提升学生的人格和修养。在文化选篇上,教材内容主要包括蒙学读物、古诗词、散文以及古典小说。首先,在蒙学读物中,核心内容是理论和实践相统一,教师将知识、思想以及行为进行融合,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其次,在古诗词当中,许多教材当中的古诗词意蕴饱满,音律和谐,是一种比较深奥的艺术形式。对于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不一定需要深刻理解这些内容,重要的是能够体会到其中的优美之处,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散文部分,教材所选文章大多为古代散文,是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教师可让小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特别是部分短篇散文,具有十分重要的教学意义。最后,在古典小说的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能够明确分辨善恶与美丑,培养批判思维能力。

3.传统文化的活动

中华传统文化对“践行人道”十分重视,学生理解了其中的知识后,可发现其中重要的精神宝藏。人教版的小学语文教材文化活动可分为校园活动、家庭活动、社会活动三个类别。在校园活动中,学生将学校当作活动开展的场所,此类活动具有普遍性和持续性,学生在实践活动当中能够加深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家庭活动中,作为国家发展的关键所在,家庭的生活作风、价值观会对学生造成较大的影响。在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中,自古就有家庭教育的观念,良好的家庭关系和家风可以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在社会活动中,教师要合理利用社会公共资源,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更加了解社会,明确中华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的价值。

二、中华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中的渗透现状

人教版教材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比较丰富,且在部分课文和习题当中还有注释,可让学生更加充分地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

1.文化知识兼顾多样性与进阶性

在汉字方面,小学语文人教版教材占了20%左右的内容,并对其中的规律性和文化性进行了阐述。这也彰显出了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十分重视学生的汉字书写,旨在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态度,让学生的字写得更加美观。在文言方面,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言知识在传统文化知识中占有46.6%,说明文言知识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中之重,必须要对其引起重视。在文史方面,文史知识在中华传统文化知识中占有33.3%。具体见表1。

表1 中华传统文化知识在小学语文人教版的占比

从表1可知,从数量分布上来说,汉字知识在逐渐减少,文言知识与文字知识在逐渐增多,这也彰显出文化知识方面的进阶性。

2.文化选篇立足于广阔性

表2 中华传统文化的选篇占比

从选篇的来源上来说,大部分课文都来自文史专著。从类型上来说,大多数都是古代韵文、散文、小说。总体上来说,人教版语文教材当中的选篇有着较为开阔的视野,且类型比较多样,涵盖了故事、寓言故事、神话故事、历史人物故事等。富含着十分丰富的家国情怀,其中古代韵文占比84.6%,古代散文占比11.0%,古典小说占比4.4%。從学段上来说,随着学段的提高,占比也在逐渐增加,如表2所示。

3.文化活动贴近学生生活

关于传统文化的活动,在教材当中主要表现在习题、练习以及相关实践活动中,包括学校文化活动、家庭文化活动以及社会文化活动。其中,又以学校活动为主,家庭、社会活动为辅的方式展开。学校所开展的活动包括语言文字活动、中华经典阅读活动。这些活动对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有着很大的帮助,可帮助学生树立民族自信,提高品德修养。总的来说,虽然学段不同,但是也都涉及了相关的活动,随着学段的增加,学校活动与家庭活动逐渐减少,社会活动逐渐增加。具体如表3所示。

表3 中华传统文化活动数量占比

除此之外,在人教版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还有多幅传统文化图片,包括人物画像、剪纸、插花图等。这些图片彰显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可让学生感受古代人民的智慧。

三、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材的途径

教师要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当中,就需要将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目标进行明确,并规范相关的教育内容,落实学、信、行融合的理念,具体渗透策略与传播途径如下。

1.明确中华传统文化的教学目标

在开展教学之前,教师必须要明确其中的教学目标,按照新《课标》的要求,从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体悟以及应用入手,并严格按照“知而行,行而信”的原则开展教学工作。

在认知方面,教师要积累较为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这样能够让学生产生基本的认知能力,在提高学习能力的同时,也让学生形成较高的文化素养。在小学阶段,学生除了要有基本的笔画和部首认知能力之外,还要具有一定的书写能力,从而感受汉字的形体之美。对此,学生还要具有一定的文化常识,感受祖先所具有的独特人格魅力,构建相应的知识体系,为之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在体悟方面,学生主要是对中华民族的精神产生体悟。在新《课标》的要求之下,教师要让小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成一定的了解,并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获得坚定的文化信念。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通过传统文化的积累,让学生产生自豪感,领悟教材当中的精神品质。长时间坚持下去,学生就会养成尊敬师长、孝敬父母、礼貌待人的潜意识。在应用方面,教师需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实践当中帮助学生规范自身的行为模式。新《课标》中多次明确提出学生言行举止的重要性,学生需抵制不文明语言,在请教别人时要有礼貌,学会区分善恶美丑。而在人教版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融入也是循序渐进的,目的在于强化学生的思想意识,并进行持续观测,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规范教育内容

在人教版的小学语文教材当中,内容表述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部分内容描述得并不是很恰当,这就直接对传统文化的教育功能造成了影响。对此,教师需对人教版小学语文的内容进行规范,可有效提高教学的质量。小学教育是大部分学生的启蒙教育,教师可借助导语、附录、注释等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简单介绍,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形成系统的学习规划,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在注释当中,教师可统一格式,让教材之间形成一定的连贯性。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可以适当提高注释的容量,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保证内容的准确性。随后,教师可引入相应的阅读材料对教学进行指导。在选篇方面,教师需要严格选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选择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积极向上的片段。最后,教师还要重点突出传统文化活动开展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明确每一项任务存在的意义。因此,在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凸显活动的实践功能,将文中的思想与现实生活进行联系。譬如,在《清平乐·村居》中,就对天伦之乐进行了描述,表示了作者对亲情的重视,对此,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与父母共同研究家训,并对自身的言谈举止进行改善。

3.传统文化融入实践活动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时间在40分钟。教师仅仅利用课堂时间渗透传统文化是不够的,为了让学生充分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教师需要让学生利用自己的课外时间对感兴趣的传统文化进行学习和了解,教师可以起到引导作用。除此之外,学校也可以定期举办一些传统文化活动,包括古诗词朗诵比赛、书法展示、舞蹈展示等,让学生能够有平台展示自己,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4.学、行、信结合的教学理念

中华传统文化就是“始于学、立于行、成于信”,教师应该将这些理念进行融合,从而让学生真正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者。首先,教师需要让教材内外相互融合,组建单元内容,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从多方面挖掘中华传统文化的教学价值。人教版教材比较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可让学生感受到自强不息、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此外,教师要重视开展家校联合教学,无论在学校还是在家庭,都要形成互敬互爱的良好氛围。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兴趣小组、课堂教学的方式,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帮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在提高品格修养的同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最后,教师还要充分发挥社会职能,组织小学生走入社会、认识社会。

综上所述,传统文化内容十分丰富,而小学教育是学生的启蒙教育,也是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如何将我国的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成为热门话题。研究发现,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虽然融入了很多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但是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教师要对这些问题进行解决,创建更好的教育环境,促进教育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姚林群、陈伟《优秀传统文化进小学语文教科书:日本的经验与启示》,《比较教育学报》2023年第4期。

[2] 徐乐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方法——围绕“双减”政策优化素养教育的研究》,《教师博览》2023年第12期。

[3] 姜家丽《立德树人视角下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学研究》,《基础教育论坛》2023年第17期。

[4] 谭晓凤《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融入策略——以二十四节气为例》,《教师》2023年第2期。

[5] 邓杨《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渗透》,《江西教育》2023年第23期。

[6] 何玉平《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基础教育論坛》2023年第9期。

[7] 郝桂芬《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课堂内外(初中版)》2023年第32期。

[8] 康永红《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探究》,《中国新通信》2023年第1期。

(王秀萍,1974年生,女,汉族,甘肃兰州人,大学本科,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

猜你喜欢
课标人教版中华
依托课标 夯实基础 精准备考
高中生物新旧课标比较——以实验版课标和2017版课标为例
基于历史中“人”的历史叙事——以人教版《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为例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2016年全国课标卷透视与2017年备考展示
基于课标“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设计
人教版“两极世界的形成”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