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渗透策略研究

2024-04-14 18:20张然
关键词:古诗词阅读教学传统

张然

摘 要: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在小学语文教材、教学资料中有许多内容都与传统文化有关,小学生们对传统文化也有很大的兴趣。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渗透并利用传统文化元素,这不仅是一种有效充实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的策略,而且还能促进小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对培养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详细介绍了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方式,以期能为今后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传统文化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渗透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4.02.009

在小学教育中,语文教学占了很大的比重,语文教学又以阅读为主体。有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很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这对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很不利。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的有关内容,可以在短期内提高教学质量,让小学生保持较高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教师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进行系统研究与分析,对语文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性

1.有助于学生们对文化的理解

在小学阶段,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与别人交流,培养自己的认知能力,并通过观察和探索面前的事物来增强自己的记忆和模仿能力。小学教师要特别注意学生的差异,在教学中做到因材施教。在语文阅读教学方面,教师要在课堂上选用古诗词、戏曲和童话寓言等,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以此来强化学生的文字学习能力。教师通过反复阅读,引导学生理解相关知识,小学生将会形成一定的认知能力,既可以有效开发他们的大脑,又可以增强他们对古典文学的理解能力。

2.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首先,教师将中华传统文化渗透到小学语文阅读中能够让学生初步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能够深切地感受到中国古代文化之美,教师既可以激发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又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其次,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讲解,让他们明白语文阅读的重要性,让他们学会如何去丰富自己的语文阅读方式。

最后,在系统学习中,学生们能更好地理解作者的真情实感。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使用多种阅读工具,用优秀的传统文化来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让他们的文学素养得到全面提高。

3.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对传统美德的传承与弘扬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日常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对于文化的传承有着重要的意义。由于在课文中含有大量的优秀传统文化,所以学生们可以从阅读中了解到有关知识和历史背景。合理的教学方法和科学的指导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积极学习优秀传统文化。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在课上朗诵《掩耳盗铃》这一寓言故事,在读完之后用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既能活跃课堂氛围,又能促使学生探究诚实守信的精神品质。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

1.以读为引,从民间故事中选择一些民间传说,感悟传统文化

我国有着悠久的传统文化,许多传说和故事都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在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中可以将这些内容作为切入点,教师可以巧妙地运用一些传说中的情节内容,来提高学生对语文的阅读兴趣,使他们对所读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也能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教育意义就自然而然地显现出来了。

例如,在教学《司马光》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先讲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然后让学生思考故事中隐藏的哲理,也就是遇事要冷静、要有胆识、要有勇气、要有智慧,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故事的内容,教师也可以采用多媒体课件播放故事的方式,将故事的内容用插图的方式展现出来,这样可以极大地激發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2.拆字构造,延伸传统文化

教师可以根据汉字自身所蕴含的典故或故事,对汉字进行拆解,使学生既能掌握生字,又能理解汉字所蕴含的传统文化,这对开展阅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在具体操作中,教师应注意指导学生认识汉字的构成与含义,如分解汉字“休”时,可延伸其义,即“始于甲骨文”,同时引入甲骨文的起源;接着,教师让学生感受“休”与“人”的关系,即“独卧一木”;最后,通过多媒体演示,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汉字,同时也丰富了他们的传统文化知识。

从根本上讲,汉字也是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许多小学生以为自己对汉字已经很熟悉了,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教师所教学的汉字有着深远的含义,而且它的生成与演化过程充满着内涵,因此,在将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对汉字的提炼,让学生从汉字这个最基本的层次上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比如,在小学高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除了要进行常规的识字、默写等教学以外,还要在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学习文字的同时,更好地了解其深层的意义。除了“笑”字让人高兴,“哭”字让人哭之外,教师还可以将古诗词引入教学中,比如,教师可以引入“一帆一桨一渔舟,一个渔翁一钓钩,一俯一仰一场笑,一江明月一江秋”这一内容,在这段描述中,每个“一”都有一个清晰而又生动的画面,这对学生深入理解汉字很有帮助。

3.巧妙运用节庆,发掘节庆内涵,充实传统文化

中国的每个传统节日都有着悠久的历史、美丽的传说。在中国的古诗词中有很多描述节日的内容,在学习古诗词中所提及的传统节日的时候,教师可以将相关的文化与诗词内容相结合,让学生们对各个节日的起源、习俗和相关的文化内涵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对节日的传统和节日文化的理解能力,推动语文阅读教学的发展。

例如,在教学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时候,教师可以用登高、遍插茱萸等方式来给学生讲解重阳节的由来和民俗活动,并让他们感受到诗人在重阳节时表达出的自己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在教学王安石《元日》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们聊一聊他们家乡的过年风俗,从而激发他们对各个地方的春节风俗的探索兴趣,从而让他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春节的历史和人文内涵,领略中国传统节日的独特魅力。

4.在课外阅读的基础上,通过阅读来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学生的词汇量是有限的,只有通过大量阅读,才能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利用课外书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在小学语文课外读物中,学生能够体会到传统文化的精华,这样做的教育效果很明显,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认识传统文化。

以《亡羊补牢》和《揠苗助长》为例,教师将知识的外延扩展到《守株待兔》和《杯弓蛇影》,这样的课外寓言能够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从而体会到学习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5.从教科书中提炼出中华文化的精华

语文课本上的文字很美,也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知识,那都是传统文化留下的足迹。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正确地运用课本上的知识,引导学生认识这个世界上的真善美,以及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这是探究我国数千年文明的出发点。

比如,在《荆轲刺秦王》这篇文章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把故事和自己结合起来,在教师的讲解下,学生对荆轲的性格特征有了更多的认识,对那个时代的社会环境有了更多的认识,从而更好地认识了荆轲这个人。

在教授《两小儿辩日》和《扁鹊治病》的时候,教师也可以将《论语》中的其他故事带到学生的视野中,让他们既能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又能了解到孔子所倡导的礼仪文化。

在学习古诗《登鹳雀楼》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把鹳雀楼展现给学生们,让他们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王之涣当时的心情,这种教学方法对学生们来说是很有帮助的。

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文化的传承是非常。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教学课本中的知识,更要运用传统文化对学生进行多方面教育。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的精髓和智慧。

6.加强古典诗词的教学,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韵味

小学生在初次接触古诗词时,会对这类教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是由于古诗词和其他文化的表现方式不同,它通常都是用整齐、押韵的短小句子来将作者的内心想法进行含蓄表达。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既可以掌握相应的传统文化知识,又可以提升自己的小学语文阅读水平。当学生已经掌握了古诗词的学习方法之后,教师们可以增加教学的强度,让他们去体会古诗词的真正魅力。古诗词中的平仄、对仗、押韵等表达方式,赋予诗歌独特的韵味,能让人心情舒畅。在学习新的古诗词时,语文教师可以先做一个引读,然后按照内容和表达的意思,把相应的朗读方式教给学生,让他们进入古诗词的世界中。

例如,在教学《江南》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来播放相关的背景音乐,并伴着乐曲的旋律轻声跟唱。在这种方式下,学生们既可以快速理解诗歌的意义,又可以亲身体会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7.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入多媒体

在实际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有效融合传统文化。为此,在正式教学开始前,教师应制作多媒体课件,通过视频、音频、图片等多种形式,把阅读教学中所涉及的传统文化内容,以视频、音频、图片等形式,直观地展示给学生,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激发他们学习和了解传统文化的愿望,从而使学生在阅读中的注意力更加集中。

小学高年级的语文课本中有很多传统美德,比如红岩精神、红色文化等,在进行这方面的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视频等形式来展示,让小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华传统美德这一重要的传统文化,在一定意义上,这也是一种传承与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

《精卫填海》是义务教育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课文,是文言文形式的课文。教师可以将教学重点放在文字的阅读和创造性的表现上,紧紧抓住单元要素,弄清楚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掌握其中的要点,同时也体会到神话中奇妙的想象力和栩栩如生的角色。通过情境创设、任务驱动,就能使学生充分领略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拓展想象空间。教师一开始就用“猜神话”这个小游戏来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热情,然后又创建“奇妙的故事会”,让他们在情境和任务的驱动下,一步一步地进入情景里,用不同的方式来朗读,把字读准,然后在教师的帮助下,对文言文的含义进行了解。

《精卫填海》这篇课文想象力丰富、语言生动,教师开展相关教学,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给小学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让他们体验到故事的魔力。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学生要了解精卫对自身的影响,体会精卫所拥有的能力,然后通过《山海经》的内容,引导小学生将知识延伸到课堂之外,让他们在学习中获得更多知识。

8.以读写为导向,促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延伸

阅读理解与写作是语文课程中最为关键的两个方面,而这两个方面又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难点。要想彻底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把阅读教学和写作相结合,既能渗透传统文化,又能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尽管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但它并不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要内容,教师将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也要分清主次结构。要想在不动摇小学语文这个教学主体地位的前提下,有效利用传统文化,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延伸。例如,教师可以带着学生们去读四大名著,让学生们体验其中的传统文化,这对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和阅读兴趣有很大的帮助,对现在和将来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都有很大的帮助。

例如,在学习《小英雄雨来》这一篇文章以后,教师可以引导他们把书本上的知识和自己的认知结合起来,就抗战英雄的事迹进行写作,以表现他们对英雄的崇敬。在学完《纸的发明》这一课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写下自己的感想,感受四大发明的伟大之处。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这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又可以充实他们的知识储备,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从而推动自己的健康发展。在小学语文閱读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小学语文教师要将传统文化与阅读教学之间的内在关系进行梳理,着重从阅读激趣、识字引导、巧用节日、诵读经典等方面入手,积极探讨将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策略,从而使学生能够充分体会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传承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 王雅琪、高海玲《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1年第16期。

[2] 汤艺欣《以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的研究》,《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1年第11期。

[3] 张敬《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落地生根》,《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1年第3期。

[4] 徐英鸿《浅析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落地生根》,《新课程》2021年第22期。

[5] 李静雅《中国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融合路径探究》,《当代家庭教育》2023年第17期。

[6] 黄博《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巧妙渗透》,《语文新读写》2021年第21期。

猜你喜欢
古诗词阅读教学传统
踏青古诗词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古诗词中的新年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