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探究

2024-04-14 18:20杨妮娜
关键词:古诗词诗词初中语文

杨妮娜

摘 要: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随着国民素质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传统文化教育越来越重视。古诗词的学习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充分了解、传承并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因此,教师要对传统文化教学进行系统分析和全面研究,让学生通过学习古诗词,了解古人的情感,进而真正爱上传统文化。本文就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渗透策略进行探究。

关键词:初中语文 古诗词教学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4.02.015

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代文人以诗词的形式向世人传达着自身的情感和精神品质。语文属于人文学科,语文教学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现代教育中,古诗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文教学内容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古诗文大多由古代名家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创作而来,古诗文中所表达的诗词思想情感对中华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是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经过岁月洗礼、时光沉淀的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长河中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底蕴和深厚的文化哲理。

一、传统文化教育的内涵

“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这一主题被提出。传统文化是我国千百年来人民智慧的结晶,对于新时代的学生有较大的教育意义,传统文化教育逐渐受到各学段的重视。随着传统文化在人们的生活中不断出现,越来越多的人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独特之处。优秀的传统文化对初中学生的人生发展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教师需要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重视价值取向、伦理观念与理想人格的教学。教师应该从古诗词文化入手,在课堂教学中向学生渗透传统文化,学生只有真正学习到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才能得到得到传承和发扬。只有学生发自内心被传统文化所吸引,真正走进古诗词的情感世界,才可以认真感悟到一句诗词中蕴含的细腻至深的情感,体会到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对初中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不仅能使学生更全面地理解古诗词,提高对古典诗词的兴趣,还能够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感知传统文化所带来的精神内涵,进而为传承与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打下重要基础。

二、传统文化对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意义

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将传统文化与诗词知识有效结合,加深对古诗词文化的挖掘,强化学生的传统文化修养,树立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意识,让学生在学习传统文化过程中加大对诗词文化的关注,培养阅读探究诗文的兴趣爱好,进而更好地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形成文化自信。部编人教版语文教材上的古诗词,都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丰富的教育意义。学生在进行古诗词传统文化教育时,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在古诗词的教学中领悟传统文化的精神。古诗词通过简练的文字向人们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展示古代社会环境的细节,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了解古人的思想、感情和行为习惯。教师通过古人的画面描写对学生开展传统文化教育,让学生和古人情感相连,感受不同时代中的古诗词的文化意境,提升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弘扬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学习能力,进而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成更大的影响,获得更广泛的传播。

三、初中語文古诗词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

1.开展“古诗词与传统文化”专题活动,加强学生认知

在初中语文古诗词的学习中,除了教材中提供的古诗词内容,教师更要让学生学会将书本上的内容应用到生活中去,走进生活,关注生活,将传统文化中的知识与生活相结合,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传统文化之所以经久不衰的原因之一就是传统文化在生活中能够处处彰显,日常生活中蕴含着文化的教育意义。无论何时,身处何地,古诗词在日常生活中都能充分体现出其教育意义,而这正是流传至今的古诗词的独特魅力和教育意义。比如,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中,中秋节一直受到大家的重视,而在古诗词中,中秋节更是被更多的诗人当成描绘的对象,文人雅士们对着中秋圆月抒发着自己的思想感情或是思念家乡和亲人。教师可以针对中秋节这一传统文化节日展开丰富的古诗词专题活动,比如,教师可以开展《中秋古诗词鉴赏大赛》《中秋佳节诗词朗诵比赛》《中秋诗词创作大赛》等,将中秋佳节中的传统文化与家国情怀、个人情感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参与文化活动的过程中,从古诗文中感悟诗人的情感,获得精神力量,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滋养心灵,并能自觉地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领悟到文化背后所蕴含的精神价值。

除举办传统节日的专题活动外,教师还可以进行诗词的扩展延伸专题活动。比如在教学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首诗的过程中,诗中有一句名句广为流传,“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是杜甫在自己身处困境的时候所写的诗句,此时的他虽处境艰难,依然心怀国家,心怀天下,表现了杜甫博爱的胸襟、旷达的人生态度以及崇高的理想。这种情感体现的正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仁爱之情。正是由于古诗中所蕴含的深厚情感与精神价值,诗词才能够得以流传,古诗词才以它独特的魅力焕发着光彩,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新时代青年。对于这种思想感情,教师可以进行总结,并且对学生开展“仁爱精神”的思想教育活动,让学生在日常的积累中以及课本的学习中搜索关于仁爱思想相关的诗句,并进行摘抄、背诵、默写。在搜集的过程中,学生对仁爱这一精神能够产生更深入的理解,在摘抄背诵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在默写的同时使学生能更加深刻地感悟其真谛,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

2.“吟诵”古诗词体会情感,增加文化认同感

在语文教学中,“吟诵”是主要的教学手段,充满情感的吟诵环境,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让学生与文本进行互动,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而在古诗词的教学过程中,语感是学习古诗词的基础,通过对古诗词的反复吟诵,可以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语感。很多学生难以较深层次地体会古诗文所要传递的真实情感,是因为对于古诗词的学习普遍停留在表面。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教师使用吟诵法进行诗词教学指导,在反复的吟诵过程中,学生处在一种较为良好的语感环境中,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还可以使诗词文化得到传承。因此,吟诵这一古老的教学方式以崭新的面貌重新回到语文的课堂中。通过反复吟诵,教师可以为学生带来更丰富的学习体验。此外,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很多古诗词蕴含了丰富的民族文化,这些民族文化对于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有非常大的意义。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以古诗词中的“民族情感”为切入点,开展古诗词“吟诵”活动,能够让学生在吟诵中理解自己的责任与担当,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并将其内化成为自身的情感。

以《诗经》中的《蒹葭》为例,诗中的很多部分为重章叠句、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形式,语言朴素且生动活泼。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反复吟诵,对于文章的重复部分进行讲解,用自己的方式渲染情绪,让学生了解《蒹葭》诗歌的创作背景、表达的主题、蕴含的意义,并对诗词中的生僻字的讀音进行纠正,对于古文的理解和翻译进行分析,把诗作中作者那种贤才难觅、情人难得的惆怅,以及对未来和理想的失望、对爱情的坚定与信守承诺等情感,通过反复吟诵的方式,使学生获得更加深刻的情感体验。在反复吟诵的过程中,学生逐渐形成语感,对于诗歌的理解更加深刻。学生反复多次吟诵古诗词,能够不断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能力,体会到诗词的韵律、音节和所表达的思想,体会中华古典诗歌的美与善,从而影响到学生对之后传统文化古诗词的学习。《花木兰》中所塑造的是一个“代父从军”的孝顺女儿形象,征战沙场体现了她的英雄情怀,勇敢代父走向战场反映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孝顺、担当、质朴、恪守”等优秀品德,战场上她是勇猛的战士,在家中她又是孝顺的好女儿。教师可围绕“花木兰”的传统美德,展开“情感吟诵”活动,让学生在字里行间品味木兰的家国情怀。

3.“情景交融”深度赏析,理解文化内涵

古诗词因语言表达方式与白话文有所不同,导致很多学生无法对古诗词的意蕴、思想、情感进行鉴赏,无法理解古诗词背后的文化内涵。基于此,教师以传统文化为中心,创设情景交融的赏析环境,对于学生文化素养的发展有积极意义。教师立足古诗词与传统文化,营造诗情画意的氛围,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可以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情境教学就是在教学中引入相关情境,进行画面创设,师生共同创建的教学活动。情境式教学是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以及教学的需求而提出的。学生在鉴赏的过程中,可以利用情境教学,置身于诗作情景之中感受古诗语言的凝练和意境的丰富。由于时代的不同,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于不同风格的古诗词,应设计特定的情与景,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其中。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深刻感受到诗词中的诗情画意,在情境中感悟传统文化的精神力量。情是景的表达,情是景的传递,情景的友好交融,会使诗词的情感形象的跃然纸上。

比如,教师在开展《次北固山下》这首诗的教学时,首先可以让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进行朗读,在有感情朗读的基础上,结合诗词内容展开丰富的联想与创意,将诗词中所描绘的画面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讲述,在学生表达与描述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选择适当的配乐进行播放,将诗词情景与课堂环境自然融合,烘托现场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融入课堂,激发学生的思考力和想象力,为学生提供创作空间。学生在感受到诗词所带来的意境之后,教师应进行内容阐述和精神表达,引导学生在学习氛围中与作者产生共鸣。学生用心感受、用情感知,才能深刻感悟古诗词所表达的传统文化精神力量。

4.挖掘语言魅力,增强文化自信

古诗词是一种特殊的文体,与现代文的语言表达方式存在明显的不同,其语言精练,具有跳跃性,可以非常形象地将情感表达出来,精练的语言往往会给学习者带来更深刻的感悟。在古诗词的学习过程中,诗人的思想感情、文化影响、教育意义,都是以诗作中的文字语言进行表现的。因此,赏析诗词语言成为学习诗词的重中之重。教师要引导学生在了解感知诗词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古诗词进行思考和语言赏析,让学生学会对诗词进行灵活运用,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感悟,提升学生的整体文学素养。古诗词最大的精妙之处就是诗人短短几字,寥寥数笔即可勾勒出一幅鲜活、生动、有趣的画面。简单的文字背后,作者将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使人读起来惊叹不已,这就是传统文化的绝妙之处。教师对于诗中精彩的诗句进行着重讲解,能够逐步加深学生对该诗词所传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文化魅力的理解,进而提升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自信。

比如,在学习《天净沙·秋思》的时候,这首小令虽然很短,并且没有一个秋字的出现,但却处处体现秋意浓厚的凄寒之美,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一幅凄凉动人的秋郊夕阳图。诗中以情托景,寓情于景。在情景交融之中,构成了凄凉悲苦的意境,并且准确地表达了旅人的凄苦之心,因而被称为秋思之祖。这篇作品语言的精妙之处在于情中有景,景中赋情,构成了一种动人的艺术境界,教师要引导学生品味其中的魅力。在部编版的初中语文教材中,古诗佳句层出不穷,常被后人引用,比如“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教师要鼓励学生以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去面对人生,抗击挫折,相信总会有光明美好的明天。又如“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莫惜少年时”这句诗教导学生要珍惜时间,珍惜大好的青春年华。学生在赏析中感悟诗词的魅力,在语言中领略文化的美好,这正是古诗文对于传统文化的阐释。

总而言之,古诗词中蕴藏着优秀的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师应注重古诗词的教学,在教学中将古诗词与传统文化进行创新型融合,对古诗词中的传统文化进行深入发掘,加强对传统文化的研读,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积极使用各种有效手段和工具,将诗词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使学生能够更好体会到传统文化所抒发的情感和精神意义,这对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在未来,教师应稳步提高初中语文古诗词的教学质量,有效展开古诗词的传统文化活动,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品格情操,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师要将学生培养为时代的接班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以及合格的文化弘扬者。

参考文献:

[1] 张风莉《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融入》,《学周刊》2021年第11期。

[2] 金怀军《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策略探析》,《语文课内外》2020年第24期。

[3] 韩健梅《古诗词教学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文学教育》2021年第4期。

[4] 吴克兵《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古诗词教学的策略》,《文学教育》2021年第8期。

[5] 高娟《在古诗词教学中弘扬传统文化》,《中学教学参考》2021年第22期。

[6] 崔盼盼《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融入》,《语文课内外》2020年第5期。

[7] 韩鸿栋《探讨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20年第6期。

猜你喜欢
古诗词诗词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踏青古诗词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