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的策略研究

2024-04-14 02:43成娟
关键词:跨文化英语教学传统

成娟

摘 要: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英语作为一门国际语言在小学教育中的地位愈发重要。然而,随着全球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意识到保护和传承本国文化的重要性。因此,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独特的文化遗产,它承载着历史、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内容。在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本民族的文化,培养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同时,通过融入传统文化,学生还可以了解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差异,增强跨文化交流能力。然而,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并不是一项容易的任务。教师需要面临许多挑战,如如何选择合适的传统文化内容、如何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以及如何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等。因此,本文旨在研究小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的策略,为教师提供指导和帮助。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为小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的教学方式提供有益的启示和指导,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培养他们的跨文化交流能力,进一步促进小学英语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英语 传统文化 融入策略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4.02.028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指中国历史上积淀的丰富文化遗产,包括思想理论、艺术形式、道德伦理、社会习俗等方面的内容。这些文化元素在中国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塑造了中国人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和审美观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之一是注重人文关怀和道德伦理。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之一,强调仁爱、孝道、礼仪等价值观念,强调个体与社会的和谐关系,以及人与自然的平衡。另一个特点是注重自然与宇宙的观察和思考。道家思想强调“道”与“德”,追求自然的真理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此外,中国古代的天文学、地理学、医学等学科也有丰富的内容。艺术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含了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如中国画、书法、音乐、舞蹈、戏曲等。这些艺术形式注重表现内在的情感和意境,强调审美的独特性和内涵的深度。最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包含了丰富的文学作品和哲学思想。中国古代的文学作品如《诗经》《论语》《道德经》等,以及诸多的历史记载和哲学著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总的来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和价值观念,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和提升个人修养具有重要意义。

二、小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对学生学习的积极影响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可以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和学习产生积极影响,具体而言,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文化意识

通过融入传统文化,学生可以了解和体验不同国家和文化的价值观、习俗和传统。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尊重其他文化的能力。

2.开阔视野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宝贵遗产,融入传统文化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更多的历史、艺术、文学和哲学知识。这有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3.提升语言能力

传统文化中常常有独特的语言和词汇,教师融入传统文化可以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更多的英语词汇和表达方式。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学习传统文化中的故事和文学作品来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总之,教师将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英语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学习资源和体验,培养他们的跨文化意识、语言能力、创造力和身份认同感,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三、小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需要遵循的原则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时,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1.适应性原则

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教学内容时,要确保其与学生的年龄、认知水平和学习目标相适应,以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接受。

2.渗透性原则

传统文化应该以自然渗透的方式融入教学活动中,而不是单纯添加一些文化知识。例如,教师可以通过故事、歌曲、游戏等方式引入传统文化元素。

3.多样性原则

传统文化是多样的,应该尽量涵盖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传统文化元素,以丰富学生的文化视野和认知。

4.互动性原则

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通过互动、合作的方式来体验和理解传统文化。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传统文化活动、制作手工艺品等。

5.实用性原则

传统文化的融入应该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内容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和体验传统文化。

通过遵循这些原则,教师可以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有效融入传统文化,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四、小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的难点分析

1.语言难度

傳统文化中通常有着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和词汇,这些词汇对于小学生来说可能较为复杂。教师需要寻找合适的方式和教材,将传统文化中的语言元素适当简化和解释,以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使用。

2.文化差异

传统文化往往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文化背景有所不同,可能存在一定的文化隔阂。教师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和实例,将传统文化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增加学生的兴趣。

3.教材选择

传统文化的教材可能相对较少,教师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来寻找适合的资源。同时,教材的选择也需要考虑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确保教学内容的可行性和适应性。

4.时间限制

小学课程的时间有限,教师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效融入传统文化,同时还要完成其他教学内容。因此,教师需要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将传统文化与其他教学目标相结合,确保教学的全面性和有效性。

五、小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的策略

1.增强对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与传统文化相关的话题和故事,如中国的传统节日、传统手工艺、传统音乐等,通过这些内容,学生可以了解传统文化的背景和特点。可以将传统文化与其他国家的文化进行比较,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共通之处,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理解能力。其次,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传统文化体验活动,如制作传统手工艺品、品尝传统食物、参观传统建筑等,通过亲身体验,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总之,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流能力,通过多种形式和活动,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同时,也能够深入了解和欣赏传统文化的魅力。

2.设计学习项目,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教师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通过设计学习项目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首先,教师可以选择与传统文化相关的主题,例如中国节日、传统手工艺、古代故事等,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验传统文化。同时,教师可以设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传统文化中的角色,如古代皇帝、诗人、戏曲角色等,通过亲身参与来了解和感受传统文化的特点。其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制作传统手工艺品,如剪纸、中国结、传统乐器等,通过亲自动手制作,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传统文化的细节和技艺。教师要鼓励学生编写与传统文化相关的故事书,可以是古代神话故事、传统节日的故事等,通过写作来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例如,以《Is this your pencil?》的教学为例,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求学生搜集《金斧子、银斧子、铁斧子》这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并以小组形式进行演绎。从教材内容来看,小男孩找铅笔的过程与《金斧子、银斧子、铁斧子》的故事有相似之处。根据项目要求,各小组首先需要明确分工,例如“谁来寻找故事?”“谁来撰写剧本?”“谁来扮演演员?”通过一系列的组内沟通,学生们逐渐明确自己的职责。为了适应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及时开设了线上沟通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学习小组可以分享彼此的理解和疑问。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教师要求学生以视频的形式记录下小组的最终成果,并发送到指定邮箱。在作业点评阶段,教师将评选出三个优胜小组,并在下一节课开始前播放他们的作品。我国的传统故事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当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演绎时,不仅能直观地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还能凭借自己的知识积累和逻辑思维能力生动地讲述中国故事。

3.创设有效情境、感受文化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英语,同时也能增加他们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故事、游戏、角色扮演等方式创设情境,让学生置身于传统文化的背景中,鼓励学生与其他地区或国家的学生进行文化交流,让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传统文化,了解其他文化的异同之处,这样的交流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化。此外,教师还可以将传统文化与其他学科进行融合,创设跨学科的学习情境,比如,在学习英语的同时,教师可以结合历史、地理等学科的知识,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背景和起源。总之,融入传统文化的英语教学需要有效的情境,让学生能够亲身感受和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还能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一起体验中国春节的传统文化活动,如制作春联、放鞭炮等。学生可以学习如何写春联,体验中国书法的魅力,并在纸上书写自己的祝福语。同时,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中国春节的习俗,让他们了解这些活动的意义和背后的文化内涵。为了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教师可以组织朗读活动,让学生大声朗读中国春节相关的诗歌或短文,模仿正确的发音和语调,通过反复练习,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并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同时,教师可以播放中国传统春节音乐,如《庆祝新年》《贺新年》等,让学生感受其中独特的韵律和音调,通过聆听音乐,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音乐的美妙之处,同时增强他们对中国文化的兴趣。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中国春节的庆祝活动,教师可以准备一段舞狮表演的视频,并给学生展示中国春节庆祝活动中的传统表演方式,学生可以通过观摩舞狮表演,了解舞狮的起源和文化背景,同时感受到中国文化的热闹与欢乐。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不仅可以学习中国春节期间的传统文化,还可以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增强对中国文化的理解。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中国春节,并且在互动中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4.通过组织主题探讨活动融入传统文化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组织主题探讨活动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教学方式,这样的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体验传统文化,并将其与英语学习相结合,提高学习的趣味性和实效性。教师可以选择与传统文化相关的主题,确保主题与学生的年龄和英语水平相适应。教师可以收集相关的图片、视频、音频和故事书等资源,以便在活动中使用,这些资源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传统文化。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互动活动,例如小组讨论、游戏和艺术创作等,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运用英语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了解和体验传统文化。此外,教师还需在活动中融入英语学习的元素,例如学习与主题相关的单词、短语和句型,同时通过角色扮演和讨论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活动结束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总结,让他们思考自己在活动中学到了什么,对传统文化有什么新的认识和体验。通过组织主题探讨活动融入传统文化,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更全面地了解和体验传统文化,提高他们的跨文化意识和语言能力,同时,这样的活动也能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以中秋节为主题的主题探讨活动可以这样进行。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图片或简单介绍的方式向学生介绍中秋节的起源和重要意义,接着组织学生观看相关视频,了解中秋节的庆祝方式和传统习俗。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教授与中秋节相关的英语词汇,例如mooncake(月饼)、lantern(灯笼)、family reunion(家庭团圆)等。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认读这些词汇,并进行口头练习。在学习了相关知识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制作中秋节手工,例如灯笼、月饼盒子、中秋节贺卡等。在活动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用英语表达他们对中秋节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感受,从而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学生可以用英语描述中秋节的庆祝活动、家庭团聚的重要性以及他们对中秋节的喜爱之处。通过这样的主题探讨活动,学生不仅可以了解中秋节的文化背景和传统习俗,还可以提高他们的英语词汇量和口语表达能力。同时,通过制作手工和表达自己的观点,学生也能够培养創造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这样的活动不仅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还能增进他们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综上所述,通过对小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的策略进行研究,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英语知识,增强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同时,传统文化的融入可以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使他们具备更全面的国际视野。此外,通过融入传统文化,教师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尊重自己的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心。教师在融入传统文化的教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文化素养,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资源。

参考文献:

[1] 吴家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有效融入》,《学园》2022年第29期。

[2] 马永红《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途径》,《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2年第9期。

[3] 许云《浅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融入策略》,《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2年第8期。

猜你喜欢
跨文化英语教学传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Long的互动假说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