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英语教学的路径探究

2024-04-14 02:43刘卫文
关键词:中华育人英语教学

刘卫文

摘 要:课程核心素养理念激发了教师进行英语教学的课改意识、创新观念与品质诉求,教师开始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英语教学,架构主题性、品质感、素养型的育人空间。为了促进英语教学课改提质、智慧赋能、人文增效,教师要务实考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英语教学的可行性,科学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课程核心素养的基点,简要概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英语教学的育人价值,详细总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英语教学的有效路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为小学英语教学提供高品质的育人起点、高层次的思想启迪、高价值的德育滋养。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小学英语 课程核心素养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4.02.029

随着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不断提升,大众对于民族教育、文化教育、传统教育的呼声不断增加,有效推进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数学教学的深层次融合。为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师基于英语教学实践深度探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可行性、育人辅助性、课程实效性,借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英语教学走向理念提升、品质进阶、赋能增效、科学育人。所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小学英语教学创设了课改新起点、时代新理念、育人新导向。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英语教学的可行性

英语教学具有生活化教学情境、交互性教学活动、人文式教学体验,能够帮助小学生掌握更多的课程知识、语言素材、语法规律、异域礼仪、生活特色、文化素养。由此可见,英语教学既有基础性的知识学习活动,也有能动性的语言交互、思想交流、情感交汇等主体活动,更有人际交往、社会活动、文化融合等高层次人文活动。这样,英语教学就要承载思想启迪、品德教化、文化教育的育人职责,为英语教学提供高体验的教学情境导引、高层次的教学资源支持、高价值的文化教育辅助。因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英语教学具备非常高的可行性。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课程核心素养的基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提高英语教学活动的趣味吸引力、新奇诱导力、品质实效力,科学促进英语教学实现方法创新、资源转型、提质增效。这样,小学生就会获得高体验、高能动、高品质的课程环境,激发参与兴趣、好奇意识、学习动机,踊跃参与知识探究活动。而且,小学生能够在快乐表现、多维交互、集思广益中实现兼收并蓄,积累丰富多彩的语言素材、值得推广的经验方法,夯实课程核心素养的知识基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能够促进英语教学中的学习活动实现提质增效,还能够推动文化教育活动融入英语教学范畴中,提升英语教学的品質感与价值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能够推动文化教育、民族教育与英语教学实现高层次融合,科学培养小学生的民族精神、文化自信与传统美德,实现德育工作在英语教学活动中落地生根。所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成为英语教学践行课程思政思想的人文驱动力,科学落实课程核心素养育人理念。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英语教学的育人价值

第一,教师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英语教学,小学生能够沉浸于多种文化情境之中,感受异域风情与本土文明,鉴赏不同地域的人类智慧、文化特色、心智启迪、思想导引、“三观”标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英语教学既能够促进小学生进行知识学习,也能够帮助小学生提升民族精神、文化自信、传统美德,强化民族意识。因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英语教学能够保障小学生在文化浸润中健康成长,防止出现“心灵迷失”与“民族迷失”。

第二,教师科学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英语教学,有助于提升课堂活动的教学效果,营造健康型、多元化、主题性的优质语言环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英语教学能够帮助教师自觉践行课程思政思想,推进民族教育、思想教育、德育与英语教学的深层次融合,实现文化育人、智慧导航。由此可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英语教学能够促进英语教学实现资源提质、文化升级、模式转型、方法创新、课程增效。

第三,教师科学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英语教学,能够在“有比较,才有鉴别”中引导小学生接受民族教育与文化教育,有效强化民族精神、文化自信、传统美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英语教学能够加速落实科学育人观思想,为小学生创建高层次、高价值的人文成长环境。所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英语教学能够促进新课程改革在语言教学与文化体验中的落实,科学提高小学生的文化自信与传统美德。

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英语教学的有效路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英语教学具有极高的可行性与价值性,值得教师务实考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英语教学的有效路径,架构高品质的文化情境。

1.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习情境

教师基于生活教育理念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英语教学的学习情境之中,能够为小学生创建主题定制、文化浸润、启智润心、循序渐进的人文环境。小学生能够渐渐沉浸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氛围中,充分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价值。因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习情境能够创建富有亲切感、适宜性、高品质的文化启迪环境。

在译林出版社(三年级起点)五年级下册教材Unit 2《How do you come to school?》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活动中,小学生能够在本单元接触到多种多样的交通工具与出行方式。例如,小学生能够接触到bike、car、bus、train、school bus等交通工具,进而延伸出by bike、on my bike、in the car、by car、on the bus、by bus、on the train、by train、on the school bus等出行方式,以此引出本单元的语言素材基础内容。为了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师可以为小学生提供一段英语版的视频素材:两个穿着汉服的小朋友手拿书签说说笑笑地一起去上学。而且,两个古代小朋友还一起诵读古诗、讲成语故事、猜谜语,能够创设出开心快乐的语言情境,展示出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这样,小学生就会慢慢感知到“好朋友”的重要性,认识到“好朋友”是快乐时光的“启动键”。所以,“好朋友上学”视频素材能够创设出轻松快乐的学习情境,促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生的学习之中。

2.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辅助资源

教师基于“最近发展区”理论,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英语教学中,在小学生与教材内容之间搭建过渡性、简易化、启迪式的知识跳板。小学生能够将一次性知识探究转变为多次知识探究,能够弱化知识探究难度、思维跨越广度,为小学生提供辅助性、递进式、智慧化的科学导引。因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辅助资源有助于小学生轻松学习、科学发展。

在Unit 3《Asking the way》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活动中,小学生需要掌握“Hello、Hi、Excuse me”等打招呼语言素材,也需要掌握“Could you please tell me how to get to the hospital?”“Can you tell me which way is to the hospital?”等问路语言素材。为了丰富语言素材与拓展教材内容,教师可以为小学生提供一个古装版的问路视频素材,以此强化小学生对于教材内容中语言素材的识记效果,还能够通过指路人的耐心指导、详细讲述展示高尚的思想品德,也通过问路人的满心感激而表现出得到他人热心帮助后的喜悦心情、快乐体验、兴奋感受。这样,小学生就会慢慢融入“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思想情境、德育启迪之中,自然就能够参与高阶思维活动,感悟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族精神与传统美德。所以,与课文内容关联性较强的“问路视频”不仅具备较高的课程辅助价值,还能够加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科学融入,提升思想品德教育效果。

3.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探究内容

教师基于课程核心素养理念智慧设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英语教学的探究内容,能够为小学生提供高起点、优质化、素养型的知识启迪、心灵洗礼。小学生能够在语言学习、文化鉴赏中快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感受民族智慧、优秀礼仪、文化内涵、精神操守。因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探究内容,有助于小学生直接接受民族文化教育。

在Unit 4《Seeing the doctor》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活动中,小学生能够接触到“Im not feeling well” “You should see a doctor”“You will be better soon”之类的语言素材,了解现实生活中的常见疾病。为了凸显教材内容的生活气息与故事情境,教师可以为小学生提供一段英语版的“看病”视频:小朋友生病了,不愿意喝中药。妈妈鼓励小朋友要勇敢地面对疾病,只有看医生、喝中药,病才好得快,才能够快速摆脱疾病的困扰。为了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师可以由“生病”延伸到“不好的生活习惯”,由“不好的生活习惯”拓展到“错误的生活行为”,再总结出“有错就改,善莫大焉”这一核心观点。这样,小学生就会将“生病”与“犯错”联系在一起,积极改进个人对待“生病”与“犯错”的态度,进而慢慢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范畴之中,逐渐形成自省成长、自律自强的发展态势。所以,教师的智慧导引能够加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英语教学的融合,因势利导地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启迪、品德教育。

4.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交互体验

教师基于生本教育理念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英语教学,能够以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思想高度、品德修养征服小学生,科学培养小学生的民族情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提升小学生交互体验的层次感,优化小学生的思想意识、道德品质与精神境界。因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交互体验有助于小学生成为优秀文化的传承者。

在Unit 2《Helping our parents》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活动中,小学生能够接触到“make my bed、water flowers、clean the floor、wash plates、take away the clothes”等语言素材,易于教师在讨论家居生活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内容。为此,教师可以引导小学生使用英语说一说与爸爸妈妈一起做的最有趣的家庭活动,或洗菜准备大餐,或整理服装鞋帽,或擦洗门窗过节,或超市购物招待客人。这样,小学生就会自主讨论个人印象深刻、趣味较强的家庭活动,潜移默化地进入关于“Helping our parents”的主题讨论之中,有效强化小学生对“快乐家庭生活”“温暖亲情体验”的主观感知能力。小学生能够慢慢受到隐含其中的亲情教育、幸福教育、感恩教育、孝道教育,从而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滋养。所以,关于“Helping our parents”的主题讨论能够科学导引小学生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滋养,借助亲情体验优化亲子关系、家庭生活,促进幸福家庭的形成。

5.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认知活动

教师基于建构主义理论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英语教学的认知活动,借助多种多样的智慧活动形式全面感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族智慧、先进思想、品德操守。小学生能够借助趣味活动沉浸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在高度兴奋、愉悦情绪、激昂心理中提升学习能力。因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丰富多彩的认知活动能够创建高层次的文化生态。

在Unit 7《Chinese festivals》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活动中,小学生能够接触到“Spring Festival、New Year's Day、Lantern Festival、National Day、Dragon Boat Festival、Mid-Autumn Festival”等节日内容。单元内容具备浓郁的节日氛围、民族气息、传统习俗,非常适合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信息,教师可以组织小学生任选一个节日名称,说一说与该节日密切关联的古代趣事,或较为详细地介绍个人知道的节日文化、传统习俗、历史知识等。这样,小学生就会由教材内容中的语言素材为拓展起点,集聚节日信息、文化知识、传统习俗,创设出浓浓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氛围,推动小学生沉浸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饕餮盛宴”之中。所以,小学生关于“节日及其文化”的开放性讨论活动能够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结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品德修养、智慧结晶,能够成为小学生进行英语学习、思想进步、德育成长的教育资源。因此,教师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课程思政理念的落实基点,以课程核心素养为教书育人的提质支点,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习情境、交互体验、认知活动中,能够加速教学内容的全面融合,实现科学育人。可见,小学生能够在英语教学中接受传统文化教育、文化导引,有效强化民族自尊、文化自信,科学传承民族精神。

参考文献:

[1] 梁苑《主题语境引领下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英语词汇教学的策略探究》,《英语教师》2023年第16期。

[2] 陈超《浅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融合》,《校园英语》2023年第27期。

[3] 李义华、李燕燕、刘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英语教学有机融合的策略》,《英语教师》2023年第12期。

[4] 石娟、万梦莎《教科书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素的呈现与审思——以人教版新起点小学英语教科书为例》,《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3年第2期。

[5] 卢国益《谈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活页文选(传统文化教学与研究)》2023年第3期。

[6] 黄宛辉《小学英语课程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实践》,《中小学教材教学》2023年第3期。

[7] 陈玲《运用戏剧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英语教师》2023年第3期。

[8] 展之娜《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英语教学中的策略研究》,《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2年第4期。

[9] 万琰《教材视角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學英语教学的思考》,《小学教学设计》2021年第30期。

[10] 黄瑜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渗透》,《教育实践与研究》2018年第11期。

猜你喜欢
中华育人英语教学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Long的互动假说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中EGP+ESP模式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