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实践探究

2024-04-14 02:43赵桂凤
关键词:中华文化跨文化中华

赵桂凤

摘 要:随着文化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培养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变得尤为重要。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和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文化素养和爱国情怀的培养有着积极的影响。因此,教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有助于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然而,当前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法陈旧、学生缺乏兴趣等。因此,如何改进英语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当前初中英语教育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旨在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方法,以期为改进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初中英语阅读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4.02.03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在义务教育工作中,教师有义务把中华传统文化融入课堂教学当中,引导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包括英语教师在内的教育工作者都要有这种使命和担当。在实践中,学生在融入中华传统文化的英语阅读学习中,更容易产生情感共鸣,激发学习兴趣。通过与传统文化的结合,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得到了提升。同时,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也更加深入,形成了对传统文化的积极态度,同时提升了其英语阅读水平。

一、精选阅读材料,挖掘文化内涵

1.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材料

在英语阅读教学中,阅读材料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为了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其中,教师应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材料。例如,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介绍中国传统节日、民俗、饮食、音乐、文学作品等内容的英文文章或书籍作为阅读材料。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选择一些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材料,如介绍中国历史人物、旅游景点、社会现象等内容的文章或书籍。

以“How do you get to school”为例,教师可以选取一些介绍中国交通工具发展历程的文章或书籍作为阅读材料。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可以了解到中国在不同时期交通工具的变化和发展情况,如自行车、摩托车、汽车、高铁等。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探讨不同交通工具的优缺点,以及交通工具的发展对人们生活的影响等话题。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还可以增强学生对中国交通文化的了解和认识。

此外,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内容依托进行英语阅读教学是实现两者有效融合的重要途径之一。这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选择具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阅读材料,如《论语》《三字经》等经典著作的英文版或者介绍中国历史、文化、民俗等内容的英文文章等。通过这些阅读材料的教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神,同时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例如“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可以翻译为:“Parents respond, don't slow down their parents' lives, don't be lazy.”通过对这些具有代表性的中华传统文化内容的英文表达方式的教学,教师可以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信心。

2.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

教师除了注重材料的代表性外,还应结合学生的實际需求和兴趣选择阅读材料。教师只有让学生对阅读材料产生兴趣,才能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和学习动力。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介绍中国美食的英文文章或书籍作为阅读材料。这些材料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中国美食的种类、制作方法和文化意义。同时,学生还可以学习到一些与中国美食相关的英语表达方式,提高英语阅读水平。另外,教师还可以选择一些介绍中国历史人物的英文文章或书籍作为阅读材料。这些材料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历史上的著名人物、事件和文化传承等方面的知识。

以“Why do you like pandas”这一主题为例,教师可以选取有关熊猫的故事、图片、视频等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熊猫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如和平、友爱等。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讨论喜欢的其他动物,增强学生对多元文化的认识。

二、创新教学方法,强化文化感知

1.引入情境教学,模拟文化场景

情境教学是一种通过模拟真实场景,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知识的教学方法。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相关的文化场景,让学生在模拟的情境中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以“Will people have robots”为例,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未来世界的场景,让学生扮演不同职业的人,如教师、医生、工程师等,用英语讨论和预测未来人类生活中可能出现的机器人及其功能。通过这样的情境模拟,学生不仅锻炼了英语口语表达能力,还了解了机器人技术的历史和发展趋势。

2.利用多媒体技术,增强文化体验

多媒体技术可以生动形象地呈现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感知和理解能力。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中华文化的精髓以图片、视频、音乐等形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体验中华文化的魅力。

以“Can you come to my party?”为例,教师可以播放一段中国传统的庆祝活动视频,如春节、中秋节等,让学生感受中国人的团聚和欢乐。同时,教师可以介绍一些中国传统的节庆习俗和礼仪文化,如红包、拜年等,让学生了解中国人的价值观和社交礼仪。通过这样的多媒体教学,学生对中国的传统节庆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

教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还可以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通过引入情境教学和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创新教学方法,强化学生对中华文化的感知和理解。在未来的教学中,教师还可以进一步探索将中华文化融入英语阅读教学的更多形式和方法,如开展文化讲座、举办文化节等活动,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和体验中华文化的魅力。同时,学校和相关部门也应加强对中华文化教育的重视和支持力度。教师可以通过开设中华文化课程、举办中华文化讲座等活动,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此外,家长也应该积极支持和引导孩子学习和传承中华文化,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和学习中华文化的精髓。

三、开展课堂讨论,促进文化交流

1.引导学生发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看法

英语课堂讨论是一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和表达自己观点的有效方式。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让学生在英语环境中表达自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看法和认识。

以“What's the highest mountain in the world?”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中国的高山和山脉,如珠穆朗玛峰、喜马拉雅山等,并让学生用英语描述这些山峰的特点和历史背景。通过这样的讨论,学生不仅能够提高英语口语表达能力,还能够了解中国高山和山脉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引入中国古代的诗词文化,或者让学生讨论中国古代诗词中的山水之美和人文精神等话题。这样的讨论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还可以加深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2.鼓励学生进行文化对比与交流

文化对比和交流是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不同文化之间差异和相似之处的有效方法。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其他文化进行对比和交流,让学生在比较中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中华文化。

以“Have you read Treasure Island yet?”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金银岛》和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异同之处,比如《西游记》《红楼梦》等,通过这样的对比和交流,学生不仅能够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相似之处,还能够增强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用英语表达自己对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看法和观点,让学生在对比中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其他文化的异同之处,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四、加强教师培训,提升文化素养

在全球化的时代,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在跨国交流和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许多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往往忽视了对本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因此,教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不仅有助于传播中华文化,还能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1.教师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掌握与理解

首先,深入学习中华传统文化: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通过阅读相关书籍、参加专业培训等方式,深入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这有助于教师对中华文化形成更全面、深入的理解。其次,发掘英语阅读教材中的中华文化元素:在英语阅读教材中,教师可以发掘与中华传统文化相关的内容,如中国的传统节日、传统手工艺等。通过引导学生了解这些内容,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华传统文化。最后,对比中西文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对比中西文化,让学生了解两者之间的差异。这有助于学生在跨文化交流中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

例如,在“I like music that I can dance to”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中国传统的音乐类型及其特点,如京剧、川剧等。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了解这些传统音乐形式背后的文化内涵。例如,教师可以介绍京剧中的“生、旦、净、末、丑”等角色以及所代表的意义。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乐器,如二胡、古筝等。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在学习英语阅读的同时,深入了解中华音乐文化。

2.提高教师的跨文化教学能力与技巧

首先,参加专业培训:教师可以通过参加专业培训,学习如何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有效融入中华传统文化元素。培训内容可以包括跨文化交流的基本理论、教学方法和技巧等。其次,观摩优秀教学案例:教师可以通过观摩优秀的教学案例,学习如何在英语阅读教学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元素。这有助于教师更好地掌握教学方法和技巧。最后,与外籍教师交流:教师可以通过与外籍教师交流,了解其在教授中华传统文化过程中的经验和做法。

例如,在“We're going to save the earth”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同时,教师可以结合中国的“绿色发展”理念和“一带一路”倡议,让学生了解中国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贡献。此外,教师还可以介绍一些具有环保意识的中华传统文化习俗,如道家的“无为而治”倡导人类遵循自然的规律和节奏,过度的干预会破坏大自然的平衡。儒家的“仁爱”思想不仅指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之道,更加适用于人与动物等自然界万物的和谐相处之道。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在学习英语阅读的同时,深入了解中华环保文化和可持续发展理念。

五、完善评价机制,激发文化热情

1.关注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文化情感与态度

语言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又深深影响着语言。教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还能增强学生的中华文化意识,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关注学生的文化情感与态度十分重要。文化情感是指学生对英语文化的情感认同。这需要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通过引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引导学生对比分析中西方文化的异同,增强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例如,在“Is this your pencil?”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讨中西方文具文化差异,如中国的毛笔与西方的铅笔,中国的墨水与西方的钢笔等。通过比较,学生能够了解中西方文具的不同造型和使用方式,以及背后的文化内涵。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文具在个人学习和生活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珍惜文具、爱护学习用品的好习惯。这样既增强了学生对英语文化的了解和興趣,又深化了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

2.对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能力进行评价

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对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能力进行评价,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文化认知水平和特点,为后续教学提供依据。

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回答问题的情况以及小组讨论中的贡献等,评价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能力。例如,在“Do you have a soccer ball?”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问题,如“你知道什么是‘蹴鞠吗?”“你能用英语描述一下‘蹴鞠的玩法吗?”通过这些问题,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中西方球类运动的认识程度和英语表达能力。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和看法,鼓励学生用英语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为了更好地评价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能力,教师还可以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如要求学生用英语讲述一个中国传统节日的故事或者撰写一篇介绍中国文化的英文文章等。通过这些任务,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文化认知水平和跨文化意识等。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感受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相似之处。通过这些活动,教师可以评价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沟通技巧和跨文化适应能力等。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实践探究,验证了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性。通过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能力,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更促进了其全面发展。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将进一步探索更多有效的教学方法,不断优化教学设计,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学习体验。

参考文献:

[1] 杨秋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实践探究》,《中学生英语》2023年第36期。

[2] 李红、何明《初中英语阅读课堂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教学实践研究》,《校园英语》2023年第30期。

[3] 陈云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新课程研究》2023年第21期。

猜你喜欢
中华文化跨文化中华
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汉字对中华文化的影响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
中华文化传承创新的路径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