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新生体育课堂常规速成“三步十化”

2024-04-14 18:20吕利
中国学校体育 2024年1期
关键词:级新生体育课常规

吕利

体育课常规就是体育课堂教学中沿袭下来的长期执行的学科教学规矩,是指为完成教学目标,围绕体育课的教学组织,经常采用的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与手段[1]。良好的体育课堂常规可保证体育课顺利、有序、有效、安全地进行,全面达成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与质量。

一年级新生处于各方面习惯养成的关键期。对于实践性较强的体育学科而言,课堂常规尤为重要,是确保效率与安全的首要前提。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三步十化”课前准备动态进阶(初识接触趣味化、课堂约定口诀化、常规执行持续化)、课中学习循序渐进(常规要求明确化、常规学习直观化、常规学练互动化、学习环境安静化)、课后总结必不可少(过程总结权威化、结果反馈奖惩化、课后巩固及时化)策略,助力学生快速建立体育课堂常规。

一、课前准备动态进阶

1.初识接触趣味化

一年级新生入学表现大致包括三类情况,其中一类是对小学的学习生活充满好奇心,乐于进入校园探索新知;一类处于分离焦虑状态,短期内抗拒进入校园或课室;一类介于前述两者之间,处于“人在课室,心在神游”的懵懂状态。根据心理学中的“首因效应”,一年级新生对课堂、对教师的第一印象至关重要,会对之后较长时间的教学关系有所影响。因此,体育教师首次接触学生时,可以选择“破冰小游戏”作为开场,如,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听数抱团”“跳皮筋”,或利用体育器材让学生合作摆出各种造型等,教师也融入其中带动学生参与,弱化教师的威严感,强化平易近人的友好初印象,让学生第一时间喜欢上体育教师、喜欢上体育课,这是成功建立体育课堂常规的关键一步。

2.课堂约定口诀化

针对一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编制朗朗上口的顺口溜或口诀,更易于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有助于快速建立课堂常规。如,针对课前准备,可以利用顺口溜:摘胸卡放柜中(摘下印有学生信息的卡牌),衣服塞进裤子里(在统一校服的前提下进一步提出着装要求),趴下休息等教师(由于学生尚未熟悉校园环境,安全起见,在教室保持安静状态等待体育教师带领上课)。而随着课程的推进,课前准备会更具有针对性,如,跳绳课前可将口诀动态升级为:摘胸卡放柜中,衣服塞进裤子里,拿出跳绳等老师。又如,在集合排队出操前,通过“一收(上节课的书本、文具等)二放(将其放进柜中)三推椅(椅子全部推在课桌下面),排队做到快、静、齐!”等易于理解和熟记的口诀,帮助学生在班干部的组织下完成课前准备,为顺利开展课堂做好铺垫。

3.常规执行持续化

体育课堂常规需要反复抓才能逐渐形成。如,体育课和集体排队出操前的准备,虽然教师编了顺口溜,学生也记住了,但在执行过程中,总会出现个别学生不能同步进行或违反约定的情况。此时,教师要给予适当的奖惩评价,以正面肯定“先进”为主要手段,给予个人或小组奖励,进而带动“后进”学生和小组,让学生知道如何做才是教师肯定的范式。教师只有每节课反复抓,才能尽快让课堂常规形成“铁律”,改变学生的不良习惯。

二、课中学习循序渐进

1.常规要求明确化

一年级新生入学后,体育课的首要任务是队列队形操练,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根据一年级学生注意力时间较短、以直观思维方式为主、身体尚未发育完全、运动技能基础薄弱等特点,适合在教师示范引领下进行简单、短时的操练活动,并让学生明确具体要求。如,教师提出“排队做到快、静、齐,走路要有精、气、神”的要求,并进行示范讲解。為了帮助学生理解,排队时引导学生以地板瓷砖缝或者跑道线作为参照物,向前看齐时要求学生看前一名学生的后脑勺,两臂侧平举时要求以相邻学生的手不相互触碰为标准等,这些简单、直观、明确的要求,便于学生理解和识记。此外,还可以通过师生互动喊口令的方式开展练习,如,齐步走时,教师提示动作要领“前后摆臂”,学生回应“1-2-1”;教师提示“抬头挺胸”,学生回应“1-2-1”;教师提示“前后对齐”,学生回应“1-2-1”……通过口令互动,既能加强师生之间的联结,帮助学生有效集中注意力,又能提高班级精神风貌、增强班级凝聚力,为强化体育课堂常规奠定基础。

2.常规学习直观化

为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身体姿态,从强化正确的坐立行走和读写姿势开始,在体育室外课及室内课中经常性地提醒和强调。以往,教师常用“坐如钟、站如松、行如风”强调坐立行走的姿态,但如今很多学生没见过座钟,对松树的特征也缺乏观察和了解,导致以前看似生动的形容,对如今的学生却并不适用。为了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坐立行走的规范,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以人民子弟兵的视频或图片激励学生模仿学习,学生只有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后,才能做出正确的坐立行走姿势,也为良好的课堂常规打下基础。

3.常规学练互动化

教育本身就是教与学互相作用的结果,有灵魂的课堂,一定是有人与人互动交流的课堂,师生之间以及生生之间建立良好的合作交流关系,会有效促进良好的课堂常规形成。如,在活动手腕、脚踝等课堂常规性的准备活动中,教师边示范边喊口令“1-2-3-4”,学生边跟做动作边接口令“5-6-7-8”,既能锻炼一年级新生敢于发声的能力,又能培养口令节奏控制下的肢体协调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前准备常规。基本活动结束后,可以安排2名学生面对面进行热身练习,如,开合跳、交叉跳等,学生既能观摩同伴的动作,又能激发竞争欲望,克服学练惰性。

4.学习环境安静化

一年级新生年龄小,具有活泼好动、易兴奋、注意力容易分散等特点,其中连续注意力只能维持在10~15分钟。因此,要想让体育课堂常规行之有效,学习环境应相对安静。在开学初期,可以将一年级新生的体育课尽量安排在风雨球场、体育馆等相对封闭的环境,屏蔽外界干扰。如果只能安排在室外上课,尽量在体育组的协调下将一年级新生的体育课安排在小场地,或比较独立的区域进行,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

三、课后总结必不可少

1.过程总结权威化

一年级新生最显著的特点是对教师无条件地信任,甚至有些依恋心理,常把教师的话作为评判对错、优劣的标准。因此,体育教师要充分利用一年级新生对教师的信赖感,一方面要为学生做出榜样,言必信、行必果,使学生的信赖感能够更加持久。另一方面,要对学习过程中表现优秀的学生及时给予肯定,并且要明确指出学生进步的点,无论是运动能力上的进步、健康行为的转变,还是体育品德的提升,让学生明确怎么做才会获得教师的肯定。利用这个时期教师的权威性,激励和引导学生遵守课堂常规,争做“小榜样”。

2.结果反馈奖惩化

在体育课堂常规建立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奖惩分明,让学生清晰地明白何为对、何为错。对于明知故犯的行为,特别是威胁他人安全的行为要及时制止,并给予相关学生适当的惩罚。如,背诵或抄写行为规范,扣除日常表现积分等,让学生知道“班有班纪”,违反纪律就应受到惩罚,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对于有良好表现的学生,可以给予恰当的物质奖励,如小贴纸等。

3.课后巩固及时化

为巩固和强化一年级新生的体育课堂常规,可以充分发挥体育作业的课堂延伸功能。如,布置“回家与家长分享课堂常规小口令”作业,鼓励学生回家做“小老师”,模仿教师给家长上课,复习巩固课堂常规。通过家长的反馈,了解学生回家后的模仿与表达能力,目标指向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猜你喜欢
级新生体育课常规
常规之外
高一年级新生入学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小学班主任与一年级新生沟通的策略
浅谈一年级新生文明礼仪教育
紧急避孕不是常规避孕
体育课
我院顺利迎来2016级新生
别受限于常规
上好期末三节体育课
常规培养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