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的路径研究

2024-04-14 02:43缪海燕
关键词:中华高中英语英语教学

缪海燕

摘 要:新课程背景下,文化传承与理解是学科教学的核心内容。高中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单元主题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元素。教师通过在英语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不仅能够丰富英语语言知识,还能够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传承和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高中英语教师重视传统文化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有效地拓展英语知识面,陶冶学生的情操。为此,教师应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视角出发,寻找高中英语教学与传统文化的融合途径,有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新课程 高中英语 传统文化 核心素养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4.02.032

《关于实施中华优秀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提出,要充分重视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在教育中的育人作用,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程体系中,这就对高中英语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传统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基本上都受到了“应试”教学理念的影响,围绕教材的内容,将自身作为课堂的主导者,过分关注知识教学,忽视了传统文化的融入,严重阻碍了英语核心素养的落实。英语教学知识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元素,传统文化的融入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增强学生的文化理解能力,提高英语教学效果。

一、高中英语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的价值

在高中英语新课程背景下,传统文化与英语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具体来说,其重要性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升学生的文化自豪感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蕴含着优秀的思想和精神,是提高学生思想水平,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载体。在高中英语教学中, 教师通过情景创设、配乐欣赏等形式,能够将传统文化融入英语教学中,帮助学生了解语言主题下的传统文化,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促进英语教学质量的提升。

英语语言主题与学生的生活比较契合,传统文化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英语的语言美,升华学生的情感。英语语言学习和鉴赏活动不但能够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语言是情感表达的重要文学形式,教师在探索英语语言魅力时,融入传统文化,能够体现语言出英语语言表现形式的多样化,教师引导学生细致品读,感受其中的文化元素,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审美能力,提升学生的文化自豪感。

2.培养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教师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可以提升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让学生更好地体会英语语言的感染力。为了提升高中英语教学目标,在教学中,将与英语语言主题有关的优秀文化融入其中,让学生在阅读中挖掘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教学资源,欣赏语篇中描绘的自然万物,感受千百年前人们视野中的科学之美和艺术之美,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学生在语篇阅读之后,要给出自己对作品的思考及对艺术形象的理解,从而深入理解文本中的文化和情感,与文化产生共鸣,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通过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能够提升学生对英语知识的感性认识,从多个方面了解作者的创作思想和情感。

3.有助于实现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

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渗透不仅丰富了英语课堂教学内容,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也促使学生加深了传统优秀文化的理解。因此,从这一角度上来说,积极促进传统文化在英语课堂中的渗透,能够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使得学生在学习中自觉承担起传承中国优秀文化的重任。

4.有助于丰富英语课程内容

在英语新课程标准下,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应结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对其进行拓展和延伸,使得学生在丰富的学习内容中,获得成长与发展。鉴于此,通过传统优秀文化的渗透,教师要结合教学需求,为学生搜集、整理相关的教学内容,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使得学生产生极大的学习兴趣。

5.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在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的要求。教师要通过英语教学,拓展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和爱国主义精神,并将英语视为推进中外文化交流的载体,让学生能够在具备国际视野的基础上,秉承“文明互鉴、文化交流”的原则展开跨文化交流。鉴于此,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渗透传统优秀文化,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并促使学生熟练运用文化进行交流。久而久之,學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也随之增强,真正落实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二、高中英语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的路径

1.剖析教材内容,挖掘中国传统优秀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最为重要的精神支柱和财富,为英语课堂教学提供了重要资源。面对新课程标准,高中英语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不仅要从思想观念上给予足够的重视,将其纳入英语课堂教学目标中,还应对现行英语教材中的内容进行深层次剖析,挖掘其中蕴含的传统优秀文化,并将其体现在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进而使得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感悟其中蕴含的传统优秀文化。

例如,在《Cultural heritage》的课堂教学中,为了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之前,就对现行的英语教材进行了深层次分析:由于本单元中包含了“遗产、遗迹、保存、考古学、寺庙、龙”等英语词汇,并且这些词汇均和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息息相关。因此,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可结合本单元中蕴含的传统优秀文化,将其融入听力、阅读、写作等各个部分中。具体来说,在对学生进行听力训练时,教师可融入有关保护中国文化遗产的内容;在阅读部分可为学生提供来自世界各地的文化遗产;在写作部分可为学生呈现出与敦煌相关的知识。如此一来,教师通过深层次分析和挖掘教材内容,提炼、整合教材中蕴含的传统优秀文化,并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将其融合到课堂教学的每一部分内容中,使得学生在日常学习中能够感悟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魅力。

2.结合传统节日,体现传统文化内涵

语言是文化的体现,高中英语教材中的篇目都是英文经典语篇,具有很强的审美价值,是提升学生文学素养,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载体。在英语教材中,也具有很多描绘节日的语篇,这些节日虽然与我们的节日具有一定的差异,但是在传统文化方面却具有很多的相似之处。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融入大量与中国传统节日有关的作品,在节日主题的教学中融入春节、元宵节、端午节、清明节、中秋节等重要的传统节日,学生对比节日文化,就能够感受其中的传统文化内涵。

为此,在课程实施中,教师要结合互联网或多媒体技术,特别是PPT、视频等手段来丰富课堂教学形式,给学生讲解节日来历以及隐含在节日背后的传统文化,拓宽学生的学习思路。在讲解过程中,教师要运用联想措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在语篇内隐的情感中发现美、欣赏美,感受英语语言的独特艺术特征。

例如,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辅助英语教学,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师生之间缺少互动交流,教师引入多媒体辅助教学具有增强学生交流、参与积极性的重要意义,可以取得更好的传统文化融入效果。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和万圣节有关的中国节日,也就是中元节Mid-yuan section,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回顾祭拜祖先、放河灯、祭祀土地等各种习俗,思考节日文化中蕴含的情感和精神,体会传统文化的内涵,培养学生深入理解敬祖孝亲的美德,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

同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通过互联网搜集些自己感兴趣的中西方节日,如端午节Dragon Boat Festival、春节Spring Festival、圣诞节Christmas、复活节Easter等,并从文化的角度理解这些节日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通过开展《我最喜爱的节日》《话民俗》等活动,教师在课后布置实践内容,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自主学习查阅相关节日资料,将收集到的音乐、视频、动画等内容结合在一起,在课堂中展现自己的积累成果。每一个传统节日都体现了较为深厚的文化底蕴,节日背后的故事也具有浓郁的文化色彩。另外,教师将人文精神内容融入教学中,能够丰富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轻松地理解英语的单元主题。

中国人的饮食习惯和风俗习惯都具有较为深厚的内涵,这些习惯的产生也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美好的向往。学生可以通过这些习俗或习惯的图片、视频展示,充分感受到浓浓的节日气息。在同一节日中,不同的民族也有着不同的饮食习惯和风俗习惯,如春节期间,北方人多数会吃饺子,而南方人会吃年糕。这些习俗就跟所吃食物的寓意有关,如饺子寓意丰富的生活,年糕寓意年年高升,教师结合节日融入传统文化,既能够丰富学生的学习活动,也能够提高教学效果。

3.基于主题活动,渗透传统优秀文化

在新课程标准中,英语教学活动的重要性进一步提升,教师在开展英语教学活动时,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安排有针对性的语言类活动,体现出英语语言在实际场景中的表达与应用特点,增强学生的语言使用能力,促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语言活动中获得发展与成长。在英语教学活动中,语言主题是活动的核心,各项教学活动主要是围绕特定的主题开展,使得学生能够在鲜明的主题活动中,逐渐理解英语语言主题的内容,增强语言学习的体验。

鉴于英语主题活动的特点,教师可以此作为契机,将传统文化和主题活动融合到一起,使得学生在传统文化主题活动中,感悟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提高学生的德育品质。例如,在“The Olympic Games”的阅读教学中,教师采用生活化的活动模式,基于生活情境,将本语篇中的重点词汇呈现出来,包括:volunteer、homeland、athlete、admit、slave、stadium、gymnasium、take part in,以便学生在生活情境中掌握基本的语言知识。同时,教师结合语篇内容,融入传统文化,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单元主题内容: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the Olympic Games?What ar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Winter Olympics and the Olympics?What sports spirit is reflected in the Olympics?What traditional cultures are contained in the sports spirit of the Olympics?Based on your own understanding,explore the traditional cultural content reflected in the Olympics?如此一来,在充满优秀传统文化主题的活动中,学生也会对传统文化形成深刻认知,感悟其中的魅力,并产生强烈的自豪感。

4.师生互动,感悟传统优秀文化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应打造互动性课堂,使得学生在积极主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完成高效学习。鉴于此,高中英语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必须要及时转变单向灌输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通过必要的课堂提问,使得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并进入传统优秀文化的探究中,进而使其有良好的感悟。

例如,在《Friendship》的教学中,为了引领学生更好地感悟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就围绕这一单元主题,整理了与其相关的传统优秀文化。在此基础上,教师聚焦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计了一个问题:What kind of friend do you think is true friendship?这一问题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可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促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讨论中,并在讨论中形成自己的观点,包括:Help each other,Common adversity。随即,教师再次向学生提出问题:Do you know how ancient people valued friendship?这一问题将本课教学内容和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整合到一起,使得学生在思考与探究中,开始进入主题学习的过程中。与此同时,教师又为学生补充了古代有关友谊的故事,包括管鲍之谊,使得学生在互动中真正明确“君子之交淡如水”的真谛,进而促使学生在学习中,对中华传统优秀文化进行感知。

5.开展实践活动,践行传统优秀文化

实践活动是实现英语交际、理解英语语言内涵的有效途径,也是传统文化的载体。通过必要的户外活动,教师不仅能够将英语语言从课堂中迁移到具体的生活中,也促进了学生的智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真正实现了学生的有效成长。基于此,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时,教师还应充分利用实践活动这一契机,将传统文化和实践活动整合到英语的教学活动中,促使学生在充满传统文化的实践互动中,获得提升与发展。例如,教师在设计实践活动时,如果单纯地局限于教材中的语篇和对话中,势必会导致学生产生厌烦的情绪。对此,教师可将我国传统文化活动和游戏融入英语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英语的实际使用规则,体会英语语言的表达方式,理解语言中的文化元素,不断拉近学生与传统文化的距离,真正提升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

总之,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掌握英语的词汇、语法和语篇知识,还应该融入传统文化,让学生从文化的角度理解语言的内涵,分析语言主题所要表达的思想,增强学生对英语知识的感悟能力和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跨文化理解能力。对此,教师要结合英语单元主题,融入与之契合的传统文化,让学生感受语篇中的文化信息,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道德水平。

参考文献:

[1] 陈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融入路径研究——以译林版必修教材为例》,《英语教师》2023年第1期。

[2] 冯桦《根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培塑学生责任担当人格——例谈中学英语教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融合策略》,《中学教学参考》2023年第19期。

[3] 窦娜《讓英语教学更具本土化——浅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入中职英语教学》,《数据》2022年第12期。

[4] 郑菁《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中英语课例分析——以中华传统美德为例》,《英语教师》2022年第20期。

[5] 陈白茹《信息技术助力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中英语校本课程探析》,《高考》2023年第3期。

[6] 甘露、林季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渗透实践研究》,《高考》2023年第2期。

猜你喜欢
中华高中英语英语教学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高中英语集体备课的探索
高中英语读后续写的教学策略
高中英语诗歌创作教学探索与实践
高中英语诗歌创作教学探索与实践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