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赛型”教研助推体育教师专业成长

2024-04-14 18:20邓继刚程静介洁
中国学校体育 2024年1期
关键词:校级区级片区

邓继刚 程静 介洁

在四川省第一届中小学体育教师基本功大赛中,笔者所在的成都市新都区结合区域教研开展情况,按照省级、市级比赛要求和比赛项目设置,进行了校级、片区级、区级的层层选拔和培训机制,积极组织选拔和训练,不仅帮助参赛教师在此次省级比赛中取得佳绩,也为新都区高效开展以赛促培、以赛代练的“竞赛型”教研探索了有效路径和方法。

一、以校级“竞赛”为基础,提升教师参与范围和积极性

把“赛”的形式引入教研活动之中,首先要立足实际。新都区在完善教研体系,健全教研制度的基础上,以各学校体育教研组为主开展一系列“竞赛”活动,如优课评比、教案评比、说课PK、教学课件制作评比等,并协同分管领导及其他学科教师形成教研共同体,不断升级体育教师的教学智慧,拓宽教学思维。既能激发体育教师参与竞赛的积极性,又能发现在某一方面确有专长的、可培养的优秀教师。

校级“竞赛型”教研每周开展1次,由2位教师先进行同课异构的片段课(各25分钟)教学,随后组内教师针对2位教师的教案分享15分钟的教学心得与设计反思,进行说课PK,共评与改进,推选出校级“优胜者”。以往的教研活动往往由于缺乏领导重视和其他学科教师关注,导致体育教师积极性不高。加之体育教师数量少,承担的教学及课外活动又多,没有时间和精力主动钻研学习。但“竞赛”的形式激发了体育教师的竞争意识和期望值,“竞赛”为体育教师搭建起了展现自身教学魅力的舞台,无论是校级领导还是不同学科教师的关注度也随之提升。

每名教师的专业发展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局限,受个人成长及专业环境影响,不可能对所有教学内容以及专项技能都娴熟掌握,而“竞赛型”教研模式能通过相互观摩、团队研讨,帮助教师补全各自的教学短板和不足。再通过自主的学习意识、内生动力需求和外部环境持续影响,促使教师在自身的专业知识、教学经验逐渐积累,使专业技能逐渐娴熟,专业情感得以健全。实践证明,“以赛促培、以赛代练”的教研模式能加快新手型教师走向成熟型教师的过程,夯实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

二、以片区“竞赛”为抓手,通过问题触发思考明确标准

构建“竞赛型”教研片区社群,通过片区协同竞赛提高体育教师专业发展,不仅为区域整体教研提供了支持,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片区师资水平的均衡,更为不同校际视角的体育特色分类发展提供了教学支架。笔者所在区域共58所小学、53所中学,共设小学、初中各4个片区;按不同运动项目特色又分为5个共同体(新都、大丰、斑竹园、新繁、木兰),每个片区根据自身学校特色对不同课程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研讨,更好地将学校特色与片区比赛要求融为一体,聚焦田径类运动、体操类运动、球类运动、中华传统体育类运动,指定年级和项目作为比赛内容。

片区教研以“竞赛—问题—反思”为操作路径,一般每月开展1次,包含教学设计竞赛、课堂教学竞赛、优秀论文案例评比、教学反思交流等活动。通常用4节课的时间,分小组开展。如,在片区教研活动中,先呈现片段课,随后小组进行研讨与重构,进行1节完整的教学课(40分钟)的展示比拼。展示结束后,小组分享重构的设计初衷和实施情况,再通过PPT总结和呈现教学课中的问题。小组通过学习交流,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提升教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片区教研中,每一名从校级竞赛脱颖而出的教师,在教学课呈现问题的引领下展开研讨和探索,反思以往教学,能更好地聚焦课堂,推动体育课堂转型,促进每一位参与教师由知识和技能本位向素养和运用本位的转变,营造教师发展“新生态”。

体育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离不开对课程标准的精准把握,它为教师提供了“好”与“不好”的评判标准。如,《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教学建议中提出设计专项运动技能的大单元教学,表示“大单元教学既能使学生掌握所学项目的运动技能,又能加深学生对该项运动完整的体验和理解”。在片区教研中,尝试大单元教学计划的撰写和比赛,引导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充分体现大单元教学理念,准确把握学情,落实核心素养目标,以结构化的思维重组单元教学内容,精密构思每個课时的内容,并通过改造器材、创设情境、学科融合及项目化教学等方式,努力在片区“竞赛”呈现出亮点。不仅如此,片区“竞赛型”教研活动为每一位参与的教师提供评价标准和评价任务,引导教师抓住课堂中的细节,将赛课、看课、议课活动效果真正落到实处,提高片区“竞赛型”教研的成效。

三、以区级“竞赛”为引领,升级资源流转模式

现行课程标准下的课堂转型,是体育教师“提质升级”的关键期,要提高基础教育阶段体育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就必须切实抓好体育教师专业发展,使教师的综合素养、专业能力、创新能力等大大提高。为了让教师发展机制更加科学高效,实现新时代教师队伍的全方面发展,区级层面的“竞赛型”教研以提质升级为前提,主要以现场展评课、教学设计大赛、专项技能比赛、教科研活动等形式展开,聚焦体育教师专业技能、教学基本功等,教研重点放在新课程改革与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上;教研难点放在现行课程标准理念与实践的有效结合上;教研亮点放在教育教学方式与学生学习方式转变上;教研特点放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自我提升上。

区级现场展评课是教师课堂教学的展示,每学期举行1次。前期各片区通过学校体育教研组推荐进行赛课,片区观摩教师通过观察对课堂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等行为发表自己的观点,授课教师与观摩教师共同研讨反思,优化课例,最终推出两节片区优秀课例参加区级现场展示课;区体育中心组根据各片区上报的课例进行分类整理,不同内容的展示课划分到不同展示组,中心组成员按内容划分评课组,带领各片区体育教研组长观摩区级现场展示课,并根据教学效果给出改进建议,为体育教师提供常态课教学参考。

区级教学设计大赛主要由体育教研员和区中心组成员、各学校体育教研组长组成调研团队,针对各区域教学情况确定教学设计主题,各学校教研组提供教学设计案例参评;中心组成员结合课程标准要求集体评选出优秀教学设计案例,并根据教学反馈进行修订,形成优秀教学设计,在全区进行集中分享。

区级专项技能比赛以各片区特色为基础,以田径、体操、球类、中华传统体育类项目为主,体育教师结合自身专项自主选择,通过“校级比赛—片区比赛”层层选拔,最终在区级进行决赛,通过赛事形式提高教师专项技能,改善教师专业素质。

区级教科研活动以沙龙共话形式开展,通过营造轻松愉悦的教科研氛围,给体育教师提供课题与论文交流的平台,通过邀请专家指引,对基层体育教师在教科研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整体提升区域教师对教育科研工作的认识,提升教师综合素质。

“竞赛型”教研的真实样态引导体育教师“想明白”“说清楚”“改到位”,为高质量的体育课堂搭建“脚手架”,注重引导教师基于学生立场思考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改进,以此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教育科研能力、运用信息技术能力的提升,切实推动体育教师专业发展,从而更好服务学校体育教学质量提高。

猜你喜欢
校级区级片区
天津市总多项举措推动“区级工会加强年”工作落地
保定市首家县区级职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莲池区揭牌
黄山学院校级重点学科简介
——生态学
我校党委荣获“陕西省高校先进校级党委”称号
黄山学院校级重点学科简介
——马克思主义学科
片区综合开发的投资模式探讨
展望临港新片区金融改革与创新
青岛新片区打造人才聚集高地
白塔寺片区地图
推进报台网深度融合 做强区级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