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堂充满生命力: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

2024-04-14 02:43朱旭明
关键词:高中历史高中生育人

朱旭明

摘 要:在新课改创新理念背景下,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自觉为历史教学融入新创意、新资源,促进历史教学实现手段升级、层次进阶、提质增效,创建先进性、时效化的课程空间。为了提升历史教学的品质,教师要深度思考在新时期弘扬传统文化的紧迫性,验证历史教学是传统文化的有效载体,概括在历史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研究价值,科学归纳在历史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有效策略。教师在历史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能够有效提升课堂活动的丰富性,为高中生创建智慧设计、优质高效、理念创新的育人环境。

关键词:传统文化 高中历史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4.02.035

历史教学是高中生鉴古知今、启智润心、境界提升、思想进步的人文空间,教师能够对高中生进行高品质的思想品德教育、高价值的“三观”标准建设。为了促进历史教学实现课改增效,教师要促进传统文化潜移默化地渗透于历史教学中,为高中生提供有设计、智慧化、思想性、素养型的精神食粮。所以,教师将传统文化渗透于历史教学中,能够增强课堂活动的文化底蕴、育人品质、教学效度,科学架构充满文化气息、民族特色的优质环境。

一、新时期弘扬传统文化的紧迫性

互联网与智能手机的快速普及,为高中生开启了一个虚拟化、自主性、宽松型的信息获取环境,高中生需要面对多种多样的不良诱惑。一些高中生逐渐在毫无约束的网络环境中沾染上不良习气,甚至形成严重的网瘾,并对电子游戏与网络生活形成依赖心理。而且,一些高中生迷失于网络环境之中,民族意识、传统美德、自尊自爱、自立自强等优秀素养消退殆尽,在浑浑噩噩中浪费掉美好的青春时光。由此可见,这些高中生亟须高品质的精神食粮与人文滋养,教师要快速清除不良信息、丑陋风气、网络垃圾对于高中生的困扰。因此,教师在新时期大力弘扬传统文化具有紧迫性与必要性,进而促进高中生健康成长。

二、历史教学是传统文化的有效载体

在神州大地上,人类开始了社会化活动,就开启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史,自然也会形成传统文化,从而展示出历史信息与传统文化的融合发展。而且,历史信息不仅与传统文化是并列关系,还具有明显的包含关系,传统文化能够成为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的一份智慧结晶,自然能够成为历史教学中的研究内容与探讨素材。由此可见,历史教学能够成为传统文化启迪与高中生的提高自身学习能力的平台,为传统文化教育的提质增效提供支持。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需要引领高中生深度剖析历史事件中关键人物的社会地位、活动角色、思想觉悟与道德品质,在批判历史罪人、讴歌英雄人物中培养高中生的是非观念、荣辱意识。这时,教师就可以立足传统文化对历史人物进行评头论足、功过判断,从而推动传统文化成为历史教学中的思辨依据与判断尺度。所以,历史教学是使传统文化促进高中生思想进步、觉悟提高、品德发展的载体。

三、在历史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价值

第一,教师在历史教学科学渗透传统文化,有助于高中生获得高层次、优质性、素养型的精神食粮,对高中生进行启智润心、铸魂育人。高中生逐渐成为传统文化的承载者与传播者,自觉践行诚信友善、宽以待人、文明礼貌、仁爱博大、乐于助人的传统美德与民族精神,成为阳光、开朗、博爱、亲和、善良的时代新青年。因此,传统文化能够促进高中生开阔视野,成为优秀人才。

第二,教师在历史教学中科学渗透传统文化,有助于教师获得高效化开展教书育人的人文抓手,以传统文化促进历史教学走向高品质、高标准。传统文化能够提升历史教学的思想高度、文化品质、育人效度,全面展示历史教学的人文价值、育人作用,促进高中生思想进步、品德发展。由此可见,传统文化能够成为历史教学中的宝贵资源,凸显历史教学的知识性、文化性,創建充满生命活力、时代特色的育人空间。

第三,教师在历史教学中科学渗透传统文化,有助于高中生获得高品质的思想启迪、高水平的品德培养、高价值的“三观”建设,推进科学育人观在历史课堂上贯彻落实。教师在历史教学科学中渗透传统文化,能够将新课程改革理念融入教书育人活动之中,提升课堂活动的设计智慧、活动体验、育人效果,架构充满时代气息的先进育人环境。所以,传统文化能够促进高中生思想意识、道德情操的全面发展。

四、历史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有效策略

传统文化能够提升教学资源的品质性、认知过程的时效性,需要教师在育人实践中促进传统文化与教学方法的深层次融合。

1.优化传统文化的渗透方式

历史知识纵贯古今,内容丰富,信息庞大,自然需要教师使用多媒体设备进行信息萃取、脉络梳理、体系架构,帮助高中生学习海量的历史知识与人文信息。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渲染传统文化情境、提供传统文化课件,生动诠释传统文化的思想高度与德育价值,优化历史教学。因此,多媒体设备能够将传统文化打造为历史教学的加速器,以科技手段激发教学的生命力。

在《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的传统文化渗透活动中,高中生需要掌握汉代“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还要掌握“唐朝中央集权”的弱化与“北宋政治统治的加强”,更要掌握“元代政治统治的完善”。为了提升历史教学的文化品质,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设备为高中生展示“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深度了解封建社会政治统治体制的架构者——“董仲舒”的历史贡献。“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奠定了我国封建社会数千年的政治制度、行政制度的管理基础与策略基点,能够成为我国封建社会正规化政治统治的起点。这样,关于“董仲舒”的教学课件不仅帮助高中生较好地了解“董仲舒”的生平事迹,还领略了传统文化中的“天人感应”理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三纲五常”“推广太学”等历史元素。所以,基于多媒体设备支持的教学课件“董仲舒”,不仅提升了历史教学的名人元素、科技魅力、故事趣味,还渗透了传统文化,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供了帮助。

2.传统文化渗透于问题教学中

高中生身心发展接近成熟,能够在历史教学中自主学习相关的知识内容。教师经常开展问题教学能够提升知识探究的主体性与实践性,教师以问题为探究导向,能够实现师生之间的隐形交互与间接指导。教师可以借助传统文化优化问题的文化底蕴、思想高度、德育品质、探究实效。因此,传统文化能够成为问题教学的强力辅助,教师以优质的问题科学导引高中生形成个体思维,释放生命活力。

在《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的传统文化渗透活动中,教师可以借助探究问题指引高中生进行知识探究,为高中生预留充足的认知空间。例如,第一,“十二铜表法”标志着什么?第二,“罗马法”的性质、准则、影响各是什么?第三,“万民法”的历史背景、产生原因、内在特点、历史意义各是什么?第四,“妇女权利受限”的性质与影响是什么?第五,请列举一些中国古代的法律。这样,高中生能够在“十二铜表法”“罗马法”“万民法”的知识探究中深度感悟到西方人追求法治、民权、自尊的生命诉求,进而能够联系到我国人民对于法治与民权的苦苦探索。而且,高中生还会联想到中国历史范畴内的“法经”“被庐之法”“商鞅变法”“儒学思想”“三纲五常”以及各个朝代的正规法律文件。这样,高中生能够由古至今、纵横中外地进行法律知识学习,掌握传统文化范畴内的遵纪守法思想、和谐交往意识,自觉接受传统文化教育。所以,问题教学能够指引高中生进行有设计、渐进化、高效性的能动拓展,以传统文化优化课堂教学的质量。

3.传统文化渗透于分组教学中

高中生在历史学习中具备较好的知识基础,教师可以开展分组教学,为高中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参与空间、发言机会、交互途径。传统文化可以融入分组讨论的话题内容中,以传统美德与民族精神去品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是非曲直,优化高中生的探究效果。因此,传统文化能够成为分组教学的增效杠杆,在潜移默化中提升生命活力的拓展品质。

在《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的传统文化渗透活动中,教师可以借助讨论话题指引高中生的全员参与、分组讨论、集思广益,组建高价值的学习共同体。第一,立足教材内容总结甲午中日战争的历史背景。第二,详细总结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了解丰岛海战、平壤战役、黄海大战、辽东战役、威海战役等。第三,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果与影响。第四,归纳八国联军侵华的时间、国家、过程、结果。第五,总结《马关条约》的内容与影响。这样,高中生就会在一次次的侵华战争、民族耻辱、生灵涂炭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能够自觉审视中华民族的一次次艰难时刻與苦难历程。由此可见,民族耻辱、百姓蒙难等历史史实能够成为高中生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间接推动传统文化教育,培养高中生的爱国精神、文化自信。所以,高中生能够在中华民族的危难之中获得强烈的刺激,而传统文化则能够提升学生的思想高度。

4.传统文化渗透于项目教学中

项目教学是指高中生完全成为历史课堂的主宰者,在个体思维与团队智慧的深度融合中展示出强大的能动水平。为了优化项目探究的层次性与实效性,教师可以使用传统文化元素提升高中生学习过程中的兴奋度与愉悦感,为项目探究提供高价值的能动支持与活力保障。因此,传统文化元素能够成为项目探究的兴奋剂,充分激发生命活力的能动性与创造性,帮助教师成为历史教学的隐形促进者。

在《抗日战争》的传统文化渗透活动中,高中生可以进行项目探究活动,自主完成本节课的知识归纳活动。教师应借助传统文化元素优化课堂活动的思想教育效果,为了不影响高中生的知识归纳过程,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设备小音量地播放《黄河大合唱》,创设出浓浓的主题学习氛围,有效激发高中生的思想意识、民族情感、民族自尊与爱国热情。这样,高中生不仅能够完成“抗日战争”的知识学习,还能够借助教师渗透的《黄河大合唱》产生强烈的家国情怀、民族自尊与荣辱意识,实现对高中生的爱国教育、民族教育、尊严教育、英雄教育,完成传统文化在历史教学中的渗透。所以,《黄河大合唱》能够成为传统文化的载体,提升学生的思想高度,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5.优化传统文化在翻转教学中的融入

翻转教学是指高中生先进行个体思维能力提升与课下预习,然后在课堂讨论中展示个人的认知成果,实现思维整合。教师可以借助传统文化培养高中生的自立自强精神、自觉自省意识,为课堂交互活动提供能动支持与智慧保障,提升互助成长的层次性、品质感,展示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传统文化能够成为翻转教学的润滑剂,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生命活力、能动热情。

在《古代手工业的进步》的传统文化渗透活动中,高中生能够在课前预习中较好地完成教材内容的浅层次处理活动。例如,高中生能够初步掌握“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发展的历程”“官营冶金业的发展”“制瓷业的发展”“纺织业的发展”等内容。然后,高中生还要在课堂讨论中再次进行知识拓展,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教师应在课堂讨论中渗透爱国教育、民族教育、自信教育、奋斗教育,以传统文化促进高中生将个人发展与民族发展、祖国建设联系在一起。所以,传统文化能够在翻转教学中成为课堂讨论的点睛之笔,提升生命活力的高度。

综上所述,传统文化资源是中华民族不可多得的思想财富与精神食粮,是教师在历史教学中践行“德育优先”原则与科学优质育人的强大抓手,能够有力促进历史教学实现资源创新、提质增效。因此,教师要推动传统文化资源与教学方法的深度融合,并通过优化传统文化渗透方式,采用问题教学、分组教学、项目教学、翻转教学等方法,创建高品质、智慧化、素养型的课堂。由此,高中生能够获得高价值资源支持、高水平思想启迪、高效化历史学习、高层次德育导向,实现文化育人,释放生命活力。

参考文献:

[1] 李艳《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路径分析》,《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22年第11期。

[2] 郭静雯、蔡振达、江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历史教学的策略——以“辽宋夏金元的文化”一课为例》,《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22年第22期。

[3] 蔡国锋《把知识内化为精神——论传统文化在高中历史课上的融入》,《河南教育(基教版)》2022年第Z1期。

[4] 方红霞《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智力》2023年第21期。

[5] 刘倩倩《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路径探析》,《中华活页文选(传统文化教学与研究)》2023年第1期。

[6] 叶辉辉《中国传统风俗文化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渗透研究》,《试题与研究》2022年第9期。

[7] 巴金兰《核心素养下农村高中历史教学渗透优秀地方传统文化研究》,《学周刊》2021年第34期。

[8] 祁石英《基于核心素养刍议高中历史课堂中传统文化的渗透策略》,《文化产业》2021年第24期。

[9] 胡新勇《高中历史课堂中的传统文化教育渗透——以统编教材“中国古代文学”专题教学为例》,《历史教学问题》2021年第3期。

[10] 李国仁《基于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与实践》,《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0年第1期。

猜你喜欢
高中历史高中生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发明与创新》(高中生)征稿啦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高中生应如何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
高中生是否应该熬夜学习?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高中历史的学习感悟
包产到户与包干到户——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商榷
“珠”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