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训期抓好四个着力点有效提升体育教师教学基本功

2024-04-14 18:20刘辉利易勇
中国学校体育 2024年1期
关键词:集训口令队列

刘辉利 易勇

2023年11月26—30日,内江市代表队参加了四川省第一届中小学体育教师基本功大赛,获得了3项团体一等奖,其中9名教师获个人技能项目一等奖,7名教师获个人技能项目二等奖。笔者作为指导教师,回顾本次集训和比赛过程,认为只有赛前集训期以计划、重点、难点、弱点为着力点,夯实训练过程,才能提高集训的效率与效果,在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一、抓好计划,着眼整体推进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集体研究制订合理的训练计划,有目标、有计划,针对性地推进集训工作,是取得优异成绩的保证。指导组针对本届集训教师是校、县、市层层遴选推荐的优秀选手,个人素养和技能水平较高(仅个别教师的个别项目技能水平不高),但存在大单元教学计划设计水平参差不齐、武术和队列队形2个集体项目没有合练的实际情况,将队列队形和武术、大单元教学计划作为集训重点,贯穿整个集训期。同时,针对个别教师个别项目技能的短板,以及提升优势项目技能水平的需求等进行针对性安排(表1)。

二、抓牢重点,着重提升效能

1.武术套路强化“五练”

部分集训教师武术基本功相对较差,因此,把武术集训分成3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基本功学练阶段;第二阶段为串联阶段;第三阶段为套路练习阶段。通过“五练”,针对性地加强武术基本功和套路演练。

练基本功。把武术基本功的学习与训练贯穿整个集训期,并通过讲解、示范、纠错、练习(自主练习、合作练习、集体练习)、过关检测、录像反馈等方法与手段,强化教师手法、腿法、步法、眼法、精、气、力、功等基本功。

练串联。根据规程中武术套路的动作内容、动作难度,将相关联的2~4个单个动作进行串联学习,突出动作间的动态联系,精确掌握动作串联的速度、方向、幅度、路线,再进一步掌握动作的细节,不断提高手、眼、身、步的连贯性、熟练性,提高了武术套路学练效率和质量。

练节奏。不同的动作有不同的节奏要求,集训时注意从单个动作入手,通过反复练习让集训教师感知每个动作的快与慢、动与静、轻与重、抑与扬、攻与防的节奏与要点。

练整合。武术完整套路训练采用先集体完整练习、编排演练队形、插入特色片段(个人双节棍表演)、集体动作造型展示、配乐套路演练的程序进行,先粗后精,让教师先粗略掌握武术套路演练的整体动作、衔接、节奏后,再精细化地加强动作速度、幅度、力度、气度,以及队形变换、造型、音乐等细节。关键环节采用录像对照改进,主动邀请武术专家进行诊断,不断优化完善,提高武术套路演练的精、气、力、神、韵。

练气势。武术套路演练讲究武术手法、腿法、步法、眼法的气质表现和精、气、力、功、神、韵的气势体现,因此,集训中注重强调教师武术气质、气场、气势的培养与训练,从出场亮相到收势,都要体现出气势磅礴、形神俱佳的武术韵味。

2.队列队形强调“五关”

针对集训教师队列演练中存在的动作不规范、不整齐、力度不够、气质不佳、气势不足、气场不强等问题,采用循序渐进式地“过五关”,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收到了良好的集训效果。

口令关。将口令学练贯穿全过程,强调准确、清楚、洪亮、果断,发音部位正确,合理运用胸音、腹音进行口令发音,把握好音色、音量、音质。鼓励教师对着镜子自喊自练,同时引导教师积极运用网络视频自练自纠,并积极组织不同教师之间进行2~3人的小组互纠改进。通过集训,全部教师熟练掌握了规范、准确的口令,并能运用自如。

动作关。集训中结合小学教材针对口令、队列的动作要点,组织教师一起收集、整理其他地方集训(比赛)视频、网络素材等进行自练、自纠,同时积极组织教师进行小组互助互纠,逐步掌握规范化的动作。

组合关。队列队形的行进间动作的规范性、整齐性是重点和难点,集训期间,强调“口令规范—动作标准—动作整齐”三结合,采用先分解再组合、先个体再集体、先分散再集中等形式,进行反复练习、变换组合(不同内容、不同人员)、团队攻关。将薄弱队员穿插在优秀队员当中,突破了“单兵作战”困境,保障了团体项目的整体进度与训练效能,既提高了队列队形的质量,也增进了教师之间的友情,提高了团队凝聚力和战斗力。

细节关。集训时运用手机进行录像,针对个别教师在队列队形演练中的小动作、口头禅等细微错误,进行细节纠错和改进;积极通过观摩其他省、市队列比赛视频,进行队列队形编排、路线等对照、借鉴、改进,力求简单、规范、高质;主动邀请专家对演练中的衔接点、关键点等进行诊断、指导。

气质关。集训中注重教师“精、气、神”的培养,时刻强调站立时要挺胸抬头、目不斜视、身形挺拔、气宇轩昂;左转、右转、后转时身体稳定、手臂贴紧身体、中指贴紧裤缝、蹬转干脆、收腿利落;走转跑、跑转走时要动作整齐划一、强劲有力,提升个人气质与团队形象。通过集训,教师的姿态、习惯有了明显改观。

三、紧抓难点,着力集体攻关

相比技能、体能等项目,许多教师对大单元教学设计的考核更觉困难。针对集训教师的困惑,进行递进式、重点性的集训。

1.分类集训

针对教师实际,设计了四次递进性集训。第一次是大单元内涵解读,大单元教学内容整合与分解;第二次进行大单元的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分析与定位、教法与学法设计的表述与撰写;第三次是课时计划的制订与撰写;第四次是模拟比赛,检验培训效果,评价撰写能力,发现问题、及时改进。每一次培训后组织教师进行讨论,明确具体设计思路和方法,提供案例和模板,让教师先模仿借鉴。布置相关任务,并要求教师当天完成撰写,提交到群内,组织点评,既要求合作进行学习与探讨,也强调独立进行钻研、消化、内化。

2.集体攻关

将各学段的足球、篮球、排球、武术、体操、田径等项目作为撰写重点,每个学段教师抽一个内容撰写大单元教学设计与课时计划(可合作撰写);发到集训群中,供大家学习、借鉴、共享,依托群体智慧,集体攻关,让教师举一反三,提升教学设计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

四、抓住弱点,着意快速补差

任何一项短板,都会影响教师个人实力与团队成绩,集训中针对个别教师、部分项目存在的短板,激发教师增强补差的紧迫感,精心制订补短计划,督促教师锲而不舍、精益求精、快速补差。

1.补专项技能

集训教师中,不少教师足球基本功较差,集训时将教师分成3个组进行足球垫球、绕杆运球、射门练习,先各自练习15分钟,随后进行模拟测试与比赛,达到80分以上的轮换到下一组进行练习,注重质量和成功率。在省基本功大赛中,有3名教师的足球展示达到100分、6名教师达到85分以上。

集训前,不少女教师投掷实心球技术较差。经过分析,发现主要原因为超越器械不够、反弓不充分、支撑制动不好、鞭打不迅速、抛物线不高等。针对这些问题,每天安排10分钟左右的专门性训练与辅导。通过9天的集训,教师们基本掌握了实心球技术的要点,动作技术的实效性显著提高,最终在比赛中,7名教师达到100分。

2.补耐力素质

集训教师中部分教师年龄偏高,个别教师体重较大、耐力水平不足。因此,每天下午安排10分钟的变速跑、接力跑、运球跑、间歇跑、折返跑、绕杆跑等练习,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经过集训,赛前进行模拟测试时,几乎所有教师都达到满分水平。

3.补心理素质

部分年轻教师在测试或展示时容易出现紧张、焦虑等情绪,导致比赛时出现不必要的失误。针对这一情况,集训时采用课课赛、过关赛、模拟赛等,有效提高教师的心理适应、调整能力。集训中,针对教师实际进行适当的体能课课赛、口令课课赛、队列指挥课课赛、技术课课赛等,既增强了教师的心理适应能力,又检验了训练目标是否达到,为下一次集训课提供参考;采用口令过关赛、单个动作过关赛、小组過关赛、技术过关赛、体能测试赛等,教师不达标不过关,会适当施加压力,保证集训任务与目标的整体推进;采用个人展示、模拟比赛、集体展示(队列、武术),为参赛教师创设与比赛相近的情境(组织其他教师或学生观摩、在大课间活动时展示等),让参赛教师对比赛流程、时间、环境、氛围、规则等不断熟悉和适应。针对教师在模拟赛上表现出的心理状况、技术技能发挥情况,准确分析、科学归因,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办法与措施,助推我市代表队最终在全省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猜你喜欢
集训口令队列
2021年全国中学生数学冬令营赛前集训
技能大赛赛前集训中各要素的关系研究
队列里的小秘密
基于多队列切换的SDN拥塞控制*
高矮胖瘦
暴风雨中的集训
口 令
在队列里
丰田加速驶入自动驾驶队列
好玩的“反口令”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