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赛促培、以赛代练”提升体育教师专业素养

2024-04-14 18:20李骏罗槟
中国学校体育 2024年1期
关键词:基本功课程标准体育教师

李骏 罗槟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在全面加强和建设高素质教师人才队伍的背景下,对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专项运动能力等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进一步推动体育教学改革,践行现行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通过开展四川省第一届中小学体育教师基本功大赛(以下简称体育教师基本功大赛),探索深化新时代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有效路径。笔者作为参赛教师参与了本次比赛,直观地感受到“以赛促培、以赛代练”对体育教师专业精神、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提升作用。

一、以赛培养体育教师专业精神

1.以赛培养体育教师的师德素养

师德作为教师素养的首要条件,是新时代教师应该具备理想信念、伦理操守和个人修养等师德素养[1]。教师的师德素养是推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首要保障。本次体育教师基本功大赛的规程中始终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的育人价值放在首位。“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笔者通过此次参赛经历,深切感受到规则意识、组织纪律、团结协作、坚韧不拔等观念、精神在体育活动中的重要性。如,从备赛到比赛的各个环节都离不开团队合作,团体项目的队列队形和武术套路,从设计编排,到集体展示,都需要全体参赛教师的配合才能高效完成。即便是个人项目,训练和比赛也离不开团队合作,比如在个人篮球展示环节,就需要与2名传球者合作配合才能完成整个测试。在运动技能项目练习中,同样需要同伴的保护与帮助、纠错和鼓励。这样的备赛和参赛经历,不仅敦促自身提升道德素养,为学生做良好的行为示范,还会在日常教学中更加重视学生体育品德的发展。

2.以赛培养体育教师的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作为国家推行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内容,已成为21世纪我国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2]。素质教育要求体育教师具备较强的创新精神,而此次比赛也恰恰激发了体育教师的创新精神。如,本次体育教师基本功大赛的团队项目仅明确了规定动作内容,在队列队形比赛中要求必须包含集合、原地四面转法等17个动作,武术套路则要求包含弹腿、推掌等10个必备动作,在完成规定动作的同时,更重要的是项目编排要体现一定的创新性。团队在进行线路和动作设计时,既要考虑场地大小,又要考虑时间限制,还要注意组合形式的新颖呈现。经过团队研究,在规定动作基础上融入了对称统一、动静结合等元素。如,在队列队形展示中,根据场地设置,采用同向并进、对向分布的行进原则,在行进过程中强调队形的对称统一、动作的连续整齐及口令的简洁不重复,体现队形展示的对称美、连贯美及简洁美;在武术套路展示中,在动作质量上强调眼随手动,在动作节奏上强调快慢结合,既能体现教师的精气神儿,又能体现套路动作的动态美。经过备赛和比赛的锤炼,参赛教师们的创新能力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在比赛中获得一致好评。

3.以赛培养体育教师的研究精神

研究精神是体育教师立足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格局当中的重要素质。体育教师的研究能力集中体现在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当中[3]。参与体育教师基本功大赛的过程其实也是一次研究过程,从赛前组队开始,除了考虑团队成员的年龄、职称及性别基本要求以外,还需考虑加权因素对团体总分的影响,如高级职称和男子50岁、女子45岁及以上人员加分10%等,为了团队利益最大化,需要对组队方式、比赛规则等进行深入研究;在经过地区选拔,合理组队之后,参赛教师们还需要对各个比赛项目进行研究。如,篮球展示中,右手经几次运球后做后转身动作用时最短?足球展示中,采用怎样的脚法射门命中率更高?参赛教师纷纷针对这些问题展开研究,并反复实践。通过此次比赛,教师的研究精神被激发,研究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二、以赛丰富体育教师专业知识

1.以赛丰富体育教师的学科知识

体育教师基本功大赛既能检验教师对专业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也能为教师学习学科知识提供平台。由于体育学科的特殊性,体育教学涉及的项目内容复杂多样,教师难以掌握全面的专业知识。本次比赛设置的项目相对全面,通过参与比赛,一方面完善了自身技能,另一方面纠正了一些自身以前忽略的问题和错误的知识。如,在本次比赛中,参赛教师强化了足球、篮球、排球和田径等基础的核心技术,掌握了更加合理的练习方法,提升了运动技术的全面性,对动作技术的标准也更加明确。比如在比赛中发现,部分教师对队列队形基本知识掌握不够全面,在步法变换中不能准确下达预令和动令,通过评委反馈和赛后总结,明确了在步法变换中的动令始终在右脚这一标准,可以有效提升日后课堂教学的规范性。

2.以赛丰富体育教师的教育知识

在这次体育教师基本功大赛的备赛和参赛过程中,参赛教师扮演着双重角色,既是教师也是参赛选手。作为体育教师,更多是指导者;作为参赛选手时,则是练习的主体,是被指导者。在这个过程中,参赛教师会更加感同身受地去思考如何调动练习者的积极性、如何提高练习的效率等问题,也会从教研员、指导教师身上去学习如何结合教学对象的特点,合理选择教学手段、清晰表达、精讲多练等。通过此次经历,参赛教师在备赛过程中再次以实践的方式进一步学习、印证、思考教育知识和方法,对教学能力提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3.以赛丰富体育教师的课标知识

以赛代培是促进体育教师学习课程标准的有效途径。本次体育教师基本功大赛的大单元教学设计环节,有效促使参赛教师在备赛期间自主研读《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义教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了核心素养的要求、了解了结构化教学的重要性等,为大单元教学设计的撰写打下基础。此外,比赛期间还听取了组委會安排的有关大单元教案设计、课程标准解读等内容的专家讲座,进一步明晰了《义教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要求和方向。通过这次比赛和学习,笔者对大单元内容上较强的关联性和完整性、主题名称上的指向性(本单元要解决的问题)、单元目标上的可评价性、教学手段上的可变化性、教学评价上的互映性等都有了更深的了解和掌握。

三、以赛提升体育教师专业技能

1.以赛提升体育教师的运动技能

体育教师将运动技能教授给学生的前提是自身掌握一定程度的运动技能,以赛促练可以提升体育教师的运动能力和专业技能。本次体育教师基本功大赛涉及篮球、足球、排球、体操、武术和田径等运动项目,内容丰富、涉及面广,这也要求参赛教师具备较为全面的运动技能。经过备赛期的集中指导、练习和参赛期的考核实践,笔者和大部分参赛教师都在比赛项目的运动技能方面较之前有了明显提升。如,笔者的侧手翻此前一直存在“翻不直”等问题。在团队训练时,指导教师和队友通过原理讲解、视频反馈、纠错指导等方法,帮助笔者解决了这一问题。通过本次比赛可以看出,创设比赛情境和平台,以赛促练,对体育教师专项运动技能提升是可行且有效的。

2.以赛提升体育教师的教学技能

教学技能是成为高素质教师人才的必备素质,体育教学技能包括教学设计、内容编排、运动负荷调控、教学组织、教学指导、保护与帮助和教学自省七个方面[4]。教学技能是一个比较大的概念,每一项内容都需要进行学习或练习,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实践,而比赛恰恰可以成为教学技能练习与提升的媒介,通过合理设置比赛内容,串联教学技能的整个环节,一体化地提升教学技能。通过参加此次比赛,笔者和其他参赛教师对教学设计的基本范式、课程标准理念要求、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编排、教学方法的创新、运动负荷的调控等方面,都得到了加强和提升,相信教学技能也会得到整体提高。

3.以赛提升体育教师的教研技能

教研活动是推动核心素养导向下教学改革的有效路径[5],教研活动是促进体育教师成长的有效手段[6]。教研的形式多种多样,比赛是其中之一,通过此次体育教师基本功大赛,笔者认识到以赛促研有两大优势。第一,各地的参赛教师团队,可以有效组成体育教师学习共同体。因为在比赛中有集体项目,各队的参赛教师在团队内部已经自发形成了团体意识,而且团队目标十分清晰且一致,有利于体育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构建。第二,以参赛环境为平台,推动体育教师跨区域交流学习。比赛平台的建立除了展示各队教师风采,还为各参赛队提供了互相交流和学习的机会。在比赛中,来自全省各地的教师相互交流工作经验,共享实践成果,不断提升能力素养。比赛活动虽然只是短时的,但以赛促研的成效不是短暂的,而是长期发挥效应的。通过在比赛中的结识和交流,为各地区教师日后进一步跨区域进行联合教研活动打下了基础,为提升体育教师教研能力提供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刘志.教师德性的主体建构:新时代师德建设的理论基点[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6):51-58.

[2]張忠山,黄自敏.基于学生创新精神培养的教师教学行为结构[J].上海教育科研,2019(3):94-96.

[3]王晓桐,马文政.体育类专业术科教师核心素养初探[J].体育研究与教育,2021,36(6):47-52.

[4]任雅琴,陆作生.体育教学技能构成要素的质性研究[J].体育与科学,2021,42(1):114-120.

[5]肖爽,邱烈峰.核心素养背景下中学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研究[J].教学与管理,2020(27):60-63.

[6]路铁民.刍议完善体育教师专业素养的策略[J].教学与管理,2010(33):26-27.

猜你喜欢
基本功课程标准体育教师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背书是写作的基本功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练好“四干”基本功 争当人大出彩人
练好基本功,提升维修能力
梅兰芳苦练基本功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