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老带新 以身作则 为年轻教师立标杆

2024-04-14 18:20李恒
中国学校体育 2024年1期
关键词:基本功课程标准体育教师

李恒

四川省第一届中小学体育教师基本功大赛中,项目既包含队列队形和武术套路的团体展示,又包括技能、体能以及教学设计的个人比赛内容,这对于年龄段大的教师而言难度极大,特别是体能项目,身体状态与年轻教师相比明显处于劣势。但是笔者作为一名53岁的教坛老兵,历经县级比赛、市级比赛的层层筛选和磨炼,最终在四川省第一届中小学体育教师基本功大赛中荣获一等奖,是此次比赛中年龄最长的一等奖获得者。身体机能随着年龄增长而自然下降在所难免,能够在比赛中取得佳绩,既得益于日常工作中持之以恒的锻炼和学习,也离不开这次备赛集训中的科学训练,以及参赛团队的团结协作。在此,笔者将此次参赛的心得体会与年轻教师分享,希望能对年轻教师的发展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一、夯实基本功的广度,全面提升运动技能

本届四川省体育教师基本功大赛设置了教学设计、运动技能、基本体能等个人项目和队列队形、武术套路等团体展示项目,以考查体育教师基本功,运动技能的考查项目则包括篮球、排球、足球、体操4项,基本体能项目包含立定跳远、引体向上(男)/实心球(女)、1000m/800m。考查项目众多,参赛教师普遍能力较强,要想取胜,只有靠两个字——“练”和“学”。

中小学体育教育教学涉及的项目广、内容多,且大部分教学内容都离不开教师的示范,这就要求体育教师不但要保持良好的体能,还要有丰富的运动技能,虽然不一定能做到“样样精”,但至少要做到“样样会”。因此,无论是为了保证日常教学质量,还是为了在基本功比赛中取得好成绩,都必须扎实练、系统练,年龄大不能成为“不会”或“不能”的理由。在31年的体育教育生涯中,笔者不断强化“功夫意识”,做到大众化运动“团队练”,冷门运动“偷着练”,小众项目“闲时练”,个人爱好“即兴练”,先后参加了社会篮球俱乐部和成人五人制足球俱乐部,开学后的周末上午,寒暑假的每天下午,都要前往球场训练,或是参加比赛“以赛代练”。随着年龄的增长,为了保障运动水平不退化,始终坚持运动技能的自我训练。

除了苦练和巧练,虚心学习也是提升运动技能的良方。如,足球运动中的绕杆运球原本是笔者的薄弱项目,为了在集训期间有所突破,笔者向足球专项青年教师虚心请教。经过观察分析,足球专项教师建议将单脚运球改为左右脚脚弓内侧运球,经过短期强化训练,绕杆运球成绩大大提升。又如,在市级选拔赛中,笔者的体操项目成绩平平,集训期间,在体操专项青年教师的指导纠正下,笔者的侧手翻扬臂动作和起立后的手位定型都得到了改进,在省级比赛中一举夺得体操单项全队最高分的好成绩。事实证明,只要虚心地学、勤奋地练,即便是“高龄”教师,体能、技能都能够满足大赛要求。

二、夯实基本功的深度,全面提升教学技能

本次四川省体育教师基本功大赛的教学设计考试题目是编写大单元计划和其中一个课时计划,笔者能在这项比赛中高分胜出,离不开数十年理论知识和教学技能的积淀,也离不开备赛期间集中强化培训的快速提升。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义教课程标准(2022年版)》]发布后,笔者反复学习,并在教学中践行“落实‘教会、勤练、常赛”“加强课程内容整体设计”“注重教学方式改革”等要求,选择和设计教学内容体现目标引领内容。在基本功大赛中,虽然在3个小时时间里完成大单元教学设计和课时计划难度较大,但凭借对《义教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扎实学习和灵活运用,有效将学、练、赛一体化教学等理念融入答卷之中,尝到了用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储备的甜头。

在参加省赛前的市级集训中,上午训练个人项目,下午训练集体项目,晚上则集中进行理论学习,重点研究大单元教学设计。在7天的强化学习中,为了让参赛教师吃透《义教课程标准(2022年版)》,备赛团队采取“各自突破,合作分享”的方式进行研读学习。在研读中华传统体育类运动长拳项目的教学提示的过程中,笔者起初总感觉内容多而杂,把握不住重难点。在与队友探讨的过程中,在《义教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学习资料上圈出了“打练结合”“打练并进”“打练合一”12个字,顿觉豁然开朗,这12个字的长拳教学策略简单易记,精练实用。之后在试写篮球、足球、武术等项目的大单元教学计划时,也尝试运用这种提炼要点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本次大赛的笔试中作答《五年级长拳大单元教学设计》的考题时,就得心应手了。对老教师而言,知识结构容易老化,教学观念容易落后,需要不断学习、持续更新。

三、夯实基本功的厚度,全面提升自身体能

身为体育教师,教学中不仅消耗精力,更消耗体力。近几年来,随着年龄增长,笔者更不敢放松体能方面的自我训练,总是把强化体能基本功作为一门必須持之以恒对待的功课。2017年4月,由于在篮球比赛中左脚跟腱拉断,接受手术治疗后需要较长时间的休养恢复。养伤期间,深知自己如果“养而不练”,体重必然增加,体形必然走形,体育教师的身体素质和职业技能都将大幅下降。因此,笔者为自己确定了“养而巧练”的训练计划,坚持通过跪式平板支撑、仰卧起坐等练习腹肌及核心力量;通过哑铃飞鸟训练胸大肌;通过单腿蹲、靠墙蹲等提升下肢力量。伤愈之后,体重未增,活力不减。体能方面的耐力训练非一朝一夕之功,笔者常年坚持将耐力训练与生活中的健身运动相结合,如,每周至少进行2次较长距离的晨跑、游泳、骑自行车等。

大赛是一面镜子,能照出光彩的一面,也能检验出问题所在。本届大赛中,引体向上项目失分严重,这虽然与疏于练习有关,但根源在于思想认识不到位。因为自己长期从事小学体育课教学,而小学阶段没有引体向上教学内容,学校也没有初中部,教学中派不上用场,从而忽略了练习。由此笔者认识到,小学教师应关注中小学教学内容的衔接,关注学生成长的连贯性,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持续养成,因此要从中吸取教训,剖析不足,扬长更需补短。经过本届大赛的洗礼,笔者将以“教到老,学到老,练到老”的积极心态迎接未来的机遇和挑战,继续提升专业理论修养、体能素质和运动技能,继续夯实基本功的广度、深度和厚度,永葆职业生涯青春,也为年轻教师做好表率。

猜你喜欢
基本功课程标准体育教师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背书是写作的基本功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练好“四干”基本功 争当人大出彩人
练好基本功,提升维修能力
梅兰芳苦练基本功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