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赛为“桥”提升体育教师专业素养

2024-04-14 18:20王成勋王林程逸群余金红郑雷
中国学校体育 2024年1期
关键词:基本功体育教师比赛

王成勋 王林 程逸群 余金红 郑雷

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及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进一步深化四川省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提高中小学校体育教育教学质量,四川省举办了首届中小学体育教师基本功大赛。本次大赛展示了参赛体育教师扎实的基本功和突出的专业能力,为全省体育教师树立了良好的榜样,笔者作为现场观摩教师被深深触动,激发了自我提升的动力。

一、以赛促“思”,体育教师专业素养再思考

比赛作为体育教师专业技能掌握效度的检验,不仅是一种挑战,更是一次促进思考、发展专业素养的机会和交流互助、协同提升的契机。体育教师需要具备扎实的体育理论知识和较高的运动技能水平,能够理解课程标准,具备优秀的教学能力。此外,还需能够与同事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具备高尚的職业道德等。

通过对本次基本功大赛的观摩和思考,笔者挖掘出比赛项目背后,对提升体育教师专业素养的深远意义。如,队列队形展示项目,是通过口令对行列组织结构与动作表现的指挥,在评审时看重的是技术动作的标准化和队列的统一性,而其背后的价值体现是令行禁止、协调统一、整体磨合、相互呼应。又如,武术展示环节是规定动作的套路创编展示,其中有队形的变换、服装道具的使用、创新的动作编排,评审时关注的是整体的精气神儿,而其背后的价值体现是对中国传统体育的高度认同和深度理解……分析这些比赛项目蕴含的教育意义,比赛对体育教师专业技能的提升,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改革的推动价值就凸显出来了。

二、以赛促“练”,体育教师基本功再提升

体育教师的基本功包括丰富的理论知识,娴熟的技术技能等。只有强化教师的基本功,才能在一线教学中拥有正确的示范动作、精练的语言艺术、严密的组织教学、多样的教学手段、高超的驾驭能力及深厚的知识储备。本次四川省体育教师基本功大赛由各市(州)教科所(院)负责组织代表队参赛,各市州通过区级、市级选拔赛选出参赛教师。通过层层选拔,各学校、区县、市州组织教师以赛代练,各校以比赛为契机,引导体育教师进行比赛内容的练习,强化体育教师的基本功和必备素养,而这些素养的提升离不开“练”。身体力行是体育教师的一大特点,在亲身练习中,教师们加深了对体育知识与技能的理解把握,运用身体示范验证和说明动作技术的正确性,有效提升了掌握及运用正确动作技术的能力。

三、以赛促“培”,体育教师专业素养再成长

本次体育教师基本功大赛特邀专家围绕课堂教学改革、大单元教学设计等主题,进行了专题讲座,为观摩教师提供了难得的学习机会。专家、名师对于先进理念的解读、优秀案例的分享,帮助一线教师更新和改变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了解适应当下学生发展所需的教学设计,以适应新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

举行相关培训与专家讲座,帮助青年教师理解培训的主题,生成问题意识,产生前置学习和思考。国家级培训一般涉及相关政策的解读和研究,如,关于《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解读讲座,帮助体育教师理解课程理念的6个方面(坚持健康第一;落实“教会、勤练、常赛”;加强课程内容整体设计;注重教学方式改革;重视综合性学习评价;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梳理其价值核心与整体思维构建,让体育教师在学习中获取顶层思维的构建方法。省市级培训更多关注热门话题和大概念,如,大单元的设计、多元综合评价、分层教学、体育作业设计等,这一层级的培训更多地为体育教师传达教育教学相关要求、注意事项、特色构建等,具有很强的实操性,可以帮助体育教师明确开展学校体育工作的方向和途径。区级培训多倾向于区域联动和前沿观点,如,项目式学习、主题式赛课、区域课题研究等,更加注重在实践中共同研究,教师可以更好地参与其中,以亲身实践促进快速成长。校级培训则常着力于“微”问题的解决,如,大课间场地的有效规划、课堂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提升策略、体能练习的趣味性设计等。无论是何种层级的教师培训,教师都应以教育教学中的具体问题为出发点,在专家引领下,对认知结构、思维方式和行动方式进行完善与更新,补充和丰富新知识、新技能、新理念,激发和唤醒潜在智慧和能力,力图以促进自身专业素质成长为核心目标,通过切身参与将培训内容落到实处,主动践行,以便获得更好的培训效果。

同时,培训不仅是外部给予,亦可以自我生成。首先,借助“区域联动”发挥共同体能量。学校内部的学习资源有限,为了促进青年体育教师更好地学习,借助校外或区域资源,通过校级共同体的构建,教研组之间举办小型技能比赛、“微”课题研究等,提高青年体育教师的教学技能、教学研究水平。其次,展开联盟互动。为了增强适应性,学校之间建立课堂项目联盟,通过“共享”理念促进体育教师个人能力的生成。如,“共享教学设计”,即教师之间进行主题内容教学设计后,运用各自的方式方法针对同一教学设计进行实践授课,共同反思教学,互补不足,共同提升。又如,“共享学生团队”,即在面对同一个班的学生时,不同教师通过不同主题内容的教学,比对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反思教学方式方法的适宜性,实现自我提升。此外,青年教师还可以通过“名师引领”进行提升。目前,四川地区各县级以上区域都建立了“名师工作室”,由优秀名师引领青年教师的发展。工作室的成员教师分别来自区域不同的学校,大家在名师引领下自我生成学习主题或研究方向,同时也根据学习和研究方向由工作室领衔人主导开展工作室内部的“微比赛”“小竞争”等,通过同课异构、同策异课等方式开展内部赛课活动;通过不同体育项目研究开展课堂教学策略“微论文”比赛等,达成互助交流学习,不断优化教学理念和方法的目的,促成体育教师在理论知识构建、课堂教学策略等方面的快速成长。

四、以赛促“教”,体育教师教学实践再反思

体育教师无论参加比赛、观摩比赛,还是聆听专家讲座,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促进教学水平的提升。在比赛、讲座中学习的新知识、新技能、新理念,应用于教学实践与教学反思中,积极开展集体备课、看课、评课、议课等主题的教研活动,以课堂观察、教学录像、专业引领、行动研究为反思手段,综合运用个案比较、录像分析、系统观察、反弹讨论等研究方法对教学实践进行反思剖析、归纳总结。

教师不能固守自我已有的经验模式与知识结构,而应有意识地从学生发展、教师发展、教育改革3个维度,与教师的知识和能力要求进行对照分析,逐渐清晰而准确地将发现的差距和问题表征出来,从而多方面、多维度地寻求解决对策,进而监控、调节自己的教学实践,逐步形成个性化的教学实践能力。

猜你喜欢
基本功体育教师比赛
背书是写作的基本功
练好“四干”基本功 争当人大出彩人
练好基本功,提升维修能力
选美比赛
比赛
最疯狂的比赛
梅兰芳苦练基本功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