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植教学基本功 提升内涵促成长

2024-04-14 18:20杨浩陈萍
中国学校体育 2024年1期
关键词:基本功课程标准江苏省

杨浩 陈萍

编者按:为推动江苏省青年体育教师加强基本功训练、提升专业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2023年11月21日—25日和12月5日至9日,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分别在苏州市和连云港市举办了体育与健康初中、高中学段的2023年江苏省基础教育青年教师教学和班主任基本功比赛。体育与健康初中学段的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是《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颁布实施一年多以来的江苏省第一次初中学段体育教师基本功大赛,本刊本期主要针对该学段的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进行专题组稿,呈现本次比赛的办赛思路、整体概况、亮点和改进方向,以及体育实践教学部分的优秀课例;并特邀本次比赛的评委和市区教研员分别就贯彻落实课程标准中结构化教学、体育大单元教学、“学、练、赛”一体化等理念的具体情况和区域提升体育教师基本功的路径方法进行分享,以期呈现江苏省践行课程标准、夯实体育教师教学基本功的经验举措,为全国各地开展此类比赛活动提供借鉴和参考。

2023年11月21日至25日和12月5日至9日,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分别在苏州市和连云港市举办了体育与健康初中、高中学段的2023年江苏省基础教育青年教师教学和班主任基本功比赛。为使比赛规范、统一,便于教师进行日常的锻炼与积累,两个学段的比赛均采用同一模式。本次比赛是《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颁布实施以来的首次江苏省大型赛事,也是《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颁布实施以来的第二次大型赛事,对加快推进课程标准下江苏学校体育课程建设、实现江苏省体育教师思想与实践的转型有着重要意义。

一、大赛搭建成长桥梁,一展风采不负韶华

本次比赛由江苏省教育厅主办,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承办,比赛按学段进行,各为期5天,来自全省13个大市的初中、高中各26名青年体育教师参赛。参赛教师为经江苏省13个大市的教育科学研究院严格依据江苏省教育厅制订的比赛规程和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小学教研室制订的比赛方案,经自下而上、层层选拔的初中、高中各26名获各市基本功比赛一等奖的优秀青年体育教师。本次比赛共设置教学设计与课件制作、评课、粉笔字与语言表达、运动技能(规定项目)展示、广播操与武术操、队列队形、运动技能(自选项目)展示和课堂教学展示8个项目。

(一)开幕式造氛围,乡音真情显人文

在初中和高中两个学段比赛的开幕式上,协办地苏州高新区、连云港市的中小学生代表用彰显体育教育教学成果的体育类节目拉开了开幕式的序幕。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陆岳新亲临比赛现场并致辞,赋予了比赛使命感、荣誉感和责任感。

为选手们特别设计的选手入场式,不仅有用乡音带来的自我介绍和热情的邀请,还有体现美好情感的情景短剧,体现了选手们的灵动和艺术素养。评委的整体亮相与个人介绍更凸显了比赛的专业性、规范性和人文性。选手们和专家评委,以及线上、线下观摩的教师在温馨、和谐、轻松的氛围中相见、相识,拉近了彼此的距离。

(二)理论之战见内涵,丰厚底蕴自日常

理论功底是支撑体育教师做好体育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体育教师必备的基本素养,需要教师长期坚持积累与练习。本次理论比赛的内容有教学设计与课件制作、评课、粉笔字与语言表达,均为体育教师的日常体育教育教学必备技能。

教学设计与课件制作不仅要根据课程标准对所选课题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还要能够制作出图文并茂、工整美观、交互便捷且能更好地辅助于教学的课件。这就需要参赛教师在赛前认真学习课程标准中的相关内容要求,搜集相关素材,并且学练信息技术本领。在这一环节,参赛教师根据课程标准中的“内容要求”“学业要求”,参考“教学提示”,结合“加强课程内容整体设计”“注重教学方式改革”等理念,以及在平时反复练习的信息技术,设计出了与生活相结合、教学手段丰富且互动性强的理论课。

评课是观看一节录像课,根据课的情况在40分钟内写出500字以内的评课稿。主要考察选手对课程标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对体育教育教学规律的掌握以及文字表达水平等。在这一过程中,选手们需要在听课过程中结合对课程标准以及对所授内容的理解,通过观察与思考形成科学、客观的观点。初中、高中两个学段的参赛教师在评课中能较灵活地运用课程标准理念,从“学、练、赛、评”以及“大单元”“结构化”“体能练习”等方面对所观看的录像课进行评价,评课有深度。

粉笔字与语言表达是教师最基本的课堂教学素养。在这一参赛环节,需要选手们对所设计的健康教育课以模拟课的形式呈现。首先要求教师在10分钟内,先用粉笔书写自己上课的课题,再根据自己的教学设计与课件,在没有学生的场景下采用模拟上课的形式进行展示。选手们着装整齐,精神面貌良好,语言表达清晰流畅,抑扬顿挫,体态语言彰显了体育教师的阳光与自信,并能做到此时无“生”胜有“生”,个个眼里有学生。通过一个个精心设计的问题、辩论、游戏、视频、道具等,层层推进课堂教学,达成学习目标。值得一提的是,多数选手的讲课时间能精确到最后一秒,充分说明了教师对课堂时间的把控性,体现了其平时丰富的积累和认真的参赛态度。

(三)专业技能露真功,矫健身姿亮风采

专业技能展示是最能凸显体育教师基本功特点的项目,也是体育教师能否在体育课上做出正确、优美示范动作的基本素养。

1.两操、队列好风貌

广播操《舞动青春》、武术操《英雄少年》动作整齐划一,精神饱满,充满活力。队列展示时选手口令响亮、表达正确、配合默契,以挺拔的身姿、规范的动作、合理的路线展现了体育教师良好的精神风貌。

2.规定动作亮专业

在规定项目体操(技巧)、体操(器械)项目中,漂亮的鱼跃前滚翻,利落的杠上分腿坐,將体育教师的专业性展现得淋漓尽致。田径项目中极具挑战的挺身式跳远、优美的三步过栏技术的呈现是选手们赛前经过无数次练习和汗水浸泡而成。

3.自选项目巧编排

自选项目是选手将2种以上的项目巧妙地编排在一起,并配上音乐或视频,进行现场呈现。选手们“绝活”与特长共展,主题与表演巧相融,喝彩与惊叹声在赛场上此起彼伏。选手们不断地在不同的项目和角色间切换,就连换衣服都被设计进了运动情境中,刚柔并济的“太极书法大师”,白衣甩落后,又马上化身为身着迷彩、勇猛无敌的特种兵。多变的个人角色,精妙的情境编排,既有家国情怀,又体现了个人特长和特色。

4.聚焦课程标准新要求,依标施教新气象

实践课比赛占总成绩的45%,也是选手们花更多时间,经过精心设计、反复打磨的一项比赛内容。选手们既要在课程标准理念的基础上进行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体现大单元(模块)教学思路,以及“学、练、赛”一体化、体能练习的安排等,还要根据协办学校的学情因材施教。在目前各地各校教学内容尚未完全统一的情况下,难度可想而知。但选手们能够灵动处理、巧妙应用,用他们的智慧和无畏的挑战精神,诠释了江苏体育教师对课程标准下体育教育教学的深度理解与实践,呈现出了江苏学校体育课堂“依标施教”的新气象。

5.赛后感言悟真谛,千锤百炼玉汝成

比赛宣布成绩前,特别安排了选手谈比赛感受的环节,除了对关心自己比赛的领导、同事以及家人、朋友表示感谢外,他们更多的是对自己在准备比赛和比赛过程中的感悟。诚如一位选手在比赛过程中所说:“比赛到现在,我觉得结果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我成长了!”也有选手在朋友圈表达“尽力了,江苏省第二名,继续努力向一等奖学习!”这种阳光向上的心态在所有选手身上都有所体现。这种认识和心态同样也是一种财富,它将会引领年轻的选手们积极阳光地面对今后体育教育教学事业的每一天,更会影响更多的学生向阳生长。

二、正视问题科学分析,落实举措重在提高

(一)强化育人观念,提高学科深度

作为体育教师,要树立“以体育人”的观念,并将之贯穿体育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以体育人”不仅指心理品质和体育精神、体育道德、体育品格等体育品德所包含的内容,还包括对动作技术原理的理解与应用,即“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这也是综合素养的重要体现。尤其对初、高中阶段的学生,要通过体育课堂教学、体育活动使学生知道做什么、为什么做、怎么做。在本次比赛中,学生虽知道“做什么”,但“为什么做”“怎么做”这方面的体现还有待提高。另外,虽然参赛教师关注了结构化教学、练习密度、练习强度和“学、练、赛”一体化等课程标准中的理念与要求,但对在学练与比赛环节中出现的偶然生成机会未能适时把握,对学生进行团结协作、勇于拼搏等思想教育和教育教学的深度挖掘不足。

(二)增设全员评判,拓宽参与广度

比赛过程中,多数观摩教师仅是“观摩”,而比赛只是一种途径,如何通过比赛,以点带面,达到全员提高的目的才是更重要的。这需要拓宽参与的广度,让所有观摩教师都积极行动起来,既是观摩,更是培训,对此,在今后的比赛过程中,可以安排全员评判,给观摩教师布置任务,让所有观摩教师都行动起来,不仅看,而且还要思和评,发挥“鲢鱼”效应,带动更多的教师在参与中收获,在收获中成长,真正实现以赛促研。

(三)介入人工智能,确保评判准度

信息化时代,人工智能的介入在很多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体育教育教学领域也不例外,如对人体动作的判断、对运动强度的监测等。在基本功比赛中,可以尝试在规定项目、自选项目等个人技能展示项目中使用人工智能方式远程传输视频,聘请高校专业教师进行双盲评判,得出数据,确保评判的准确度和专业性,使比赛更具公开、公平性。此外,还可以使现场评审专家抽身出来分散到其他项目的评判中,从而缩短比赛时间,提高比赛效率。

(四)重视调控引领,丰富授课内容

通过专家团和观摩团对比赛中需要提高与改进的方面进行即时评价与引领完善比赛机制,使该项赛事日趋完善。如,赛前对实践课教学内容进行合理调控与科学引导,避免个别项目出现“空白”或某些项目过于“热门”,通过“目标引领内容”的设计使教学内容更有指向性,使教学形式“百花齐放”。同时,使选手们的表现既有规定性又有自主性,赛中对选手的表现进行适时评判,能够有利于选手和观摩者有针对性的提高。

综上所述,2023年江苏省基础教育青年教师教学和班主任基本功比赛(初中、高中体育与健康)对推动课程标准在江苏省的落实、更新体育教育教学理念、定位新时代体育教师的角色有着重要意义。同时,更明确了扎实的基础理论与良好的实践技能是体育教师的必备基本功,二者缺一不可。此次比赛呈现出了江蘇学校体育依标施教的新指向,在新时代、新课标、新课堂中,全体江苏学校体育人将携手前行,共创江苏学校体育的新篇章!

猜你喜欢
基本功课程标准江苏省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背书是写作的基本功
江苏省交通图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练好“四干”基本功 争当人大出彩人
练好基本功,提升维修能力
江苏省政区图
梅兰芳苦练基本功
江苏省纪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