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视角下初中物理教学的创新策略探究

2024-04-14 02:43慈习欣
关键词:教学活动物理微课

慈习欣

摘 要:在课程改革工作持续深化推进的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学工作不仅要注重对基本知识技能的讲解,同时也要将传统文化内容有机融入其中,在促进物理教学和传统文化结合的同时,促进学生物理素养和文化素养的提升。本文主要对传统文化视角下初中物理教学活动的策略进行讨论,以供参考。

关键词:传统文化 初中物理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4.02.041

依托传统文化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既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增强青少年学生文化自信的需要。与此同时,《完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地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课程教学活动要将传统文化内容有机融入其中,这既是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的必然要求,也是助力传统文化传承和发扬的有效途径。

就初中物理这门学科而言,其中蕴含着非常丰富的传统文化内容。其知识点相较于其他学科更为抽象和晦涩,如果只用讲解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很难理解,这也使得很多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着较为严重的畏难心理,不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师在教学中将传统文化内容有机融入其中,不仅能够使得物理知识在联系学生实际生活的基础上,以动态直观的方式展现出来,从而将抽象晦涩的物理知识变得更为浅显和易懂,并且能够让学生在物理学习中感知传统文化魅力的同时,促进学生文化品位的提升,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在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中成为时代的新人。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内容,将其有机融入课堂活动中,在拓展物理教学深度的同时,促进物理育人价值的发挥和彰显。

一、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课程改革目标的达成

在新課程改革不断深化推进的背景下,教学活动的目标已经不仅仅局限在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上,而是更加关注学生在情感、态度和能力方面的综合发展。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将传统文化有机融入其中,能够在深入挖掘优秀物理教学资源的同时,以开放、共享为引领,从优质教学资源出发,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深化发展。

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引入传统文化内容,既是对新课改要求的积极响应,同时也是从学生的实际认知出发,立足教材内容以及弘扬传统文化的要求,结合实际学情,引领学生自主对物理知识展开探究,让学生受到来自传统文化的浸润,助力课程改革目标的顺利达成。

(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在传统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占据着教学中的主动权,通过演示、讲解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只能够跟随教师的思路走,这对于学生理解知识、提升能力较为不利。在传统文化视角下,教师能够使得物理学习不仅仅局限在课本中,而是可以将书本中静态的物理知识,结合传统文化内容以直观化、动态化的方式呈现出来,增强物理教学的趣味性,从而在调动学生参与兴趣的同时,促进学生以更为积极主动的姿态参与到物理学习中。

(三)有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

在强调文化自信的背景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将传统文化作为有效抓手,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育人价值,在丰富物理课堂内容的同时,使得学生在学习中感知来自传统文化的德育渗透,从而帮助自身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在深入学习中促进自身民族认同感的不断提升,以及荣誉感的有效增强,实现高品质、高效能初中物理课堂的构建,同时为学生的全面、综合发展做好铺垫和准备。

二、初中物理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理念有待转变

在文化强国、文化自信的背景下,教师在学科教学活动的开展中要积极响应融入传统文化的号召。然而,在实际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大部分的教师仍然深受应试教育思想理念的影响,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成绩的提升仍然是最关键的,而传统文化的内容对于学生成绩的提升并没有明显的作用。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并不会将过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传统文化的挖掘和利用上,即使在课堂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教学的内容,也仅仅简单地将其作为素材进行呈现,不仅没有使得传统文化育人价值得到发挥,并且课堂教学效果也没有达到预期目标。

(二)传统文化内容选择不当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也有部分教师尝试将文化内容融入其中,但是无论是传统文化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活动的设计,都是教师根据教学大纲以及教学经验来确定,完全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有的主体地位,也没有立足学生的兴趣关注点进行优化设计。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参与物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会显著降低,使得传统文化的融入过于肤浅、流于表面。

三、传统文化视角下初中物理教学的开展

(一)立足课堂导入,融入传统文化

导入是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不仅有利于激发和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并且能够为后续教学活动的开展起到一定的铺垫作用。传统文化作为优质的教学资源,和学生的日常生活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教师借助传统文化来进行课堂导入,能够在拉近学生同物理学习距离的同时,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建构。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将传统文化应用在课堂导入环节,从而进一步丰富课堂内容,并集中学生的课堂注意力,为后续教学活动的开展做好足够的铺垫和准备。

比如,在教学“平面镜成像”相关内容的时候,笔者是这样进行课前导入的:古人有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中国上下五千年,我们的先人每天都离不开平面镜,我们的传统文化中也有对平面镜的记载。那么,镜子里的像有什么特点?像的形成又蕴含着什么样的光学原理呢?教师结合传统文化内容,设计相关问题顺势引入教学内容,并且以问题驱动学生通过实验对平面镜的成像特点以及光的作用展开探究。通过上述课前导入的方式,教师一方面可以借助传统文化内容拓展物理教学的范围,让学生浸润在传统文化中展开思考,另一方面能够有效激发和调动学生参与物理实验探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此促进后续学习活动效率的提升。

再如,在教学“透镜”这部分内容的时候,筆者首先借助微课进行导入为学生播放了两段微课视频:视频1主要呈现的是一个人拿着装满水的透明杯子去观察近处的字,从侧面看的话,字是变大的,但是从上向下的看的话,字又变小了;视频2呈现的是小朋友看金鱼的画面,当小朋友透过鱼缸看金鱼的时候,发现金鱼很大,但是当金鱼从鱼缸中被捞出,却没有透过鱼缸看时那么大。在共同看完微课视频之后,笔者提出问题:“上面两个视频中的场景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事情,但是,为什么会这样呢?该怎样做出解释呢?”在此基础上继续借助提前做好的微课视频延伸关于我国古代关于透镜的记载:“小人常有四镜。一名圭,一名珠,一名砥,一名盂。”并且告诉学生我国在透镜成像这一领域取得了非常高的成就,以此实现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心的目的。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师不仅进一步丰富了课堂导入的手段,并且在帮助学生初步理解相关知识的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对于物理中的传统文化产生更为深入的感知。

(二)立足实验教学,融入传统文化

物理实验教学的开展是为了引领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的形成过程,同时帮助学生了解物理知识和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从而使得学生能够在现实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问题。然而,处在初中阶段的学生在理解、应用物理知识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难度。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就可以立足传统文化视角,同时辅以多元化实验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突破物理学习中的重难点,在降低知识理解难度的同时,提升实验教学的成效性。

比如,在教学物体浮与沉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潜水艇和鱼在水中浮沉的原理和方式从根本上又是不同。针对潜水艇而言,其浮沉过程的实现主要是借助水舱排水;而鱼主要是通过自身体积的改变。但是很多学生在学习中对于二者的原理无法理解。因此,为了帮助学生突破学习中的重难点,更好理解物体浮沉的原理,笔者首先借助实验微课生动、直观地展示了上述两种性质不同的浮沉原理,视频中当潜水艇的水舱中被注入适当水之后,潜水艇发生下沉,当水舱中的水逐渐被排出,潜水艇就会随着重量的减轻而浮出水面,在这个过程中,潜水艇的体积并没有发生改变,变得是整体的重量。接着教师继续通过微课视频向学生展示鱼的潜浮,视频中以塑料瓶的外围包裹气球用来模拟鱼鳔,并且利用注射器进行吸气和排气,让学生看到鱼的浮沉方式。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视频中,鱼模型前后的重量并没有发生改变,改变的是鱼鳔体积。为了使学生对于浮沉条件产生更进一步的认识,笔者在学生观看完微课视频之后,接着以传统节日中煮汤圆的行为为例,为学生解释为什么汤圆下入锅中后,经过加热之后就会漂浮上来,其原理同鱼鳔是一样的,都是汤圆体积发生变化而后上浮。通过对上述微课实验视频的直观对比,教师能够帮助学生实现对于浮沉原理更为深入的理解,在突破课堂所学重难点的同时,也能够将复杂的知识变得更为浅显和易懂,激发和调动学生参与物理实验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无形中建立物理同生活的联系,并且渗透传统节日的内涵,在拉近物理同生活联系的同时,促进学生文化自信心的树立。

针对“杠杆平衡”这部分内容展开教学的时候,笔者直接在微课中添加实验原理、实验目的以及实验过程等内容,并且借助多媒体设备播放微课视频,在学生认真观看的过程中,笔者结合视频中的内容进一步讲解和分析“杠杆平衡”,让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清楚掌握实验中的每个细节,并且结合相关内容提出问题:“杠杠平衡条件是什么?”学生在充分理解实验原理的基础之上,有效突破其中的重点和难点。与此同时,笔者在学生进行思考的过程中,又通过微课视频为学生演示“吊杆”这一古代灌溉工具,视频中的“吊杆”由一个竖直的架子和一根细长的棒子组成,棒子一端绑有石块,另一端挂水桶,用它来打水可以省下很多的力气。结合上述两个微课视频,学生展开实验探究:

1.找出“吊杆”的支点、动力、阻力,画动力臂和阻力臂;

2.为什么“吊杆”提水省力?

3.如果更换支点,是否会更加省力?

通过上述实验探究活动,学生对于杠杆平衡的原理产生了更为深入的认知,并且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在增强学生对于传统文化认同感、提升文化自信心的同时,促进学生物理素养的深化发展。

(三)立足传统文化,拓展课外学习

在新课程深化改革不断推进的背景下,教学活动的开展不能够仅仅局限在课本内容中,而是要适当进行拓展,引领学生在实践探究中促进自身科学素养的不断提升。基于此,笔者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布置相关的物理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传统文化和物理学习的结合方式。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以“曹冲称象”这一经典文化典故为例,让学生在课后自己尝试通过小船以及沙土将上述实验情景进行模拟,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师不仅能够使得学生理解“浮力”这一抽象的物理概念,并且也能在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同时,促进学生科学思维的进阶发展。

此外,在课后实践中,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尝试完成指南针的制作,这就需要学生在课下自己收集和整理关于指南针的相关资料,这不仅能够进一步帮助学生认识我国的四大发明,感受古代的智慧成果和科学技术,并且能够增强学生对于物理概念的感知,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物理学习思维,引领学生在思考中,促进自身探究能力的提升,在实践中促进自身科学素养、综合能力的提升。

总而言之,在新课程改革工作持续不断深化推进的背景下,教师在初中物理教学工作的开展过程中,要重视传统文化的融入。因此,教师要积极响应教育改革的要求,充分发挥传统文化教学的优势和价值,在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促进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革新与转变,引领学生以更为积极、主动的姿态参与到物理探究中,在提升自身物理素养的同时,增强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增进对文化的认同感,树立起传承文化的意识,自觉承担弘扬民族文化的责任,从而让物理学科育人的作用得到发挥,让物理教学更具深度和广度。

参考文献:

[1] 李静、张睿《“教,学,评一致性”理念下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以“升华与凝华”教学为例》,《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21年第15期。

[2] 杨楠、程琳《STEAM教育理念在人教版初中物理教科书中的渗透运用研究——以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科书为例》,《新课程导学》2022年第1期。

[3] 毕金亮《“双减”背景下初中物理学业水平考试备考复习策略——以“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复习为例》,《学园》2022年第22期。

[4] 黎雪、陶丽兰《核心素养导向的初中物理单元复习课4+N教学模式应用——以“声音与环境”单元复习课为例》,《广西教育》2022年第10期。

[5] 林雪萍、李宗伦、方一颖、郑渊方《基于STEM教育的初中物理综合实践活动——以“研究奇妙的云悬浮”为例》,《中学理科园地》2022年第6期。

[6] 孙婷婷、胡仓兵、王峰《浅谈STEM-PBL教学模式在初中物理中的应用——以“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教学为例》,《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21年第27期。

[7] 黎雪、陶丽兰《核心素养导向的初中物理单元复习课4+N教学模式应用——以“声音与环境”单元复习课为例》,《广西教育》2022年第10期。

[8] 何斌、吴先球《ARCS动机模型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升华和凝华”的教学为例》,《物理通报》2023年第1期。

猜你喜欢
教学活动物理微课
只因是物理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处处留心皆物理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三脚插头上的物理知识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