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传统文化,优化初中生物教学

2024-04-14 03:01王飞
关键词:生物传统文化

摘 要:为了开阔学生的视野,初中生物教师应将传统文化渗透其中,这一策略不仅给学生提供了学习生物知识的动力,也强化了学生对生物知识以及传统文化的认识与了解,进而提高了学生的文化素养。此外,教师将生物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可以为学生提供新的学习支点,促使他们提高学习效率。所以,在初中生物课程的素质改革教育中,教师应该切实开展实践研究,将传统文化融入教学中,重视具体的教研工作。与此同时,教师还应制定针对传统资源挖掘与开发的策略,以促进传统文化与初中生物课程的融合,真正为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传统文化 初中生物 融合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4.02.045

生物是一门人文自然科学。教师将我国现代前沿科学技术与中华民族传统的文化有机结合起来是现代教学研究的一种重要趋势。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将传统文化与生物教学相融合,能够极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下,学生们能够深刻体会并认同传统文化的内在精神和力量。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应对传统文化的融合策略进行分析,制定完善的教学计划,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初中生物教育与传统文化结合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对传统文化中的生物知识了解不足

初中生在学习生物知识时,对于谚语中涉及的内容较为了解,但对于古代诗词中涉及的生物知识却很陌生。谚语一般是人们根据生活经验总结而来的,所以谚语更加口语化,学生相对较易理解。不过,古代的诗词则有所不同,诗词包含固定的韵律,是作者表达情感的载体,相对较深奥,需要一定的文学素养才能理解。古诗词年代久远,学生理解起来常感困难。古诗中所蕴含的生物知识也令学生难以理解,因为这些知识需要基本的生物基础才能分辨。所以,初中生对于各种传统文化元素中的生物知识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困难。与此同时,现代社会十分复杂,学生很容易受到网络游戏的影响,不再愿意关注和积累传统文化中的生物知识。

(二)对中学课本中的传统文化元素关注度不足

教师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学生也更容易接受此类知识。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并没有充分重视课本中的传统文化,因此无法有效地将传统文化应用于生物课堂中。与此同时,教师对于课本中的传统文化知识关注不够,未能将其运用到教学中,导致学生无法通过课本获取传统文化知识。因此,生物教学与传统文化之间的结合不够密切,这使得学生对于生物知识和传统文化的融合形成了一定的抵触心理。另外,初中学生对于生物常识的积累也相对不足,这直接导致他们无法完全理解书本中所介绍的各种生物知识。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们会逐渐对教科书中添加的文化知识的探究兴趣大大降低,也会影响他们对中学生物知识的高效学习。

(三)教师和学生缺乏应用传统文化的信心

在初中生物课堂中,运用传统文化开展教学这一方法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传统文化可以对初中学生的生物知识学习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同时也可能给学生增加学习的负担。在此教学理念的影响下,部分教师对于传统文化与生物知识的融合研究较少,学生主动学习意识难以提高,导致学生的传统文化思维以及融合探究兴趣较低。

(四)教师在生物课堂中对传统文化的应用不足

目前的初中生物教学中很少融入传统文化,教师对课本中的传统文化关注不足。初中生物教师对于将传统文化元素应用于生物教学的意愿不强,认为传统文化与生物学的联系不大,因此忽视了其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因为生物教师较为重视对生物专业知识的教学,对于传统文化知识的储备不够,导致他们在教学中无法充分探究传统文化与生物知识相融合的方式。

二、初中生物课程中渗透传统文化的价值

(一)丰富课程资源,激发学生生物学习兴趣

在以往的生物教学过程中,传统的教学理念导致教师对生物教学的研究以及生物教学与传统文化的融合研究较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学习意识难以提高。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过度关注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忽视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提高以及知识运用与融合能力的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生的学习成绩虽然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提高,但学生的人文素养难以得到同步提高。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将传统文化与生物教学进行融合,能够丰富生物课程内容,强化学生对生物知识的了解,同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学习主动性也得到了强化。

(二)凸显文化内涵,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在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下,学生只能学习固定的学科知识,这仅仅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成绩,但没有接触到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特别是在初中生物课程中,学生很少有机会接触传统文化的内容,这导致现阶段的大部分学生对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知之甚少,长此以往,将不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在素质教育改革实践中,教师可以实现传统文化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有效渗透。通过突出特定的文化,将其与相应的生物知识相结合,教师能够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深刻体会文化的内涵,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知。这样,他们才能够成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者与继承者,并在强大的文化自信的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三、初中生物课程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教研方向

(一)将中华民族精神融入课堂教学

教师可以收集一些与中华民族精神相关的相关内容,在实际教学中巧妙利用这个优势来开展中华民族精神教育,这对于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塑造理想信念非常有益。我国国土辽阔,资源丰富,植物品种繁多,同时还有稀有的藏羚羊、熊猫、水杉、银杉等物种。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宝贵且丰富的资源来进行中华民族的精神教育。在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使他们了解到我国独特而宝贵的资源,从而增强他们对自身生活环境的关注,并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

众所周知,袁隆平先生是我国杂交水稻的奠基人,为稻米产量的提高做出了卓越贡献,这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中华民族精神具备丰富的教育潜力,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发掘这些资源,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激发他们为国家增光的责任感,促使他们不断发展成为拥有知识、技能和爱国精神的卓越人才。此外,教师还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以李时珍为例,他耗费了近30年的时间才完成了《本草纲目》这一部著名的中医学巨著。而水稻之父袁隆平则每天都在泥泞中往返穿行,忍受着炎热的阳光,花费了10多年的时间解决了杂交稻的问题。从古至今,许多研究生物的学者凭借卓越的智慧和勤奋的精神,为人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学生也应通过学习这种自力更生的精神,实现自己的全面成长。

(二)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知识

初中生物教材目前主要涉及的传统元素是古诗词,只有很少的俗语和小故事。而古代科技、医药学、美术绘画和先秦古籍则几乎没有涉及。教师在开展相关的教学时,应该注重整体规划,适当地融入传统元素。这样的教学内容更具有针对性,可以直接作为“思考”和“讨论”的重要章节,同时,教师也可以将其系统地融入单元同步思考练习中,从而增强学生对问题解答的整体理解和印象,也可以将有时效性的内容安排在课后作为补充阅读,从而增强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深入理解。这样的安排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同时强化学生的综合理解能力。例如,在《山海经》的第一节中已描述了凤凰和毕方鸟的外貌特征,教师可以考虑将其添加到课后阅读训练部分,作为巩固这两节学习内容的补充资料。另外,在《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课后练习中,教师可以运用寓言故事“庖丁解牛”,以帮助学生理解和区分这两者。

(三)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融入生命安全教育

人们都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重视和珍爱生命一直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有些学生因为缺乏生命安全教育而成為校园暴力的受害者。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将生命安全教育贯穿其中,使学生对生命产生更深的认识和关注。为此,教师可以从多个角度开展这方面的教育,让学生真正理解、感受生命的重要性,并珍视生命,学会友善平等地对待他人和周围的一切。

1.重视生命教育

生物教材中包含大量关于繁殖和发育的知识,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可以尽力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关于生命的内容,感受鸟儿生长发育、花儿生长的整个过程。这样,学生才能更加珍惜有限的生命,关心他人。以人类的生殖和发育为例。教材指出,每当正常男性射精时,可以一次性释放上亿个精子。然而,当精子达到女性输卵管时,只有几千个精子能够存活下来。此外,只有最健壮成熟的精子才能成功与正常卵子结合。教师可以通过这个内容教导学生,让他们意识到每个人都是特殊、重要的存在,应学会尊重和欣赏他人。当面临困难和挑战时,学生需要有足够的自信。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这一概念,教育者可以详细介绍精子和卵子的结合过程,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2.教授身心健康和安全知识

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和知识的特性,引导学生塑造正确的身心健康观,并将其贯彻到现实生活中。以《青春期》为例,教师可以根据教材中的知识,正确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青春期的问题和特点,在了解自己的同时,懂得欣赏、尊敬他人,从而健康、安全地学习和生活。

(四)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融入人文情怀

古诗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古诗中含有深厚的人文情怀。教师将其运用在初中生物课堂中,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合理地引入诗词名句的素材,能够使课堂教学更加丰富多样。日常生活的知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他们更充分地理解所学知识。同时,教师正确引导学生从历史人文角度进行独立思考,并合理运用人文情感,提高初中生物教学的效果。

当教师教学“两栖动物的繁殖与生长发育”时,可以引导学生接触相关诗歌作品,例如:“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教师将古诗文引入教学中,提出与诗文相关的问题,能够有效地指导学生开展逻辑思维活动。这种引入方式有助于学生利用社会经验进行思考和回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

教师在教学“飞禽生殖与发育”时,可以灵活地结合白居易《钱塘湖春行》的名句,让学生在学习白居易描写的春天景色时真实地感受到鸟的形象,引导学生思考小鸟的“争树啄泥行为”。这样,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对这一课题进行深入探索和实践研究。在中学生物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利用人文情怀开展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发现日常生活中的奥秘,加深学生对日常生活知识的理解。

(五)增加教师与学生的传统文化知识储备

在教学中,教师需要灵活运用优秀的传统文化,并加强自己的知识储备。“学问渊博”不仅体现在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掌握上,还体现在对其他课程的掌握上。丰富的课后延伸活动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措施。教师在学校就可以组织开展国学大讲堂,学校可以邀请相关的专家,赏析古诗词,详细地介绍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科学技术,解读家喻户晓的经典诗词和醒世箴言。专业教师和学生可以共同听课,提升教师在专业教学方面的能力和经验,加强教师对传统教育课程的理解。教师将传统知识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能够促使学生提升文学素养和学习积极性。

教学活动是教师有目的进行教学规律探寻和总结的一项活动,具有探究性、创造性和验证性。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注意根据教材中每节生物课的教学内容,探讨如何将传统学科元素与实践相融合。教师可以运用不同的教学表现方式来实现这一目标,并结合当代初中生物课堂的新教学理念,将传统文化融入教学中。比如,在进行现代食用菌教学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详细准确地模拟古代酿酒的相关技术;又如,在教学血液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引入古代的医术。教师通过认真研究课堂教研活动的形式,就能够在课堂上游刃有余。

总而言之,在中学生物课的教学中,教师将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入,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和研究热情,提升他们的创新能力。这样的做法能提高学生的研究欲望,并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生物知识奠定基础。然而,教师将传统文化融入初中生物教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首先,教师要深入学习和理解传统文化的精髓,掌握传统文化中的生物学知识;其次,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将传统文化中的生物学知识和技能以情景模拟、实验操作、讨论交流等形式呈现给学生;再次,教师要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最后,教师要开展课题研究,探讨如何将传统文化更好地融入生物教学。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认识到优秀传统文化与生物知识之间的紧密联系,使学生深刻体验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形成爱国意识,提升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 马英元《传统文化融入初中生物教学应用的研究》,《吉林教育》2023年第28期。

[2] 杨瑞《初中生物教学中应用中国传统文化的策略研究》,《中华活页文选(传统文化教学与研究)》2023年第8期。

[3] 梁伟铭《传统文化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中学教学参考》2017年第11期。

[4] 阳银华《中国传统文化与初中生物教学》,《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9年第2期。

[5] 林明基《解析初中生物教学中中国传统文化的应用》,《文理导航》2020年第7期。

(王飞,1990年生,女,汉族,贵州纳雍人,硕士研究生,中学一级,初中生物教师)

猜你喜欢
生物传统文化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上上生物
年味里的“虎文化”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第12话 完美生物
老传统当传承
谁远谁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