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草木染在小学美术社团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2024-04-14 03:01丁娟
关键词:草木社团教学活动

摘 要:草木染是我国一项古老的传统工艺技术,草木染技术蕴含着极为浓郁的传统文化意蕴。本文主要就传统草木染在小学美术社团教学中的实践展开探究,正确认知传统草木染在小学美术社团教学中的实践价值,分析传统草木染的艺术特征,提出感知传统草木染的魅力、增强学科人文精神、创建和谐教育课堂等措施,旨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实现草木染融入小学美术社团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可以欣赏并体会传统草木染所具备的艺术价值。

关键词:传统文化 草木染 小学美术 社团教学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4.02.048

在开展小学美术社团教学活动时,教师要以新《课标》所推行的教学要求为指引,充分开发美术资源课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热情。传统草木染对于学生来说具有极强的吸引力,产生的教学效果会比较显著。在开展小学美术社团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把传统草木染融入其中,利用这一形式提高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使民间教育能够和学校教育保持同步的发展状态,让学生可以获得民间艺术的滋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草木染的艺术特点

草木染主要是要用一些天然的植物叶片、花瓣等提取染料,这项传统工艺技术较为古朴,能够充分展现出我国优秀中华民族文化与智慧的色彩,无法被其他物质所替代。草木染美感较强,能够加深学生对于美的理解。草木染的染料可以自然降解,色素分解,回归自然,符合我国当前所推行的绿色环保发展观念,同时也是传统文化中的闪光点。

二、传统草木染在小学美术社团教学中的实践价值

首先,教师将传统草木染应用至小学美术社团教学活动之中,能够进一步推动小学美术社团教学的改革进程。教师要拓展教学资源,借助自然资源以及社会文化开展社团教育活动,将优秀民族文化和传统美术相融合,凸显出其具备的艺术性等特征。草木染和美术社团教学发展需求契合度会比较高,学生在尝试制作过程中,往往会获得更为新奇的体验和感受,锻炼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在小学美术社团教学活动当中,传统草木染提取以及应用的材料随处可见,安全系数较高,能够满足各个阶段小学生的认知需求,教师利用艺术的形式正确引导学生,使其可以获取丰富的视觉感受,形成保护自然环境的思想,开发美术社团教学活动资源与内容。

其次,传统草木染应用至小学美术社团教学活动当中,能够提高学生民族自信心。草木染呈现出的民族特性较为显著,和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较为密切。随着我国传统草木染技术的发展,成为一类新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以,教师在开设小学美术社团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将传统草木染渗透融合在社团教育中,可以让学生在内心深处有所感受,引导学生体会文化的繁荣,增强学生的自我认同感以及民族自信心,完善学生人格,让学生感受传统草木染的奥妙以及魅力所在。

最后,传统草木染在小学美术社团教学中的实践应用能够补充社团教学的内容。草木染高度贴合新《课标》所提出的教育目标,使民间艺术能够转变成为社团教学资源,为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理论支撑,教师可以选择更为丰富的教学运用案例,具有更为积极的现实意义。传统草木染技术将科学性以及艺术性相结合,草木染技术能够拓宽学生视野,增长学生见识。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和能力,实现德育的目标,激发学生对于传统草木染的热爱之情。

三、传统草木染在小学美术社团教学中的实践原则

第一,前沿性。在开展小学美术社团教学活动时,教师需要充分借助传统草木染,用其填补美术手段方面的不足。第二,时代性。丰富创新传统草木染技术和美术社团教学融合的实践方式,丰富实践内容。第三,参与性。在美术社团教学中,传统草木染的应用需要坚持参与性的原则,以学生当作教学的主体,使学生拥有更为丰富的参与机会。在开展小学美术社团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展现出其所具备的引领作用,引导学生学习美术知识,对传统草木染知识进行内化和实践,从而创建良好的教育氛围,促进学生综合素质以及能力的发展。学生可以在日常的社团活动当中体会草木染工艺的魅力,增加学生动手实践机会。第四,直观性。在应用传统草木染时,需要凸显出直观性的特征,使学生更为具象化地了解草木染的萃取步骤、染色等相关知识,并利用触觉、味觉等种直观性的感觉掌握知识点,从而提高传统草木染在小学美术社团教学中的实践价值。

四、传统草木染在小学美术社团教学中的实践策略

从国内、外的现状可以看出,草木染的传承与发展不是某个方面或者某个人的力量可以推进的,它既需要政府的支持,也需要民众的推广,草木染作为一门工艺,除了理论支持,实践与应用才是它发展的根本。所以,我们应该思考如何真正有效地去传承与推广草木染。目前,草木染在学生社团建设中的应用研究非常匮乏,教师将草木染在学生社团应用中推广,可以填补此空白,同时对草木染的传承与发展起到推广作用。

1.感知传统草木染的魅力

传统草木染这类传统工艺染出的色彩变化十分丰富,并且图案形式多种多样,会给人们的视觉带来冲击。在开展美术社团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融入草木染,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形成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在融入传统草木染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深度探索其中所蕴含的美术元素,挖掘历史文化底蕴,让学生在思想方面正确认知传统草木染的魅力和价值,观察相关资料。教师采取多媒体教育等多种办法,给学生展示实物,也可以利用視频、图片,让学生通过这些影像资料了解传统草木染的发展历史以及草木染的制作要领、特征等,进一步夯实学生的理论基础,让学生能够勇于动手实践操作。

教师要帮助学生构思取材,在融入传统草木染时,首先要进行“草木染的了解”这一环节的设计,给学生准备好形式多种多样的草木染衣物,让学生可以近距离感受草木染制作的服装,这样,学生就可以在内心深处形成探究草木染等相关知识的兴趣和热情。之后,教师要给学生详尽介绍草木染的发展起源,利用草木扎染的作品以及场景等展开教育,组织学生使用线、绳等缝扎或者捆绑织物,把布料放置到染液中,得到色彩艳丽且花纹独特的几何图案,让学生体会草木染所形成的肌理色彩。分别从听觉、视觉以及触觉等多方面获得充分的体验,感知草木染的独特魅力。这样,教学效果才会得到提升,社团教学活动的效果也会变得更好。

2.增强学科的人文精神

在开展小学美术社团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留意生活当中的各类事物,把花园或者路边捡到的落叶带入活动之中,这部分随处可见的染料源于环境,不会对环境造成破坏,并且染料能够完全降解,具有较强的环保优势。教师在制作染料时,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也会得以提升,部分学生会从家中带来甘蓝叶、柑橘皮等一些食材染料,学生可以以小组合作的办法实行探究式学习,教师可引导学生将其所带的材料一同制色,体会大自然的神奇和奥妙。

比如,在开展“食材染”这一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收集家中已经过期或者废弃的洋葱皮等材料煮调染料,学生在掌握草木染的技能后,可以尝试自行使用相同的染料,体会不同的水、温度以及染色方式对色彩所产生的影响。雨水、软水等最终染出的色彩会有所不同,教师在开展社团教学活动时,能够体会到大自然的独特性,让学生学会尊重自然。草木染并不是将自然原材料进行堆砌制作或者由其直接取代合成材料,而是要打破人们传统的思想认知误区,改变人和自然相处的方式。草木染不管是取材环节,还是在成色等环节,均会给学生带来深刻的感官体验,便于学生体会大自然的美好。学生在学习或者体验一段时间后,能够观察周围的植物,可以感受到文化和自然结合的可能性,进而对大自然产生敬畏之心。

3.创建和谐的教育环境

传统草木染在小学美术社团教育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教师将传统草木染应用至小学美术社团教学中,能够强化学生的传统文化传承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草木染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智慧,同时也彰显着大自然的美感,其造型以及颜色会将文化和自然汇集在一起。草木染制作工艺相对来说比较繁杂,并且制作程序较多。因此,在开展社团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利用学科跨段式的合作办法,结合社团当中的人数,把学生划分成多个学习小组。比如,在水煮染液时,高段学生和低段学生可以相互协作,共同完成水煮染液的制作任务,教师把草木染普及到各个学段之中,学生就能够在体会草木染制作工艺的过程中,提高团队合作意识。在设计社团教学内容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践行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教育原则,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草木染这项工艺技术的实践性比较强,所以,为了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天然染料染色操作的相关知识,教师可以在实际教育的过程中,让学生尝试体会植物材料染色带来的感受,学习民间工艺草木染,传承民族文化。

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类草木,使用不同植物进行染色。学生可以将草木染料划分成为园林绿化染料、食材染料以及饮品染料等,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带领学生由浅至深地逐步学习,遵守由简单至复杂的工艺操作原则,先让学生体验单色制作,之后再让学生掌握草木扎染技术当中的扎、缝等多类操作办法,尝试绘制出多种美丽的图案,能够给后期学生学习其他染料的染色创作提供帮助。其次,教师可以借助折叠的办法,制作多样的图案。在進行草木染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应用工具染布料,并借助不同形状的工具染出相应风格的图案。并且,教师还应当引导学生尝试包石染、点染等多类技法,对形状、材料、时间长短进行选择,把制作过程转变成知识的探索过程,这样,学生就可以全身心地享受草木染制作的快乐,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4.结合传统节日

在开展小学美术社团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把传统节日和传统草木染工艺技术充分结合在一起,显现出文化的魅力与价值,学生可以随时感受到生活中的美并不完全局限在观赏品方面,更多地会体现在使用品方面,引导学生充分感受多元文化,使学生的创作视野更加开阔,提升最终的社团教学效果。

比如,教师在端午节时可以把“染”当作主题活动,弘扬传统文化,拓展多元探索路径,让学生使用草木染的方式制作端午香包,把香包分别送给家中的长辈等,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学生在该种教学模式下能够深刻体会到草木染所具备的实用性优势,进而对传统文化形成热爱之情,增强学生传承文化的意识,让学生能够获取更多的传统文化知识。

5.推动自主探究

在草木染教学中,教师应该留给学生更多自主、合作、探索的机会,这样学生就能够在活动当中产生更加真实的情感,使学生对草木染的学习效果得到持续提高。其中,教师应该创设开放的氛围,带给学生更多的激励,让学生在学习草木染技艺以及探索的过程当中找寻更多的自信和快乐,让学生勇于创新和尝试。例如,教师在对染色技法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应该引导学生借助实践操作的方式对草木染的魅力和价值进行感知。比如,在对绑的方式进行尝试时,学生主要运用橡皮筋和棉线棒。在用捆的技艺手段时,可以在里面放入豆子、石头等等。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创意想法,比如,某位学生决定用塑料碗的垫子作为捆绑工具,将垫子上的镂空花纹印染出来。教师一定要给学生肯定、引导和鼓励,让学生产生自信。

6.延伸生活空间

在草木染教学开展的过程当中,教师应该真正做到贴合实际生活。在实际生活当中,教师要让学生产生更多的审美感悟,有助于学生身心发展以及认知水平的提高,让学生运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制作出各种各样的手工艺品,从中获得更加深刻的感受。

例如,教师可以以草木染作为核心,大力开展生活类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对各种事物增强认知。比如,在课前,教师可以对颜色较为鲜艳的鲜花、野草进行呈现,让学生尝试着对材料进行收集。之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将教室作为现场一起来对颜色进行榨汁、熬煮,让学生对整个过程进行观察、实践、分析和操作。在提取之后,接受可以鼓励学生投入到染布当中,鼓励学生独立创作,提高鉴赏力、想象力和实践能力。之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秉持着实用性的原则来制作生活用品,让学生对生活进行感知,提高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在新时期教育背景下,小学美术教师需要以培养学生感知美的能力为核心,站在学生审美素养发展的立场上,综合评估传统草木染具备的价值。这样,学生就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把科学、数学等多学科和社团活动相结合,大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在开展美术社团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注重延伸生活空间,充分展现出传统草木染的应用价值及作用,最大化凸显美术社团教学的作用,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探究兴趣,让学生能够自觉了解并传承传统草木染,加深对于美的感受。

参考文献:

[1] 吴小娟《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开发——以草木染教学为例》,《美术教育研究》2022年第4期。

[2] 李倩《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探索》,《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年第9期。

[3] 杨倩玉《艺术教育新<课标>背景下小学美术版画教学中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策略》,《美术教育研究》2023年第8期。

(丁娟,1992年生,江苏扬州人,研究生,二级教师,小学美术教育)

(本文系2022年度《基于“非遗”草木染技术应用融合学生社团建设研究》研究课题成果)

猜你喜欢
草木社团教学活动
草木深
缤纷社团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草木皆有
草木深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K-BOT拼插社团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