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高中德育主题教育课中的实施策略

2024-04-14 03:01孟晓玮
关键词:中华教学活动德育

孟晓玮

摘 要:面对经济全球化,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培养学生爱国之情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具有重要影响。尤其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而言,他们正处于综合素养提升的关键时期,教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到高中德育主题教育课中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学生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但是从目前阶段来看,在高中德育主题教育课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的过程中,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降低了德育活動的质量。基于此,本文从高中德育主题教育课的现状出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高中德育主题教育课堂中的融入策略进行分析,并提出具体的实施策略,希望能够给广大的高中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高中德育 主题课堂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4.02.054

高中阶段是学生人生重要的转折时期,对于学生的一生都具有深远的意义。因此,对高中阶段的学生开展德育,能够对学生的思想进行良好的引导,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同时,现在的学生正面临着高考的问题,受到家长和教师的重点关注,学生的学业压力较大,容易出现焦虑的心理,对于学生的整体发展产生了阻碍。教师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德育进行结合,借助我国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内容,不仅能够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行为习惯,而且有助于疏解学生紧张的情绪,促进学生对知识进行有效的学习。因此,教师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高中德育主题教育课堂中的实施策略进行探索具有一定的必要性,需要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将两者进行有机融合,以此来帮助学生了解我国优秀的文化,促进学生良好思想观念的建立。

一、目前高中德育主题教育课的不足之处

1.德育工作的重视程度有待提升

在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大部分的高中教师只是单纯地重视学生的文化课教育,而忽略了学生的德育,教师认为高中阶段的学生主要任务便是高考,其他都是无足轻重的教育内容,更不要说将传统文化知识传授给学生。在此情况下,高中教师对于德育工作的重视程度较低,不愿意将时间花费在探索德育教学中,从而影响到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阻碍了学生成为高素质综合性人才。同时,大部分的高中学校对于德育主题教育课的设置不够合理,导致德育主题教育课数量越来越少。除此之外,现阶段高中思想道德课程被占用的情况较为普遍,高中教育工作者没有认识到德育主题教育的重要性,使学生受到教师固有思想的影响,对德育的学习较为敷衍。

2.德育教学活动的形式较为单一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大部分高中教师在开展德育教学的过程中,主要采用单一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德育主题活动较为枯燥,降低了学生参与德育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在此种德育主题活动中,学生无法对德育知识进行深层次探索,导致教师的德育教学成果并不显著。因此,高中教师为了打破现状,就需要对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开创多元化的教学课堂,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能够全身心投入到课堂中,增强教师的教学成果。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高中德育主题教育课中的重要作用

1.有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

我国的传统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是先辈智慧的结晶,其中蕴含了大量值得借鉴之处。教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合到高中德育主题教育课中,能够让学生初步了解到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体会优秀文化的魅力,进而有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尤其是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在学习的压力下,学习效率有所降低。在此情况下,传统的德育教学活动已经不能够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教师需要对原有的教学活动进行改革与创新,以此来促进学生能力的良好发展。教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德育教学活动中,可以丰富德育教学活动的内容,让学生了解到我国的传统文化,将学生的思维进行拓展。在此种德育教学课堂中,教师不仅能够对学生的思维进行锻炼,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有助于学生学习传统文化中的知识,感受到先辈的优秀思想。

2.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在我国高中阶段开展德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民族责任感与爱国精神是最为关键的内容之一。在原有的高中德育主题活动中,教师只是运用理论知识对学生进行传授,以此来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此种教学方式较为枯燥,学生无法对爱国之情产生清晰的理解,进而影响教师的德育教学活动质量。传统文化中包含大量的爱国教育素材,教师通过传统文化能够对学生展开良好的教育。因此,教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德育主题活动教育进行融合,为教师开展德育提供了丰富的材料,教师对传统文化的探索,能够将培养学生爱国的内容进行提炼,借助传统文化中的人物对学生进行教育,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民族责任感与爱国精神。同时,学生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能够学习先辈身上良好的品质,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从而有助于促进自身综合素养的增强。

3.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抗压能力

在我国社会不断发展的现阶段,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标准也逐渐提升,人才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学生容易遇到生活中的压力。所以,高中教师需要对学生的抗压能力进行培养,使学生能够自如面对生活中的问题。教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运用到高中德育主题活动中,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引用,让学生能够在传统故事中感受到先辈的优秀思想,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抗压能力,从而促进学生良好的发展。同时,这也能够缓解高中学生的压力,让学生能够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学习与生活中的困境,从而有助于学生向高素质型人才发展。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高中德育主题教育课中的实施策略

1.借助优秀传统文化,构建德育教学氛围

高中阶段的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也逐渐走向成熟,但是学生容易被环境所影响。由此看出,环境对于学生的影响较大,教师可以借助学生的这一特点,布置校园的陈设与环境,将优秀的传统文化渗透到校园的每个角落,对学生的思想进行熏陶,使学生能够对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深度探索,提升学生的德育素养。

例如,教师可以在学校的展示栏上张贴一些优秀的传统文章,如:李白的“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一日九万里”,学校需要定期对文章进行更换,让学生能够从中得到一些启发。教师还可以在班级的板报中书写一些激励性的语句,如: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朋友相处,有损有益。让学生通过传统文化建立学习的信心。同时,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关于传统文化的德育主题活动,将传统文化的知识通过活动的形式传授给学生,这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高中生活,提升学生对于德育知识的探索欲望,而且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使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内容,并对传统文化进行深度学习,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以及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

2.借助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德育教学活动

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而言,他们的学习时间较为紧张,每天学习文化课的时间不够,更不愿意将时间用于对德育知识的学习上。在此情况下,在将传统文化融入德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掌握,不断挖掘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德育主题活动的形式,以此来提升学生的关注度,使学生能够自主参与到德育活动中。在我国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高中教师需要跟上社会的发展脚步,将先进的教学技术运用到教学活动中,对原有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与创新,将优秀的传统文化与德育活动进行融合,提升德育活动对学生的吸引力,以此来增强教师的教学活动质量,实现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

在将传统文化融入德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首先,教师需要对传统文化进行深度挖掘,发掘其中能够与德育教学课堂进行融合的内容,并在互联网上搜集优秀的传统文化材料,找到相关的素材用于教学中。其次,高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播放优秀的文化内容,以图片、动图、视频等形式进行展示,创新德育主题活动的内容,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学生在德育活动中的参与度,增强学生的课堂学习质量。最后,高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之间交流优秀传统文化,使学生对于传统文化进行理解与掌握,強化学生的德育素养,提升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推动学生对于传统文化进行深度探索,从而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思想与价值观念。

例如,高中教师在讲解“理性看待生活中的困难”相关内容的过程中,需要对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挖掘,找到与其相关的内容,如勾践卧薪尝胆,并将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整理,使传统文化与德育主题活动充分融合。随后,教师需要将勾践卧薪尝胆的相关视频,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进行播放,让学生能够以具象的形式对传统文化进行学习,增加学生对于历史文化的了解。

3.挖掘优秀传统文化,创设课外实践活动

在原有的高中德育主题教育中,大部分教师一般采用理论知识的传授进行教学,使学生不能够将所学知识良好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在此情况下,高中教师需要借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学生设计德育主题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增强学生的综合素养。例如,高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进行参观学习,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剪纸、书法、糖人等艺术形式,提高了对我国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探索兴趣,有助于学生对我国传统艺术形式的传承,使学生成为中华优秀文化的继承者和弘扬者。同时,通过高中教师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讲解,学生能够了解到当时的社会背景,以及传承人坚持不懈的精神,对学生的思想产生一定程度积极的影响,从而提升学生的德育素养,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生活观。

4.提升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改革德育工作形式

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主要阵地之一,只有提升学校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将传统文化与德育活动进行良好的结合,才能从根源上提升学生的德育素养,增强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首先,学校领导需要认识到德育教学对于学生整体发展的关键影响,为学生设置合理的传统文化与德育知识融合的教学课程,保障学生能够接受德育。其次,学校需要对教师进行引导,可以聘请一些专家为教师进行授课,让高中教师能够意识到传统文化对于德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性,提升德育主题教育工作的地位,有助于教师将传统文化融入德育教学中。教师接触到一些先进的教学手段,有助于对原有德育主题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以此增强传统文化与德育活动的融合度,从而提升学生的活动参与度。最后,高中教师需要将传统文化渗透到德育主题教学活动中,让学生能够在丰富的教育活动中,通过历史人物与文化感受学习知识,帮助学生改正生活中的不良行为,形成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

5.借助优秀传统文化,创设多元化德育活动

现阶段,教育工作者对于教学课堂的探索程度越来越深,已经意识到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够满足现在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将学生感兴趣的元素融入教学课堂中,以此来体现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在此种教学思想的引导下,高中教师在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展德育主题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学生接受度较高的传统文化内容,为学生构建丰富多样的德育教学活动。

例如,教师在开展以坚持不懈为主题的德育活动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将愚公移山的故事制作成舞台剧,学生要自主对角色进行分配,让学生对故事进行呈现,这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情,使学生对德育知识进行探索,加深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与掌握,推动学生投身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中。此种德育主题活动不但可以提升学生德育主题活动的学习质量,而且能够提高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

综上所述,在我国进一步开展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对于高中教育工作者的教学要求发生了转变,教师需要跟上社会的发展脚步,对原有的教学课堂进行创新与改革,以此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教师要借助传统文化中的德育教学素材,丰富高中德育主题教学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德育学习效率。在实际的德育主题教学活动中,高中教师不能够将传统文化生硬地融入德育活动中,需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选择符合学生实际需求的内容,为学生设计多种多样的主题活动,以此来提升学生的德育素养。

参考文献:

[1] 雒来换《对高中生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途径探索》,《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0年第22期。

[2] 高雪梅《高中德育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探究》,《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0年第7期。

[3] 教传杰《浅析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德育工作实践与探究》,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网络研讨会论文集(二)》2022年。

[4] 宋学锋《基于传统文化提升高中班主任德育管理质量的探究》,《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2年第3期。

[5] 任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课堂的渗透》,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22教育教学与管理成都论坛论文集(二)》2022年。

[6] 周任平《埋下德育种子开出青春之花——新时代背景下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探究》,《高考》2022年第1期。

[7] 周富《德育为先,立德树人——浅谈新时代学校德育工作新策略》,《天津教育》2021年第7期。

[8] 廖廷文《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学中传统文化德育渗透的路径分析》,《文化产业》2021年第2期。

[9] 沈丹、赵志勇、汤玉娟《基于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高中德育活动的开展》,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21教育科学网络研讨会论文集》2021年。

猜你喜欢
中华教学活动德育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