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民间传统体育类运动项目校园实施策略

2024-04-14 03:19
中国学校体育 2024年1期
关键词:民族民间舞龙课间

笔者以奉化布龙项目为例,谈谈民族民间传统体育类运动项目进校园的实施策略。

一、立足舞龙元素,实施课堂教学

舞龙课程的有效落实是民族民间传统体育类运动项目进校园的重要途径,基于“教会、勤练、常赛”课程理念,构建“学、练、赛”一体化大单元教学模式。如,学校利用周五16:00~17:00托管课程时间面向五年级全体学生开设“龙舞天下”课程。每周1课时,共18课时,其中理论欣赏课3课时,实践操作课15课时。首先,利用体育课进行集中辅导,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舞龙运动的基础知识,通过多样的学、练,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舞龙的基本动作、技术、技能、方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学习和发展需要。其次,在大课间活动中融入舞龙项目,并进行不定时的监督评估,计入班级体育三项竞赛(大课间、体育课、课外活动课)分数。再次,待学生学完整套动作后,每班利用课外活动课时间强化练习,并在每年四月的体育节期间进行舞龙规定套路比赛。最后,构建“云上”微课,拓展教学维度。除了实施线下课程,学校还充分利用线上微课程,为学生学习舞龙基础知识、开阔学生视野搭建平台。如,学校开设了“制龙、舞龙、赏龙、悟龙、成龙”于一体的“五龙”线上课程,课程涵盖龙的文化介绍、制作过程、动作展示、审美鉴赏等。每个课程时长控制在10min,且内容精练、主题明确,贯穿整个学期教学,便于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观看。

二、注重宣传引导,开展系列活动

为了进一步让舞龙项目在校园内生根发芽,使这一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文化瑰宝得以传承和发扬,学校将舞龙项目融入“读书节、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四大节日中,并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体验活动,让舞龙文化“活起来”。如,在学校组织的以“我心中的龙”为主题的手抄报比赛中,要求对舞龙学练过程中的某一画面进行绘画,并通过文字进行翔实描述。在“我是龙的传人”的演讲比赛中,通过讲述我与“龙”之间的故事,介绍“龙”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在以“龙”为主题的校园歌唱大赛中,让学生通过歌声感知作为“龙的传人”的自豪和骄傲,抒发其爱国之心。在“我是小飞龙”的风筝大赛中,让学生通过“制龙”“放龙”等形式手握希望、放飞梦想。通过“画龙、说龙、唱龙、放龙”等活动形成一系列作品资料,学校择优在“龙文化”长廊中进行展示,让所有学生在“龙文化”的熏陶下树立健康向上的审美观和正确的价值观。

三、提升师资能力,把握文化传承

为了不断挖掘教师自身潜力,学校每年扎实做好“三立足”,推进教师综合能力提升。一是,立足学术研究。学校以“‘三五模式构建多元特色课间活动的研究与实践”课题为依托,将舞龙融入课间活动,打造特色课间的可行性举措,提升教师探究和创新能力。二是,立足专业培训。学校通过远程培训和校本培训相结合的形式,不定期对教师进行舞龙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训,进一步加深教师对“龙”的文化和内涵的理解。三是,立足赛事交流。学校以区、省两级舞龙锦标赛为契机,实行校际、校社双向赛事交流模式,在交流中碰撞出思想火花,收获经验,从而激发教师的创新思维,探索出更有效的教学方法。

四、打造精品社团,提升学校品质

学校现阶段已经形成“班班有舞龙队,人人会舞龙”的良好氛围。每年把舞龙项目纳入运动会竞赛中,并以双倍分值计入运动会总分中。通过班与班之间的竞赛,选择优秀人才进入第二梯队,随后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把符合竞技比赛的人才吸入高水平竞赛和展演的第一梯队中。采用这种优胜劣汰的形式使学校始终保持高竞技状态。近些年,舞龙队在日常训练和各类表演比赛中起到了示范作用,调动了全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以点带面,推进舞龙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

五、校社共建聚合力,共筑传承梦想

学校是文化传承的重要场所,而社会则是文化传承的实践舞台。通过校社共建,坚持“引进来”“走出去”相结合,共同推动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如,每逢“六一”,学校邀请省龙狮协会秘书长王基明和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龙舞(奉化布龙)代表性传承人陈行国到学校向学生传授舞龙的文化、舞龙的种类等相关知识,同时邀请专业舞龙队进行展演,开阔了学生视野。每逢“元宵节”,学校组织学生走进社区、养老院进行表演,传播传统文化。每逢“体育节”,学校组织学生携手家长参加趣味舞龙竞赛,增进亲子关系的同時,宣传“龙”文化。每逢“社会实践日”,学校组织优秀学生到奉化布龙基地条宅村了解奉化布龙的发展历史,充实学生的文化底蕴。

——王志军(浙江省奉化龙津实验学校,315500);裘松杰(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武岭小学,315502)整理

猜你喜欢
民族民间舞龙课间
民族民间音乐之于民族声乐演唱及教学
舞龙
冬奥背景下我国民族民间冰雪运动传承研究
信息技术视域下小学民族民间音乐的教学改革
课间10分钟
课间10分钟
中秋舞龙
次仁罗布小说的民族民间立场
快乐课间
课间1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