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前教育儿童绘本开发策略研究

2024-04-14 05:30王娇云
关键词:绘本儿童传统

王娇云

摘 要:儿童绘本是3—6岁幼儿最为喜爱的一类书籍,在学前教育儿童绘本的设计和开发阶段将优秀传统文化巧妙引入,可让幼儿在中华文化元素的引领下提升文化自信,形成正确的道德观。现阶段,部分儿童绘本在渗透传统文化时,会表现出形式单一、难以精准反映传统文化等问题,这不仅会阻碍传统文化的传承,对幼儿的能力提升也有一定负面影响。本文主要对基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前教育儿童绘本开发价值、现存问题和具体实践策略展开深入分析。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 儿童绘本开发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4.02.060

受社会发展和教育理念转变影响,大众对学前教育质量愈发重视。这一背景下,儿童绘本也迎来了更好的发展前景。近几年,国家一再强调要重视传统传承与弘扬,做好文化强国建设。为积极响应这一号召,完成文化强国建设任务,有关单位针对学龄前幼儿开发绘本故事时也要重视科学引入传统文化,该举措的根本目的是希望学龄前幼儿能够通过阅读绘本故事,提升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感,增强爱国主义信念和民族自豪感。

一、基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前教育儿童绘本的开发价值

(一)丰富绘本形式与内容

中国历史悠久,若能通过挖掘传统文化元素开发儿童绘本,将能为绘本设计和创新提供更多灵感与素材。民间风俗、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等均可成为儿童绘本开发常用题材;另外,陶瓷、剪纸也能为故事内容和主人公形象创新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总而言之,通过从多重角度入手在儿童绘本中融入传统文化,教师可在提高绘本故事性和内容冲击力的同时,为幼儿提供更多学习文化知识、了解中华文化内涵的机会,而这对提高幼儿个体文化素养和拓展知识视野均有极大促进意义。

(二)启迪智慧,培养道德品质

中华文化内涵丰富,其中涉及诸多传统道德观念和为人处世准则,教师将这些元素渗透于儿童绘本中,可将古人智慧充分彰显,也能进一步增加幼儿对文化的了解。另外,随着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幼儿的学习能力也能够得到提高,教师借助《孔融让梨》《卧冰求鲤》《曹冲称象》等传统故事设计儿童绘本,可让幼儿在阅读绘本的过程中孕育道德品质,增强民族认同感。

(三)增强文化自信与民族认同感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多元文化格局已然形成,在这一背景下,教师若不能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容易使幼儿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形成错误的价值观。利用优秀传统文化开发儿童绘本能有效解决该问题。简单来讲,在绘本故事中有机融合各种传统文化,可使该类书籍具备较强的精神食粮特征,而幼儿从小浸润在传统文化之中,感受文化魅力,接受文化熏陶,可让其在理解和感悟中华文化的同时,对民族文化牢牢掌握。随着民族认同感和国家意识增强,幼儿在日后的生活和学习中也能承担起弘扬传统文化、传承国学经典的重任。

(四)丰富情感,提升审美能力

基于中华传统文化设计儿童绘本,可将爱国主义精神、友情、亲情等一系列情感文化元素巧妙融合。教师在学前教育阶段引入这些绘本内容,能带领幼儿群体进入不同的情感世界中,体会并积累各种情感经验。此外,经典文化中也包含各种手工艺品、图文等内容,教师若能将这些艺术性元素融于儿童绘本之中,将其美育作用充分发挥,会对培养幼儿审美能力极为有利。

(五)促进语言发展,强化逻辑思维

教育专家表示,对3—6岁学前幼儿来讲,绘本是最适合其阅读的书籍类型。绘本故事多以图片配文字,内容较为简单,情节逻辑十分清晰,所以,教师将其引入学前教育之中,不仅能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也能利用趣味性绘本锻炼幼儿的语言能力。幼儿能够学习和掌握各种新鲜词汇,接触一些生活中的常用语言,在绘本情境带动下,幼儿也能主动思考如何使用所学语言与人交流和互动。从这一视角来看,儿童绘本是帮助幼儿提升语言敏感度、促进思维发散和增强逻辑推理能力以及表达能力的有效方式。

二、基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前教育儿童绘本开发的现存问题

(一)欠缺反映传统文化的儿童绘本

小羊肖恩、加菲猫、唐老鸭等均是西方绘本的主人公,幼儿也尤为喜爱在各种国外经典绘本中获取知识、了解世界,可以说外国文化对国内绘本市场冲击严重。纵观当前社会,我国在设计开发儿童绘本时没有将传统文化融入其中,其实对学前幼儿来讲,无论是民间故事、传统节日民俗,还是神话传说都有较强的探索兴趣,但是部分从事绘本开发的人员常会忽视这些内容,此外,一些现有的传统文化儿童绘本中也存在内容缺乏趣味性、情节生硬等问题,这种绘本故事不仅难以调动幼儿的阅读兴趣和动力,也不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二)学前教育儿童绘本质量参差不齐

近几年,随着绘本市场的日渐发展,各类型的儿童绘本故事纷纷涌现,但是因为市场环境混杂,所以融合传统文化元素设计的儿童绘本也存在明显的质量问题。该问题体现在经典文化引入浅显、绘本色彩暗淡、儿童绘本图文比例失衡、文字用语较为生硬;再者,也有部分儿童绘本艺术感缺失,绘画线条粗糙,美感缺失;更有极个别儿童绘本文字用法深奥、故事情节复杂,所以阅读时理解难度偏大。

(三)存在功利化现象

作为引领幼儿成长的启蒙书籍,学前教育儿童绘本对幼儿发展有极大影响。但是,当前部分出版商在设计开发这类绘本时存在明显的功利性问题。制作高质量儿童绘本对于故事内容设计和装订等各环节都有较高要求,并且也需要花费大量资金、投入较多精力。但是受经济利益驱使,个别出版商会以次充好,这样将严重影响绘本质量;此外,更有部分出版商在错误思想的影响下,会制作“伪绘本”,这种绘本故事价值观错误、文字用语拙劣,完全不适合学龄前幼儿阅读。

三、基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前教育儿童绘本开发策略

(一)紧抓学龄前儿童兴趣特点

若想在学前教育阶段将儿童绘本教育价值充分彰显,有关人員在设计开发绘本、融合传统文化过程中需要时刻坚持以幼儿发展特征和兴趣爱好为前提,只有针对幼儿需求创新绘本形式,才能促使绘本质量提升,增强绘本吸引力。鉴于此,有关人员在保证绘本价值观正确、内容丰富的基础上,可在形式创新方面引入布艺、塑料等不同材质;另外,为使幼儿获得强烈的感官冲击,教师也可尝试借助先进技术制作“触摸”绘本,这是吸引幼儿阅读兴趣的一种有效方式,通过利用多样技术手段,在儿童绘本中设置按键式音频按钮,将传统文化以图、音、文结合的方式呈现,这种形式创新更有利于幼儿自主阅读;或者也可通过创设情境,开发与儿童绘本相配套的玩具,全面提升绘本宣传力度,做好宣传推广。

(二)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的多样性

1.传统工艺

传统工艺属于中华艺术的构成部分,面塑、剪纸、风筝、茶艺、泥塑等均属于传统工艺。基于上述传统文化开发儿童绘本,要对不同工艺发展背景和特征进行深入了解,然后再将其有机融合到绘本背景、人物形象设计等多个方面。以“泥塑”为例,泥塑是指用黏土制作各种动物、人物形象的民间手工艺,通过观察可发现,幼儿对于捏泥巴、做泥人都有浓重的学习欲望,但是以往的实践环节多是幼儿根据个人想法随意操作,并未深究“泥塑”的传统文化特性,从这点来看,借助儿童绘本讲解泥塑起源、发展和制作方法是帮助学龄前幼儿认识传统文化和掌握制作技术的有利方式。

2.中华美食

中国共有“八大菜系”,每一菜系都有不同的特色菜品。教师通过在儿童绘本中渗透中华美食文化,制作美食类绘本故事可让幼儿在认识各种中华美食同时,对美食发展和创新产生更深了解。如《哈密瓜》主要是对新疆哈密瓜的故事进行讲述,与美食有关的学前教育儿童绘本还有很多,《月饼少侠》《天上掉下锅八宝粥》《打糍粑的大将军》等绘本均涉及一种传统美食,并且每本故事也都有特殊的教育意义。

3.传统艺术

在中国历史中,各种民间艺术工艺层出不穷,如中国戏曲、皮影戏、书法、国画和雕刻等。通过对3—6岁幼儿的生活和学习状态进行观察可发现,幼儿对于皮影戏有强烈的学习兴趣,用纸质版或兽皮镂刻的皮影戏绘本人物形象可使绘本内容更具趣味性,同时,教师再配以传统乐器讲述故事内容,能最大限度调动幼儿的阅读兴趣。以《草帽妈妈》绘本为例,该故事内容新奇有趣,阅读吸引力较强,这是因整本故事用布艺碎片拼接形式展示草帽制作过程,幼儿迫切希望知道下一环节如何操作,甚至完成阅读后,幼儿也渴望能实践操作。

4.古典音乐

古筝、二胡、琵琶、鼓琴、阮、扬琴等均属于古典乐器,这些乐器的演奏方式都极具特色,教师将其融入绘本开发之中,可让幼儿更深入地了解中国经典文化。除此之外,融合古典音乐开发儿童绘本,除可以将乐器作为故事背景和内容以外,也能将经典音乐作为有声绘本背景音乐,使阅读趣味性增强,同时也能更有效地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

5.民俗文化

民俗文化是指某一民族和地区的特色生活习惯和特色文化。中国地域广阔,民族众多,现存的民俗文化更是数不胜数。如《十二生肖故事》中既包含了生肖起源,也涵盖诸多民俗特色活动,此外,参考该绘本故事中的“生肖年谱对照表”,幼儿也能主动探索年龄和生肖间的关系。借助这类儿童绘本,教师既能启发幼儿挖掘和利用身边现有的教学资源,也可进一步提升创造意识与能力。不仅如此,中国现如今仍保留着众多传统节日,如中秋节、重阳节、春节和端午节等,不同节日的民俗文化也都有一定差异,教师针对这一特征设计带有浓重节日色彩的儿童绘本,可让幼儿在认识传统节日的同时,形成民族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当前市场上现有的《团圆》《中秋节》等绘本都特别适合幼儿阅读,有关人员可从不同民族节日习俗挖掘和绘本形式改进等方式入手进行优化。

6.故事传说

神话传说与民间故事均属于传统文化元素,这些内容也是在设计开发学前教育教材时应用最频繁的一种文化元素。当前市场上的故事传说类作品较多,若想更好地吸引幼儿阅读,发挥该类绘本启蒙和文化传承作用,教师需要以现有绘本故事为基础,用最新形式和手段对传统经典故事传说进行创新和改进。例如,教师针对精卫填海、盘古开天地、夸父追日等故事制作儿童绘本时,可摒弃以往的单一图文结合形式,尝试将有声绘本或是剪纸、雕刻等不同文化艺术进行引入,由此体现绘本的创新性,这样便能使幼儿在绘本故事的引导下掌握更多知识、了解更多文化。

7.诗词歌谣

诗词歌谣属于中华传统文化精髓,《诗经》、南北朝民歌、唐诗、宋词等皆可作为儿童绘本素材。为此,教师在设计绘本教学初期可结合幼儿认知规律和兴趣爱好挑选一些内容简单、意境感十足的经典诗歌作为素材。以《悯农》为例,教师将该诗歌语句以图配文或是结合音频的形式呈现给学生,既有助于幼儿认识到劳动成果得来不易,同时也能培养其勤俭节约的精神。

(三)利用优秀传统文化开发数字绘本

数字绘本已然成为学前教育儿童绘本开发的一个主要方向,教师利用数字技术可帮助绘本设计和创作者摆脱以往的创作条件限制,同时也能将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准确表达。为此,在渗透传统文化开发数字绘本时,教师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借鉴国画风格

国画是中华文化中一种极为经典的艺术形式,所以,在设计环节,绘本创作者可将传统绘画技法与现代审美情趣有机融合,这种“古为今用”的创作方法既能在现代绘本中彰显传统文化魅力,也能确保绘本内容符合现代幼儿审美意趣。

首先,国画留白。教师在国画创作中通过适当留白可使整幅作品更具审美价值。若是在制作儿童绘本时能够将这种传统文化创作手法引入,可在保证绘本画面有序的同时,突出主题内容,启发幼儿思考和想象。通过将幼儿吸引到画面之中,教师也可使幼儿沉浸在趣味故事中。教师可以利用这种传统美术处理方法表现绘本插画背景和大场景,如水面、光影、天空等。

其次,国画线条。分析国画的绘画手法可发现,这项传统艺术对于线条的处理特别微妙,如山水画中有“十六皴”,人物画中有“十八描”。教师如果能将国画线条运行特点融入儿童绘本设计中,也可使绘本呈现出或润秀、或凝重、或轻快等不同感觉。《一园青菜成了精》这一绘本故事图画线条灵动、色彩清亮,在北方歌谣带动下,幼儿很快便会喜爱这片静谧、真实的水墨菜园。

认识到中国文化的魅力和特征后,幼儿可尝试用数字技术对国画线条、笔触进行模拟,以此展现儿童绘本的精神。如《水浒》中所设计的数字插画,线条随意且洒脱,画风奔放,再配以现代构图方式,绘本人物的性格特征便在纸上充分表现出来。

2.传统工艺纹样

传统工艺纹样这一文化元素主要衍生于其他传统工艺之中,如云雷纹、回纹、环带纹、蟠螭纹、祥云纹等都是十分常见的传统纹样。在《兔儿爷》这一绘本故事中,主人公的兔首人身形象带有浓重的工笔画特征,并且身上铠甲纹样清晰,颜色鲜明。

综上所述,教师立足儿童视角,在学前教育儿童绘本开发中有机融合优秀传统文化,既符合社会发展需求,也能将文化育人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因此,教师可从了解学龄前儿童兴趣特点、挖掘文化元素和制作数字绘本等几方面入手进行优化与创新,从而在确保绘本类型和內容日渐丰富的同时,帮助幼儿掌握更多的知识与技能。

参考文献:

[1] 赵唯嘉《明清陶瓷造型文化在科普类儿童绘本中的应用研究》,《陶瓷》2023年第7期。

[2] 王峰、李若楠《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儿童绘本中的设计路径》,《名家名作》2022年第20期。

[3] 陈晓超《基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前教育儿童绘本开发》,《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3期。

猜你喜欢
绘本儿童传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绘本
绘本
绘本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绘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