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食甘薯简易栽培技术

2024-04-15 20:12杨浩郑菊梅桓德强
西北园艺·蔬菜 2024年2期
关键词:洋县甘薯口感

杨浩 郑菊梅 桓德强

摘   要   陕西洋县现有甘薯面积10万亩,年产鲜薯20万t,所产甘薯品种优、上市早、薯块大、条形好、表面光滑、色泽红亮、口感好、产量高。洋县被列入陕西省区域优势农产品重点建设范围。总结了洋县10多年来持续引种试验示范过程中形成的鲜食甘薯简易化高效生产技术。

关键词   洋县;甘薯;品种;口感;产量;技术

陕西洋县现有甘薯面积10万亩,年产鲜薯20万t。经过10多年持续引种试验,洋县优选了一批稳产、质优的鲜食甘薯品种,并形成了一套成熟的简易化高效栽培技术,现总结如下。

1   品种选择

鲜食甘薯宜选择早熟、可溶性糖含量高、薯肉细腻、薯形匀称、外表光滑、富含胡萝卜素或花青素的品种,其中进口品种可选择日本培育的玛莎莉、红瑶、鸣门金时、安纳芋等,这些品种产量一般,风味独特,栽培难度相对较高;国产品种可选择普薯32(西瓜红)、烟薯25(烟蜜薯、蜜薯)、龙薯九号、群力二号(榆林绥薯一号、山东荣成蜂蜜罐)、北京553、心香、泰紫薯一号、徐紫薯8号等,这些品种管理简单,单产相对较高,多数适合烤制,比如烟薯25、普薯32(也适合蒸煮);群力二号是个老品种,薯肉细腻香甜、薯形匀称,近年种植面积在扩大。

2   选地整地

甘薯适应性强,耐干旱贫瘠,怕积水,选地以沙土或沙壤土为宜,尽量避免选择土壤黏重板结地块。尽量不用重茬地,以免地老虎、蛴螬、金针虫、甘薯茎线虫等地下害虫严重发生,或者受到薯瘟病、黑斑病危害。

种植地块需在冬春翻耕冻伐,保持土壤疏松。

3   种苗繁育

3.1   种薯选择   育苗种薯宜选择大小适中的夏薯,如无充足的夏薯使用春薯也可。剔除有严重虫害和病斑的种薯。有茎线虫危害的种薯可采用水选法(加入50%多菌灵500倍液、噻虫嗪)进行筛选。水选后的种薯及时晾干,及时播种,不得继续贮存。

3.2   育苗地施肥整地   育苗宜选择土层深厚、高燥向阳的地块,育苗前多次旋耕整理,整地时亩施57%磷酸二铵10 kg、尿素10 kg(也可用25-20-5的复合肥20~25 kg),有条件的可亩施腐熟有机肥1 000~  2 000 kg。

为预防蛴螬、金针虫、鼠妇等危害,每亩施入毒死蜱颗粒剂5 kg。若土壤含水量过低,可在翻耕前适当浇水,待水分下渗后再整地。

3.3   育苗时间   有暖棚和地热设施的,可在12月底至次年1月初育苗;无暖棚和地热设施的,可在1月底至2月中旬育苗。

3.4   育苗方法   宜提早育苗,采用脱毒薯种较好,推广大棚地热育苗。无电热加温设施的,采用中型拱棚双膜或三膜育苗,苗床底部略低于地平面,地池内填充酿热物,浇水后覆土排薯种。覆土之后做好地膜覆盖,拱棚薄膜保温催芽。

为控制杂草,每亩用50%乙草胺80~100 mL喷施畦面。

3.5   苗床管理   甘薯喜欢温暖环境,地温低于12 ℃容易烂薯,苗床早期温度宜维持在28~35 ℃。下种薯前用地膜覆盖苗床提前蓄热,选择晴天播种后采用地膜覆盖并制作小拱棚保温增温,促进出苗。

育苗前期注意保温保湿,白天接受阳光,夜晚用棉毡覆盖拱棚保存热量,促进早出苗、多发根。

出苗后及时浇水,促进苗齐苗壮。中午光照强烈时段适当增加拱棚通风换气时间,防止高温灼伤叶片。

待完全出苗后,及时撤除拱棚,少量多次追肥浇水,追肥以尿素加三元复合肥为好,促进薯苗健壮生长。

提早预防病虫。在苗出齐后,每亩采用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20 g、90%敌百虫晶体100 g、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 g混合喷雾,防治白粉虱、蚜虫等害虫及黑斑病,减少病毒病传播概率。

4   栽培管理

4.1   合理施肥,精细整地   甘薯虽耐贫瘠,但喜肥,根据地力每亩施入25-20-5三元复合肥40 kg和3%辛硫磷颗粒(或阿维毒死蜱颗粒)3 kg,结合整地一次性将杀虫药和肥料深耕入土待用。

甘薯田需土壤细碎,根据土壤质地尽量旋耕松细,否则不利于薯块膨大和薯形良好。

4.2   高垄栽植,合理密植   根据田地不同平整度及走向确定土层合适的垄距,平地垄距略宽,一般大垄宽80~100 cm、高30~40 cm,小垄宽60~85 cm、高  20 cm,垄沟深25~35 cm。山坡地和贫瘠地采用窄垄单行,肥沃平地采用大垄双行,容易积水的地块还需要开挖排水渠道,以防积水导致甘薯腐烂损失。

起垄完成后,有灌溉条件的在垄面上铺设水带,覆盖黑膜或黑白膜。为预防杂草,起垄完成后在土壤湿润时每亩喷雾50%乙草胺100~130 mL对水     50 kg封闭杂草。

4.3   剪苗扦插   甘薯剪苗首先需剔除苗圃中的有病薯苗、畸形苗,凡叶片皱缩、变色、黄化植株直接清除。

采用高剪苗,一则减少黑斑病传播,二则利于薯苗二次萌发。为提高成活率,剪苗时宜选择植株茁壮的苗,不得选用细弱、幼嫩、短小的苗。剪苗后一般不能再次短截,否则薯苗恢复慢、产量低。

薯苗长度以30 cm左右为好,不宜太长或太短。扦插时采用斜插或改良式水平插法,以利于早结薯、均匀结薯。

甘薯前茬一般需要趁雨扦插,如无充足的降水,则需人工灌水保苗。栽植密度视品种、时间、土地情况而定,一般每亩3 500~4 000株。

地膜甘薯可以在当地终霜结束后栽植,露地甘薯5—8月均可栽植。

4.4   化学除草   甘薯栽植前期易遭受杂草危害,缓苗后可人工除草,也可喷施乙草胺加灭草松、敌草快或选择性除草剂丁喹禾灵、氟吡甲禾灵等防除田间杂草。注意除草剂不得擅自加量。

如果错过早期封闭处理杂草的时机,可选择以丁喹禾灵为主要成分的复配专用除草剂控制杂草。

4.5   化学控旺   甘薯易徒长,要在其完全覆盖地面之前喷多效唑或烯效唑控制旺长,注意浓度不能太大,不能漏喷或重喷,以免影响控旺效果。注意,过度干旱或貧瘠的地块一般不采用控旺处理。

4.6   翻蔓或提蔓   传统上甘薯需要翻蔓处理,以减少不定根,现在提倡提蔓管理,不影响甘薯叶片角度,利于增产。对于覆盖地膜的甘薯地块,原则上不需要人工翻蔓。

5   采收贮存

5.1   采收   甘薯成熟后宜采用机器采挖,采收时间根据薯块生长情况和市场行情灵活掌握,不能采挖太晚,否则薯块太大且畸形薯增加,不利于销售。甘薯采收后及时分级包装,将大中薯运回凉爽通风处散热降湿,防止薯堆发热腐烂。

5.2   贮存   宜采用地窖或屋窖贮存,做好温湿度管理,不同阶段管理重点不同。入窖前期,及时降温防止堆温快速升高,中间阶段做好恒温保持,后期做好保湿保温,可用药剂处理,以减少病害发生和烂窖。

整个贮存期堆温控制在12~15 ℃为好,过低容易发生冷害或冻害,太高呼吸作用旺盛,容易腐烂且自身损耗严重。前期做好降湿,待堆温稳定后可覆盖薄棉毡保温保湿,防止大量失水。

杨浩,郑菊梅,桓德强,陕西省洋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邮编723300。

收稿日期:2023-09-28

猜你喜欢
洋县甘薯口感
大美洋县
去洋县,邂逅“东方宝石”朱鹮
青菜口感嫩的办法
多管齐下 防好甘薯黑斑病
庄园熟酸奶 品味奢华口感
甘薯抗旱鉴定及旱胁迫对甘薯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
酸奶加热口感更好吗
践行核心价值观 争创和谐美家园 汉中市洋县洋州镇中心小学举行千人韵律操比赛
牛甘薯黑斑病中毒的鉴别诊断与防治
β-环糊精对安赛蜜口感修饰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