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医农业思想利用白芷茎叶栽培平菇试验研

2024-04-15 07:03陈莹杨佳慧成梓萌魏瑶覃月颜永刚高静张琳王伟
西北园艺·蔬菜 2024年2期
关键词:开发与利用白芷

陈莹 杨佳慧 成梓萌 魏瑶 覃月 颜永刚 高静 张琳 王伟

摘   要   以杭白芷废弃茎叶为栽培主料,探究不同配比下杭白芷茎叶与棉籽壳组成的培养基质对平菇的菌丝生长速度、满袋时间、产量、生物学效率以及外观形状的差异,寻找白芷茎叶栽培平菇的最佳配比,为白芷非药用部位的利用提供新思路。结果表明:平菇在各组配比中都能生长,白芷茎叶可以用来代替部分棉籽壳栽培平菇;综合菌丝生长量、满袋及出菇时间、产量、外观形状、成本等多个因素的考量,培养基最优配比为白芷茎叶:棉籽壳=1 ∶ 1。

关键词   白芷;非药用部位;开发与利用;平菇栽培;中医农业

白芷为伞形科植物白芷或杭白芷的干燥根,作为大宗药材,应用广泛,栽培历史悠久。白芷属于种高大草本植物,药用部位近年来已得到较为充分、广泛地研究,而占全株约70%的地上部分,大部分则被就地掩埋或焚烧,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关于白芷的地上部分包括茎、叶、果实等的应用研究较少,且大多与化学成分相关。

中医农业是一种将中医的理論体系运用到农业领域的的农业生产系统,体现中医思想与农业的融合,充分发挥彼此优势。基于中医农业整体性、系统性、综合性的特点,将中药非药用部位投入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中,以期实现全面、高效、优质的可持续化发展,现尝试寻找将白芷非药用部位应用于农业领域的方法。

平菇是一种广泛栽培的食用菌,生长速度快、产投比高,平菇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如氨基酸、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酚类化合物、多糖等。现代平菇种植技术已相当普及,但利用中药非药用部位作为培养基主料来栽培平菇的试验研究较少。用不同比例的主料和棉籽壳作培养基在食用菌种植栽培研究中被普遍应用,参考这种方法,本研究拟用不同比例白芷茎叶替代部分棉籽壳,研究平菇在不同比例培养基中菌丝生长速度、满袋时间、平菇产量、生物学效率以及平菇外观形状的差异,探究以白芷茎叶栽培平菇的最佳配比,为白芷非药用部位的利用提供新思路。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材料为白芷的地上部分,采自陕西中医药大学药园;平菇原种(型号2150),购于德州市食用菌研究所;生石灰、石膏、麸皮、棉籽壳、聚丙烯菌种袋等购于田园牧歌农产品商行。

1.2   试验方法

1.2.1   培养基配制   将白芷茎叶用烤箱烘干,再用粉碎机粉碎(粉碎目数100~150目),分别称取5组不同比例白芷茎叶和棉籽壳倒在桶中(配比见表1),再向桶中加入麦麸5 g、生石灰2 g、石膏3 g,混合均匀,加入适量纯净水(培养基的含水量:以手揉捏培养基,手指间有水从内渗出但无水滴留下为最佳,没有水渗出则培养基略干,有水滴下不止则培养基略湿),充分拌匀。

1.2.2   制袋   将5组培养基分别装入准备好的聚丙烯菌种袋中,每组重复5次,用记号笔标记,每袋填充量相同,在种袋中心处插入1根空心棒(目的是增大培养基中部的空间,维持氧气浓度,保持菌丝的生长)。尽量保持培养基的均匀性,令培养基富有弹性,手按之无凹下迹象,注意不能过松或过实,然后将子母扣套环扣上。

1.2.3   灭菌   培养基装袋后放入高压灭菌锅内,121 ℃灭菌1.5 h。

1.2.4   接种   选择菌种要求菌丝体颜色洁白,生长环境良好,丰满,大小均匀,纯度高。先用小刀将菌种老皮去掉,菌种碎成玉米粒大小,拿掉直秆,分别将菌株接入菌种袋,并将穴中灌满,在培养基表层上再撒些菌碎屑。所有试验都在1 h内进行,以尽量减少试验误差。

1.2.5   培养与记录   将接种好的培养基置于15~23 ℃避光通风处。每隔4~5 d测量1次菌丝延伸长度,并根据测量结果,计算菌丝每天的生长速度。

1.2.6   出菇期管理   菌丝长满菌袋后,加强湿度管理,发现菌丝有长出枝桠状现象时,取下子母套环,划开袋身,实行出菇管理。可提供少量光照,置于通风处,益于子实体原基生长。注意室内湿度控制在65%~85%,同时降低室内温度。温度过高,导致菌丝生长速度快,鲜菇产量低。保持每天喷水1~2次,观察平菇外观特征,并记录平菇称量结果。

2   结果与分析

2.1   菌丝生长量、满袋及出菇时间统计结果   不同比例培养基菌丝生长及出菇时间见表2,本试验从2023年2月开始至5月结束。从表中可以看出,A、B两组的菌丝先满袋,C组次之,D、E两组菌丝的生长较慢。出菇时间为C组最早,A、B组次之。

2.2   菌丝平均生长速度、菌丝生长情况及平菇产量  由表3可知,菌丝在各组培养基中都能生长,其中A、B、C组比其他组更适合菌丝生长,菌丝生长速度从快到慢依次为C>B>A>D>E;各配方菌丝长势:A、B、C组菌丝粗大、密集、白色、生长较旺盛,D、E组菌丝粗细一致,较密集、白色、生长较旺盛;在试验环境相同的情况下,平菇产量从高到低依次为C>B>A>D>E;A、B、C组菌丝生长情况好,产量高,D、E组长速慢,产量低;生物学效率由高到低依次为C>B>A>D>E。

2.3   不同比例培养基的成本与收入比较   从表4中可以看出,各组成本随着棉籽壳比例的降低而降低,价格依次从高到低为A>B>C>D>E,就成本一项来说,五组投入原料成本都不到1元。各组平菇产值与平菇产量呈正比,从高到低依次为:C>B>A>D>E。经过计算得出,各组利润从高到低依次为:C>B>A>D>E。

2.4   不同栽培基质配方平菇外观形状特征   从表5中可以看出,菌柄长从高到低依次为C>B>A>D>E,菌柄粗从高到低依次为C>B>A>D=E,菌盖直径从高到低依次为C>B>A>D>E,菌盖厚从高到低依次为C=B>A>D>E。在平菇的销售市场中,对于平菇的外形有一定标准,一般以选择菌盖直径5 cm左右、菌盖厚0.8 cm左右为好。根据试验结果,外观符合标准的有B组和C组。

3   结论与讨论

以不同比例白芷茎叶替代部分棉籽壳,研究平菇在不同比例培养基中菌丝生长速度、满袋时间、平菇产量、生物学效率以及平菇外观形状的差异,探究以白芷茎叶栽培平菇的最佳配比。结果表明,不论白芷茎叶的比例如何改变,平菇都可以生长。而在寻找最佳配比的试验中,结果显示本试验的生物学效率低于孙波、王卓仁等用桑枝栽培平菇所得的实验数据,推测可能是菌种选择和出菇期管理的原因。相较于邵欣宇、张红等用留兰香茎叶栽培平菇,得出培养基中留兰香茎叶比例越高,平菇长势越好、产量越高的结论。白芷茎叶栽培最优配比为白芷茎叶:棉籽壳=1 ∶ 1,可能是白芷茎叶粉碎目数过高,随着白芷茎叶比例的增加,培养基黏性逐渐增大,透气性降低,氧气含量不足,致使菌丝生长受阻。

近年来,随着大众中医药认可度的提升和中医药发展政策的实施,市场对中药材的需求量大幅增加。与此同时也引发了大量的无计划采收与不合理栽种,中药资源浪费情况日趋严重,发展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刻不容缓。平菇栽培技术作为充分利用药用植物非药用部位的有效方案之一,不仅能够为平菇种植户降低成本,增加经济效益,并有益于以保护环境的方式利用非药用部位,还能促进中医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有一举多得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国家药典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M].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20: 105-106.

[2] QI B, YANG W, DING N, et al. Pyrrole 2-carbaldehyde derived alkaloids from the roots of Angelica dahurica[J].Nat Med, 2019,73(4): 769-776.

[3] 元明慧, 姜禹辰, 廉丽花, 等. 白芷提取物及其活性成分欧前胡素改善痛风性关节炎[J].中国药理学通报, 2022,38(09): 1 416-1 420.

[4] 王晴, 金圣柱, 李光耀, 等. 白芷多糖对2型糖尿病大鼠的降糖保肝作用[J].食品科学, 2023,44(07): 176-183.

[5] 况国高, 刘文彦, 王建军, 等. “中医农业”基本内容初探[J].现代园艺, 2022,45(16): 27-29.

[6] 章力建, 杨永坤. “中医农业”助力乡村振兴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思考[J].农业展望, 2020,16(01): 89-92.

[7] 张院萍, 刘源, 王芳, 等. 赵皖平:发展“中医农业”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J].中国畜牧业, 2018(07): 20-21.

[8] 卞瑞鹤. 中医农业,引领中国特色生态农业发展方向[J].农村·农业·农民(A版), 2018(10): 21-23.

[9] 吴文平, 索彩仙, 霍文杰, 等. 不同产地白芷药材质量评价[J].亚太传统医药, 2021,17(10): 28-34.

[10] 郭小红, 冷静, 刘霞, 等. 白芷研究进展及地上部分资源开发展望[J].中医药导报, 2018,24(18): 54-57.

[11] 王梦月, 贾敏如, 马逾英, 等. 不同入药部分及不同加工方法对白芷香豆素类成分含量的影响[J].中药材, 2004(11): 826-828.

[12] 别运清. 平菇深层发酵技术及其多糖分离纯化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 2008.

[13] 常存, 段楠, 杨雪冰. 平菇的营养成分测定及保健功能研究[J].黑龙江科学, 2019,10(18): 30-31.

[14] 亢玉莹. 七种真菌多糖免疫活性的筛选及杏鲍菇多糖免疫机制的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 2019.

[15] 任清, 王玢, 李奇, 等. 平菇多糖的提取及其抗氧化保湿功效研究[J].香料香精化妆品, 2008(04): 23-26.

[16] 孙波, 王卓仁, 周洪英, 等. 桑枝替代棉籽壳栽培平菇试验[J].食用菌, 2022,44(06): 38-40.

[17] 胡晓艳, 贺国强, 邓德江, 等.不同原料制作平菇栽培种的比较试验[J].食藥用菌, 2017,25(01): 51-54.

[18] 王莹. 玉米秸秆生料袋栽平菇技术分析[J].农业与技术, 2019,39(20): 40-41.

[19] 邵欣宇, 张红, 管萍, 等. 留兰香废弃茎叶栽培平菇试验研究[J].中国食用菌, 2022,41(10): 36-38.

[20] 张立东, 贡济宇. 中药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再利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16(18): 203-204.

【基金项目】:2022年咸阳市秦创原科技创新专项项目“中医农业技术应用研究与示范”(L2022QCYZXNY001);陕西中医药大学“秦药”品质评价与资源开发学科创新团队项目(2019-QN01);陕西省教育厅青年创新团队科研计划项目(23JP037)。

陈莹,杨佳慧,成梓萌,魏瑶,覃月,颜永刚,高静,张琳,陕西中医药大学药学院,邮编712046(咸阳);王伟,陕西紫烟阁生物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

收稿日期:2023-10-10

猜你喜欢
开发与利用白芷
经典名方中白芷的本草考证△
不同等级白芷饮片HPLC指纹图谱
白芷美白活性部位初步研究
浅谈盘锦芦苇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
宁夏民俗艺术资源中生态式儿童审美课程的开发与利用研究
俄罗斯黄花草木樨生理活性成分原料的开发与利用
插图:课文解读的“快捷键”
初中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
初中思想品德活动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策略研究
熏硫与未熏硫白芷抗炎镇痛作用的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