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癌根治术后急性呼吸衰竭危险因素分析及其诊断价值

2024-04-15 13:10续宁
保健文汇 2024年2期
关键词:吸烟史呼吸衰竭食管癌

文/续宁

食管癌具有较多发病机制,普遍认为与吸烟、微量元素缺乏、癌前病变及遗传等因素存在密切相关性[1]。临床以吞咽梗阻、进食困难、上腹部烧灼、刺痛感为主要表现。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食管癌在各类肿瘤中的发生率约占据第6 位,且若未及时采取科学治疗,会严重影响患者生命质量[2]。食管癌根治术作为食管癌的主要治疗方式,可以极大程度上抑制癌细胞增殖、生长及转移,延缓疾病进展,延长生存时间[3]。但随着食管癌根治术的推广及应用,术后出现急性呼吸衰竭情况的患者数量明显增多,严重耽误其康复时间,影响预后效果。故而,如何预防术后急性呼吸衰竭的发生,从而改善患者预后质量为目前临床中的重点研究内容。本文旨在通过对引起急性呼吸衰竭的危险因素进行阐述,以期为临床工作人员采取针对性措施提供帮助,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21 年2 月至2023 年4 月诊疗的76例食管癌根治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其术后有无急性呼吸衰竭分为急性呼吸衰竭组(20 例)与无急性呼吸衰竭组(56 例)。全部患者中男女比例为51 ∶25,平均年龄为(64.39±7.18)岁。纳入标准:①自愿参与调研;②临床资料完整;③无交流障碍。排除标准:①伴有心理疾病;②重要脏器功能障碍;③认知功能障碍。

1.2 方法

统计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发生急性呼吸衰竭情况,并记录患者一般资料及临床数据,包括:年龄、性别、体重指数、术中出血量、术后机械通气时间、肺功能损伤、吸烟史、饮酒史、合并心脏病、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总结分析患者术后急性呼吸衰竭发生因素。

1.3 观察指标

1.3.1 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发生急性呼吸衰竭单因素分析

无急性呼吸衰竭组与急性呼吸衰竭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重指数、术中出血量、术后机械通气时间、肺功能损伤、吸烟史、饮酒史、合并心脏病、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等方面的比较。

1.3.2 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发生急性呼吸衰竭危险因素自变量说明

记录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发生急性呼吸衰竭危险因素,包括年龄≥65 岁、男性、术中出血量多、术后机械通气时间长、肺功能损伤、吸烟史等赋值情况。

1.3.3 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发生急性呼吸衰竭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记录年龄≥65 岁、男性、术中出血量多、术后机械通气时间长、肺功能损伤、吸烟史等在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中的具体表现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通过SPSS26.0 统计软件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 检验。当P<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发生急性呼吸衰竭单因素分析

通过表1 数据发现,无急性呼吸衰竭组与急性呼吸衰竭组在年龄、性别、术中出血量、术后机械通气时间、肺功能损伤、吸烟史等方面比较差异明显(P<0.05)。

2.2 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发生急性呼吸衰竭危险因素自变量说明

通过表1 数据明确术后具体发生急性呼吸衰竭的危险因素后,将其作为自变量时,具体的赋值情况以表2 数据为准。

表2 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发生急性呼吸衰竭危险因素自变量说明

2.3 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发生急性呼吸衰竭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通过表3 数据发现,影响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发生急性呼吸衰竭多因素包括:年龄≥65 岁、男性、术中出血量多、术后机械通气时间长、肺功能损伤、吸烟史。

表3 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发生急性呼吸衰竭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

3 讨论

食管癌根治术作为临床常见术式,能够有效切除恶性肿瘤组织,减少局部复发的风险,全面提升治疗成功率。然而,任何外科手术都伴有并发症风险,尤其是在切除重要结构(如食管)时。研究发现,食管癌根治术后时常出现相关急性呼吸衰竭,对患者术后康复存在消极影响[4]。基于此,应该提高对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的重视,研究影响患者急性呼吸衰竭风险的发生因素,从而对其进行及时有效的预防,全面提高术后安全性[5-6]。

本次调研表明,无急性呼吸衰竭组与急性呼吸衰竭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机械通气时间、肺功能损伤、吸烟史等方面比较差异明显(P<0.05)[7-8]。影响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发生急性呼吸衰竭多因素包括:年龄≥65 岁、男性、手术时间久、术中出血量多、术后机械通气时间长、肺功能损伤、吸烟史。分析具体原因如下。①年龄≥65 岁:年老的患者由于自身器官功能逐渐退化,更容易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包括呼吸衰竭。②男性:吸烟作为食管癌发病诱因,会使得食管癌术后风险增加,且该类食管癌患者中,男性吸烟比例远高于女性,所以其术后急性呼吸衰竭发生率更高[9-10]。③术中出血量多:会增加患者的身体应激,对呼吸系统造成额外的负担。这是造成术后急性呼吸衰竭发生的重要因素。④术后机械通气时间长:此举会导致呼吸肌肉萎缩,增加呼吸衰竭的风险。⑤肺功能损伤:该病会直接影响肺部健康,进一步加大急性呼吸衰竭的风险[11]。⑥吸烟史:其对机体肺叶组织伤害较大,严重时还会引起肺部感染、呼吸困难等急性呼吸衰竭的发生。崔桃桃[12]等研究发现,通过对上述因素的精确评估,医生可以更准确地预测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急性呼吸衰竭的风险,由此说明这些因素在食管癌根治术后急性呼吸衰竭诊断中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所以面对存在这些因素的患者,可以在术前、术中和术后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例如,对于年龄较大或有吸烟史的患者,可以考虑更为谨慎的麻醉管理和术后呼吸支持。对于预计手术时间长或术中出血量可能多的患者,可以提前准备相应的血液制品和药物,以减轻身体应激反应对呼吸系统的影响[13]。同时,通过详细了解上述因素后,也有助于医疗团队更加个性化地制定治疗计划,从而在最大程度上降低急性呼吸衰竭的发生风险。[14-15]

综上所述,年龄≥65 岁、男性、术中出血量多、术后机械通气时间长、肺功能损伤、吸烟史可用于预测食管癌根治术后急性呼吸衰竭,具有一定诊断价值,临床可据此尽早防范,从而降低急性呼吸衰竭风险,全面提高患者预后质量。

猜你喜欢
吸烟史呼吸衰竭食管癌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流行病学调查及防控分析
如何筛选肺癌的高危人群?
《呼吸衰竭》已出版
《呼吸衰竭》已出版
《呼吸衰竭》已出版
《呼吸衰竭》已出版
COPD合并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征探析
胎球蛋白A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病风险的相关性分析
miRNAs在食管癌中的研究进展
MCM7和P53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