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结合胆道镜对胆石症临床治疗效果及对患者的影响分析

2024-04-15 13:10周俊马强波
保健文汇 2024年2期
关键词:胆总管胆道开腹

文/周俊,马强波

胆石症的成因非常复杂,与多种因素有关是一种常见的胆道疾病,其形成主要是由于胆固醇、胆红素等成分在胆囊或胆道中过多沉积而形成的固体结石。再者,当下人们在饮食方面的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且卫生条件的改善,使得我国胆结石症的类型发生了转变。年龄的增长,发病率也随之增长,且女性高于男性。患者受疾病的影响,极易出现腹痛等表现。据临床调查发现,患者的疼痛感主要以右上腹为主。可能伴随剧烈的疼痛发作,持续时间不定,胆结石可能导致胆汁分泌不足,从而影响脂肪的消化和吸收,导致脂肪不耐受,胆结石影响胆汁的正常流动,可能导致腹胀、胃口不佳以及消化不良,因此,为了保障患者的健康,需要及时为患者提供高效的治疗,从而促进患者的全面康复[1-2]。目前,保守治疗、手术治疗等措施是临床对患者实施治疗常见的手段。其中后者应用频次相对较高。该技术还可以被分为开腹治疗和LCBED。前者对患者造成的创伤相对较大,不利于患者的康复,而后者则属于微创手术的一种。这种措施对患者的创口相对较小,效果较佳。因此,本文通过纳入80 例胆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应用腹腔镜结合胆道镜治疗的效果。现做出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起始时间为2021 年1 月,结束时间为2023 年6 月,将本次研究的对象定为该时间段内接受治疗的胆石病患者,一共抽取80 例,男/女:35/45;年龄:25~72 岁;平均年龄(52.5±5.6)岁,病程在1 个月~36 个月,经检查所有患者的结石直径在5mm 至25mm 之间,平均直径9.0±3mm;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无较大差异,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80 例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分为研究组(n=40)和对照组(n=40)。研究组男女比例为18 ∶22 例,常规组男女比例为17 ∶23 例,对照组年龄:28~65 岁;平均年龄(45.51±1.64)岁;参照组:26~68 岁,平均年龄(45.13±1.98)岁;组间数据之间差异不明显(P>0.05)。

纳入标准:(1)均符合胆石症诊断标准者;(2)患者不存在语言障碍与认知障碍;(3)均有胆总管探查指征;(4)结石分布在I~Ⅱ级肝管以下,且所有患者均不存在肝管狭窄;(5)患者的胆总管结石主要以单枚或几枚的形式存在,且大小低于1.5cm;(6)患者知情并同意。

排除标准:(1)对本实验抗拒或中途退出的研究者;(2)患者临床资料不完善;(3)结石过大取石网难于去除;(4)患者存在原发性肝内胆管结石疾病者,或者需要接受肝切除治疗者;(5)胆总管直径小于1.0cm;(6)存在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或心肺功能障碍者,具有开腹手术禁忌。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开腹手术治疗具体内容。在手术开始前,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麻处理,而后采用开腹手术的方式将患者病灶部位进行切除处理,即:将患者的胆囊进行切除,并将患者的胆总管切开,且需要将结石取出。在手术完毕后,对患者进行 T 型管留置,手术结束后,以预防术后感染的发生。同时,对于疼痛症状难以忍受的患者,会及时给予止痛药物,以缓解疼痛不适。

研究组:患者实施腹腔镜结合胆道镜治疗(LCBED)。具体操作如下。可以通过B 超或其他影像学技术确定胆结石的位置和数量,为手术做好准备。采用四孔法进行穿刺,气腹针建立气腹,压力10~14mm,脐部小切口插入rocar,植入腹腔镜镜头,利用腹腔镜加以监视,本次手术中的操作孔为剑突下10mmrocar。然后,在患者的对应部位做2 个操作孔作为辅助操作孔,即:右肋下缘处,切口长度为5cm。在手术阶段内,应将患者的下肢进行固定,避免患者出现坠床等事件,而后将患者的右上肢进行外展,角度应控制在90°,并将左上肢进行固定处理,在体侧即可。同时将手术床的高低进行设定,一般以头高足底为主。而后,协助患者将体位向左倾斜,确保可以将术野暴露出来。同时,将相关器械进行置入,并将患者的胆囊三角进行游离处理,并将患者的胆囊动脉、胆囊管实施分离处理,同时,将生物夹进行夹闭处理。然后,对胆囊实施切除处理,使用电钩即可。在手术过程中,需要严密监测患者的腹压,确保腹压在正常范围内,以避免对患者的呼吸和循环系统造成压力。而后将胆囊实施切除处理,并采用胆囊管进行解剖标记,而后将胆囊管进行提起处理。通常情况下,对胆总管表面不做分离处理,避免对胆总管造成不必要的损害等。并将胆总管实施剪开处理,一般应沿着胆囊管向下即可,切口长度为1.0~1.5cm。而后,从主操作孔对患者的结石进行取出处理,并将结石取净后置入T 管,并且将患者的胆汁进行引流处理,并预防感染情况的发生。而后,将胆总管实施缝合处理。而后,对患者的右锁骨中线肋缘下Trocar 引出。而后,将引流管放置在小网膜孔中,并将Trocar 引出。而后,将T 管进行固定处理,一般以皮肤缝线处为主,同时将引流管加以固定。同时,对患者的右上腹实施清洁处理,待患者排气后将手术结束。然后,在术后对患者的T 管实施常规处理,且引流管也需要按常规处理。在术后2 周,对患者进行造影无结石后,并将T 管进行拔除处理[3]。同时,对患者进行T 管引流放置,同时需要避免胆瘘的发生。然后,使用T管造影观察患者是否存在结石等。

术中必须注意:术后患者应注意出血等情况,同时注意患者在术后的胆总管组织的切开情况,例如位置等。胆漏,应注意手术对患者造成的损伤等,同时注意胆总管的缝合等。同时应注意对患者的胆管热损伤,并且尽快取出结石等,并注意在术后将T管进行拔除处理,从而预防多种并发症的发生,例如胆道狭窄等,促进患者的康复。

1.3 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主要包括临床各项指标、治疗效果、疼痛程度、并发症发生情况等。

1.3.1 组间患者临床各项指标对比分析

详细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康复时间,共分为4 项。

1.3.2 组间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分为3 个等级进行分析。

1.3.3 组间患者疼痛程度对比

分为5 个时段并采用VAS 评分量表分析患者的疼痛感。

1.3.4 组间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将对应的2 项并发症进行记录。

1.4 统计学分析方法

采用SPSS20.0 处理相关数据资料,t 和x2检验组间数据,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计数资料(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组间患者临床各项指标对比

研究组、对照组,前组的临床各项指标均更优(P<0.05),见表1 所示。

表1 两组患者临床各项指标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临床各项指标对比(±s)

组别例数手术时间(min)首次排气时间(h)术中出血量(mL)住院时间(d)研究组4062.23±8.1228.01±5.3642.34±8.087.27±2.12对照组4088.87±10.2262.72±8.58116.79±23.2415.54±4.16 t 值-12.90724.82519.13711.012 P 值-0.0000.0000.0000.000

2.2 组间治疗效果对比

研究组、对照组,前组的治疗效果更优(P<0.05),详情见表2 所示。

表2 组间治疗效果分析(%)

2.3 组间患者疼痛程度对比

研究组、对照组对比,治疗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前组疼痛感更低(P<0.05),详情见表3 所示。

表3 两组患者疼痛程度分析(±s)

表3 两组患者疼痛程度分析(±s)

组别例数治疗前治疗12h 后治疗24h 后治疗48h 后治疗72h 后研究组407.22±1.255.11±1.424.25±1.043.25±0.882.41±0.52对照组407.25±1.356.14±1.325.77±1.084.36±1.113.58±0.87 T 值-0.1033.3606.4114.9567.300 P 值-0.9180.0010.0000.0000.000

2.4 组间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分析

研究组、对照组对比,前组并发症更低(P<0.05),详情见表4 所示。

表4 组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

3 讨论

胆石病的形成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胆囊内胆汁成分的改变、胆囊排空功能障碍、饮食习惯和遗传等[5]。胆石症包括胆管结石和胆囊结石,主要由胆固醇、胆色素和钙盐等物质组成[6]。胆结石患者通常会出现以下症状:上腹部疼痛或不适感,尤其在进食油腻食物后加重;恶心、呕吐;消化不良,黄疸,腹胀,腹疼等;对于治疗胆结石的措施,临床上常采用开腹手术治疗,但传统的开腹手术在治疗胆结石患者时存在较大的创伤性,需要较大的切口,可能导致术后疤痕明显。传统开腹手术住院时间长,恢复时间长的缺点,且患者疼痛明显,进食需要肛门排气后,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了较大的负面影响。然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手术(LCBED)则具有多重优势,首先,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手术采用微创技术,只需进行4 个小切口,相比传统的开腹手术,创口更为美观,可以满足患者对美观度的需求;再者,这种方式能够大大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开腹手术需要切开大片腹肌,操作过程中出血量较多,容易引起感染和其他并发症,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手术切口为四个戳口,创伤较小,术中出血量少,病灶结石取净,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风险。恶意尽早进行下床活动,这种方式可以防止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此外,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手术疼痛减轻,可以提高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本次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效果较对照组更高(P<0.05);研究组患者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与此同时,研究组患者各项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将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手术治疗实施在胆结石患者治疗中,有良好的近期及远期疗效,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疼痛感小,且促进患者的康复,即:缩短患者各项康复时间,而且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低,以上多种优势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均有更好的效果。所以,采用该措施对此类患者进行干预的效果明确,且安全可行。

猜你喜欢
胆总管胆道开腹
滇南小耳猪胆道成纤维细胞的培养鉴定
胆总管一期缝合应用于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ERCP+EST与LC+LCBDE治疗老年单纯胆总管结石的效果对比分析
腹腔镜下肝切除术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初步分析
腹腔镜与开腹术治疗胆囊息肉的对比分析
腹腔镜脾切除术与开腹脾切除术治疗脾脏占位的比较
胆总管囊肿切除术治疗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术式比较
无痛内镜下胆道金属支架置入治疗胆道恶性梗阻
二孔法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治疗胆总管结石
腹腔镜胆道探查术中胆道镜的应用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