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断面浅埋高速铁路隧道施工关键技术研究

2024-04-16 16:36李泽钿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4年6期
关键词:进洞塌方侧壁

李泽钿

(中交一公局厦门工程有限公司,福建 厦门 361000)

1 引言

高速铁路速度快、运载能力强、安全可靠,是基础交通设施网的关键组成,建设规模日益扩大。隧道工程是铁路沿线关键的构造物,必须严格控制建设质量。相对于一般铁路隧道而言,大断面浅埋隧道变形机理复杂,施工难度大,如果施工措施选择不当,容易导致隧道坍塌,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如何选择经济合理的施工措施,是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1]。因此,进一步探讨大断面浅埋高速铁路隧道施工要点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

2 大断面浅埋隧道判定

2.1 浅埋隧道判定

由TB 10003—2016《铁路隧道设计规范》可知,当地表水平或接近水平,且隧道结构覆盖层的厚度满足式(1)时,可认为隧道属于浅埋隧道[2]。

式中,H为铁路隧道覆盖层厚度(从拱顶算起),m;ha为计算高度,m。

浅埋高速铁路隧道所承受地围岩压力具有明显对称性(见图1),其垂直方向压力q、水平方向压力e计算公式分别为:

图1 施工方法对道围岩变形的影响

式中,γ 为隧道围岩容重,kN/m3;h为隧顶到地面的垂直高度,m;θ 为摩擦角,(°);B为隧洞宽度,m;hi为内外侧任意点至地面垂直高度,m;λ 为岩土体侧压力系数。

2.2 大断面隧道

当前,针对大断面高速铁路隧道并无统一的定义。日本是利用“开挖断面面积”将隧道工程划分成标准断面、大断面、超大断面,对应的隧道开挖断面面积分别为70~80 m2、100~120 m2、>140 m2。而国际隧道协会(ITA)是将隧道工程按“净空断面面积”进行划分,划分成极小断面、小断面、中等断面、大断面、特大断面,对应的净空断面面积分别为2~3 m2、3~10 m2、10~50 m2、50~100 m2、>100 m2。本文建立高速铁路大断面隧道判定时参考ITA 标准[3]。

3 大断面浅埋隧道施工要点分析

3.1 工程概况

本文以某丘陵缓坡地带的铁路隧道为研究对象,探讨大断面浅埋高速铁路隧道施工要点。该高速铁路隧道为单洞双线隧道,起讫桩号为DK59+042~DK65+090,长6 048 m,属于长隧道。隧道下穿某高速公路,开挖断面约150 m2。根据施工图地质勘察报告,该大断面浅埋高速铁路隧道围岩从上至下均为泥岩,局部夹杂有泥质砂岩,围岩等级属于Ⅴ级。同时,隧道所在区域为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降雨量较大,年平均降雨量约969~1 022 mm,且大部分雨水集中在6~9 月份,地震峰值加速度为0.10g,在隧道施工过程中不必考虑地震力的影响。

3.2 施工方法比选

高速铁路隧道主要施工方案有台阶法、 留核心土法、CD法、双侧壁法等。为了确定合理的大断面浅埋隧道施工方法,使用有限元软件MIDAS 建立计算模型,分析了不同施工方法下的围岩最大变形。

建立有限元模型时,将隧道围岩和各种支护结构视为均质、连续、各向同性的弹塑性材料,且不考虑隧道施工间歇时间。计算模型长宽高取100 m×100 m×25 m,其中,隧道周边围岩、喷射混凝土、各种锚杆分别用solid 单元、板单元、cable 单元模拟。隧道计算模型选用正六面体单元进行网格划分,最终划分出10 236 个单元、11 388 个节点。

台阶法(两台阶施工)、留核心土法、CD 法、双侧壁法施工大断面浅埋隧道后,围岩变形计算结果如图1 所示。

图1计算结果表明: 不同施工方案下大断面浅埋高速铁路隧道的围岩变形大小关系为:CD 法>台阶法>环形开挖留核心土法>双侧壁法。在大断面浅埋隧道施工时,要慎重选用CD 法。同时,双侧壁法施工隧道后围岩变形最小,仅1.2 mm,故大断面浅埋隧道施工用双侧壁法效果更佳。

3.3 进洞技术及超前支护

3.3.1 隧道进洞

大断面浅埋高速铁路隧道进洞难度大,出现掌子面坍塌的可能性较大。隧道进洞施工方案建议使用“明洞暗进”,首先,以导向套拱的方式在坡顶施工,以减少施工对周围地质的影响。随后,施工人员将钢管导进洞内,并将浆液沿着钢管注入隧道洞口周边的围岩,提高围岩的强度和整体稳定性;最后,长明洞和洞门同时施工,提高大断面浅埋隧道进洞安全性。

3.3.2 超前支护

大断面浅埋隧道常用的支护方式有超前管棚和超前小导管,其中,管棚主要用于浅埋洞口堆积体、断层破碎带地层等,施工时需布置相应的管棚工作间。而超前小导管在施工时要有支撑设备,一般使用风钻钻孔,用钻机将导管顶进,以注浆泵注浆。注浆时,注浆压力尽量控制在0.5~1.0 MPa,可根据现场施工结果动态调整注浆压力和浆液配合比[4-5]。

3.4 塌方处治

由上可知,隧道所在区域降雨量大,为了保证隧道在施工期间的安全性,利用MIDAS 软件计算了隧道在降雨前后的拱顶沉降,并沿着隧道中心线及两侧间距0.5 m 布置沉降监测点,计算结果如图2 所示。

图2 隧道降雨前后沉降

图2计算结果表明: 铁路隧道拱顶中心线处的沉降变形最大,且距隧道中心线越远,沉降越小。降雨前、降雨后隧道沉降最大值分别是2.2 cm、4.1 cm,沉降增大了90.5%,此时隧道有塌方可能性。主要原因在于[6]:(1)隧道围岩裂隙较发育,自稳能力差;(2)在连续降雨条件下,围岩被软化,各项强度指标大幅下降。两个原因相互叠加,最终导致隧道塌方。

技术人员在制订隧道塌方处治方案时应坚持以下原则:(1)隧道要快速封闭处理,严禁人员随意出入,及时稳固既有坍塌面;(2)塌方处治期间安全可靠,做到万无一失;(3)避免塌方路段继续扩展,阻碍后期施工;(4)保证隧道塌方施工质量,不留下安全隐患。

综合考虑施工难度、工程造价等因素,建议大断面浅埋隧道塌方采用“地表注浆法”处理,施工步骤为:顶部坍塌空洞处理→坍塌段径向注浆→坍塌段开挖→坍塌段支护。需注意,注浆时要加强观察塌方附近掌子面围岩,确保注浆安全性。

4 大断面浅埋隧道施工参数确定

4.1 开挖高度确定

由上可知,该大断面浅埋隧道施工选用双侧壁法。为了便于讨论,定义了“开挖高度比m”,即上部开挖高度与下部开挖高度的比值。在其他计算参数不变的条件下,利用MIDAS 软件计算了m=0.7∶0.3、m=0.6∶0.4、m=0.5∶0.5 时隧道拱顶的沉降,计算结果如图3 所示。

图3 不同开挖高度比下隧道沉降

由图3 可知:大断面浅埋隧道的上部开挖高度越大,隧道拱顶中心沉降也越大。当开挖高度比从0.7∶0.3 减小至0.5∶0.5时,隧道工程沉降分别降低了1.3 cm、0.8 cm。因此,大断面浅埋隧道施工时要注意上部开挖高度不宜过大,以免突然开挖造成垮塌。

4.2 开挖面距离确定

在双侧壁法中,隧道各部开挖面的距离也会影响隧道施工安全。开挖距离太近,周边土体干扰大;开挖距离太远,对隧道施工组织会产生不良影响。利用MIDAS 软件模拟各开挖面距离d为0.8 m、1.6 m、2.4 m、3.2 m 时隧道仰拱塑性区的变化规律:d=0.8 m 时,仰拱底部塑性区基本完全贯通;d=1.6 m,隧道仰拱中部的塑性区贯通,左、右两侧塑性区分散;d=2.4 m 和d=3.2 m 时,仰拱底部塑性区分离,隧道施工时各分部之间的扰动越来越小。

5 结论

本文研究了大断面浅埋隧道的施工特点、 施工技术要点及施工参数的确定方法,主要得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结论:

1)大断面浅埋隧道在施工期间易塌方,对支护要求更严格,底部易出现应力集中现象;

2)大断面浅埋高速铁路隧道施工方案包括台阶法、留核心土法、CD 法、双侧壁法等,其中双侧壁法施工式围岩沉降最小;

3)建议大断面浅埋隧道进洞采用“明洞暗进”,并及时处理隧道塌方;

4)大断面浅埋隧道施工时要注意上部开挖高度不宜过大,合理选择各部开挖面的距离。

猜你喜欢
进洞塌方侧壁
勇气掉进洞里了
公路工程隧道施工塌方治理技术应用
高速公路隧道洞口浅埋段施工中的双侧壁导坑法
公路隧道塌方的预防和处理分析
勇气掉进洞里了
小球进洞了
柳钢6号高炉应对炉缸侧壁温度超高的护炉实践
越野车侧壁加强筋板工艺改进
高埋深隧洞断层破碎带塌方处理及开挖支护方案设计
零开挖进洞技术在隧道施工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