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电抢修中数字化技术运用研究

2024-04-17 04:10田中亮孙亮宗祥瑞徐嘉鸿张亚楠
数字通信世界 2024年3期
关键词:数字化技术设计应用

田中亮 孙亮 宗祥瑞 徐嘉鸿 张亚楠

摘要:文章首先介绍了供电抢修中数字化技术的应用现状,其次明确了供电抢修中数字化技术应用的必要性,论述了供电抢修中数字化技术运用的可行性,最后深入探讨了供电抢修中数字化技术的实例应用及成效,谨供相关人士参考借鉴。

关键词:数字化技术;供电抢修;设计应用

doi:10.3969/J.ISSN.1672-7274.2024.03.041

中图分类号:TM 73,TP 18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码:1672-7274(2024)03-0-03

提升供电抢修工作成效是保障人们正常用电的关键手段。以往供电抢修主要依靠人力,要消耗较多的人力成本,工作效率也不高,抢修时间过长。电力企业应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大数据战略,重视数字化技术在供电抢修中的运用,全面发挥数据作为生产要素的价值作用,加快推进电力数字化建设,主动挖掘电力大数据资源,充分利用现代信息通信、大数据分析应用等技术,进一步提升公司智能化、信息化水平,有效化解公司人力资源紧缺困难,缩短供电抢修时长,从而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效能,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1   供电抢修中数字化技术应用现状

当前,供电企业正处在由信息化到数字化的全面跃迁和加速演变期,按照数字化转型发展战略要求,加快推进数字技术与设备管理深度融合,全面驱动业务流程、作业模式和管理形态变革,探索数字化应用场景意义重大。

按照国网公司设备部和营销部的有关要求,数字化建设方向主要有以下两个。

一是要发挥中台核心支撑作用。扎实推进电网资源业务中台建设,实现电网资源、资产、拓扑等核心数据实时量测,打造电网“动态一张图”,发挥业务中台、数据中台和技术中台协同优势,大力推动配网透明化,实现配电侧可观、可测、可控、可调,助力构建新型电力系统。

二是要突出设备管理赋能赋智。聚焦设备智能化升级,全面应用配网智能融合终端等末端状态感知设备,提升配网“运检抢”数字化管控水平,实现设备管理由离线到在线、由粗放到精益、由被动到主动。发挥数据中台数据汇聚、价值挖掘能力,构建管理决策支持模型,提升资产运营质效。

2   供电抢修中应用数字化技术的必要性

按照国网公司现行《配网抢修指挥管理办法》《配网故障抢修管理规定》的有关规定,公司10 kV以下低压抢修业务主要依托“95598客户服务中心——地市公司供电服务指挥中心——地市供电所低压抢修网格”开展相关业务,实行7×24小时全天候响应用户报修诉求,客户拨打95598客户服务热线后,由话务人员记录生成故障报修工单,经95598业务支持系统、PMS设备(资产)运维精益管理系统,传递至现场抢修人员PDA等手持终端进行处置,抢修工单流转全过程由供电服务指挥中心配网抢修指挥人员通过供电服务指挥系统进行监督管控,对外业抢修人员作业全过程进行管控评价,提升抢修工作质效。

(1)破解“如何指挥”的顽疾。应基于现有抢修指挥业务需求,结合数字中台及接口兼容贯通工作,以工单为数据汇集指令源,实现生产、营销、调度等多业务系统的数据对称调用。丰富指挥手段,提高指挥能力。

(2)解码“指挥什么”的疑问。应基于现有系统和故障抢修指挥体系,构建用户的服务风险“定级”,智能匹配“个性化”服务手段,根据事件等级,通过“大数据”智能匹配,启动“定制化”服务体系,平衡抢修资源,实现“抢修人员评星”“事件分级”“策略成套”。

3   供电抢修中运用数字化技术的可行性

根据天津地区城市配电网公司配电抢修现状,按照《配网抢修指挥管理办法》《配网故障抢修管理规定》的有关管理流程,结合数据中台中探索区配电抢修全量数据字段,以数创平台、i国网数创应用为基点开发配电抢修全过程管控应用,以故障抢修为基点,构建“大数据”算法模型,实现故障抢修专业管理评价、大数据模型优化抢修资源配置、深度学习提升供电服务水平等,提升配网抢修管控水平。

完成“基于‘接龙模型设计的抢修全链条线性管控”“基于算法的故障抢修专业管理评价”“大数据模型优化抢修资源配置”落地。以抢修工单为基准,一是完成基于“接龙”模型设计的抢修全链条业务线性管控,实现抢修全业务全程可视化分析展示等;二是利用“大数据”算法模型构建“故障抢修效率模型”实现抢修人员工作质量、工作效率、用户满意度等多维度质效评价,提升抢修效率标杆评估的合理性及多样性;三是完成“大数据模型优化抢修资源配置”,对抢修人员实现高效、准确和多维度的绩效评估,为后续抢修资源配置、抢修力量平衡提供决策依据[1]。

4   供电抢修中数字化技术的具体运用

4.1 基于“接龙”模型设计的抢修全链条线性管控

优化现有抢修业务流程,开发基于“接龙”模型设计的抢修全链条线性管控:一是建立搶修任务智能化推送机制,为抢修外勤人员提供全流程解决方案;二是开发涵盖抢修人员到达现场时间、到达现场坐标定位、抢修内容填报、设备基本信息自动生成等的工单生成系统;三是以当前抢修业务全流程为链条,开发“手持+被夹”模式,从抢修接单至用户复电,完成抢修全业务流程数据自动归集,形成大数据分析基础数据库。

4.2 基于算法的故障抢修专业管理评价

通过数字化手段对故障抢修数据、历史服务数据进行细分,研究不同条件下影响业务开展的关键因子,计算出区域、驻点、业务量的合理范围,对抢修超时、处理质量低、客户不满意等情况进行归因分析,采用聚类、人工神经网络、深度学习、专家样本库等技术对数据处理后,根据业务特点选择合适算法,构建“故障抢修效率模型”,实现抢修人员工作质量、工作效率、用户满意度等多维度抢修评价,提升抢修效率标杆评估的合理性及多样性。

4.3 大数据模型优化抢修资源配置

针对抢修人员到达现场及时率、故障修复时长、抢修质量、用户满意度等,以海量数据为基础,利用大数据手段构建抢修人员信用评价及服务风险评价模型,基于数据挖掘及边缘计算技术,对抢修人员实现高效、准确和多维度的绩效评估,为后续抢修资源配置、抢修力量平衡提供决策依据。

5   配网故障抢修数字化系统设计方案

研究

5.1 故障信息源自监控系统

在故障源自监控系统中,其智能配网故障抢修系统的运行会分成三个层次,即应用层、传输层、感知层。安装在配电变压器单元及线路上的监测终端构成了感知层,以此对配变、线路的运行信息进行采集。网络传输层把监测终端所监测和采集的数据向应用层传送。应用层将接收全部信息,利用数据管理中心,对停电原因、范围及区域等信息进行自动查询,并向有关人员及时发出通知,进而实现第一时间进行抢修。智能配网故障抢修系统的数据管理中心就是应用层,建立了配网抢修指挥平台。纵观整个系统,信息量最大的就是应用层,对网络传输层传送的数据进行接收后,分析数据,并自主研判,在维修工单尚未提交的情况下,停电信息会通过“故障停电编制”模块自动生成,进而及时将停电信息进行报送[2]。

5.2 故障源于客户报修工单

系统具体由微信客户端、移动终端以及后端业务应用层构成。若发生停电,客户仅在微信客户端通过文字或语音方式将故障位置、联系方式及报修内容进行报送就可以。完成报送后,数据会向后端业务应用层直接传送,此层汇聚了云计算和大数据等先进的技术。大数据中涵盖了线路及设备基础信息、负荷情况和运行状况等。云计算会按照大数据及客户报修的信息去处理故障。语音报送的故障信息先通过语音识别技术将故障内容及地址等重要信息进行识别,之后按报修时间及提取的信息,同数据库信息对比,这时系统便会对此时段负荷改变及易产生的故障状况进行自动分析;对天气状况和天气对配网运行的影响进行分析;对停电范围及设备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对故障区域和安全隐患进行分析。

5.3 故障源于监测技术

故障负荷监测技术主要依附于配网故障定位系统,并发展成为了一种新型负荷监测系统,其作用在于对故障指示,以及对带电流的有效监测,并借助于现代光纤技术,与通讯终端进行配合,这样就会完成对故障的自动定位,同时也可以对开关设备实施遥测。该项技术还具备运行快、质量高以及成本低等优势特点,更为关键的是,这一技术不用通过设备改造与升级,就可促进自动化故障监测的实现,这对于配网故障的准确、快速定位來说十分有利。

6   供电抢修中数字化技术的实例应用及成效

6.1 实例应用

按照公司数字化转型发展战略要求,加快推进数字技术与设备管理深度融合,全面驱动业务流程、作业模式和管理形态变革。如图1所示,依托现有信息化建设成果,围绕夯实数字基础和增强数字支撑力的主线,旨在形成“全面应用、数字技术领先、差异兼顾”的可推广、可复制的模式[3]。

第一,东丽公司数字化团队应用“Pathon+RPA”数字化技术,基于i国网“数创平台”应用,实现对抢修业务实时在线“链条”管控,形成“智能点餐”式可视化工单接龙管控,有效强化对抢修工单全流程管控能力,提升抢修服务水平。第二,对触电、频繁停电等敏感字段故障提前预判主动服务,采用RPA数字化技术自动提取工单敏感信息,实现定期登录系统,匹配敏感词汇库,挖掘触电、频繁停电类敏感信息台账,通过i国网客户端实现敏感信息实时监控,方便运维管理人员进行故障分析,及时开展主动服务,避免投诉升级。

6.2 取得成效

第一,“菜单式”工单展示界面实时显示工单处理进程,对临期工单自动进行提醒,提升监控能力,避免工单超时,有效提高抢修工作质量。第二,通过照片回传,实现典型故障的积累,便于后期开展缺陷分析,进而指导运维检修工作,逐条形成工单全过程资料,供后期随时调用分析。第三,RPA工具大大节省了值班人员查找敏感工单的时间,便于在10 kV线路突发停电时的快速响应和服务应急行动,通过定时爬取系统数据推送至数据中台,可以弥补数据中台T+1数据时效性不足的问题。第四,应用该项数创成果后,2022年5月份起,空港供电服务中心抢修处理时长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抢修服务连续9个月实现零投诉。从图2中可见,已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

7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经济社会高速发展,人们对供电服务需求日益增长。电力企业必须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在供电抢修中运用数字化技术,可构建一套符合故障抢修业务需求的管控平台,为各级人员提供简易方便的现场管理及支撑服务,实现业务在线互联管理,缩短故障抢修时长,减少人力浪费,实现电力企业的数字化转型。

参考文献

[1] 陈晓霞,王冬青.基于精准投资的电网项目数字化审计实践[J].数码世界,2019(2):64.

[2] 王美玲,张慧翔,奚杰,等.电力行业技经人才智能数字化评价系统研究[J].项目管理技术,2019(5):132-138.

[3] 宋文斐.配电网建设项目中工程管理问题策略分析[J].数字化用户,2019(24):213.

猜你喜欢
数字化技术设计应用
节能理念在建筑规划设计的应用探究
基于数字化技术的服装设计课程教学研究
设计思维方法引导下的硬件创新研究
数字化室内设计教学理念与方法的相互渗透
浅析陕西土布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
绘本书籍中插图语言的应用
广播电视发射机数字化改造
数字化技术在房地产档案管理中的运用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策略研究
装置艺术介入城市邻里空间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