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3种犊牛腹泻病原体调查汇总分析

2024-04-17 04:25徐国栋曹蕊骆维曹建平
天津农林科技 2024年1期
关键词:轮状病毒犊牛

徐国栋 曹蕊 骆维 曹建平

摘要:为了解和掌握我国犊牛腹泻的病因,文章对2017—2022年涉及BVDV、BRV、BCoV 3种病原体引起犊牛腹泻的国内调查文献数据进行汇总分析,旨在找出这3种病原体在腹泻犊牛中的流行规律,用以指导犊牛腹泻的临床防治工作。结果表明,(1)犊牛BVDV的病原学阳性率为0~34.58%,平均阳性率为14.61%;血清学阳性率为18.75%~65.00%,平均阳性率为47.28%;分别累计不同类别样品(粪便或肛拭子、血液)、腹泻牛与非腹泻牛样品的BVDV病原学检测数据,免疫牛与非免疫牛的BVDV病原学与血清学检测数据,发现上述各组的检测数据均存在极显著差异。(2)犊牛BRV的病原学阳性率为0~56.74%,平均阳性率为10.42%;腹泻牛与非腹泻牛样品的累计检测数据存在极显著差异;犊牛BRV的血清学阳性率为0~25.00%,平均阳性率为15.15%(5/33);各组犊牛的BRV病原学和血清学累计的检测数据无显著差异。(3)犊牛BCoV的病原学阳性率为0~33.33%,平均阳性率为12.87%;血清学阳性率为0~25.00%,平均阳性率为9.09%;各组腹泻牛与非腹泻牛样品的BCoV病原学和血清学累计的检测数据无显著差异。

关键词:犊牛;病毒性腹泻病毒;轮状病毒;冠状病毒

犊牛腹泻是导致我国新生犊牛发病、死亡和生长发育迟缓的重要疾病之一,这类疾病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其中感染性因素最值得关注。为了解和掌握我国犊牛腹泻的感染因子及其流行规律,笔者汇总分析了涉及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diarrheavirus, BVDV)、牛轮状病毒(Bovine rotavirus, BRV)、牛冠状病毒(Bovine coronavirus, BCoV)的国内相关文献数据,旨在为指导犊牛腹泻防治的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1  研究方法

查阅2017—2022年期间我国犊牛群中BVDV、BRV、BCoV病毒感染的调查文献,剔除内容重复、样品重复检测、采样时间模糊或未记载采样时间、可信度低的文献,按文献所记载采样时间顺序依次录入相关信息,包括采样时间、地点(省、市、自治区)、是否腹泻、样品种类、检测方法、样本数(检数)、阳性样本数(阳性数)、阳性率、调查人等信息,并对录入数据进行汇总分析。

2  汇总分析

2.1   犊牛样品中BVDV检测数据的汇总分析

2.1.1 犊牛BVDV病原学检测数据的汇总分析

犊牛BVDV病原学检测的原始数据汇总(表1),共筛选出13篇犊牛中BVDV感染的病原学调查文献,载有16条信息,采样时间为2017—2021年。样品主要采自腹泻牛(占全部样品的95.02%,3 259/3 430),采样频次由高到低的省份分别为内蒙古自治区3份、宁夏回族自治区3份、河北省2份、河南省2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份、甘肃省1份、山东省1份、黑龙江省1份、云南省1份。样品种类有粪便、肛拭子、血液三类,应用BVDV核酸检测方法的频次为81.25%(13/16),应用BVDV病原学抗原检测方法的频次为18.75%(3/16)。结果显示,犊牛样品中的BVDV病原学阳性率为0~34.58%,平均BVDV阳性率为14.61%(501/3 430),其中源于腹泻症状犊牛的BVDV平均阳性率为15.37%(501/3 259),源于无腹泻症状犊牛的BVDV(均为血液)平均阳性率为0(0/171)。从检测的时间顺序分析,所有犊牛样品的BVDV病原学阳性率均随检测时间的延后呈下降趋势。

在假设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分别累计犊牛粪便(或肛拭子)样品和血液样品的BVDV病原学检测数据,并对这2组数据的累计结果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卡方检验。粪便样品总数∶阳性数=3 105∶483;血液样品总数=325∶18),根据Excel函数“=CHIDIST(23.668,1)”得到P=1.145E-06,即犊牛不同类别样品的BVDV病原学检测结果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

分别累计腹泻牛样品和非腹泻牛样品的BVDV病原学检测数据,并对这2组数据的累计结果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卡方检验。腹泻样品总数∶阳性数=3 259∶501;非腹泻样品总数∶阳性数=171∶0),结果发现,根据Excel函数“=CHIDIST(30.605,1)”得到P=3.163E-08,即腹泻牛样品和非腹泻牛样品的BVDV病原学检测结果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

2.1.2 犊牛BVDV血清学检测数据的汇总分析

犊牛BVDV血清学检测的原始数据汇总(表2),共筛选出4篇犊牛中BVDV感染的血清学调查文献,载有5条信息,采样时间为2017—2021年。结果显示,采集BVDV血清的犊牛均发生了腹泻,采样频次由高到低的省份分别为河北省2份、甘肃省1份、宁夏回族自治区1份、内蒙古自治区1份。结果显示,犊牛样品中的BVDV血清学阳性率为18.75%(27/144)~65.00%(13/20),平均BVDV阳性率为47.28%(425/899),其中免疫牛BVDV阳性率为60.36%(201/333),非免疫牛BVDV阳性率为38.65%(211/546)。

在假设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分别累计非免疫牛BVDV血清样品和免疫牛BVDV血清样品的检测数据,并对这2组数据的累计结果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卡方检验。非免疫牛血清总数∶阳性数=546∶211;免疫牛血清总数∶阳性数=333∶201),根据Excel函数“=CHIDIST(39.170,1)”得到P=3.885E-10,即非免疫牛和免疫牛的BVDV血清學检测结果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

在假设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分别累计犊牛BVDV病原学检测数据和犊牛BVDV血清学检测数据,并对这2组数据的累计结果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卡方检验。病原学样品总数∶阳性数=3 430∶501;血清学样品总数∶阳性数=899∶425),根据Excel函数“=CHIDIST(452.087,1)”得到P=2.535E-100,即犊牛BVDV病原学和犊牛BVDV血清学检测结果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

2.2   犊牛样品中BRV检测数据的汇总分析

2.2.1 犊牛BRV病原学检测数据的汇总分析 犊牛BRV病原学检测的原始数据汇总(表3),共筛选出15篇犊牛中BRV感染的病原学调查文献,载有19条信息,采样时间为2017—2021年。样品主要采自腹泻牛(占全部样品的88.36%,3 105/3 514),采样频次由高到低的省份分别为河南省5份、宁夏回族自治区4份、河北省2份、内蒙古自治区2份、甘肃省1份、山东省1份、黑龙江省1份、云南省1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份。样品种类有粪便和肛拭子两类,应用BRV核酸检测方法的频次为78.95%(15/19),应用BRV抗原检测方法的频次为21.05%(4/19)。结果显示,犊牛样品中的BRV病原学阳性率为0~56.74%,平均BRV阳性率为10.42%(366/3 514),其中源于腹泻症状犊牛的BRV平均阳性率为11.43%(335/3 105),源于无腹泻症状犊牛的BRV平均阳性率为7.58%(31/409)。从检测的时间顺序分析,随着调查时间的延后,犊牛样品的BRV病原学阳性率没有明显上升或下降趋势。

在假设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分别累计腹泻牛样品和非腹泻牛样品的BRV病原学检测数据,并对这2组数据的累计结果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卡方检验。腹泻牛样品总数∶阳性数=3 105∶335;非腹泻牛样品总数∶阳性数=409∶31),根据Excel函数“=CHIDIST(3.990,1)”得到P=0.046,即腹泻牛样品和非腹泻牛样品的BRV病原学检测结果存在显著差异(P<0.05)。

2.2.2 犊牛BRV血清学检测数据的汇总分析

犊牛BRV血清学检测的原始数据汇总(表4),共筛选出2篇犊牛中BRV感染的血清学调查文献,载有2条信息,采样时间为2017—2021年。采样省份分别为甘肃省1份、内蒙古自治区1份,均采用ELISA法检测。结果显示,采集非免疫血清的犊牛均发生了腹泻,犊牛样品中的BRV血清学阳性率在0(0/13)~25.00%(5/20)之间,平均BRV阳性率为15.15%(5/33)。

在假设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分别累计犊牛BRV病原学检测数据和犊牛BRV血清学检测数据,并对这2组数据的累计结果进行差异性检验(卡方检验。病原学样品总数∶阳性数=3 514∶366;血清学样品总数∶阳性数=33∶5),根据Excel函数“=CHIDIST(0.783,1)”得到P=0.376,即犊牛BRV病原学和犊牛BRV血清学检测结果差异不显著(P>0.05)。

2.3   犊牛样品中BCoV检测数据的汇总分析

2.3.1 犊牛BCoV病原学检测数据的汇总分析

犊牛BCoV病原学检测的原始数据汇总(表5),共筛选出15篇犊牛中BCoV感染的病原学调查文献,载有20条信息,采样时间为2017—2021年。样品主要采自腹泻牛(占全部样品的92.57%,3 403/3 676),采样频次由高到低的省份为河南省5份、宁夏回族自治区4份、内蒙古自治区3份、河北省2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份、甘肃省1份、山东省1份、黑龙江省1份、云南省1份。样品种类有粪便和肛拭子两类,试验对犊牛BCoV进行核酸检测的频次为80%(16/20)、对犊牛BCoV进行抗原检测的频次为20%(4/20)。分析显示,犊牛样品中的BCoV病原学阳性率为0~33.33%,平均BCoV阳性率为12.87%(473/3 676),其中源于腹泻症状犊牛的BCoV病原学平均阳性率为13.37%(455/3 403),源于无腹泻症状犊牛的BCoV平均阳性率为6.59%(18/273)。从检测的时间顺序分析,随着调查时间的延后,犊牛样品的BCoV病原学阳性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在假设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分别累计腹泻牛样品和非腹泻牛样品的BCoV病原学检测数据,并对这2组数据的累计结果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卡方检验。腹泻牛样品总数∶阳性数=3 403∶455,非腹泻牛样品总数∶阳性数=273∶18),根据Excel函数“=CHIDIST(4.627,1)”得到P=0.032,即腹泻牛样品和非腹泻牛样品的BCoV病原学检测结果存在显著差异(P<0.05)。

2.3.2 犊牛BCoV血清学检测数据的汇总分析

犊牛BCoV血清学检测的原始数据汇总(表6),共筛选出2篇犊牛中BCoV感染的血清学调查文献,载有2条信息,采样时间均为2017—2021年。采样省份分别为甘肃省1份、内蒙古自治区1份,均采用ELISA法检测。结果显示,采集非免疫血清的犊牛均发生了腹泻,犊牛样品中的BCoV血清学阳性率为0(0/13)~25.00%(3/20),平均BCoV阳性率为9.09%(5/33)。

在假设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分别累计犊牛BCoV病原学检测数据和犊牛BCoV血清学检测数据,并对这2组数据的累计结果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卡方检验。病原学样品总数∶阳性数=3 676∶473,血清学样品总数∶阳性数=33∶3),根据Excel函数“=CHIDIST(0.417,1)”得到P=0.519,即犊牛BCoV病原学和犊牛BCoV血清学检测结果差异不显著(P>0.05)。

3  结论与讨论

通过对犊牛BVDV、BRV、BCoV调查文献所载数据的汇总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BVDV、BRV、BCoV 3种病原体的调查样品多采自腹泻犊牛的粪便(病原学调查)或血清(血清学调查),存在调查样品数量少、调查范围小(涉及的省市及地区少)、时间节点跳跃、时间—感染率关联规律不明显等情况,还存在病毒与细菌、病毒与病毒、病毒与寄生虫等多种病原体混合感染的情况[1,3-4,6-7,10,12-13,15],但在一定程度上仍能反映出养殖密集区存在犊牛腹泻相关病原体感染的情况。(2)本文汇总分析得出,犊牛BVDV的病原学检测平均阳性率为14.61%(501/3 430),血清学检测平均阳性率为47.28%(425/899);犊牛BRV的病原学检测平均阳性率为10.42%(366/3 514),血清学检测平均阳性率为15.15%(5/33);犊牛BCoV的病原学检测平均阳性率为12.87%(473/3 676),血清学检测平均阳性率为9.09%(5/33)。就不同调查者检测不同犊牛群的结果而言,病原学检测或血清学检测结果可能存在较大差异,推测这可能与犊牛是否先期免疫相关病种疫苗、先期无症状感染(或自行耐过)以及自身对病原体清除能力强弱、病原学检测采样时间与机体排毒时间是否一致、病原学检测的采样组织带毒量能否达到试剂检测水平下限、病原学检测的采样组织是否含有可供检测的病毒或其组分、不同检测试剂灵敏度是否存在差异等因素有关,需结合某个犊牛群体疾病防治史进行详细调查,尤其应从免疫学角度对检测结果进行合理阐释,才能真正把握犊牛腹泻病防治的关键环节。因此,本文得出的各项检测指标平均阳性率结论只能反映出全国范围内尤其是检测频次较高省份内的3种犊牛腹泻相关病毒的感染状况。(3)在假设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笔者对相关数据进行累加统计,发现犊牛BVDV、BRV、BCoV病原学检测的统计结果与样品种类或临床症状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主要是血液样品与其他样品、腹泻与非腹泻症状犊牛样品之间存在差异,暗示在诊断分析中应注意区分样品种类,是否存在腹泻症状对诊断结果的影响等。(4)在對犊牛腹泻血清学检测结果的分析中,要注意“免疫牛”与“非免疫牛”差异对诊断结果判定的影响,如免疫牛与非免疫牛的BVDV血清学检测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5)在同时应用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测进行犊牛腹泻诊断分析的过程中,应注意并科学合理地解释2种检测方法的阳性率存在不一致的可能性,如怎样理解和解释BVDV血清学检测阳性率高于病原学检测阳性率,这可能与使用BVDV疫苗、BVDV先期感染犊牛而犊牛已经耐过、病原学检测的样品中BVDV含毒量低于检测试剂敏感度下限、检测试剂间的灵敏度差异等因素有关。此外,本文录入的BRV和BCoV血清学检测样品的数量偏少,可能会对检测结果产生影响。因此,笔者建议检测者或诊断者在养殖实践工作中,要结合其他诊断指标,全面分析犊牛群的健康状态,科学指导犊牛腹泻疾病的防治。

参考文献

[1] 王丹阳,王旭荣,张康,等.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大肠杆菌和奇异变形杆菌混合感染致犊牛腹泻的研究[J].中国畜牧兽医,2018,45(1):189-195.

[2] 张亮,张云飞,蒋仁新,等.2017—2018年山东省奶牛场犊牛腹泻相关病毒病原学检测[J].中国动物检疫,2020,37(6):16-20.

[3] 赵红霞,吕向聪,宋晨,等.犊牛腹泻病原学检测及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J].中国兽医杂志,2022,58(9):104-108.

[4] 刘勃兴.河北部分地区四种肉犊牛腹泻病原调查及BVDV抗体检测方法建立[D].秦皇岛: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21.

[5] 李振亚.河南省犊牛腹泻主要病原调查及两种病原分析研究[D].郑州:河南农业大学,2020.

[6] 郭仕辉,赵清梅,陈绍淑,等.宁夏部分地区新生犊牛腹泻的病原调查及主要病原的遗传进化分析[J].西北农业学报,2022,31(4):413-424.

[7] 高亚桃,刘智慧,李妍,等.河北省部分地区致犊牛腹泻主要病原分布特征[J].中国兽医学报,2022,42(6):1149-1155.

[8] 张迪,武瑞,孙芳,等.黑龙江某规模化牛场犊牛腹泻病原检测及防控建议[J].中国奶牛,2021(6):31-35.

[9] 周玉照,张小苗,杨晓伟,等.大理地區某规模化乳牛场致犊牛腹泻的病原分析[J].福建畜牧兽医,2022,44(5):38-43.

[10] 彭龙.犊牛病毒性腹泻病原检测及牛冠状病毒ELISA方法建立[D].乌鲁木齐:新疆农业大学,2023.

[11] 熊新雪.宁夏地区犊牛腹泻分子病毒学调查及犊牛粪便病毒宏基因组学初步分析[D].银川:宁夏大学,2023.

[12] 吴静,刘涵棋,白婷,等.新疆部分地区犊牛腹泻主要病原调查及分离菌耐药性分析[J].黑龙江畜牧兽医,2022(20):86-92,143.

[13] 阮继湘,刘文晓,江波,等.规模化奶牛场犊牛腹泻的病原检测与分析报告[J].中国乳业,2021(9):97-101.

[14] 赵娜.宁夏平吉堡地区奶牛病毒性腹泻病的血清学调查研究[J].甘肃畜牧兽医,2020,50(1):51-53.

[15] 赵玉玺.河南省犊牛腹泻主要病原调查及犊牛腹泻微流控芯片验证[D].郑州:河南农业大学,2019.

[16] 杨德新,闫磊,朱小洁,等.河南地区4种致犊牛腹泻病原的调查与分析[J].黑龙江畜牧兽医,2022(4):73-77.

猜你喜欢
轮状病毒犊牛
猪轮状病毒病及其防控措施
犊牛健康观察要点
揭开“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的面纱
揭开“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的面纱
一列犊牛消化不良性腹泻的诊治
犊牛腹泻的发生和防治
犊牛轮状病毒腹泻的防治
猪轮状病毒NSP4的细胞定位及在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犊牛水中毒的发生及预防
一起兔轮状病毒的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