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背景下公共图书馆文化服务的社会参与路径探索

2024-04-17 05:16石小波
参花(上) 2024年4期
关键词:文旅力量图书馆

一、引言

文旅融合背景下,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主体,应充分发挥自身的服务职能,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在服务过程中,应以文旅融合作为有利契机,主动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到公共图书馆文化服务之中,进一步提升公共图书馆文化服务质量。在具体探索过程中,既要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引领作用,也要撬动社会资源,为公共图书馆文化服务转型提供动能。同时,还要围绕多元社会主体参与,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制度体系,实现公共图书馆文化服务与受众群体需求的有效对接。

二、文旅融合背景下公共图书馆文化服务社会参与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新时期公共文化服务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期。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机构,理应参与到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之中。[1]因此,对于公共图书馆而言,如何抓住文旅融合的契机,结合公共图书馆文化服务的现实诉求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其中,构建一条符合群众需求、符合新时期发展要求、符合文化事业发展诉求的科学路径,成为当前学术界和业界必须关注和思考的新命题。文旅融合背景下,能够围绕文化产业发展形成新优势,激发新动能,通过文化赋能的方式,提升服务质量,满足群众对文化服务的诉求,进而达到“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目的。

(一)必要性

新时期,公共图书馆作为文化服务的重要参与主体,在服务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思想,在具体落实过程中要形成多元合力,主动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到公共图书馆文化服务之中,进而形成更为丰富的服务资源、更多元化的服务手段。因此,无论是从文化事业发展层面看,还是从公共文化服务供需平衡层面看,都需要公共图书馆在文化服务中多端发力。

从国家层面看,公共图书馆文化服务引领社会参与符合我国文化事业发展的现实要求。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事业发展是国家繁荣昌盛的重要保证,因此我国非常重视文化事业的发展,并围绕文化事业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正是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选择。在文旅融合背景下,更应充分发挥公共图书馆的文化服务职能,主动参与到文化事业发展之中,不断丰富我国文化事业内涵。[2]文旅融合背景下,公共图书馆凭借其深厚的文化底蕴,能够为文旅融合新项目、新业态提供文化动能。使文旅融合项目更具有文化内涵,吸引更多旅游者前来参观,进而带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从供给层面看,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图书馆文化服务有助于丰富服务内容。当前无论是公共图书馆数字化转型,还是文化服务升级,都需要丰富的资源作为前置条件。而社会力量参与到公共图书馆文化建设和文化服务之中,必然会从外部带来大量资源,这些资源既能够补充公共图书馆馆藏资源,提供资金支持;也能够助力全民阅读活动,为读者提供更为丰富的服务内容,进一步提升公共图书馆文化服务供给的层次性、系统性,进而助力公共图书馆服务转型升级,提升公共图书馆文化服务整体质量。从这一层面看,公共图书馆文化服务社会参与具有其现实的必要性。

从需求层面看,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图书馆文化服务有助于满足人民群众对文化服务的多元化诉求。新时期,随着网络信息技术不断发展,文化服务方式和途径都出现了新的变化,为了更好地适应时代变化,公共图书馆在文化服务过程中有必要在需求端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在需求侧改革过程中要扬长避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要对公共图书馆文化服务的整体流程进行重新梳理,对与群众文化服务诉求不相关的资源及时进行切割,对紧缺的文化资源要及时补充,借助社会力量实现公共圖书馆文化服务资源的供需平衡。

(二)可行性

当前,我国正在着力构建更为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体系,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参与主体,在文旅融合背景下可以与旅游景点、旅游项目进行深度合作,将公共图书馆文化服务“嫁接”到旅游场景之中,进而拓展公共图书馆文化服务的覆盖范围。同时数字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为公共图书馆文化服务提供了更为多元化的场景。随着全民读书热情的不断高涨,中小学生、志愿者等社会群体也都非常愿意参与到公共图书馆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之中。

第一,文旅融合提供了更广阔的场域。文旅融合必然会催生新业态,拓展文旅融合空间。当前群众旅游方式和旅游选择都出现了新的变化,越来越多的旅游者除了欣赏风景之外,更注重文化涵养,希望通过旅游方式去放松身心,也有所收获,而文旅融合形成的很多新模式、新样态已经成为旅游者的新选择。随着越来越多旅游者对文化诉求越来越强烈,完全可以将这些旅游者作为公共图书馆文化服务的重要对象。[3]例如,丽江市围绕文旅融合这一主线,形成了一批具有文化影响力的品牌,充分发挥公共图书馆服务职能,策划全民阅读主题活动,将丽江的古城风光和民俗文化展现给旅游者,使丽江成为很多旅游者“向往的诗和远方”。

第二,数字信息技术提供了技术支撑。传统公共图书馆主要通过面对面的方式为读者提供公共文化服务。随着数字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公共图书馆文化服务的载体越来越多元化。通过数字信息技术可以将纸质馆藏资源转化成为数字信息资源,即使远在千里之外,也可以通过公共图书馆平台为读者提供数字信息服务。同时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能够为公共图书馆文化服务提供数据支持,提升文化服务的精准度。区块链技术能够保障公共图书馆文化服务数据信息安全。因此,在数字信息技术支持下,公共图书馆文化服务更能够体现其公益属性。例如,佛山市图书馆打造的“易本书”项目,成为全国首个家藏图书和公共图书馆馆藏同平台流动的共享项目。自2021年4月上线以来,已经拥有用户7万人,市民可以将家中藏书上传到平台之上,读者可以通过平台借阅相关书籍。自平台上线以来,共为2万多人提供了借书服务平台,使用人数更是高达23.2万人次,充分发挥了社会力量在公共图书馆文化服务方面的特殊作用。

第三,社会主体的自发性提供了现实可能。新时期,随着国家对文化事业的不断重视,涌现出了大量志愿者,这些志愿者完全可以成为公共图书馆文化服务的重要参与力量。公共图书馆在文化服务过程中还可以主动地邀请专家学者等更具专业优势的社会力量参与到文化服务之中,拓展公共图书馆文化服务的主体性力量,也为社会主体参与公共图书馆文化服务提供了平台和机会。例如,首都图书馆在组建文化志愿者队伍的过程中,吸引了大量社会力量参与。图书馆依据文化志愿工作需求以及志愿者的能力层次,组建了专家志愿者、普通志愿者、青少年志愿者三类服务团队,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系列志愿服务品牌项目,有效发挥了社会力量参与的优势。

三、文旅融合背景下公共图书馆文化服务社会参与的现实路径

文旅融合背景下实现了旅游资源与文化资源深度融合,既为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持续不断的文化助力,也使文化价值传播提供了具体载体。文旅融合从本质上看是对传统旅游业的升级,是以旅游市场为纽带,以文化资源为加工对象,通过多种形式的深度融合,进而实现文化与旅游之间的取长补短,优势互补,促进文化事业和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形成新样态。公共图书馆作为重要的文化载体,其形成的文化资源、阅读环境、自身建筑和文化服务都具有重要的文化特征和文化功能。[4]因此,完全可以将公共图书馆的文化元素和文化属性融入旅游产业之中,借助社会力量,进而打造新的服务模式。

首先,打造“文化+旅游+公共图书馆”服务模式。目前看,公共图书馆在文化服务过程中完全可以凭借其自身独特的文化属性,通过研学旅游、文化旅游地标品牌建设、会展旅游等形式,拓展公共图书馆的文化服务路径。同时借助文旅融合创造的领域和空间,可以盘活公共图书馆蕴含的旅游文化资源,进而为读者提供更為丰富的阅读空间,使公共图书馆的服务领域得到有效延伸。在服务过程中可以借助旅游企业、旅游机构、教育机构等力量,不断丰富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资源,提升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水平,进而使公共图书馆的服务与读者的精神文化需求更加契合,吸引更多用户参与到公共图书馆文化活动之中,提升公共图书馆的影响力和知名度。目前看,通过打造“文化+旅游+公共图书馆”服务模式可以实现多方共赢,可以实现公共图书馆跨界融合,使文化领域、旅游领域的多元主体成为公共图书馆文化服务的重要合作伙伴,并形成共同的价值理念和发展追求。在多元主体的共同支持和配合之下,诸如旅游公司、民宿经营者、个体经营者、教育机构等,成为公共图书馆文化服务的重要承接主体,进而不断扩大公共图书馆文化服务覆盖范围。例如,广东省注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目前全省超过57个图书馆和文化馆引入了社会力量参与到文化服务建设之中。2022年东莞市就与300多家优质社会力量展开了洽谈,形成了2000多场惠民文化活动,既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也拓展了公共图书馆文化服务的覆盖范围。同时在社会力量的支持之下,还有400多个文化社区群体进行了精准对接,提升了公共图书馆文化服务的精准度。

其次,形成“公共图书馆+”线上线下文化服务模式。公共图书馆具有天然的文化属性,本身作为重要的公共文化服务主体,在服务过程中必须与时俱进,这也就要求公共图书馆在文化服务过程中要大胆创新,主动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既要巩固线下服务质量,也要拓展线上服务领域。通过品牌化、社会化、数字化建设形成新的服务模式。例如,佛山市公共图书馆重视数字信息技术的运用,通过十余年的探索,形成了线上线下联动公共文化服务机制,为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图书馆建设和文化服务提供了制度依据,同时也诞生了多种类型的公共图书馆服务新业态。相关数据显示,到2023年4月,共有463家公共图书馆参与到联合图书馆体系之中,并成为会员。其中,包含352家智能图书馆,此外,还包含民宿图书馆20家,这也拓展了佛山市公共图书馆文化服务的覆盖范围。在数字信息助力下,智能图书馆成为广大读者享受文化服务的重要途径。

最后,围绕公共图书馆文化服务社会参与形成相应激励机制。公共图书馆文化服务社会参与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社会力量主动地参与到公共图书馆文化服务之中,才能够实现二者的交流互动,进而围绕公共图书馆文化服务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5]因此,必须建立完善的考核交流机制,才能够调动社会力量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考核激励机制构建过程中,要邀请专业第三方对社会力量的参与积极性、服务能力、运营能力、自我造血功能进行全方位评估,对于考核优秀的社会力量要给予一定的嘉奖。既要对其品牌进行广泛宣传,也要通过物质奖励方式提振社会力量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要形成完善的交流机制。要开展推广交流活动,让社会力量共同学习先进经验,共同总结在文化服务过程中的不足和问题,进一步提升社会力量的管理理念、团队建设,使社会力量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公共图书馆文化服务的重要助力。此外,还要对先进典型进行表扬和宣传。要通过正面报道,让更多社会力量看到参与公共图书馆文化服务,既是展现自身的重要机会,也能够成为先进典型。

四、结语

学者褚树青指出,对于公共图书馆人而言,在发展过程中既要明确自身定位,也要了解自身工作使命,要结合不同阶段受众群体的具体需求,不断地丰富服务方式和服务内容。公共图书馆实现公共文化服务是其自身使命,其在文化服务过程中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历史发展机遇,也要应对技术发展对其产生的深刻影响。公共图书馆在文化服务过程中如果闭门造车,势必会被社会所淘汰,因此必须主动地与社会力量接触,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到公共图书馆的运营服务之中,借助社会力量资源优势与理念优势,不断拓展公共图书馆的文化服务内涵,满足广大读者和市民日益增长的文化诉求,使公共图书馆成为凝聚人心、增长智慧、传承文化的重要场域。

参考文献:

[1]孙沛然,钟晖.文旅融合背景下公共图书馆志愿服务发展探析——以广西图书馆“走读广西”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为例[J].山东图书馆学刊,2023(02):64-67.

[2]王星星.公共图书馆与国家文化公园融合发展研究[J].国家图书馆学刊,2023,32(04):69-77.

[3]武洪兴,林曦.公共图书馆康养服务策略研究——以攀枝花市公共图书馆为例[J].新世纪图书馆,2023(07):26-31.

[4]杨松办措.文旅融合时代下公共图书馆服务创新实践[J].参花(上),2023(04):104-106.

[5]王兰英.文化馆深入开展文化志愿服务探析[J].文化产业,2023(10):103-105.

(作者简介:石小波,女,大专,林州市图书馆,馆员,研究方向:图书采编)

(责任编辑 张云逸)

猜你喜欢
文旅力量图书馆
乘风破浪的日照文旅
文旅融合,从无到无限大
安东:东方的幽静文旅之乡
图书馆
文旅照明的兴起
麦唛力量 (一)
孤独的力量
飞跃图书馆
怀疑一切的力量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