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图书馆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的路径探索

2024-04-17 05:16韦春玲
参花(上) 2024年4期
关键词:助力农民图书馆

一、引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植于农耕文化,广大农村是保护与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面对多元文化的冲击,乡村文化振兴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公共图书馆作为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主要职能是保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助力乡村文化振兴方面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此,公共图书馆须适应乡村振兴新的发展要求,改进并完善自身的组织结构、管理方式、创新服务方式,不断提升自身服务能力,履行好公共图书馆的社会职能,保障和服务农民的文化生活,最终有效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二、公共图书馆在乡村文化振兴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首先,公共图书馆是乡村文化传承的重要场所,为农民提供了获取信息的渠道,可以使其学习和了解本地的历史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其次,公共图书馆是文化交流的平台,可以组织各种文化活动,如读书会、讲座、展览等,促进文化交流。再次,公共图书馆自身丰富的文献资源可以为农民提供智力支持,如通过举办各种文化培训活动等,提高农民的文化素养和技能水平。最后,公共图书馆收藏了大量的教育资源和研究资料,是一个重要的学习和研究资源中心,这也为乡村文化研究者进行学术研究提供了信息资源支持。由此可见,公共图书馆在乡村文化振兴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三、公共图书馆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的路径

(一)建立覆盖乡村的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服务体系

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是我国应用较为广泛的图书馆管理模式,在这一机制下,一个地区的图书馆服务体系由一个总馆和若干个分馆组成,分馆通常是总馆的分支或延伸。通常以县级图书馆为中心,乡镇各级图书馆广泛覆盖,形成网络辐射效应,成为持续推进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阵地。

在乡村地区公共图书馆建设过程中,要以当地实际情况为依据,有针对性地构建总分馆制服务体系。第一,总馆是发挥公共图书馆核心作用的关键所在,能够为分馆建设提供指导,为此,应当将公共图书馆总馆建设摆在首要位置。第二,在分馆建设过程中要明确公共图书馆的整体规划,做好实际调查工作,参考群众意见,做好乡村地区公共图书馆规划工作。第三,要遵循乡村地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可行性原则,以此为基础开展公共图书馆建设工作。第四,在体系建设方面,要明确公共图书馆的组织结构,注重管理、规范以及标识的统一性,构建起总、分馆长与服务点管理员三级结构框架,分馆要以总馆体系建设为依据,做好人员考核、资金使用、人员建设等方面的工作,以此确保总分馆制服务体系建设稳健运行。

(二)依托农家书屋构建多元化乡村图书服务体系

新时代公共图书馆应结合数字乡村建设,以农村群众向往美丽、文明、宜居新农村的文化需求为导向,助力乡村文化振兴。基于此,公共图书馆要依托多年来“农家书屋”的基础建设和发展成果,打造属于每个村自己的文化书屋,使公共图书馆建设成果真正做到深入乡村、惠及乡村,并在此基础上,构建起类型多元、服务多元的图书服务形式,包括将农家书屋打造为全天候乡村自助图书馆、实行乡镇图书一卡通等,为基层读者提供便利的阅读服务,打破基层读者在阅读、借阅等方面的限制,以此带动乡村文化振兴的发展。例如,南宁市宾阳县黎塘镇欧阳村农家书屋,打造了乡村少儿喜爱的欧阳村绘本馆。书屋还在端午节、儿童节、国庆节、重阳节等重要节日,结合村民节庆风俗,开展主题绘本故事和手工活动,丰富了村内少儿的文化体验。

(三)积极保护和挖掘乡村文化资源

公共图书馆的主要职能是收藏、保护所在区域的历史文化文献资料,传承与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先进文化,从事科学知识普及,为服务区域内群众提供文献借阅、参考咨询服务。因此,乡村地区的公共图书馆应当根据乡村文化振兴的具体工作需要,积极拓展服务视野,深入乡村之中,发现、保存、挖掘乡村文化资源,并结合时代要求、依据新时代农民群体阅读偏好,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在保护与传承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转化乡村文化资源,创新性开展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工作,营造合乎新时代的文明乡风,打造书香农村新气象,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1.古村落、古民居保护

古村落和古民居不仅是历史的见证,也是乡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乡村历史信息,具有重大的文化价值,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因此,保护古村落、古民居,是乡村文化振兴中的重要工作。一方面,公共图书馆要发挥自身的职能优势和资源优势,收集有关古村落和古民居的历史文献、图片等资料,建立专门数据库,供研究人员参考;另一方面,要在此基础上举办展览、讲座等文化活动,向当地群众及游客展示古村落和古民居的文化特色,从而让更多的人了解和体验传统村落和民居的独特魅力。公共图书馆要通过多种途径发挥古村落和古民居在历史传承、文化弘扬方面的重要作用,最终为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助力。

2.家谱传承

家谱作为一种特殊的历史文献,记录了家族的起源、发展、成员等信息,是研究乡村文化和历史的重要资料,有助于保存乡村家族历史,进而保护乡村文化遗产,是传承乡村文化的重要载体。因此,公共图书馆应当依据所在地的实际情况,深入乡村进行调研,收集、整理、复制和修复珍藏的乡村家谱,并指导农民通过多种措施有效保护家谱,同时也可以通过购买、捐赠、交换等方式获取家谱。还可以通过举办家谱展览、讲座等活动,提高家谱的知名度和利用率,促进乡村家谱文化的研究和传承。例如,南宁市少年儿童图书馆对所在乡村世居村民展开了调查,并整理提炼了“奋发图强 自力更生”的主题性家风家训宣传内容,打造了家风家训宣教阵地,在全村范围内倡导和宣传优良家风家训,引导村民树立正确的家风家训,改善了乡村的文化风貌,有效推进了当地乡村文化振兴。

3.民俗文化、历史文化宣传

一是民间习俗方面。公共图书馆工作人员可通过调研挖掘乡村民间习俗中蕴含的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充分发挥其在传播文化、凝聚人心中的重要作用。二是乡村历史方面。公共图书馆可以将历史文化宣传与人居环境相结合,以经典人物、民间故事等为内容,创作墙绘、海報等,从而展示乡村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并由此营造良好的乡村人文环境。

(四)提供个性化图书服务

公共图书馆要主动拓展思路,结合乡村文化振兴工作开展的要求,满足广大农民的文化需求。

首先,公共图书馆应开展广泛的需求调研,了解当地农民的阅读兴趣、阅读需求,以便提供更加贴心的个性化服务。同时,在文献资源的提供和利用方面,公共图书馆要按照乡村振兴战略的整体导向布局谋篇,同时考虑到片区内乡村产业发展与资源特征等,使个性化阅读服务更具针对性。其次,公共图书馆在服务开展过程中,要根据所在地方群众的生活节奏和业余时间,来设定服务时间、规划服务形式,确保农民能够利用闲暇时光高效、便捷地获取阅读资料。公共图书馆要在保护和传承乡村优秀文化的基础上,加快个性化服务创新开展的步伐,为乡村文化发展开辟新的土壤,最终达到推进乡村文化振兴的目的。

(五)推出线上阅读服务

隨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乡村地区的公共图书馆要紧跟时代潮流,推出在线阅读服务,更高效、便捷地满足农民群体的阅读需求。

首先,以县级图书馆为中心,建立数字图书馆平台,与乡镇图书馆实现数字资源的互联互通,为农民提供电子书、有声书、视频讲座等数字资源。并与第三方数字资源服务供应商合作,引入更多高质量的数字资源。其次,县级图书馆要发挥人才优势和资源优势,开发移动端服务,方便农民用户随时随地进行图书查询、借阅,并定期更新和维护数字资源,确保服务的稳定和可持续性。最后,加强线上阅读服务的宣传推广,提高农民对公共图书馆的认知度和利用率。乡村地区公共图书馆要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发布有意义、有内涵的文化知识,传播正能量、群众喜闻乐见的内容。通过丰富的线上渠道,以更加优质的服务满足广大农民的文化需求,从而推进乡村文化振兴。

(六)开展丰富的乡村文化活动

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丰富多彩的乡村文化活动也是其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之一。

首先,公共图书馆要立足自身的资源优势,结合乡村地域文化特色,针对如书法、绘画、剪纸、面塑等乡村传统技艺开展主题图书下乡以及相关艺术教学和实践活动,让农民在活动参与中感受乡村文化的魅力。其次,公共图书馆可以定期举办读书会、讲座和诗歌朗诵会等活动,鼓励农民阅读,提高其文化素养,同时通过这些活动增进公共图书馆与农民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再次,积极配合省、市一级科技特派员的工作,邀请农业专家入村开展农业知识技能培训,推荐紧跟产业发展新形势的农业生产实用书籍书单,帮助广大乡村的农业工作者和农户解决技术创新和知识储备不足的问题。最后,把农民的信息技能相关培训纳入乡村振兴产业帮扶内容中,帮助他们了解和掌握自主获取图书馆文化服务的渠道。公共图书馆要以多种形式组织和开展乡村文化活动,切实提升农民群体的文化素质,丰富其精神文化生活,使乡村文化振兴工作落到实处,为民所想,为民所用。

(七)探索标准化管理和服务流程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要保障公共图书馆提供的文化服务最大限度地惠及乡村基层,必须建立健全标准化管理和服务流程。

首先,要将乡村文化服务纳入公共图书馆日常管理工作中,结合所在地区农民群体的文化需求,科学合理地安排文化服务项目。其次,公共图书馆应主动指导和帮助区域内农家书屋的建设和运营。运用自身阅读服务经验,对其日常管理工作进行指导、传授经验;利用自身图书馆藏资源,为其提供资源更新、技术升级服务。再次,应当对乡村文化服务项目、活动进行动态化管理,对文化服务工作进行事中监管和事后追踪,结合群众反馈和实际情况及时改善、调整文化服务工作,以确保公共图书馆能够真正助力乡村文化振兴工作。最后,重视书香农村建设,满足农村群众的日常阅读需求。全民阅读不能落下基层农村群众,公共图书馆在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的路径探索过程中,不但要注重农村特色文化的挖掘,更要扎实推进全民阅读,惠及广大农村群众。

四、结语

综上所述,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要以文化为基础,而做好公共图书馆建设工作不仅是加快推动乡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支撑,同时也是持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文化基础。新时代公共图书馆建设应从建立覆盖乡村的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服务体系,依托农家书屋构建多元化乡村图书服务,积极保护和挖掘乡村文化资源,提供个性化图书服务,推出线上阅读服务,开展乡村文化活动,探索标准化管理机制和服务流程七个方面,履行好公共图书馆职能,以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参考文献:

[1]关基顺.县级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建设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J].传媒论坛,2021,4(13):129-130.

[2]常海燕,周静,吴昊.县级图书馆助力乡村文化振兴战略的问题研究[J].江苏科技信息,2021,38(17):1-3+9.

[3]曹小燕.全民阅读时代的县级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思路分析[J].参花(上),2021(05):111-112.

[4]谭兴国.公共图书馆建好农家书屋助力乡村振兴对策研究——以湖北省农家书屋建设为例[J].河北科技图苑,2021,34(02):8-13+23.

[5]刘芳.县级公共图书馆助力农村文化建设的途径[J].传媒论坛,2021,4(07):133-134.

[6]苏露芳.县级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的策略研究——以河源市源城区图书馆为例[J].惠州学院学报,2020,40(02):125-128.

[7]阳晖.公共图书馆促进乡村文化振兴的实践模式:跨界融合与协同联动[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4,44(01):109-115.

(作者简介:韦春玲,女,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少年儿童图书馆,馆员,研究方向:读者服务及阅读推广)

(责任编辑 张云逸)

猜你喜欢
助力农民图书馆
助力成功七件事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助力“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自能”学习助力有机化学的学习
图书馆
为更适宜的阅读之地助力
飞跃图书馆
去图书馆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