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音乐文化建设策略创新

2024-04-17 06:25杨晋
参花(上) 2024年4期
关键词:群众社区音乐

一、引言

在社区文化建设进程中,音乐文化作为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对丰富社区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增强社区凝聚力,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群众合唱作为一种集体性的音乐文化活动,不仅能够培养群众的音乐兴趣,提升他们的艺术修养,还能够在集体协作过程中增进社区群众之间的情感沟通,促使社区群众间形成更紧密的联系。[1]本文从社区音乐文化建设的意义入手,基于社区群众合唱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创新性策略,以期提升社區群众音乐艺术水平,使音乐文化融入社区生活,激发群众的参与热情,促进社区音乐文化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社区音乐文化建设的意义

(一)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做好社区音乐文化建设,有助于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它通过多样的音乐表演形式逐渐培养群众对音乐的兴趣,为群众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艺术享受和文化体验,拓宽了群众的文化视野。其中,群众合唱作为一种集体性的音乐表演形式,不仅受到群众的广泛喜爱,而且使社区音乐文化氛围浓厚,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二)促进邻里关系和谐发展

社区音乐文化建设有助于促进社区邻里关系的和谐发展。音乐作为一种通用的语言,有着独特的沟通作用,能够架起群众之间交流的桥梁。通过参与合唱排练、演出,群众能够加强彼此之间的联系,维持融洽的邻里关系,把社区打造成温馨、充满活力的文化生活场所。[2]当群众在合唱活动中团结协作、共享合作成果时,他们的情感联系将逐渐得到加强。这种情感共鸣不仅增进了群众对社区的认同感,也促进了社区内部的和谐发展。因此,加强社区音乐文化建设能够使群众在团结协作中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生活热情。

(三)促进群众音乐水平提升

社区音乐文化建设为社区群众提供了开放的音乐表演平台,通过举办群众合唱等集体性音乐文化活动,使群众能够基于共同的兴趣加入社区合唱队伍,在合唱排练和演出过程中,使表演者与欣赏者共同受到艺术熏陶、提升音乐素养。此外,社区音乐文化建设还通过音乐交流活动、座谈会、培训班等形式,为群众提供更多交流机会。借助这些活动,群众能够分享自身音乐心得,并在交流中不断进步,进一步提高自身音乐素养。例如,深圳市坪山区竹坑社区为更好地开展音乐文化建设工作,举办了为期10节的“活力夕阳 快乐唱响”合唱培训班。培训班上,声乐老师耐心地为社区合唱队学员教授唱歌的基本技巧及乐理知识,极大地提高了合唱队学员的演唱水平。

(四)增强社区群众凝聚力与归属感

音乐是一种跨越语言和文化的艺术形式,它能够激发人们的情感共鸣。社区音乐文化建设在增强社区凝聚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首先,社区音乐文化建设可以激发社区群众的团结合作意识。以合唱为例,合唱是一个集体协作的过程,群众通过排练、演出,共同追求音乐的完美表达,从而形成集体荣誉感。这不仅拉近了群众之间的距离,而且促进他们之间产生信任,为共同的目标而不懈努力,从而增强了社区凝聚力。其次,社区音乐文化建设打破了社交隔阂,促进了群众之间的交流。在音乐文化活动中,群众通过紧密的协作,获得了良好的共同体验,有助于加深彼此之间的了解,消解社区生活中的疏离感,在心灵层面建立了更为密切的联系,从而形成了更加和谐、温馨的社区氛围。最后,社区音乐文化建设为群众提供了共同参与的平台,使群众能够更积极地融入社区生活。通过参与合唱团、音乐社团等,群众能够找到归属感,并在音乐文化活动中拓宽社交范围,促进了社区内部的交流,也促使社区成为一个更具凝聚力的集体。

首先,在社区音乐文化建设中,通过组织各种音乐文化活动,如合唱、器乐演奏等,可以吸引社区群众积极参与。社区群众通过参与丰富多样的音乐文化活动,可以更好地了解彼此、建立友谊,形成紧密的社区关系。其次,音乐文化活动可以为群众提供展示自己的平台。在参与音乐文化活动的过程中,社区群众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艺,获得他人的认可。这种认可可以增强社区群众的自信心。最后,社区音乐文化建设也可以为社区群众提供精神上的支持。在参与音乐文化活动的过程中,社区群众可以感受到集体的力量,获得精神上的支持。这种精神上的支持可以缓解社区群众的生活压力和孤独感,提升他们对社区的认同感。

三、群众合唱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一)合唱曲目风格单一

群众合唱是社区音乐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群众合唱活动中存在一些问题,其中最显著的是合唱曲目风格单一。社区音乐文化活动中的合唱通常局限于传统曲目,缺乏多样性和创新性。这导致群众在长期的活动参与过程中难以维持新鲜感,影响其参与音乐文化活动的兴趣。合唱曲目的单一性,限制了群众对不同音乐风格的接触,阻碍了社区音乐文化的全面发展。[3]因此,有必要关注并促使合唱曲目融入多元化、富有创意的音乐元素,提升群众合唱活动的吸引力,以激发群众对合唱活动的兴趣,使群众合唱活动能够更好地满足群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为社区音乐文化建设注入动力。

(二)合唱水平参差不齐

与专业音乐从业者不同,群众的音乐水平往往参差不齐。正是由于人员组成的多样性、合唱团员音乐素养的不同,合唱团员对合唱的理解也往往不同,以致他们在合唱中常会出现声部不统一、表演效果不尽如人意等情况。这就要求相关组织者要重视选择适合大多数群众的曲目,既要尊重群众的喜好,也要兼顾合唱的效果。

(三)活动宣传范围有限

群众合唱活动中存在的一个显著问题,即活动宣传范围有限。受合唱活动性质、时间安排、宣传方式的影响,活动宣传未能广泛覆盖社区所有群众,合唱活动仅吸引到一小部分群众,导致社区文化活动没有得到充分推广和普及,限制了社区音乐文化建设的发展。

(四)参与群体年龄受限

在群众合唱活动中,存在参与群体年龄受限的问题。在现有的群众合唱活动中,参与人员以中老年人为主,年轻人和儿童的参与度相对较低。这种情况导致群众合唱活动的受众群体较为单一。这一问题的存在会对社区音乐文化建设产生负面影响,如阻碍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降低社区音乐文化活动的社会影响力等。因此,如何扩大群众合唱活动的参与群体范围,促进社区音乐文化建设的多元化发展,是人们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五)练习场地和设备不足

在群众合唱活动中,练习场地和设备设施是影响群众合唱活动体验的重要因素。目前许多社区和公共场所提供的练习场地有限,一些社区没有合适的练习场地,使参与者难以充分展示和发挥自己的水平。与此同时,练习场地也存在设备欠缺或设备较为简陋等问题,难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例如,一些场地没有合适的音响设备等,或者存在设备老化、维护不当的问题,导致群众合唱活动体验不佳。这些状况不仅影响了参与者的体验和表现,而且降低了更多人参与群众合唱活动的意愿。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社区要关注场地的安排和设备的配置,加大相关投入,提升场地的硬件设备,提供更加完善的设备和服务,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同时也可以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其中,通过合作和资源共享等方式,提高场地和设备的利用率。

四、群众合唱活动的创新策略

(一)促进合唱曲目风格多元化

在群众合唱活动中,要多排练和演出不同类型的曲目,丰富合唱曲目的类型。传统合唱活动受限于固定的曲目,缺乏多样性,此时就需要引入新颖、多元的音乐类型,包括流行、古典、民族等,满足不同群体的审美需求,提升群众合唱活动的吸引力,激发社区群众的参与兴趣。这样能够打破传统的限制,让更多群众感受到音乐的包容性和魅力,丰富合唱活动的内容,不仅使群众合唱活动更具吸引力,而且展示了社区文化的多元性。通过在群众合唱中引入不同音乐风格的文化元素,能够把合唱活动打造为一个文化交流平台,推动社区音乐文化建设更为开放、多元。

(二)重视群众合唱训练

合唱是群众喜爱的娱乐活动方式,由于群众合唱团队属于业余团队,其水平与专业人员相比具有一定的差距。这就要求相关组织者要重视对群众进行合唱训练。合唱训练不仅要为群众传授相关音乐知识,也要注重团体合作意识的培养。同时,可对合唱训练进行灵活调整,将场馆内训练与室外训练相结合;训练方式可引入游戏、比赛等形式,使合唱训练更具趣味性和竞技性。例如,安化县文化馆夏季合唱艺术免费培训班,邀请县音乐家协会主席、副主席等优秀的音乐专业老师,为广大合唱艺术爱好者讲授合唱中音准、节奏、歌唱方法、发声训练等的注意事项。在培训老师的亲身示范和悉心指导下,合唱艺术爱好者收获良多。

(三)多渠道加大宣传力度

要重视群众合唱活动的宣传和推广方式創新,采取线下与线上相结合的方式吸引更多群众参与。

首先,可以通过定期开展线下宣传推广活动,更加灵活地安排活动时间,吸引广大群众参与,共同感受社区音乐文化的丰富性。其次,可以通过线上直播、音视频分享等方式,将群众合唱活动推广给更广泛的受众。这种模式不仅能提高活动的知名度,而且有助于展示社区音乐文化活动成果,吸引更多人投入到音乐文化建设中。

(四)拓宽参与群体范围

拓宽参与群体范围,是群众合唱活动策略创新的重要举措。传统合唱活动通常在线下场地进行,引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可以提升活动的覆盖范围。线上线下相结合合唱模式能够打破时间和地域的限制,使更多群众参与进来。通过在线上平台进行合唱排练,群众不再受制于特定的时间和地点,根据个人的日程灵活安排参与时间。这种模式将吸引更多人加入,尤其是那些由于工作或其他原因,无法参与传统合唱活动的群众。这样的联动有助于提高整体合唱质量和社区群众参与度。[4]

(五)提供个性化合唱教学指导

在群众合唱活动策略创新中,提供个性化合唱教学指导是一项重要举措。传统合唱指导通常以整体为主,忽略了个体差异,而个性化合唱教学能够更好地满足群众的个人需求。首先,个性化合唱教学可以根据群众的音乐水平、兴趣和声部特点,提供相应的指导。通过个体评估,指导教师能够更精准地了解群众的音乐基础和学习能力,从而量身定制合适的教学计划。这种差异化教学有助于提高群众的学习效率,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群众合唱活动更具吸引力。其次,提供个性化合唱教学,要关注个体的学习进度,及时进行调整和反馈。通过定期的个性化辅导使群众能够深入了解和掌握合唱技巧,促进整体之间的协同配合。这有助于提高整体合唱水平,使活动更具专业性。最后,注重发掘群众的潜力和特长,引导他们在合唱中展示个性。通过挖掘不同的音乐风格、声部特点,使群众在合唱中发挥个人优势,提高合唱演出的表现力。

五、结语

在社区音乐文化建设中,群众合唱作为一种重要形式,可以丰富社区群众的文化生活,促进交流互动,增进社区凝聚力。借助群众合唱这一载体,社区将更有效地吸引群众共同参与音乐文化活动,共享音乐文化发展成果。针对群众合唱活动中存在合唱曲目风格单一、合唱水平参差不齐、活动宣传范围有限等问题,通过一系列创新实践能够使群众合唱活动更具吸引力,从而更好地满足群众需求,推动社区音乐文化建设向更加开放、包容的方向迈进,为社区音乐文化建设注入新活力。

参考文献:

[1]赵晓丽.城市社区群众文化软实力提升策略研究——基于衡水群众音乐实践[J].美与时代(城市版),2020(12):113-114.

[2]李秋英.新形势下文化馆群众文化工作的创新发展研究[J].参花(上),2023(03):113-115.

[3]高雅.新发展理念指引下社区音乐文化高质量发展路径探析[J].新楚文化,2023(15):85-88.

[4]赵雅.新时代背景下社区群众音乐活动开展意义及改革探索[J].黄河之声,2022(24):175-177.

(作者简介:杨晋,女,本科,襄阳市群众艺术馆,馆员,研究方向:群众文化)

(责任编辑 刘冬杨)

猜你喜欢
群众社区音乐
社区大作战
多让群众咧嘴笑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音乐
如何积极应对社区老年抑郁症
音乐